师德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0 08:37:06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

  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德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1

  最近学习了教师十二个不准与贵州教师自律歌,很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现就自己自身情况谈一下:

  一、与时俱进,为人师表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平静的心,因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

  二、爱岗敬业,高度负责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我都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三、以人为本,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四、重视学习,更新观念

  重视业务素质提高,适应现代教育发展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造诣,而且必须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并且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的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因此,我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自我充电,和同事合作,虚心向全心他们学习,共同探讨,探索教学规律。经过此次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敬业、爱岗、奉献”的内涵。自己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教育理论学习不够深,不够透彻,只停在表面,没有从实质上深入探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困惑。主要还是因为个人在思想上有怠慢,不思进取。

  业务方面有待提高,教材经过几次变动,自认为对教材了解够了,其实不然,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

  教研力度不够,多年只是听听课,评评课,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

  当然我的缺点还有很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恳请各位领导、同事给予帮助纠正!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程度,同时也为了了解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期望,以便及时掌握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看法与建议,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XX年6月末我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65份。调查问题的设置主要包括对孩子的在校表现、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校的管理、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对教师的评价。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学生家长,被调查的学生家长对此调查给予了较大的重视和支持,收回调查问卷989份(部分家长因工作冲突未参加校园开放日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此次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回收的98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如实地掌握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对我校的总体满意度普遍较高,具体评价情况如下表:

  1、对孩子的表现83784.6%

  2、对孩子的学习成绩79680.5%

  3、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96297.3%

  4、对学校的管理88589.5%

  5、对学校的教育质量93594.5%

  6、对教师的工作97298.3%

  现对调查统计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工作作简要分析:

  (一)对孩子的表现比较满意,认可学校管理

  通过此次调查,“对孩子的表现”比较满意和满意的调查问卷共有837份,占84.6%.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教学的严格管理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我校地处开发区,生源大多数为农村小孩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孩子平时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主要教育来自学校教师。家长把教育孩子的更多期望放在了学校和老师身上。学校从实际出发,在办学的起始阶段一直以“规范”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养成教育措施,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在活动育人,使广大学生养成了良好了的行为习惯。为此,广大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的管理工作表示肯定。

  (二)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满意,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期望值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认可。有796位占80.5%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满意或满意。我校生源大多数为农村小孩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学生原来就读于村小或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得不够理想。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我校就读,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稳步中提高,家长对此比较满意。但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学习习惯等仍旧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家长不够重视,家庭因素的影响,新近转学来的基础差,或者是身体缺陷导致。所以,我们广大教师更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将目光更多地关注于后进学生的发展。

  (三)对教师工作评价甚高

  调查显示,有972位占98.3%的家长对学校教师的工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普遍认为广大教师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认为我校的师德师风良好,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责任心强。学校提出的“做老师就做好老师”的理念留给广大家长很深的印象。

  总的来看,通过我校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发展,学校整体实力不断提高。从学校在公众中的形象到学校的内外管理,从学风到校风,从育人环境到社会评价逐年攀升。正朝着品牌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家长对我校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此次调查不仅是为了掌握对学校的评价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调查也建立了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调查得到了众多家长的宝贵意见。综合来说,家长们认为我校正处在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过渡阶段,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思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更要重视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线,打造品牌学校。以下是家长提出的主要意见与建议:

  1.教学方面:要加强教学与研究的结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于生活能力的培养。

  2.特长培养方面: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家校多联系:因为校园安全问题,现在家长只能在校园开放日的时候进入校园,一学期联系一两次觉得太少,对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得不多。学校今后要充分发挥家访、家校路路通等沟通交流方式,和家长取得尽量多的联系,使家长更放心。

  综上所述,此次调查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显示了学生家长对我校工作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在肯定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为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问题与宝贵建议。家长的认可,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激发了我们打造品牌学校的信心和决心。“沉稳迈进每一步,灵动发展每一天。”学校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争取尽快实现“建一流品牌、办特色学校”的近期办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学校”的中长期办学目标而不懈奋斗,给家长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3

