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20 11:36:2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读书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读书笔记

读书读书笔记1

  花了三个小时读完《战马》这一本小说书,故事并不是很长,大概170页左右。但故事中感人至深的情节,却让我似乎和主角一起热泪盈眶。

  1914年,英国一个13岁的小男孩艾伯特第一次在马厩前看见了小马驹乔伊。乔伊本已被艾伯特的父亲惊吓过,不料却成了友善的艾伯特的好朋友,他们共同愉快,彼此担忧,乔伊学会了多种技巧,成为了一匹农用马。可是好景不长,转眼两年悄然驰去,战争爆发了。作为农场主的父亲面对濒临破产的农场,把乔伊卖给了军队,艾伯特伤心欲绝。买下乔伊的尼科尔斯上校向艾伯特保证,一定会照护好乔伊。

  乔伊来到军营参加训练,与另一匹叫托普桑的战马,结成了生死战友,一同分配到法国战场。在战场上,英国骑兵队敌不过德国兵新研制出的机关枪,被打得大败,尼科尔斯上校就此丧命于战场。尼科尔斯上校在上战场前已把自己画乔伊的个人画册寄到了艾伯特的家中。当艾伯特得知乔伊已经失去了保护,便想方设法参军到前线,最终成了兽医站的一名护工,辗转多个战场,期待着有一天能跟乔伊重逢。

  乔伊和战友托普桑被德军俘虏后,被指派拉马车急救德军伤员。虽然精心伺候,但血种太纯的黑马托普桑还是死去了。正当乔伊为失去了一起经历九死一生的同伴托普桑而悲痛时,受到惊吓的乔伊极速逃离,一个不留神被铁丝网刺伤了前腿,不知不觉中到了前线。英国德国两个交战国在前线,为了解救乔伊而暂时停火,最后英国的士兵们在扔硬币中赢得了乔伊。

  无数的战火把乔伊洗礼,乔伊浑身是泥,疲惫不堪,转进兽医站后竟然遇到了艾伯特,在艾伯特的精心照料下,乔伊很快恢复了健康。战争最终结束,英国部队要撤退,却决定把包括把乔伊在内的所有战马卖光,一个老头高价买下了乔伊,可谁知他孙女曾在战争中收养过乔伊,他很理解艾伯特,断然将乔伊赠送给艾伯特。

  悲欢合离,生死辗转之间,深情眷眷的男孩艾伯特将永远地和战马在一起。

  看完《战马》,说实话我落了几次泪,因为情节实在感人,一场场悲伤的离别,一条条死去的灵魂,作者刻画了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战马》将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中。

读书读书笔记2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是一部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该故事讲述的是: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了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在奥赛罗选卡西奥担任副将后,更加怀恨在心。他在博得奥赛罗的信任后,制造一系列假象迷惑奥赛罗,说卡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

  莎士比亚的悲剧总是让人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而这种疼痛在无奈催生的窒息感的催化下便更加强烈。《奥赛罗》集中表现了奸人教唆下发生的家庭悲剧。忠贞的爱情和残忍的嫉妒同时强烈的体现于奥赛罗一身。

  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就有人热情肯定此剧:“从剧情来看,它是一出很好的戏,主要人物描绘的很好,诱惑的场面卓越的显示了伊阿古恶人的品性。”对于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大的英雄,其所以杀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馋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另一种是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的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

  但我认为奥赛罗的悲剧源于他那不被人知的脆弱自卑。尽管他拥有伟岸的身躯和赫赫战功,然而他仍然是一个低等的外族黑人。在外族歧视和等级偏见的社会背景下,有一颗脆弱的种子一直深埋他内心深处。在他眼中,卡西奥就是一个完美的白人男子,所以他轻信了谗言。

  “我是一个爱的不智但是爱的很深的人;是一个不容易妒忌,但一旦被人煽动便会糊涂至极的人;一个像寒贱的印度人那样,把一颗比他整个部落财富更为珍贵的宝珠随手抛弃的人……”

  看到奥赛罗因悔恨而哭诉的这段话,我感到那来自心底的言语:悲剧的导演者永远是自己。

读书读书笔记3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并顺手买了本《红岩》。寒假中,当我无意间翻开了这本书时,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如同读《小虎队》一样爱不释手,只用了五天时间就读完了整本著作。合上书,我像大人一样站立窗前,凭窗远眺,伴随着户外依稀如枪炮一样的鞭炮声,眼前仿佛出现了红岩,出现了江姐、许云峰等一个个倒下去的身影——这是我第一次在思考生活、生死、生命!

