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改总结)

时间:2021-12-14 09:15:4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改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组何诗慧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学习,我觉得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成败重在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交互、生生合作的重要场所。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成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和转化,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此,我提出以下主张: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改总结)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研究要有研究对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挑战性,让学生通过研究能顺利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涉及面太广。

2、善于引导,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需要教师及时地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组织学生协作交流,归纳总结,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让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合理运用学道导学,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学道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在课堂的初始环节提出合理的导学目标,是把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着力学法指导,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有人说过:"探索是学习的生命",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研究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探究性学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既有课程上的综合性,又有方法上的综合性。对学习来说,由于知识和技能还较稚嫩,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显得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方法上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调和性,我认为可以通过教师讲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常用的剖析问题的方法,如假设法、比较法、观察法、作图法、实验法、演示法等提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有一定区别的。采用小组学习这一方式,有利于优势互补。小组学习可以尽量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采用讨论方式和汇报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进行反复构建,最终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思维才华,将所学知识内化,把学习过程变为一个认知深化过程。使学生逐步培养起自我调控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离不开运用网络查阅资料,运用课件呈现小组讨论结果、阶段性成果,以及运用各种文字、数据处理软件对数量型和非数量型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因此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的过程也是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改总结)】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9-09

研究性学习总结12-30

研究性学习的总结10-10

研究性学习总结01-01

研究性学习总结11-12

研究性学习总结09-03

立足课改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01-20

小学常识课堂呼唤研究性学习01-20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