  为争创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学校,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教育学生,服务家长”。我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三种,问卷中就学校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廉洁从教、职业道德、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为确保调查信息真实,学校校采取了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查。在问卷中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进行了客观公正,认真地填写,给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总体情况较好,没有发现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我校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比较满意。针对这次活动总结如下: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形象以及乱收费等现象的评价都是100%的满意。对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了解以及孩子喜欢老师的程度上达到90%以上。通过反省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教师在很多时候还是更注重了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和学生谈心聊天这样的家长里短。这些不仅仅是班主任的疏漏,是全体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并立即改正的一点。

  在对待后进生的转化上进一步加强指导,由于学校班额大,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借读生人数较多,这些学生的家长多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需要教师多与这些孩子的家长沟通交流,家校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让这些孩子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

  通过教师问卷和教师提案以及教代会,老师们积极为学校出谋划策,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增强了主人翁精神,为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民主监督调查,我校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飞跃,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学生都给予学校高度的评价。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4

  根据区教育中心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曝光8起师德典型问题》等关于师德师风的文件要求和案例通报,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的调查研究,现将我校关于师德调查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

  在新学期伊始,我校按照中心校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师德专题教育,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让每位教师写出心得体会,保证让每位教师牢记师德要求,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学期中间,及时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曝光8起师德典型问题》等关于师德师风的文件要求和案例通报,以强化教师的师德认知水平,提高教师师德意识。

  二、组织教师研讨曝光的师德案例,自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规范

  12月7日,我校在会议室组织全体教师讨论曝光的师德案例的严重危害性,并让每位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教学手段进行了讲述,对容易诱发体罚学生的教学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中让学科教师端正教学理念,认清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避免违背认知规律,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部分班主任教师介绍了师德规范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困惑。全体教师在诚挚的交流中进一步提升了师德水平,对有违师德的常见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邀请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价

  我校邀请学生代表对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分和提参考意见,以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师不断完善师德师风的内涵。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到校座谈,让家长通过平时和老师的接触以及学生对老师工作的反映,来对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进行意见陈述。这些工作扩大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社会影响,激励着每位教师始终坚守高尚的师德师风。通过家长的评价,看到全体教师都能遵守师德师风要求,科学实施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进步。

  通过开展师德调查工作,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升,为了让每位教师都保持高尚的师德师风水准,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做好以下三点:

  1、加强学习,时刻牢记高尚的师德师风水准并严格要求自己

  我校利用例会和专题活动,不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保证思想上不偏离主旨,严格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2、重视家校沟通,增大家校教育学生的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学生家庭的配合与支持,学生学习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监督与教育,所以保持和谐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使家长感知教师的科学施教和高尚的师德,减少对学校工作和教师教学的错误认识,增加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家校沟通,也可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优秀师德典范的带动引领

  定期开展本校师德标兵经验交流会,学习身边榜样的工作经验,逐步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准,促进教育教学成绩不断进步。

  此次调研工作,加强了我校教师的师德学习,巩固了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水准,进一步增进了家校的和谐沟通,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5

  为配合中央财经大学《高校师德建设的要点和层面研究》课题研究,我们于20xx年底在本校5个学院近300名师生中,对师德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一、师德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充分考虑了抽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单位样本涵盖了文、理、工各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数学、信息学等专业;学生样本根据在校活动的周期和特点,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同时兼顾一四年级学生及硕士生;教职员样本则力求在性别、年龄、职业工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与全校教职员的分布情况相类似。

  问卷设计主要围绕师德观念、师德现状和师德建设3个方面,力图了解师生对教师职业及道德的认识度,对师德状况及成因的评判度,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途径的认可度。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看学校师生的师德观念比较明确,师德状况有待提高,师德建设需要加强。具体而言不同群体(教师、职员、学生)或相同群体(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对同一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感受上的差异、认识上的差异和行知上的差异。

