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计划

时间:2021-05-20 20:02:18 学习计划 我要投稿

有关数学学习计划4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制定学习计划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学习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学习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数学学习计划4篇

数学学习计划 篇1

  一、第一轮复习(3月10号——4月10号)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矗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教材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教材。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溃老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愧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辣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8)应注重对高层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4月11号——5月10号)

  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注重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5月11号——6月10号)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历届中考真题》、《中考模拟试题》。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时间。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老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老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老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13)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4)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老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最大。

数学学习计划 篇2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有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成绩下降,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升入高中后(一般都是各县市或乡镇中学升入重点高中),发现周围都是优秀的学生,回想自己曾经是老师心中的优秀生,是同学眼中的榜样,但经过数次考试后发现优势不再,而且在其它的综合素质方面也不能崭露头角,心理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进而消极,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和行为,严重者还会产生精神方面的疾病,此种例子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知识容量的增加,教师讲解习题的时间减少,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此外初中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教师也不再像初中那样紧盯着学生学习,更多的在于自学,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向高一新生讲一下如何应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经验和建议。

  一 、初中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一个明显的差异是知识内容“量”的急剧增加,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消化和练习的时间相应的减少了,另外,初中数学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广州数学则触及的是抽象的数学语言以及抽象的思维形式,各种抽象的概念性语言对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高中数学更加强调分析过程、思想方法的贯穿及运用、思维形式的训练及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 、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

  ⑴思想上的松懈

  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学习思想移植到高中来,简单的认为自己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近中考的前两三个月发奋学习就轻易的考上了高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时再努力学习,也一样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如果一开始抱有这种思想,等到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恐怕为时已晚,回天乏术,殊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高一、高二的基础,高考便是空谈,到头来既是白日做梦一场空,切记!切记!!

  ⑵靠记忆学习数学

  初中教师在讲课时,对知识点讲授非常细致,由于时间充足,内容少,学生练习多,熟能生巧,必然会取得好成绩。但观众教师在讲课时一节课会讲很多概念、例题、解题方法,时间比较紧,如果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去理解课堂内容,那么课后作业就不能顺利完成,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成绩。

  ⑶依赖教师,忽视自学习惯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依旧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做课堂笔记,不做纠错笔记,不做总结,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课晕头转向,实在不行就依赖家庭教师,这些做法都不科学。

  ⑷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只注重孤立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共有140多个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还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知识点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这些往往被学生忽略。学到哪一节就看哪一节的内容,不知道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只注重表象特征,不善于深入挖掘,使得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片面的。

  ⑸只注重结论与记忆,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高中数学概念课有着丰富的内容,学生对这些课往往轻视,对一些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和记忆层面,不能从内涵上去把握概念。比如学生在学到数列这一章节时,都会背诵数列的公式,但一碰到数列题就无从下手,原因是当时学习数列概念时没有理解概念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不能将这种思想方法迁移到具体问题钟来。

  ⑹没有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

  学生只满足于上课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不进行认真消化和总结归纳,没有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有很多学生认为做反思笔记没有用,其实不然,如果你想上一个重本院校,不反思、不总结,只要你足够聪明,这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你想上一所好大学,不反思、不总结绝无可能(本书中专门讲解怎样做专题笔记)。

  三、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高中生仅仅想学时不够的,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做学习的主人。但学无定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学习情况,对各种学习方法比较和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些共性的学习方法作简单介绍。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⒈预习的意义

  预习是在教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主学习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一般学校都会以学案的形式给出)。预习的意义有以下三点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方法,为众生学习打下基础②预习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③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对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可以做到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容易将不懂的题搞懂,这样可以挤出时间记录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认真分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预习的基本步骤

  边读边思:数学课本分为引言、数学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理、性质、推理等)、图形、例题、习题,引言一般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基础展开,内容熟悉而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新教材改革后数学概念和定理一般都以观察、思考、探究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生实践、主动思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是新课改后教材最大的变化,在自学例题时,要做到:分清解题步骤,找出解题关键;弄清各解题步骤的关键,养成每步都要问为什么的习惯,尽可能的运用上面的知识;注意有些例题配有图形,即便没有也要尽可能的再通过图形角度理解例题,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和格式,再看看例题再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最后按例题格式精做几道习题。

  边划边想:一般情况下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都能基本把握一节课内容的重点,在自学的过程中划出本节的重点,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有疑问的地方用“?”标记,在第二天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扫除疑问,提高听课效率。

