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特产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时间:2021-12-16 11:23:34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2010年温岭市特产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提升温岭市水果产业为工作重点,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总结推广十一五科技成果,开展形式多样的适用栽培技术推广,初步建成温岭市大棚葡萄示范园,使温岭水果产业在灾害频发年依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温岭市特产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一)抗灾避灾,水果产业在灾害频发中迅速发展

2010年温岭水果产业可以用"发展迅速、灾害频发"的八个字概况。全市新发展果树面积10694亩,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新增葡萄种植面积5566亩,杨梅2572亩,柑桔1034亩。至年底,全市果树生产总面积11.28万亩,其中葡萄3.58万亩、杨梅2.97万亩、柑桔2.06万亩、梨0.91万亩、枇杷0.75万亩、桃0.57万亩。其中投产面积8.9万亩,果品总产量8.28万吨,总产值4.21亿元,比2009年下降1433.6万元。

2010年也是近年来自然灾害最频发的一年,先后经历3.10冻害、6月梅雨、7.26水灾和12.16雪灾等自然灾害,对今年水果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主导产业--大棚葡萄影响最大。集中表现在葡萄成熟季节出现的连续强降雨(6月17日入梅--6月27日),造成大范围的藤稔葡萄裂果。据6月底对温岭市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的藤稔葡萄受损情况调查结果,在日常性进行疏除裂果果实的前提下,藤稔葡萄有裂果的果穗数占总果穗数的51.6%;单穗中裂果果粒数占总果粒数的17.7%,严重的达到36%。使得葡萄商品率和品质下降,价格下跌,从而造成在投产面积增加5140亩的情况下,总产值发而下降663万元,平均亩产值8161元,比2009年下降19.2%。同时,3.10冻害和12.16雪灾都是温岭大棚葡萄产业发展以来首次遇到的.自然灾害,虽然未对整个产业带来大的损失,但也为盲目促早的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3.10冻害和梅雨季节的强降雨还造成杨梅、桃、枇杷等早熟树种的大幅度减产,其中枇杷减产60%以上,杨梅商品果减产37%左右,并普遍质量下降,优质果率降低,为近年来最差的年份。

同时,温岭大棚葡萄产业示范园被列为省级主导产业园区,温岭高橙精品园和河岙红枇杷精品园被列为省级精品园。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方案中,还有东晖大棚葡萄精品园、西焦湾"焦梅"牌杨梅特色产业园区、"冰珠"葡萄特色产业精品园、"西仙"杨梅精品园区均被列为精品园建设单位。温岭市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滨珠"牌葡萄被评为2010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

(二)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温岭水果产业

1、全面完成温岭市水果产业提升项目建设

温岭市水果产业提升项目是近年来我市承担的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被列为2009年度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651.2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340万元,地方财政173万元,自筹资金138.28万元。建成葡萄特色优势示范基地204亩,推广葡萄设施栽培技术510亩,建成冷库327立方,购置冷藏车1辆;推广柑桔三疏一改技术5635.5亩、容器育苗4万株,开展柑桔越冬栽培试验示范,进行大棚葡萄抗风优质栽培技术产业化开发,葡萄大棚栽培二次结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试验研究。整个项目完成于2010年7月,8月5日进行项目绩效评价,8月底通过省级验收。

2、初步建成温岭市大棚葡萄示范园区

2009年年底由温岭市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和温岭市约翰农林特产有限公司联系申报的《温岭市大棚葡萄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获得温岭市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重点项目立项。项目总投资288.5万元,初步建成一个集示范展示、品牌营销、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棚葡萄示范园区,包含了温岭市葡萄产业服务中心和温岭市大棚葡萄观光采摘园2块中心内容。其中温岭市葡萄产业服务中心建设由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承担,服务中心包含了培训、展示、商业洽谈等多项功能,总建筑面积554平方米。温岭市大棚葡萄观光采摘园由温岭市约翰农林特产有限公司承担,在原有"约翰农庄"的基础上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品尝园等。为温岭大棚葡萄主导产业园区的建设打下基础。

