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工作分析与总结摘录

时间:2021-12-16 10:12:29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投资管理工作分析与总结摘录

东方港湾2005-2007年投资管理工作分析与总结摘录作者:豹豹注:东方港湾的钟兆民先生、但斌先生均是投资界业内的前辈。东方港湾信奉"发掘杰出的企业,以合理的价格投资,长期持有"、"坚定的长期投资,相对的集中投资"的投资哲学,在过去曾取得了出色的回报率;也许当下东方港湾受到一定的质疑与争议,我个人虽不认同其部分提法、做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其卓越的地方,我们不必苛求别人。

我个人并无能力、也无意点评其投资上的成败得失,一来本人水平、资历均特别有限,二来时间较短、样本数据很不足,但我个人认同其绝大部分投资理念。我相信,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方为正才大道;我们都是人,不是神,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使我们进步。

投资管理工作分析与总结摘录

以下是钟总在2005-2007年投资管理工作分析与总结的部分摘录,钟总行文流畅,文章很有思想性并饱含哲理,在此感谢钟总、但斌先生及其他港湾人的总结并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智慧。

2005年

一、关于投资原则:坚定的长期投资、相对的集中投资

2005年,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为榜样,结合中国实践,专注长期投资,执行"坚定的长期、相对的集中"的投资策略,在国内和香港两个市场上,寻找中国本土的优秀公司进行投资。

为什么要"坚定的长期投资"?

与"买进并持有"这样"笨拙"而简单的长期投资方法相比,最诱人和刺激的是"波段操作"。…但是理想与现实相距十分遥远,我们至今尚未从历史长河和现实中发现长期靠波段操作持续超越市场平均回报的专业机构。格雷厄姆曾说过--"对待价格波动正确的态度和精神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回顾我们十几年的投资历程,实质上是从超级短线操作逐步演化到长线投资的过程,从技术图表分析演化到基本面分析的过程,从"自以为知"到"知道何可何不可"的过程。对投资者而言,明白自己哪些做不到是投资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理论上讲,波段操作是收益最大化的,但从统计学角度看,股价上升一定不会是均匀的,往往是20%或10%的时间里完成80%-90%的升幅。所以投资者若是十分关注市场行情的话,那么他的投资生涯中"痛苦的黑夜将比快乐的白天多许多"。相反,当我们慎重地选择了优秀的企业后,企业的经营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看着企业每天进步,我们会心中踏实平静,才可以"夜夜得以安眠"。

别让变化无常的市场行情影响我们的生活吧!更何况世界经济史显示,真正的顶级富人大部分是靠长期耐心持有少数几家杰出的企业的股权而而造就的呢!我曾有幸聆听国际期货大师斯坦利.克罗和"股神"巴菲特的教诲,天才般的人自己都说"我用屁股赚钱比脑袋多"。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耐力胜过脑力。--一家不能投资5年,10年的企业,我们10天也别去投!

为什么要"相对的集中投资"呢?十多年来,我们的投资原则实际上也是从复杂演进到简约的。归纳起来三点:

a、寻找优秀甚至杰出的企业;

b、寻找合理的价格投资;

c、跟踪企业并长期持有。

当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越高时,符合我们标准的企业会越少,真正杰出的企业寥若晨星,就像皇冠上的明珠,值得长期珍藏,甚至世代相传。但是我们也清晰地知道:

a、我们的判断会失误

b、企业是动态的。今天优秀的企业明天未必优秀。

所以我们在深入研究之后,采取适度分散原则,每个行业投入资金投入不超过30%,每个公司投入资金不超过20%,市场风险较高时,有10%以上风险准备金。既然能确认3-5家杰出的最有把握的企业,我们为什么要降格求其次,投上10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呢?

我们宁可将新资金投到老项目上,而不会轻易将老资金投到新项目上。当然,集中的结果会出现波幅较大,但是"我们宁愿要波伏起伏的15%的回报率,也不要四平八稳的12%的回报率"。--不敢100%拥有股权的企业,我们1%股份都不要去买!

二、关于选股与估值

我们在寻找可以"做长,做强,做大"的企业。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持久经营:能长久、稳定经营的企业,不会因经济周期,管理更替而面临困境

2.特许经营:企业商业模式有很高的进入壁垒,产品和服务有自主定价能力

3.资本运营:管理层以股东利益至上,不轻易融资和对外投资

4.努力经营:企业的商业运行,使管理层十分容易经营,又十分努力经营

5.财务指标:收入90%来自主营,负债率≦ 50%,ROE≧ 15%等等。

当我们有幸找到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后,如何估值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理论上讲,企业有三种价值:

1.帐面价值--企业财务报表上的股东权益

2.市场价值--总股数乘以市价

3.内在价值--对投资而言最重要也最复杂

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经营寿命中可以产生的净现金流的折现值,计算内在价值有诸如企业成长性比较、利率变化、折现率的假定。所以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但是长期而言内在价值与帐面价值成正比是完全确定的,在实际投资中,我们是综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力求在合理的价值区域获得我们的股份。

对长期投资来说,关键不在于现在价格贵不贵,需要的是相对于未来的企业业绩,现在价格贵不贵。巴菲特说"你得懂这个企业的业务,不然没有一个公式能够计算出内在价值。"