  《红岩》中的余新江、许云峰等共产党被捕押往渣滓洞、白公馆,在两座监狱里,天天坐牢,没有一点自由,最多出门放风吸口气。牢里,随时可能用电网打,上老虎凳等处罚,并随时可能被处决。他们最后活着出渣滓洞、白公馆的人不多。每一个人死得都很可惜。

  那刺骨钻心的逼供是常人可以忍受的吗?可是江姐却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还有她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这也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严刑拷打早就屈服了。可江姐却非常的坚定。

  当然,共产党中也有一个叛徒—甫志高,因为他的叛变,导致了江姐等许多重庆地下党的领导人被捕入狱。可他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被双枪老太婆爆头致死。痛快!

  想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汗珠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看看他们,囚禁在牢里,得不到半点儿自由。天天接受毒刑拷打,鲜血直滴而下。天天吃不了好饭,随时随地,都会被枪毙。即使活着,在牢里出不去,见不了家,与世隔绝,一关就是十年八年。牢里关押的不光有大人,还有年仅十三岁的学生及刚出生的婴儿。他们的生活是多么悲惨,生死对决,生命随时可能消失。更让人佩服的是牢中的人们接受毒刑拷打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精神。他们没有一个人在上老虎凳,进电刑洞被电网打,赴刑场被枪毙时屈服、求饶。

  想想他们,二十多岁就已经被枪毙了。或许,他们刚读完小学、中学,就已经被押往渣滓洞、白公馆。他们还未成年,世界上许多地方都还没有去过,许多知识还没掌握,就已经失去自由。他们还没有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就已经被捕了。凡是进大牢的,生命会随时消失。最后尽管有一次越狱,但越狱者大批死亡,以后的世界就看不见了。实在令人惋惜,因为他们还没有充足地利用生命,享受生活。也许只用了一半、四分之一、甚至更少,就与世永别了。

  时间一去不回,生命只有一次,幸福来之不易。我想:我们要珍惜宝贵时间,珍爱幸福生活,热爱生命,充足使用生命。

读书读书笔记4

  主要内容

  一个叫奇拉努克的蛇形法老可以控制百万人的生死,小虎队多次出击终于制服了盖瑞和NO。

  好词

  不可一世、大惊失色、自以为是、头头是道、毛骨悚然、插翅难飞、骂骂咧咧、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无精打采、一瘸一拐、异口同声、吞吞吐吐、神秘兮兮、冠冕堂皇、无可奈何、追根究底、结结实实、绞尽脑汁、惊慌失措、恶人先告状、滔滔不绝、精力充沛、若有所思、迷迷糊糊、摇摇欲坠。

  好句

  1.它就像个佝偻的老太太,总是迈着沉重的步子。

  2.NO猖狂地大笑起来,就像一个即将得到天下的不可一世的君王。

  3.盖瑞可没有好好招待碧吉,他用厚厚的胶带贴在碧吉的嘴上,再用胶带将碧吉捆了起来。

  4.她的牙齿在打架,恐惧和不安几乎令她说不出话来。

  读后感

  这对于小虎队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先是密室被毁,然后是碧吉被困,面对种种困难,小虎队没有低头,而是勇往直前,创造了又一次的辉煌。

  收获

  作为侦探要具备勇气和智慧,不能打草惊蛇,莽撞行事,做事要经过大脑思考。

读书读书笔记5

  读边城有感曹洁它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它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它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波澜曲折的情节,给我们的只有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这就是边城。翠翠,一个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只能在梦中品尝到爱的甘露的一个女孩,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从翠翠身上,我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祖父,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称得上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在他的身上,同样流淌着炽烈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矛盾与孤寂。他对翠翠的爱寄托着对不幸的女儿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

  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孙女儿内心的情感躁动,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的话语来安慰孙女儿:“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许哭泣。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直到最后他还是带着满心的不舍与无奈离开了她的孙女,那种无尽的忧虑与担心,还有那汹涌的爱,都随着那一夜的大雨哗啦啦的下着,下在了那小孙女的心里,会永远的甜着的吧!