(三)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总结推广十一五科技成果

1、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

2010年继续承担国家现代农业(梨)行业体系、国家现代农业(葡萄)产业体系浙江工作站的部分研究内容,建立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大棚梨示范园;承担《中晚熟大果乌梅类杨梅新品种黑晶的中试与示范》等3项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展双膜覆盖、反光膜、套袋等对大棚葡萄、大棚梨、油桃等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及对杨梅黄化病的调查;完成《浙东南梨地方品种评价、筛选与栽培农艺创新》科技成果,筛选出大果形晚熟优良品系--蒲瓜梨2号,制定了蒲瓜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并采用寄接技术创新了梨栽培农艺,达到改善蒲瓜梨果实品质,实现一年两次采收的高效栽培目标,建立了梨寄接两熟型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温岭市约翰农林特产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温岭市河岙枇杷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台州市区域创新科技服务中心;《大果型乌梅类杨梅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得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和《南方大棚梨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一起获得温岭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科技论文17篇。申报的《反光膜在设施果树上的应用与示范》获温岭市科技局立项。

2、汇编"十一五"科技成果,出版3本科技书籍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适用栽培技术,我们从2009年开始整理"十一五"期间的科技成果,汇编出版《浙东沿海果树高效优质栽培新技术》、《南方大棚葡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和《沿海涂地大棚葡萄种植100问》,内容涵盖产业区域经济,大棚葡萄、大棚梨、温岭高橙、杨梅、枇杷、油桃等主导特色产业的创新技术,充分体现对当地生产的实际指导性,突出温岭特色,面向基层果农。其中《浙东沿海果树高效优质栽培新技术》总印数5000本,下发到各主要水果生产镇,作为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的技术材料。

3、积极开展适用栽培技术推广

站内技术骨干经常性深入田头现场指导,普及先进适用栽培技术。2010年重点推广梨寄接两熟栽培、葡萄双膜覆盖、油桃套袋等技术,组织相关企业、果农赴上海、金华、杭州、嘉兴、临海等地学习参观,举办各类时效性培训班31次,培训人次2400余人。在自然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分组调查受害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组织生产企业、农户参观考察浙江金华大红桃基地、上海市农科院基地、新昌参观蓝莓苗木繁育基地、新昌甘霖樱桃基地等,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组织参加2010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和台州高山绿茶文化节,配合"助世博、保安全"活动召开葡萄质量安全培训会议,邀请了上海市农科院骆军研究员就上海市葡萄产业发展及质量安全控制进行了介绍。接待包括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常有宏副院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顾晓君副院长等在内的来自各地参观考察团13批次,受邀考察四川都江堰猕猴桃基地、贵州平坝县水果基地、江苏新沂温岭大棚葡萄基地和参加国家梨产业体系学术论坛和长三角地区桃产业发展研讨会;并委托中柑所温岭高橙新单株脱毒。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将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制定温岭市山区特色果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组建温岭大棚葡萄产业协会,建立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继续开展果树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一)制定温岭市山区特色果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总结"十一五"期间山区开发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提出针对山区现状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结合《山地果园高效、绿色、生态栽培模式及产业化研究与示范》科技项目的完成,系统提出推广品种、技术和栽培模式,并制定温岭市山区特色果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为"十二五"期间温岭山区特色果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组建温岭大棚葡萄产业协会

在建立温岭市大棚葡萄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组建温岭大棚葡萄产业协会,并通过示范园区和产业协会的建设,使温岭大棚葡萄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继续深化发展,突出品牌宣传,重视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针对近年来灾害频发的特点,建立温岭大棚葡萄灾前预防和灾后补救的应急告知机制。

(三)继续开展果树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根据承担课题内容继续开展各项试验活动,重点开展大棚葡萄环剥、大棚梨生长植物调节剂及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总结近两年来温岭大棚葡萄双膜覆盖的技术经验,建立完善的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技术规程,形成技术成果,并以现场会等多种方式加以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大棚葡萄、大棚梨示范园建设;完成《中晚熟大果乌梅类杨梅新品种黑晶的中试与示范》和《沿海早熟梨抗风设施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2个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海涂地杨梅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和《早熟梨新品种在大棚栽培中的应用与示范》2个院地合作项目及《温岭高橙品质提升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并召开现场会;培育首批温岭高橙无病毒苗。

温岭市特产技术推广站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温岭市特产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2010年温岭市特产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12-17

特产10-25

温岭市东辉公园 -资料01-01

温岭市大溪越锋风机厂2011工作总结07-13

家乡的特产01-18

家乡特产01-18

家乡的特产07-23

北京特产07-20

北京特产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