  二、差异归类举要

  1、不同群体之间的感受差异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受差异。对师德状况,选择“有所上升”的教职员比例要高出学生比例近16个百分点,而选择“没有变化”的教职员比例要比学生比例低了近30个百分点。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表现,选择“较好”的教师比例比学生比例高出18个百分点,而选择“一般”和“较差”的教师比例分别比学生比例低了13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具体到教学表现的10个分项,教师选择“较好”的比例均高于学生比例,少则4个百分点,多则近40个百分点。

  教师和职员之间的感受差异。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表现,教师选择“较好”的比例比职员的比例高出26个百分点,而选择”一般”和“较差”的比例则分别比职员低了2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2、不同群体和相同群体之间的认识差异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对师德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学生认为主观上“育人意识淡薄”的占55.56%,客观上“忽视对教师的培训”的占43.33%。相对于同样的选项,教师选择的比例都低于学生10个百分点以上。在选择影响教师形象和威信的要素时,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品德人格,而教师选择最多的是专业学识。

  教师和职员之间的认识差异。对主观问题如“爱岗敬业精神不强”、“育人意识淡薄”、“自身表率作用不够”、“自律意识的缺乏”,职员的选择比例都高于教师,差距少的为1个百分点,多的则超过27个百分点。对于客观问题如“忽视对教师的培训”,职员的选择比例则低于教师,两者相差14个百分点。除了关注“健康”、“家庭”、“事业”外,教师对“金钱”、“名声”、“地位”的关注度要高于职员,而职员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度要明显高于教师。对于“工作中最高兴的事情”,职员比较注重对自己工作业绩的认可,而教师则比较注重职称的晋升。

  教师之间的认识差异。对主观问题如“爱岗敬业精神不强”、“育人意识淡薄”、“自律意识的缺乏”3项,选择比例与职称基本上成正比,正高级选择比例最高,初级最低。最为明显的是“育人意识淡薄”,正高级的选择比例为87.5%,初级的为零。认为“师德一票否决制“不重要的教师比重为29.87%。除了“健康”、“家庭”和“事业”外,对“金钱”和“人际关系”的关注度与职称高低成反比,正高级对“金钱”的关注度为零;对“名声”和“地位”,初级为零关注,中级对“地位”、副高级对“名声”的关注度最高。

  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对师德状况,只有44.16%的二年级学生和29.50%的三年级学生认为有所上升。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表现,52.83%的女生选择“较好”,而男生仅为42.83%。具体到每个项目,男生选择“一般”的比例均超过女生,其中教学方法、能力培养两个环节的差距超过22个百分点。对最不满意的师德问题,二年级学生前3位的选择分别是“上课敷衍”、“高傲粗暴”和“品行不端”;三年级学生前3位的选择分别是“上课敷衍”、“品行不端”和“效率低下”。

  3、教师群体的行知差异

  从教师的师德观念看,认识比较明确。在接受调查的教职员中,98%以上认为教师的职业很高尚:100%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于教师的价值取向,71.3%选择“培育人才、奉献社会”,25.7%选择“义利并举、德利合一”;92%以上认为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在备选的10个观点中,赞同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93%,赞同教师应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有91%,赞同教师应坚持高尚情操的有89%,赞同教师应衣着得体、语言规范、礼貌待人的有84%,赞同教师不应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和教师应传授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的均有82%,赞同教师应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的有81%。

  从学生的实际感受看,教师行知统一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在评判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时,选择“一般”或“较差”的比例不在少数。如有7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处处以身作则方面、有6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上课下交流方面、有6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讲课情况(思想清晰,阐述准确,重点突出)方面、有5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方面、有6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或参与式教学法)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方面、有6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能力培养(注重思维方式、自学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上面所列举的感受差异、认识差异、行知差异,应该说还是比较明显的。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使得高校的师德建设问题层出不穷。

  三、产生差异的原因探究

  感受差异取决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如果双方对同一问题的感受出现了明显差异,就表明主、客双方在衡量标准上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可能来自于主体,也可能来自于客体。一般而言,造成这种偏差不是主体自我感觉太好就是客体评判要求太高。从上面的调查结果看,教职员对师德状况的自我感觉相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对教学过程表现的自我感觉相对于学生和职员的评价,总体比较相差16个-26个百分点,分项比较相差4个~40个百分点。出现这种较为悬殊的结果,到底是教职员的自我感觉太好?还是学生的评判要求太高?我们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与教师自身的要求基本上一致,有的甚至还低一点。这也从反面证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是学生的评判要求太高,而是教职员的自我感觉太好。