  天宝,一个爱翠翠,但无法让翠翠同样爱上自己的老实男孩,当得知弟弟也爱着翠翠,便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浓重的手足之情,失败的落寞在那一刻主宰了他。他对老船夫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为了爱,他孤独地外出闯滩;又为着爱,孤独地客死他乡。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

  傩送,一个翠翠深爱着的男人,他英俊他潇洒他能干,他也是那样的爱着翠翠,甚至为了翠翠愿意独自守空船而不要一座磨坊,坚贞的爱情的力量就在这里。可是外界的一切还是不能让他们彼此维持着这份深深的爱,最终带着对哥哥的歉意,他离开了翠翠离开了这个他所爱的人他所爱的地方。

  每次读到那段文字“那个人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眼前又出现了那样凄凉的画面,她_翠翠,默默地守在船头,心仍在被那晚的歌声牵绊着,她守着那承诺,那爱的信念在湘西水畔永远地守侯着他的回来。可怜一个好孩子,真的好心疼她呀!没有了爷爷,没有了疼爱,独自守着那份朦胧的爱情,却不曾知道是否会有结果,黑夜里如果再打雷,她害怕该怎么办?

  寂寞了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说话,没有人替她的船,也许再也不能在端午节去看赛龙舟。那是多么的凄凉的画面,常常一闭眼就能看见那船上的人影,独独一个人,注视着远方,肩上的白缎在风中飘拂着。

  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美丽善良的人最终却不能得到他们的幸福?若是大难不死,要是没有以碾米房招亲的事,要是翠翠能在最后一次二老渡河的时候为他撑一次船……那结果又是怎样呢?美丽的湘西畔啊!绿树丛阴的你,民风质朴的你,青山绿水的你,在这段唯美爱情的渲染下,似乎又平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我相信,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翠翠和二老的邂逅,总有一天,二老会回来的,因为情未断,爱不会灭,二老忘不了翠翠,爱会让他们在一起的,不是吗?美丽的地方终会迎来美丽的结局,朴素的人们中会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的,在这里我衷心的为他们祈祷,明天就回来吧!

读书读书笔记6

  《大学》作为一篇千古名文,其作者曾子写出了儒家“美德”的特点。

  我们先讲一讲作者曾子,姓曾,名参,曾参,字子舆,十六岁师从孔子,颇得孔子真传。

  《大学》分为经文和传文。经文是总结传文的,传文则细讲经文的重点,并在讲的过程中引经据典。

  现在我们来说说经文。经文主要讲了治国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意思是:古代那一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而传文就是细讲这个治国方法的。

  传文一共有十传。传一讲的`是“弘扬光明的品德“,传二讲“澡身浴德,日新月异“;传三讲“知其所止,止于至善”;传四讲“”凡事抓住根本“;传五讲“获得知识的途径”;传六讲“不要自欺欺人”;传七讲“修身先正其心”;传八讲“齐家先修其身”;传九讲“治国先齐其家”;传十讲“平天下先治国”。可以看出修养品德是治国的根本。

  我认为修养品德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文明,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在别人问你问题时不回答,这种行为也是需要修养品德的。

读书读书笔记7

  俄国著名的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讲述的是:一条凶猛的大猎狗一步步的正逼近小麻雀,张着血盆大口,露出两排锋利的獠牙......就在这生死攸关之时,老麻雀一个箭步冲上去,像一块石头似的挡在大猎狗面前,竖起全身的羽毛,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准备于猎狗进行一场殊死搏斗。大猎狗似乎有自知之明,便慢慢的一步步向后退去。

