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学后院 服务学科发展-曲周基地高产高效工作总结感想

时间:2021-12-16 13:24:4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建设科学后院 服务学科发展-曲周基地高产高效工作总结感想

建设科学后院 服务学科发展 ——曲周基地高产高效工作总结感想 王红叶   李晓林教授介绍了曲周一年多来取得的成绩让我们看到曲周团队成长的历程,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还有那份浓浓的情意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也激励着热血的年轻的一代。   曲周的工作给我感觉是:用真情赢得民心、用实事凝聚民心、用发展留住民心。李晓林教授按照 “立足曲周、面向华北、走向全国”的原则,带领曲周团队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质地做高产高效,结合曲周当地的生产实践,制定了曲周县玉米、小麦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方案,建立了玉米、小麦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小麦-玉米-西瓜套种基地,力争将曲周县打造成为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并最终将该模式推广到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老师学生们一步一个脚印,以点带面,在短短时间内辐射整个曲周县,探索出“土地不流转,照样现代化”的小农经济模式,为曲周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天当衣,地当床,田野做课堂,手拿笔,肩扛锹,大地写文章,李晓林教授是“曲周高产高效万亩示范基地”的总指挥,坚持在曲周县白寨乡万亩示范基地进行蹲点,与农民亲密接触,并通过不同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培训,及时了解农民对科技入户的需要,并在万亩示范基地的田间地头设计了农业科普长廊,宣传夏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辨别化肥真伪、玉米秃尖的病因和防治、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治方法、玉米化学调控措施等农民朋友最关心的作物栽培和土肥管理知识。曲周基地老师学生把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做得细致入微,如种子精播,定量追肥,农艺与农机的结合,建立了农村合作社,互助组等保障组织。   “一片耕耘,一片收获”。通过师生们“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的科技服务,2009年“双高”基地在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中,采用了以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土壤改良和培肥技术以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双高”技术模式。“双高”示范基地核心区玉米万亩集中连片700公斤/亩、核心示范区达到750公斤/亩,冬小麦万亩集中连片达到550公斤/亩、核心示范区达到600公斤/亩的高产创建目标,提高肥料利用率10-20%,增产20%。2010年示范基地玉米最高达到839公斤/亩,平均637.5公斤/亩,平均增产91.5公斤,增产16.7%;小麦核心方最高达到565公斤/亩,2300亩示范方平均达到508公斤/亩,辐射区和示范区分别比上年增产20公斤/亩和84公斤/亩。 根据实测数据,核心示范田玉米投入比农民习惯田增加75元/亩、平均增产183斤/亩,按照每斤玉米1.00元计,每亩可增加纯收入100元以上;若按照示范田达到的最大产量1661斤/亩计算,增收潜力可达500元/亩以上。如果曲周县37万亩玉米全部采用该项技术,可增加农民纯收入3700万元以上,增收潜力可达1.85亿元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农大新闻网)   通过李老师团队已经曲周县农业工作者一系列汇报,曲周农业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速度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速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中低产田比重大;另一方面,高产高效农业的品质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农产品流通体制、调控手段还不健全。   高产高效为的是河里的水更清,头上的天更蓝,人们更健康,社会更和谐,让农民种植心中理想的田。本人认为特色农业不一定是高产高效农业,只能作为高产高效农业的辅助措施,特色农业“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实质是通过产业化使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的一种形式,是广大农民在新的形式下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起点,能使农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这只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起步,农民致富的起步。这种形式也受资源和市场因素的制约,有些乡或村通过发展某一产品,一个乡或村的农民富了,其它乡或村的农民跟着学,后搞的农民就不一定能致富。而我心中的高产高效农业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高产高效不但要考虑我们投入的化肥、农药、劳动力成本,还要考虑我们运用的仪器、技术成本,是否达到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在国家大力提倡土地流转情况下,我们老师学生却探索了一条“土地不流转,照样现代化”的农村经营模式,为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曲周模式在未来可持续发展农业体系中怎样走的更好更远?不再以学校为依托就像有的老师说的李老师不在曲周工作了,那么曲周人民能否按照这种模式持续下去?我们的大学在培养学生和学科发展也应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特色的道路来,譬如农业可持续性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等等,引导农村商品生产,帮助农户进入市场,形成农业内部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承载农村劳动力,能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自然环境良性循环。这样,就可以将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从而综合提高农村各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在全国各地做示范,有的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有的成了反面教材,这里没有对与错,只有成功与否,一切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效仿。但在当前人口多,经济水平还不算不高的情况下能否为农民探索切实可行的幸福路是我们当代农业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小农经济也是时下刻不容缓的责任。以下是我对曲周模式的一些总结。   第一、充分发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优势,引导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高产高效之路。   第二、立足长远,着眼全局,考虑综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大力呼吁“资本下乡”进行“城市反哺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和促进了农业的管理和效率理念,高效利用人才、技术、资金与先进模式相融合。   第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发挥区域优势,使农业产业结构由一元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第五、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种植”的经营形式,按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要求,签订有约束力的种植合同,形成命运共同体。   第六、对种植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关于农业产业信息、产品分析预测、生产动态、主要农产品供求及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搞好市场调查,帮助种植户与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购销合同,进一步消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第七、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并和龙头企业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农产品加工增值,开发“名、优、稀、特”产品,创造优胜品牌,增加生物产品的附加值,产生新的经济增量。完善“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实现自我配套、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发展了,生活宽裕了,乡风文明了,村容整洁了,管理民主了,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新时代、新农村、新面貌、新形象、新素养。   作为未来农业的抒写着和表演者,我们应该学习李晓林教授实干的精神,更应该学习张福锁教授高瞻远瞩的人才培养模式,沿着曲周模式继续探索,以曲周万亩“双高”基地为基础,探索、建立新型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模式,促进曲周县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将曲周县打造成为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并最终将该模式推广到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我们更应该贴近生产实际, 贴近当地群众, 贴近人民利益,在田间地头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质疑问题的精神,善于扑捉科学现象的精神,遵守科学事实的精神,做到在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  

【建设科学后院 服务学科发展-曲周基地高产高效工作总结感想】相关文章:

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10-03

乡镇党群服务建设科学发展观综述08-08

加快基地建设促进电子材料产业发展11-04

苦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07-03

泥鳅高产高效养殖试验总结10-21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08-02

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探析10-03

多种蔬菜高产高效的种植技术试验02-23

地雷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