  边想边写:新教材每页都有大片的空白,在自学和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记在空白处,可以记对概念的解读,对解法的思考,对易错点的分析,对例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变式等,这样总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本节内容,有些学校会配有自主研发的学案,降低了预习的难度,也是一种很好的预习方式。

  (二)专心听讲,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做好笔记

  “学然后知不足”,听课时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听课是要听教师是如何突破难点、重点和关键点的,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能理解的内容,听教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和总结。有些同学喜欢将教师的板书一字不拉的记下来,大可不必这样做,课堂笔记是记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和一些经典的解法和解题技巧;只要记住解题过程,课余时间慢慢整理,一定要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矛盾,不要顾此失彼。

  新教改后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课堂上有一些问题不能依赖教师讲解,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展示自己的想法,探究更多的想法和解法,提出想法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它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笔者认为不能抛弃传统的讲授法,应内容而定)。

  (三)认真完成作业,做好复习总结

  认真完成作业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技巧的必要过程,但现实并不乐观,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抄作业的习惯,更有甚者几乎全部抄写,当然有一部分因素是作业布置不科学造成的,因此作业也是对学生一直、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另外从思想上要重视作业,不把作业当成负担,作业就是工作。

  及时复习,系统小结,时高效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本书专门讲解了如何做数学学习笔记),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对所学的心知识由懂到会,在复习总结时,要以教材为依据,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关注错题

  有一种简单化的认识,以为错误都是知识不过关造成的,其实,解题错误的类型不只一个,在知识过关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差错.既然成功的解题有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和情感因素,那么不成功或失败的解题也会与这些因素相关,我们总结为: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

  主要指由于数学知识上的缺陷所造成的错误.如误解题意、概念不清、记错法则、用错定理,方法失误等.核心是所涉及的内容是否符合数学事实.例如学生在学到三角函数的公式时常常是把公式记混而出现错误.

  逻辑性错误

  逻辑性错误主要指由于违反逻辑规则所产生的推理上或论证上的错误.如虚假论据,不能推出,偷换概念,循环论证等,常常表现为四种命题的混淆,充要条件的错乱,反证法反设不真等.核心是所进行的推理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规则.例如学生在学到数学归纳法这章内容时常常认为从n=k假设推证n=k+1时命题成立是显然成立的,没有用到假设就认为原命题成立,这样就违背了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逻辑规则.

  知识性错误与逻辑性错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知识性错误与逻辑性错误有联系.

  由于数学知识与逻辑规则常常是相依共存的,从广义上说,我们也不能把逻辑知识排除在数学知识之外,所以,逻辑性错误与知识性错误常是同时存在的,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取决于比重的大小与教学的需要.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已经看到,当我们说它有知识性错误时并不排除它也有逻辑性错误;同样,当我们说它有逻辑性错误时也不排除它还有知识性错误.

  (2)知识性错误与逻辑性错误又有区别.

  知识性错误主要指涉及的命题是否符合事实(是否符合定义、法则、定理等),核心是命题的真假性;逻辑性错误主要指所进行的推理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规则,核心是推理论证的有效性.虽然,数学命题的事实真假性与推理论证的逻辑有效性是有联系的,但是数学毕竟不是逻辑,数学毕竟比逻辑大得多,我们依然应该在知识盲点的基本位置和主要趋势上区分知识性错误与逻辑性错误.

  策略性错误

  这主要指由于解题方向上的偏差,造成思维受阻或解题长度过大.对于考试而言,即使做对了,若费时费事,也会造成潜在丢份或隐含失分,存在策略性错误.在解题探求中,思维受阻或思路曲折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探索阶段的策略性错误是很难完全消除的.

  例如:不等式x2+ax+1>0在x[1,2]上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大多数同学

  都会想到通过构造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的办法求解该问题,过程比较繁琐,如果采用分离常数法求解,问题便迎刃而解,过程简单明确.

  心理性错误

  这主要指解题主体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与技能,但由于某些心理原因而产生的解题错误.如顺序心理、滞留心理、潜在假设,以及看错题、抄错题、书写丢三落四等.高考阅卷启示我们,许多中上水平考生常在“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上拉开录取与落榜的距离.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1)会而不对.有的考生,拿到题目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这叫“会而不对”.

  (2)对而不全.另一些考生,思路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特殊情况、讨论不够完备;或潜在假设、或以偏概全,这叫“对而不全”.一开始能意识到纠错的重要性对初上高中的学生至关重要.