  认识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社会存在。不同的社会存在,对同样问题的认识也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是由认识主体所处的地位不同、关注的角度不同、切身的利益不同、承受的压力不同所决定的。

  师生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对“师德原因”、“教学表现”、“影响教师威信要素”等,主要源于教师主观意识较强,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学生的需求认识不清。教师和职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对“师德原因”、“关注问题”、“最高兴的事”等,除了教师看问题不够客观的原因外,也与职员的工作性质以及职称晋升机会较少有关。教师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对“师德原因分析”、“师德建设措施评价”、“关注问题的侧重点”,则与他们各自所处地位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最为明显的是有近四成的中级职称教师认为“一票否决”不重要,这应该与他们的晋升压力较大有关:而正高级职称教师对“金钱”的零关注、初级职称教师对名声和地位的零关注,更是说明了不同职称教师对问题的关注点的差别。学生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对师德状况”、“教师的教学表现”、“最不满意的师德问题”等,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年级和性别,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一些,除了品行和态度外,还比较注重教学效果,男生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要求一般会高于女生。

  行知差异与自律程度密切相关,自律程度越高,行知的差异就越小,反之亦然。能做到行知的统一,是一种境界,需要有极高的自我修养。否则结果只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观念和行为不相匹配。上面所提到的行知差异,只能说是教职员自律性较差的因素使然,因为从教职员的观念上评价,十分明确;但用教职员的行动来考量,效果不佳。

  这些差异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而言,一是教职员特别是教师的自我感觉太好,对涉及自身因素的评价有失客观:二是自律性较差,对观念的践行力欠缺,造成较大的行知落差。客观而言,身份角色、知识阅历、生存空间、承受压力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派生和扩大了这些差异。

  四、化解差异的对策思考

  第一,要细化培训。要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师德教育,特别要加强行知合一和实事求是的教育,针对不同的特点安排不同内容,使师德教育落到实处,让以身立教的职业观、德利合一的利益观、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平等互爱的师生观、融洽和谐的合作观,成为每名教职员的自觉行为。只要主客观问题解决了,感受差异也就会随之缩小。

  第二,要强化自律。强化自律意识和行为虽离不开外界的推力,但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教职员的自我完善来实现。自我完善的途径包括自我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自我学习,主要是强化敬业意识、育人意识和示范意识,增强师德意识,提升师德水准。自我反省,主要是衡量行知的一致程度,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教师的身份:职业精神是否发挥、学科动向是否掌握、教研水平是否提高、对待学生是否公正、培养学生是否尽力等、跟上时代步伐是自我反省的要求。自我调节,是正确意识的行为转化,要针对反省结果,结合学习内容,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我,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教师的规范。

  第三,要优化实践。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必经之路,选择有效的平台是确保实践成效的关键。当前最有效的平台就是“全员育人”。首先要从“育己”做起,明晓“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实践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把这种理念落实在教学的各环节,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真正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完成“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再次要不断总结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经验,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典范,推广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全体教职工奋发进取,推动他们投身于崇高师德的实践,从而实现行知的统一。

  第四,要减轻教职员的压力。要着重贯彻以人为本和公平公正原则,承认满足需要、尊重容纳个性、重视实现价值、开发利用潜能,要政策公开、标准公正、考核透明、结果公平;要开拓教职员的发展空间,创造发展机会,为教职员提高学历、晋升职称、课题申报、专业深造、成果评奖等方面提供支持,不断增强岗位的吸引力,激发员工的贡献力;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经常关注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教职员的生存环境和状况,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减轻他们的压力,逐步消除产生差异的外界因素。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相关文章:

家乡现状的调查报告12-11

有关学校现状分析调查报告(精选15篇)04-26

HR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04-23

房地产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农村扫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校园白色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幼儿早期阅读现状地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0-01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