  全身救幼鸟的勇气,老麻雀到底从哪儿来呢?它的勇气,来自于母爱,那博大,无私而又神圣的母爱。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身,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一首歌,道出许多孩子的心声。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从咿呀学语的婴儿长成了健康活泼的有用之人,为我们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老麻雀意识到小麻雀有危险时,毫不犹豫的冲了上去,不容半点迟疑。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有一位母亲,在看见一辆面包车正在玩耍女儿时,她立即拉回女儿,使女儿免于一死。有些人将这位母亲的反应时间计算了一下,令人吃惊的是,她反应的速度,比刘翔起跑时的反应速度还快。这位母亲头脑比别人的好?我想不是的,这是因为母爱,是爱的力量使她挽救了自己的女儿。由此可见,母爱的伟大。

  而我们呢?被父母细心呵护的我们有做了什么呢?

  当父母为我们的学业而着急,说激励我们的话语时,你是倍受感动还是恶言相抵?当父母为了你省吃俭用时,你是心存感激还是嫌弃他们老土?当父母身体不适时,你是嘘寒问暖还是不理不睬?

  如果你是后者,你将是不懂感恩的人,你将是一个令人寒心的人。而如果你是前者,你肯定有一颗感恩的心。母爱是一份温馨,一份牵挂,一份担忧,一份责任。母爱是希望,是嘱托,是叮咛,是关切,是连着肉的痛。而父爱是不倒得大树,有宽阔的肩膀撑起整个家。父爱是一束花,色泽淡雅,香味幽幽,父爱是春风中的细雨,贵如油,润无声。

  作为他们的希望,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学会感恩吗?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迎接我们的是父母那发自内心的爱。

  当我们受到委屈时,能耐心地倾听我们哭诉并用温暖的手抚平我们创伤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时,能衷心祝福我们,与我们分享喜悦的人,是父母。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滴水之恩当涌泉之恩,连动物都知道感恩于父母,更何况是我们人呢?

读书读书笔记8

  梦想的旅程带着很多的感伤,情感的开始更于心中感悟,一副隽永幽远的画卷,几许别样浪漫的人生。

  子君,两副面孔出现的子君。会馆时期的子君是恋爱时期的子君。这个子君在小说中是一个新女性的形象,果敢,有见识,有主见。而吉兆胡同时期的子君——即同居时期的子君——却是一个旧女性的形象,怯弱和无知,带有中国旧时代烙印的传统女性。不管怎么说,子君这个女性,代表的是不只自己。世上最能打动人的是悲剧,这是很残忍。《伤逝》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子君死了,为涓生而死了,那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子君把爱情当作人生终极目标的痴情女子的悲剧。

  涓生,一个拥有感情却又时时被时代所要挟的知识分子,他面对帝国主义的罪行可以义愤填膺,而面对情感却畏首畏尾,他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但他的感情却是那样的脆弱却又那样的坚固:“她却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夜阑时候,是相对温习的时候了,我常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运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这,是他对子君的理解,更是他对爱情的理解子君的悲剧在于把爱情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真的无法承受失去。子君选择和涓生一起生活,她的压力在那个时代肯定比涓生大得多。在那“五四”初期的时代里,子君的执著,却给她带来无数鄙视的目光。“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种绝然的态度,已经注定她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的悲剧的开始。

  《伤逝》是一种超越视觉和人生的冲击,们分析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爱情,而我们自己此时此刻正经历着的、心碎着的爱情却是我们自己也不愿去分析,不愿去推敲的。个中原因是经不起。

  在爱情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涓生从浪漫走向实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而子君则从果决刚强走向平庸懦弱,从希望到满足进而走向失望和绝望。在与生活所作的悲剧性抗争中,子君是弱者和牺牲品,而涓生则作为一个强者终于站起来,“向着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去,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作我的前导……”。不能说他一定会成功,至少,他还没有失败。

  

读书读书笔记9

  一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爱因斯坦的话让我们明白了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书籍和知识的一段富含哲理又充满诗意的诠释,如果要讨论读书的意义,我想也能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