  (五)主动学习,善于对比和联想

  在课堂中,学生应该主动地跟随老师的思路,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各方面能力。把由主要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的感性认识向对知识的分析、综合理解的理性认知过渡,把较多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培养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交流自己得到的结论,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药善于联想,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平面几何知识向空间几何联想,数学语言与几何图形的联想,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的联想。利用对比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对比,可知它们的图像位置不同,但对底数的讨论是一致的,这样可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全面地理解知识。

  学习数学一定要在三个字上下工夫:“精、透、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题海战术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一步骤(学习笔记)是不能少的。

  对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超越知识上和认识上单纯的和狭隘的思维模式,放远眼光,拓宽视野,尽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它毕生追求的信念。

数学学习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力争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难点:人民币的认识。

  三、学习内容:按知识的版块整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六大版块。

  1、认识图形。

  学生需要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且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难点在长方形与平行四边的区分。(1课时)

  2、“分类与整理”的学习。

  着重学习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1课时)

  3.“100以内的数”的学习。

  着重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学习。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课时)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学习:一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二是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学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学生思考: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4课时)

  5.人民币“元、角、分”的学习。

  要求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命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会相互换算,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2课时)

  6、“找规律”的学习

  主要有图形规律、数字重复规律、数字计算规律和用规律解决问题,难点同时也需要重点学习的是,数字计算规律和用规律解决问题。(1课时)

  平时的练习和综合检测计划5个课时。

  四、学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目前对哪些知识的记忆已经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

  2、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如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学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先做后讲。学生先做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再讲。 精炼精讲,跳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题目训练,避免题海战术。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多鼓励夸奖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重点做好临界生、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数学学习计划 篇4

  数与代数部分

  1、一、二单元(数的认识和比较)

  (1)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按顺序填数,按规律填数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5)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P17、(1)(2))、

  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最大、多、小、少的)

  利用参照物进行比较(P17(4)和P19、5、6)

  注意题目规定的符号别标错了

  2、三、七单元(数的运算)

  (1)利用学具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对数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

  (2)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使本版块的复习变得不枯燥。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小棒有多少根)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避免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让学生厌倦。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抢答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在本期结束时,学生要达到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题左右。

  (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6=15,尤其是()-7=7,学生容易填成0。

  在○里填上“+”或“-”9○6=1516○5=11

  (4)对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

  ①从类型上分包括求和、求差、求部分数。并注意体现三种类型之间的联系,注重系统练习。

  如:8个苹果,5个梨,苹果和梨一共多少个?

  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梨比苹果少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苹果有8个,剩下的是梨梨有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梨有5个,剩下的是苹果苹果有多少个?

  再如:看图列四道算式

  ②从呈现方式上看可分为形象图、情境图、部分抽象的文字表示。

  注意强调计算为问题服务的意识,看清题上要求的是什么。允许部分学生用()表示要求的数。

  如:P38,4图1

  ③应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的是如:P45,1题,动态的呈现形式,包括去掉一部分又来了一部分。较难理解的是P47,4题,这种静态呈现的。

  ④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3、八单元(认识钟表)

  (1)了解自己一天的----,如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以及这些事情发生的大概时间。结合生活实例叙述,熟悉生活中常见时间,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时间。

  (2)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容易混淆,加强辨析。

  (3)有的钟面上没有数字或只有几个数字,给认读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标出数字认读。

  空间与图形部分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六单元(认识物体)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两件或多件物品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的正确描述。

  如:在最面;在的面;的面是;的面有;从数…

  (2)对于相对性的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位置变换或增加、减少物体时,这些位置关系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P58,1题中的闹钟,和玩具猫比,它在玩具猫的下面,和模型船比,它在模型船的上面。前后与左右的位置也存在这种相对性。

  (3)一年级的学生,确定情境图中物品或人物左右的位置时,都以观察者为标准来确定左右。

  (4)加强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5)面对数量众多的物体,要分类数。养成数时按顺序、做记号、检查验证的好习惯。

  统计与概率四单元(分类)九单元(统计)

  (1)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P53按要求分一分(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圈出不同类的物体。

  (2)加强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如安排一些图形(各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摆放位置也无序)

  请学生先数一数,再在方格纸内画图,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数学学习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学习计划01-15

小学数学的学习计划01-15

学习计划初中数学01-16

暑假数学学习计划03-15

寒假数学学习计划03-26

高考数学寒假学习计划01-13

数学学习计划范文01-12

数学学习计划模板01-15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01-15

寒假数学学习计划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