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社会学、社会工作来者之经验

时间:2021-12-10 15:44:34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社会学、社会工作来者之经验

一直都觉得,我与社会工作有一种不解之缘。高中填报志愿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就觉得很亲切很有吸引力,然而,同学告诉我社会工作是将来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专业,有些不解,于是第一志愿就填写了很火爆的工商管理。没想到的是,几分之差还是让我回到了社会工作的怀抱。事实上班里除了一位同学,其他人都是被调剂过来的。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就让我去探个究竟!

  爱上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大一社会学概论的课上,老师告诉我们:“社会学到底是什么很难讲清楚,但是有一个事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社会学家的寿命一般都很长。你们先不必急于知道社会学是什么,但要慢慢体会,要充分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大学四年往往是大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的时候知道自己知道。”真是这样吗?那就让我耐心去体验这个过程,于是一本赖特米尔斯(Wright Mills)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带我们走进了社会学的世界。在这里,我知道了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够理解他们自身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性困扰,公众再不默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于是我恍然明白了社会学家为什么会长寿;于是我开始带着社会学的想象力去思考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社会意义,如喝咖啡的社会意义,又如身边人的性格、价值观念为什么会不同等等看起来似乎是不值一提的琐事。原来社会学讨论的任何问题都已经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它本来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否则,我们无法进行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了在他人的陪伴下生活,我们需要很多常识,常识为社会学发现提供了原料、经验和素材。不过用社会学思考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更加全面地了解周围的人与事,更善于理解他人的生活形式。

  第一学期的专业课不多,一门心理学概论让我们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一门社会学概论让我们了解了社会学的主要视角――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论,以及社会学的研究问题,如民以食为天――社会需要;朋友多了路好走――社会交往;活到老学到老――人的社会化;家和万事兴――家庭;官大一级压死人――社会组织和科层制;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社会分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控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问题;助人自助――社会工作实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社会变迁;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现代性,总之是剖析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会学是站在一种宏观结构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所以对“结构”一词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第一学期期末老师往往会让学生交上一篇小论文,这个时候是我们充分展现自己社会学想象力的时候,不用去追求论文的篇幅及其权威性、理论性,只要你能够用社会学的视野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见解就会是一篇好文章。

  在对社会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社会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区别,通过比较我们对社会学的认知才会更加鲜明、深刻。简单地说,社会学是一门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与心理学比较,它不关注心理过程,而关注客观的、可测量的社会现象;与政治学比较,社会学不单纯关注国家和政体,而是把两者当作人类的组织活动,关注组织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与经济学比较,它不关注所谓的经济现象,譬如价格、竞争、垄断,但却关注经济现象的社会基础及其相互关系;与人类学比较,社会学不关注所谓地方性的文化、象征和意义,而关注具有普遍意义、可解释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