  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的确,为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博览群书”固然重要,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有谁能在有生之年把这些书全读完呢?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才会告戒人们:“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象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同学们听懂了吗?读书是为了“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这里的“系统”要求读书要有选择,包括选择书和书中的章节;而从读书中“学习东西”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写读后感。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想从读书中获益,就要始终做到“读书的选择”和“写读后感”,两者不可偏废:选择得好才会有读后感可写,选择得准才能写出主题突出的读后感。写读后感能使下次的选择更具系统性。

  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新书时,有没有想一口气看完以便马上知道结果的欲望?没关系,就一口气看完吧,可以是走马观花式的,或是一目十行式的,先满足一下好奇心嘛。其实,此时的你只是在浏览,并不是在阅读。当你浏览了一本书后,想一想,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本书吗?还想再看一遍吗?想再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生动的故事情节、感人的思想内容、还是精彩的语言表达?不知不觉中,你开始了选择———————选择书的取舍、选择读书时的侧重面。然后当你真正仔细地阅读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时,你就会有意识地在你认为重要的、好的方面多想想、多看看,最好是再做一些记号,以便为了进一步的思考和体味再次阅读时容易找到。

  同学们,如果你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读书时的选择和写读后感的重要性,也始终将读书时的选择和写好读后感的关系摆正,那么登上前景壮阔的知识颠峰的时刻就不会离你们太遥远!

读书读书笔记10

  “尝试每一种可能”是我今年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如果生活风平浪静,时间、精力充沛,一切都在掌握中,不断尝试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如果杂事缠身,工作繁忙,还能将“尝试每一种可能”付诸实践,真的是在考验人性。

  在报清单主题营之前,我败下阵来。因为那段时间工作繁杂,学校公开课跟主题营的时间重叠在一起,再加上皮肤状况一直不好,想多休息改善皮肤。所以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清单主题营。最终激励我毫不犹豫进入主题营的是我的同桌——叮当老铁,感谢她对我的鼓励、表白、问好、每天500字的点评、提醒我报名截止日期。

  我与主题营的“相处”。

  001 在主题营的第一天,我放弃了除了给学生上课的所有的活动。

  将《蔡康永说话之道1》中,关于说话之道的技巧进行整合,毫无压力的总结出十条清单。比自己想象中打卡的时间要早。掌握方法之后,觉着轻车熟路,每天都踩着点儿打卡。拖延悄悄来袭,使我的清单质量大打折扣。意识到问题后及时调整。调整为每天提早一个小时打卡,然后不断修正接近完美。

  十天读书总结清单的过程,我体会到拖延是如何悄悄影响我做事的质量,最终影响我成长的速度。于是我下定决心:彻底改掉拖延的毛病。

  002坚持做一件事,养成习惯之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在参加主题之前,我每天坚持好多事情,比如:做高考题、做中考题、薄荷阅读打卡、每天写500字、每天阅读、每天写反思、每日清单。其中高考题、中考题是突破每个专题中最难的题。薄荷阅读用来提高我很差的英语听力。每天500字,每日阅读提高输出的质量。这三个板块对于我来说都是挑战。因此每天精疲力尽,而且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任何的进步。

  但这十天中,除了工作,我只做了一件事——读书写清单。在坚持的过程中,我明显体会到自己阅读速度加快,总结能力增强,书的内容不需要刻意记忆,就能够在脑海中浮现。

  一段时间不遗余力地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习惯之后再去坚持做另一件事情,要比多个习惯同时坚持,效果要好。

  003体会到读书也是休息

  3月21日早上备课,下午站了将近三个小时,给学生讲完三节不同的新课,筋疲力尽,腰酸脚胀。因为有主题营任务在身,喝了杯水就赶紧去书桌前看书。本以为坚持不下去,但事实上出乎我的意料,翻书的过程中,真切的体会到,读书也是休息,读着读着身体就缓过来了,不再那么疲劳。

  004总结出写十条清单的方法。

  整个读书的过程中,我采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拿到书之后,先看封皮、书衣。再看目录,了解书的框架。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目录里边标注好自己打算列清单的标题。读完之后,整合相同内容,提炼十个要点。针对这十个要点,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书的内容,一一展开。

