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发言稿

时间:2012-05-20 09:52:12 发言稿 我要投稿

关于佛教的发言稿

齐凤楠发言稿

陈寅恪先生对于中国思想发展规律有一段很好的论述,"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佛教传入中国并得以扎根、发展,乃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其得以成功,取得成就,正是在本民族思想文化土壤上积极地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并加以创造的结果。思想决定行为,我们的行为由我们所思考的东西、我们的价值和信仰体系决定的。佛教的思想,从传入中国,与儒、道结合,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方面,中国的文人也几乎都或多或少得受到了影响。 

关于佛教的发言稿

张又文先生在《佛教对中国小说的影响》一文中,我觉得有句话挺好的,"影响太大了,普遍、细密,以致无孔不入,所以谈影响只能一点一点地谈。"佛学教义本就博大精深,又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密切,思想上的坚持在行为中就会有所显示。太虚先生在《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一文中,对于文学和艺术的影响是这样分类的,对于艺术的影响,太虚先生分为了建筑、塑铸、雕刻、图画、音乐、印刷、戏剧;而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从切音、文法、名词、文体、诗歌、语录、小说传奇杂剧等角度谈的。因此对于佛学和文学艺术的关系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谈。 

一、佛学和文学 

(一)佛学与语言 

1、词汇 

佛教对于中国是外来宗教,输入的经典以外族语文(包括佛教语言的梵文、巴利文和古代西域各民族语言)书写。中国人接触和了解佛教,首先要通过翻译。而正是在翻译佛典的过程,给中国人接触并掌握相关外语提供了机缘。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变化及其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对于整个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则更是涉及领域十分广阔的问题。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佛教的传入,佛教经典的翻译对中国翻译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这一点就先不在这里谈。而处于翻译过程中推敲更精确的词语译法的努力,更准确、精粹的新词语被大量创造并确定下来,融入到民族共同语之中,例如在表达佛教基本教义的空、有法、性、相、因、缘、自然、行、名色、触等这些词虽然是中国传统的词汇,但是由于佛教翻译而被赋予新的含义。而佛、如来、菩萨、罗汉、比丘、解脱、轮回、波罗密等则是中土原来没有的事物和概念,必须用新词语来表达,这些词和原来的意思基本已经没有关系。还有一些词如实际、真实、世界、功德、无常、无我、判教这些词语借用汉字本义,但组成新词和原词已经完全不同了。此外还有许多新的成语,有的来自佛典,如"唯我独尊"、"不二法门"、"不可思议",更多的是出自禅籍但是中土自创,如"如鱼得水,冷暖自知""百尺竿头"、"天花乱坠""四大皆空"、"不即不离" 

2、语音 

汉译佛典主要译自梵语、巴利文和中亚语文,都是拼音语言。处于译经的需要,中土人士逐步学习、熟悉了这些语言。掌握这些拼音语言,直接促进了对于汉语语音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对于汉语语音学的进步有两个方面影响,一个是切韵的发明,一个是四声的总结。关于这一点,学术研究很多,陈寅恪先生在其音韵学名著《四声三问》里对于南朝僧、俗法会上赞呗盛行的情形作了相当充分的描述,具体指出了梵语声调和汉语四声的对应关系。而"四声"的出现也与佛教"考文审音"密切相关。自沈约确定四声以来,所有文学上的演变,分门别类,好像一脉相传,均受到佛教间接影响的声韵学而发生的。 

(二)佛学与文学 

1、佛教与诗词 

孙昌武先生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中指出"纵观中国文人接受佛教并受佛教影响的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态,均有明显的特点。"而内容方面,如汤用彤先生在《隋唐佛教史稿》中所说"溯自两晋佛教隆盛以后,士大夫与佛教之关系约有三事:一为玄理之契合,一为文字之因缘,一为生死之恐惧。"因此如果深究所有中国诗人,每个诗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佛教思想,比较明显的比如王维,苏轼,李商隐等等。学术界近几年对于通俗诗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的探究比较热烈。 

2、佛教与戏曲小说 

民间的通俗文学创作乃是民众生活与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关佛教内容的。而唐代以前的佛教通俗文学作品至今保留较少。敦煌文书的发现,一大批通俗文学作品重新面世,让我们对于唐五代的通俗文学有了一个更具体的认识。所谓"俗文学"是个含混的概念,禅门有些语录,民间的诗歌和新兴曲子词以至于后来的小说、戏曲都是表达浅俗的。曲子词诗歌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则只谈对于戏曲和小说的影响。 

郭立诚先生在《小乘佛教经典与中国小说戏曲》中说"我国文化特色是注重实际的人生问题,所以在六朝以前,哲学上玄远的形而上学不发达,文字方面缺少神话和小说,楚辞的离骚,九歌,天问,及山海经中虽有些神话但都不是完整的系统的`,而且那些神灵的记载多事模糊不清的,远不及印度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神祇都是有感情有生气;与凡人相似的动物,小说更是贫乏,除了子书中的庄子,韩非子有些短篇寓言外,就没有作为小说而作的产物了。"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指出"若乃通俗小说,远出唐代之俗讲,近出宋人之说话。其初不过僧俗演说,附会佛经及世间故事,写梵呗之音以及俗部新声,卖券喻众,有类悱优。"佛教对于小说通俗文学的产生有影响,而因为学会了佛偈的样式体裁,于是也产生了佛曲,宝卷以及长篇的弹词。 