2006年

一、关于长期投资的艰难及反波段操作(略)

二、如何挖掘值得长期投资的上市公司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期投资对财富结累的重要性,又知道了长期投资的艰难性,那么当我们遇上一家可以真正长期投资的公司时,是非常幸运而且值得庆幸的事。发现一家这样的公司,犹如发现一座可以长期开采的金矿,甚至比金矿更有价值。因为一座金矿的储量总是有限的,而一家优秀杰出的企业寿命可能上百年,甚至更长,所以我们曾经将茅台比喻成开采不完的液体黄金。

但是这样的上市公司的发掘,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努力,长时间的思考和调研,希望很少的付出就可以赚到大量的金钱,就如同希望第一次拿起球杆就能打出一轮精彩的高尔夫球赛一样不现实。

因此大家便会更加明白为什么价值投资的鼻祖们总是反复强调:投资的第一准则是不赔钱,第二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所以选择长期投资的企业的第一条标准是:安全性分析。你想跑赢马拉松比赛,前提是必须跑完全程。投资想胜出,前提是你选择的公司中途不要"牺牲倒下"了。商业领域的竞技,更多的是靠耐力而不是爆发力。

商业模式通常可分为垄断性和竞争性,我们又将垄断性分为政府行政型垄断和企业自身禀赋型垄断,垄断型企业通常要比竞争性企业容易生存,投资的安全系数较高。对经营者而定,垄断自然好过竞争,对投资者也一样。再进一步,两种类型的垄断中,行政垄断型企业,大部分是公用事业企业,会有稳定的回报,由于考虑社会运行成本,通常不会有超额回报;我们会优先考虑自身禀赋型垄断企业。例如贵州茅台,在离开茅台镇后,无法生产出同样的优质白酒;烟台万华全国仅此一家拥有生产MDI的专利技术,全球也仅六家公司拥有此项专利技术,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而云南白药则拥有国家级保密配方,企业的垄断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性。

至于竞争性行业,在惨烈的竞争中,一家企业靠自身的长年打拼形成相对竞争力,因竞争性企业无法像垄断性企业那样做到"人无我有",只能争取做到"人有我优",靠相对优势构造自身的"护城河"。正如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招行就靠"早上点,快上点,好上点"创造领先优势。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竞争性行业的经营真谛!因此竞争性企业通常最有价值的是管理团队。对于竞争性企业,管理团队,犹如列车的火车头,掌握企业的方向和动力。我们可以想象,万科离开王石和郁亮团队,;苏宁电器离开张近东,孙为民团队,两家公司会多么的不一样。

假如我们从商业模式和团队分析企业的安全性的话,垄断性企业我们更注重商业模式,而竞争性行业则更会注重管理团队。

在排除了企业致命的风险后,企业的稳定性是我们选择企业的第二标准。对于一个组织,稳定是压倒性的,稳定了才能求发展。企业外部的变迁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企业唯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一个公司的稳定性包涵诸多方面,其中股东和管理层的稳定对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大股东招商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招行20年经营历史中,管理层也十分稳定,仅更替过一次行长,股东稳定,管理团队稳定,经营可持续性强,招行年度利润也从2002年上市时的17.3亿,历年屡创佳绩,2006年利润则高达71.07亿;而同处深圳的发展银行,10年来几易行长,股东也不稳定,经营业绩显然也不会稳定。

检查企业的过往历史,稳定的企业继续稳定的可能性性很大,优秀的企业很可能继续优秀,这很符合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三条标准,企业的收益性和成长性.长期而言,股票市场的回报来自两部分,投资收益和投机收益,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企业给股东带来的增值部分,包括分红和留存利润,投机收益来自于市场对上市公司估值变化,即市盈率的变化。根据美国先锋基金管理公司创始人约翰·博格尔的统计,上世纪的100年里,美国股票市场平均年收益率为10.4%,其中5%来自分红,4.8%来自盈利增长,只有0.6%来自市盈率的变化。可见长期投资收益主要依赖企业的盈利能力。

作为股东,衡量企业收益性最好的指标为股东权益回报率,或叫净资产收益率ROE,一家企业ROE连续多年稳定在15%以上时,一定是值得关注的企业。

产品和服务提价,销售有无下降,客户有无流失,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试金石。

增加销售收入: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成本与费用是必要的,但是是有极限的,但企业的外部拓展的空间却是巨大,甚至理论是无限的。

企业增加销售除提高产品价格外,尚有三种办法:销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销售新产品和新服务,通过并购扩大规模。例如,家电连锁企业苏宁电器,2003年仅有38家门店,销售额为60.3亿,到2006年年底,直营门店已在351家,销售收入达249.3亿,同时综合毛利率从11%提升到15.28%,未来仍然有巨大空间。

商家通常喜欢用"薄利多销"的手段增加收入,但真

【投资管理工作分析与总结摘录】相关文章:

投资分析指导:证券投资(分析)的含义02-23

投资效益分析11-09

债券投资分析11-06

投资分析指导:证券投资工具概述02-23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04-20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01-20

证券投资风险分析11-06

投资格言分析01-01

证券投资分析复习重点:ETF和LOF的投资价值策略分析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