  005买纸质书放在眼前形成阅读的压力

  当当阅读软件里交了好几个月的阅读租金、网易阅读每天可以免费领取一个小时。豆瓣里标注了许多心动的书。一直都没有好好的利用。但这次为了参加主题营,把所有打算读的书都一次性买回来,放在眼前,每天读一本。慢慢地喜欢上了读纸质书,因为纸制书,可以随时标注,来回翻动。听着翻书的沙沙声,也是进入读书状态的一种仪式感。

  想要在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来回切换,不受阅读方式的影响,需要从阅读纸质书来培养习惯。

  006书读完之后的处理办法

  每读完一本书,我会将自己总结的精华,保存在相册里面,随时翻阅。有反复阅读价值的书,放到书柜里边,以备以后查阅。不会再看的书送给需要的人。

  任何输入的价值在于输出,检查自己所读的书是否起到作用,还在于自己不断实践。

  回头想想这十天,我不仅收获了这十本书的精华,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更多的是对整个读书过程的思考与总结。感谢为清单读书营默默付出的连长和老铁们,感谢他们的加油呐喊。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愿20xx剽悍前行。

读书读书笔记11

  第一次知道朱自清先生是在初中课本里,一篇《背影》不知令天下多少父子柔肠百结,令多少读者掩卷沉思。而这篇《冬天》,任是以简洁的文字,细腻的文笔另人心生温暖。朱先生的文风就如同他的为人,他的散文贴近生活、富涵感情,却又不瘟不火、清新自然。我们读他的文章毫不费力,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情感却需要仔细体会、品位,这样的文章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冬天的寒冷,会想起皑皑白雪和凛冽的寒风,朱先生不愧是写情的高手,他笔下的冬天,不是冷风飕飕、白雪漫漫的冬天,而是可以一家围在热腾腾的炉子边享受着白水豆腐,几个人在西湖上泛舟赏月,可以微笑的冬天,这样的冬天其实寄托了春天般的情,如温暖的春天,一种人间温情充盈其间。“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当我再次朗读的时候,朱自清文中那朴素而温馨的情感气息扑面而来,也洋溢在我心间,感染着每一位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人。“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读完这最后一句,我仿佛都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而沉浸在了朱自清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选取了互不相干的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三个场景,都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寥寥几笔,意味全出。犹如三副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却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这句话深切反应了先生的感情。也难怪家人们站在家里对他亲切地微笑的那幕短短的画面他会一直不忘,还有妻子在漫天风雪里自在的样子——即使自己的妻子已死了四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我想这就是先生的感受吧。冬情如春。冬情如春。

  朴素洁净的文字,暖人心灵的细节,略带写忧伤的情怀——这篇短短的散文凭借着这些优点让读者感动。如今,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脆弱的心里也需要抚慰。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的关爱,往往不注意朋友的叮咛,但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篇短文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略微停一停忙碌的脚步,来发现身边美丽的故事,让心间充盈真情的暖流??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总是温暖的。”最后结尾朱自清先生如是写道。如有一道暖流流入心中,看着这篇文章的人也身心温暖。

读书读书笔记12

  最近看了两本关于创作者的书,都是创作者自身的自述。读来却也有感。一本是冯小刚导演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另一本是宋方金的《给青年编剧的信》。虽然还没有看完,但读了或多或少产生些感触。冯小刚导演的自述和他的电影一样,读完依旧会停留在他的自说自话的语境里面。和他的电影一样,能乐。整个阅读语境下的阐述与表达,能读到一些关于冯导入行初期创作上的零散片段。如那篇关于‘编辑班的故事创作’的内容,看完我也想问‘敢情,这就是创作策划?’。文中介绍,冯导作为编剧新手,被王朔拉了一起去写剧本大纲,然后的几天里,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整部戏轮廓人物就出来了。接着又写到认识葛优的场景,读来都感觉到葛大爷一脸严肃的表情。旁人乐开了花,他却还一脸严肃茫然。文中语句措词如冯导在说,读者在听,觉得像是一场关于冯导一路过来的创作座谈会。读者完全放松聆听,兴奋处,也豪无违和的笑起来。当然,对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个人是保留态度的。这当中并不否认冯导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冯导性格直爽,人聪明灵光,说话豪无拐弯末角之嫌。那篇讲到和投资商座谈会的谈话。导演协会的导演们大家都忙不得找些好的说辞说明导演有多忙,电影行业多景气。就冯导一不小心,全坦诚交代了‘我们导演现在整天都闲职在家’!难怪李少红导演说‘就你一个聪明实诚’。此处使我联想到黑泽明的一个桥段,大概是说一件很小且普通的事情,然而,黑泽明导演坚持的立场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日本人性格上有很多坏毛病,但在专注做事的事情上却是值得称道。