二、佛教与艺术 

艺术的范围很广,而孙昌武先生说过,"在中国佛教艺术中,石窟寺的成就极为突出,地位也极为重要,其内容涵盖造像、绘画、建筑、书法及其中保存的文献图籍等诸多领域。"因此以下先从石窟艺术开始。 

1、佛教与石窟艺术 

学术界研究中国石窟,按形制划分一般为四个时期:第一期约当北魏复法之初,主体是传统的"三佛造像"型大像窟;第二期为其后到孝文帝牵洛之前,大像窟减少,多造佛殿窟和塔庙窟,主像多为释迦和弥勒,也有造释迦、多宝对生像的;第三期为迁洛后至西魏时期,出现布满千佛的佛殿窟,而这一时期出现较多的无量寿佛像和观音像;第四期,为北周以后,造像有了更多种形式的组合,无量寿佛与观音像大量增加。自西向东,首先在新疆地区有十几处佛窟,比较重要的有拜城的克孜尔石窟,河西石窟,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石窟等,而内地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江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在学术上,石窟随着外来佛教的传入而不断开凿,因而它们必然在不同程度上汲取外来的建筑艺术和艺术成果。同时作为佛教产物,其内容原本是宗教的,但是中国石窟基本是由中土民众营造在本土文化环境中的,又是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成果。 

2、佛教与绘画 

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传入,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一般对于一幅绘画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其题材的内容,然后方能辨别其画法的技巧、考定其年代和绘画的因由。如若题材不明,则对于画法的辨别,年代的考定便不能深刻细致。佛画的目的大约可以分为三:一是备佛教徒供养敬奉之用;二是备佛寺院殿庄严之用;三是供人欣赏的画家写意之作。唐代以前绘画"以人物居先"。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文献上记载最早创作佛画的人是曹不兴,两晋之际,由于佛教开始在社会上层广泛弘传,并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普遍影响,佛画创作从而也迅速兴盛起来。如卫协的《七佛图》,顾恺之,以画维摩有名,他的维摩描摹出"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注重传达出内在神情。到戴逵,所画的佛像"神明太俗",意味着他在具体艺术表现方面已经相当"世俗化"而这也是佛画"中国化"的表现。到南朝的时候陆探微以书法入绘画,绘画出"秀骨清像"这一点在大同、龙门、麦积山石窟的人物都看出是他的画风的影响。其后张僧繇的"凹凸法",至北朝的时候,曹仲达的"曹衣出水"成为后来佛教艺术的重要的一体。中国绘画史上,山水一格的兴起很晚,也一直没有机会再释道人物画像的天下里得到发展。而中国山水画得到正常的发展,以至于跻身于中国绘画的正统地位,当要感谢禅宗思想的帮助。禅宗的超然襟怀与萧疏清旷的山水融为一体,在山水画中另辟一天地,使画意和禅心结合。这种浓淡墨色的山水画,后来成为中国绘画界独秀的瑰宝。唐代著名的画家很多,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创造出"吴带当风"的绘画,而开创水墨山水画派、把山水题材推向画坛前沿的则是王维,他也画过《维摩诘图》。唐代是一个绘画繁荣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画家都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宋代佛教对于绘画,就是禅的心物合一境界,禅的空灵境界,使画家不仅知写实、传神,且知妙悟。方豪先生说的"论画者,喜言唐画尚法,宋画尚理,所谓理者,应为禅家之理,亦即画家所谓气韵。"只元明清更是禅风影响画坛,朱耷,董其昌等等都是把禅宗与绘画结合。 

3、佛教与书法 

陈垣指出:"诗文杂学之外,释门所尚者,厥为书法"。我觉得陈先生所对于佛教影响书法的原因说的很独到。"和尚袍袖宽博,写字时右手提起笔来,左手还要去拢起右手袍袖,所以写出的字,绝无扶墙摸壁的死点画,而多具有疏散的风格。和尚又无须应举考试,不用练习那些规规矩矩的小楷。如果写出自成格局的字,必然常常具有出人意表的艺术效果"书法中怀素,张旭,王羲之这些以至于后来的弘一法师,不需介绍。而佛学影响下的碑刻和石刻的成就也很大。佛教碑刻主要是造像题记、刻经和其他各种碑碣。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龙门石窟的遗存,共三千六百万左右。龙门造像题记中约定俗成、定名流传的杰作一般是所谓"龙门二十品"。以其为代表的龙门大量造像记和碑刻的书体是"魏碑体",是一种由汉、晋隶书向隋唐楷书过渡的书体,是当时书法艺术的新创造。书体特征是结体、用笔在揩隶之间,字形端正大方,用笔浑朴刚健,兼有沉着凝重和雅致秀丽之美。北朝除了碑刻还有石刻。摩崖刻石等,这些书法的主要部分是做功德的刻经。如泰山石经峪的《金刚经》徂徕山的《大

【关于佛教的发言稿】相关文章:

1.关于佛教的新年对联

2.关于佛教的新年对联

3.佛教关于情的语录

4.佛教

5.关于佛教的经典爱情语录

6.关于佛教的经典语录大全

7.关于佛教的人生感悟

8.关于爱的佛教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