  这第二本《给青年编剧的信》,只读了前半小部分,不好评论。看了一些说明,认为干货都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多以对行业的吐槽。就自己看的前小部分,确认了前半部分确实是对整个影视行业的批判。读来却感作者作为局内人的无奈和挣扎。但不可否认作者对行业的用心维护。也许作为读者,所处立场环境不一样。对于作者所提的问题,不会觉得与自身关切很接近。但坦诚来说,艺术作品终究是情感的归宿,是情感共鸣的结晶。好与不好,观众和读者会有相应的判断。如果说这代人品味不高,那么还有下一代人。这个国家的民众艺术鉴赏力不高,那么世界各国鉴赏力总是会有高的。人类历史文化中,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破而立。对于一些新事物,不管是IP,还是其他创作。终归是要服务于大众对其的认可和判断。假如这些作品真的一文不值,相信它自有它的命运归属。作为创作者能做的,还是对自身创作的作品把关,投入情感和心力。

  国内近几年确实是互联网资本的天下,不管是哪个行业,互联网只要进入,总能翻云覆雨,弄出很多的新鲜花样儿。但热潮总会过去,留下的才是本需。影视行业也是,互联网资本进入,总是想抢占先机,占领市场份额。然而,内容的贫饥完成不了整个资本布局需求。于是,互联网资本不断的世界各地买断内容,创造内容IP,看上去似乎已具备填补市场内容的贫饥。然而,一切繁华的背后,却少了人性情感的思考和积累。情感如此的瞬息万变,又如此厚重殷实。没有足够的诚意,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人生阅历,艺术创作很难完成这样的情感转化。好莱坞占领全球电影市场这么多年,技术创作更是流程化,但是每年的优秀作品中,又有几部是产于好莱坞的呢?何况好莱坞购买的是全世界优秀的创作型人才。所以,在本书前半部分中,作者所担心和忧虑的行业问题,其实归根结底终是创作问题。创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来源过往经历和生活,是人性情感深处的归宿。任何一种打着艺术的幌子,都难以逃过观众明亮的眼晴。时代浪潮过去,艺术不留下时代痕迹,难道只能单凭借于史料记录吗?

读书读书笔记13

  小时候,很喜欢读书,慢慢的,总有理由不读书……

  读书是一件很累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书里的知识比金子还宝贵,不读书,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失败者;读书,是走向金色阳光的胜利者。

  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应该珍惜。春秋时代的孔子,不远千里去拜师。累吗?当然累。但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怕累的精神,才成了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学到本领,他不分白天黑夜,孜孜不倦地学习,但每读到深夜,感到精疲力竭,要打瞌睡时,他就拿一把锥子朝大腿上猛戳一下,睡意没有了,他又继续读下去。苦吗?当然苦。但正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不怕吃苦,后来才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读书虽然有些累,但有收获。这些收获也许会影响一生。读书吧!它会让你走向成功的道路。让我们在读书的苦和累中找到快乐吧!

  要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读书笔记14

  《田野的孩子要读书》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广州北郊的江下村,有一大片近40亩的菜地,菜地中有一所靠农民东拼西凑用旧木板和石棉瓦搭建的学校,60多个靠种菜为生的农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晨总能听到孩子们朗郎的读书声。这所学校在老师的辛勤劳动,孩子们的刻苦学习下,这所“窝棚学校”越来越有名气。不久传来了确切的消息,这所学校和那些散落在四处的他们居住的“窝棚”都属于影响市容的违章建筑,要被拆除。他们种的菜地也将被队里收回。孩子们将和他们的父母一同回到贫困的老家,他们又失去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慨良多。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十分热爱读书。在看看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明亮的教室,上学和放学还有家人节送及警察叔叔的保护,过着幸福的日子,却不懂得去珍惜,还经常埋怨这个、抱怨那个,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深的感觉我们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相比他们的读书环境,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优越的学习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田野的孩子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我今后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读书读书笔记15

  从身份来看,北宋昌乐人张行婆是社会低层最普通不过的一位妇女,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然而其道德水平、修行境界却少有人能及,是历史天空中熠熠闪耀的明星,从而感得大文豪司马光为她作传,名垂青史。她的事迹具有深刻的启示,生命是什么?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质量,全由修养的境界所决定。

  张行婆身世曲折,数历人生苦难。幼年失去亲生母亲,实为人生不幸;七岁又被继母卖掉,远离家园与亲生父亲的怀抱,此为不幸中的不幸。中年又不幸失去丈夫,自己一人把三个年幼的儿女抚养成人,这不幸中又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艰难与辛苦。然而在不幸之中,她又幸而听闻到了佛法,于是这一切不幸与苦难化成生命的助缘,滋养了心灵,深深的污泥中盛开了微妙清洁的大白莲华。

  张行婆如何修行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修行的境界却极为高超。她心地柔软,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是她做到了。她被继母卖掉,二十一年后才与父亲相认,父亲要把继母赶出家门,她却替继母求情,“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今赖天之力,得复见父,若儿归而母逐,儿何安焉?”不但毫无怨恨,而且作感恩想。父亲去世后,张氏奉养继母,尽心孝敬,继母年老不能行走,就背着她走路。把后娘当成亲娘孝敬,不论她对我如何,我只管诚心诚意尽我孝敬的本份。敬人便是敬己,她的孝道圆满了自己的德行。她对素不相识的人也同样充满慈悲,对富人家的女仆“专诲以忠勤”,当有人不愿听而辱骂她时,她绝不与人计较。对待猴、犬一类动物,也是慈悲爱护,及时喂养,以至当她离开时,这些动物“数日悲鸣不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至诚心爱护动物,便能与它们感通。

  或许有的人会说,张行婆固然慈悲,但是对自己的子女也太无情了,显得没有人情味。然而,这正是其境界高于常人之处,是她的智慧的体现。一切众生之所轮回,皆因贪爱,“爱不重不生娑婆”。一切贪爱之中,对子女的贪爱最重。世间人对子女的爱,常常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贪爱,是我执表现。若出轮回,必需斩断这种自私的贪爱,代之以无我无私的大爱,这是一种无分别的平等之爱。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显然,张行婆已经修行到这种境界,她说得很明白:“凡学佛者,先应断爱,彼虽吾子,久已舍之,不复思也。”她把自私的偏爱舍弃了、放下了,但是无私的大爱却修成了,她对年幼女仆“视之如己女”,如母亲般照顾她们的生活。这种境界的人,难道会没有人情味吗?难道对自己的亲生儿女没有爱吗?一切众生皆是儿女,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这是如佛一样的大爱,是真正的人情味,是大仁大义。这种大爱超越族群、国界,遍于整个法界,一切正直的人莫不为之肃然起敬,甚至感动了反对佛教的司马光为她作传。

  张行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年,想必她早已修成正果、重返娑婆度众生了吧!当今时代物质主义横行,个人主义甚嚣尘上,众生的贪爱、自私更加炽盛。但是,张行婆的道路却永远不会过,因为她的修行之道是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

【读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书有感读书笔记06-16

《读书的作用》读书笔记12-15

论语读书笔记04-06

背影读书笔记04-04

简爱读书笔记02-17

青鸟读书笔记02-15

《活着》读书笔记02-10

读书笔记随笔12-25

红与黑读书笔记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