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

时间:2021-05-22 14:31:24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工作,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这时候,最关键的工作总结怎么能落下!可是怎样写工作总结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1

  城东小学位于武进高新区贺北社区,现有中队18个,队员900人,教师40人。学校占地面积19000多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5687平方米,整个校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如一座大花园。

  20xx年,为了让这个宝贵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学校和市国土资源局、地质博物馆达成共识,把标房建成了具有科普、环境教育功能的科普馆。校科普馆先后被命名为市科普教育基地、常州市青少年地学科普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地球科学教学研协作试点单位、常州市环境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成为青少年接受地学科普教育和宣传环保知识的窗口。学校利用基岩标和科普馆为切入口,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普环保教育。20xx年5月,学校向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活动专业委员会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与活动研究》,在全国学会的领导下,开始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不到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一、领导高度重视,保障活动开展。

  学校科普工作由校长亲自挂帅,大队辅导员具体负责,精心挑选有一定特长的辅导员和队员组成校级科技辅导员骨干队伍,并且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有计划有选择地派遣科技骨干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逐步组建一支由少先队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科协、地质学会的专家、科研人员(包括学生家长)组成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保障科普活动的经费投入,有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科普教育活动和改善科普设施。

  二、加强组织建设,体验活动快乐。

  我们根据少年科学院组织机构与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少科院组织建设。在少科院中下设“科普宣传队”、“基岩探秘队”、“植物研究所”、“污水研究所”四个研究分院。每个研究队、所,活动内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基岩探秘队侧重于节水的重要性,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公民意识到节水迫在眉睫;污水研究所侧重于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的严重后果;科普宣传队侧重于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周边的一切资源,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宣传科普知识;植物研究所侧重于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植物种养活动,提高队员科技种植素质,增强队员绿色环保意识。为了使“基岩标少年科学院”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们要求各队、所都必须落实一个中队,一户家庭,对口一个单位。这样,每个研究院都拓展出多种多层多元的不同活动,活动时间充分,活动范围宽广,活动形式纷呈,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每个小研究员沉浸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到了开展研究的无限乐趣,提升了科研素养。

  三、开发校本课程,完善活动研究。

  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校本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进行了以少科院实践活动为基础、开发少先队校本特色活动的相关实验研究,设计了“挖掘资源,开发潜能,创建特色,发展内涵”的少先队校本活动课程开发方案,把培养队员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少先队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总目标。20xx年,学校曾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常州市国土资源局联合编制了《我爱地球》的校本课程,分为低、中、高三册。低年级主要是认识美丽的地球、海洋、高山、河流、地下宝藏、野生动植物等;中年级主要是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运动、生命的奥秘等;高年级主要是认识地球上的资源,并养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在《我爱地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每学期学校计划中,少先队校本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要求,坚持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在课时安排上,教导处把少先队校本活动课程纳入正式课表,统一安排固定课时,各中队每周一节。学校还进一步探讨研发研究活动课程模式、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

  四、增强学科渗透,提升科普素养。

  学科教学也是普及、渗透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积极引导全体教师用现代化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科教学,用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把握课堂教学,结合新课程的实施,营造和谐、自然的课堂教育氛围,“润物细无声”地开展科普教育。课题组要求教师以“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与活动研究”为基点,以学校的校本课程《我爱地球》为切入口,努力做到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我们教育所用、及时反映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有关节约用水、节能环保等知识的教育,增强队员的环保意识,促进学队员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校园网络,设立了专题网站,开辟了课题概况、科普论坛、成果展示等栏目,在教师、中队、家长、队员中架起了网络交流平台,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环保习惯养成教育的好经验,把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作为学校、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统筹规划,科学探究,有效实施,注重实效。

  五、构建评价体系,培养“晨晓少年”。

  学校结合科普教育实际,挖掘科普教育资源,在基岩标少年科学院中提出了“晨晓少年”评价目标,并逐步完善其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晨晓少年”是我校“基岩标少年科学院”中特有的争章活动,并伴随着少科院的发展、壮大而越来越受到队员们的钟爱青睐。

  “晨晓少年”评价内容分为三个色系,即“红色达标卡”、“蓝色升级卡”、“绿色魅力卡”,明确提出评比标准要求。“红色达标卡”:用培养、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队员,在品行、学习、活动等方面较之原有基础取得一定的进步,受到同学、老师、家长肯定,并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蓝色升级卡”:热爱科学、积极参加校内外开展的低碳环保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胆质疑,拥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绿色魅力卡”:善于动手,每学期有小发明、小制作等“五小”作品或“金点子创意设计方案”在活动组以上展示或科技竞赛获奖。

  积分:每个研究队可按“夺卡”目标要求,采用星级积分的方法(设计积分卡),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目标内容为队员获取标准,凡符合要求的均可获得“晨晓少年”星级积分,优秀的获得加分。所有队员、辅导教师、家长与邻里均可根据该生不同的表现情况,授予不同的星级积分。

  夺卡:每到月底活动结束时,辅导老师根据星级积分情况进行评选,每星积分满10分(一般每星满分为10分,其中7分为达标分,3分为加分)可获一个“红色达标卡”,辅导老师当场宣布并颁发“红色达标卡”张贴在活动室里的“晨晓少年”积分、夺卡、争章展板上,进行表彰,引导队员自律自信,鼓励队员争先创优。获得三张红色达标卡可以换一张蓝色升级卡,获得三张蓝色升级卡可以换一张绿色魅力卡,获得三张绿色魅力卡可以评选为“晨晓少年”,颁发“晨晓少年”奖章,并作为学校典型榜样进行宣传表扬,扩大影响力和效应度。

  学校通过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与活动研究,队员的道德情操,在评价活动中得到了熔铸;队员的求知欲望,在评价活动中得到了增值;队员的实践能力在评价活动中得到了锤炼;队员的审美境界,在评价活动中得到了升华;队员的创新智慧,在评价活动中得到了开启、生成与发展。他们讲文明、勤学习、善思考,能创造,个性特长得到较好发展,创新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每年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科技、艺术、体育等竞赛获奖喜讯不断。少年科学院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少先队员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实现着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报国梦,科技梦。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充分显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作为传播实用性科学技术,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尤其是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的教育机构,始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密切关注。职业教育呼唤教育创新,科技活动以独有的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职业教育中所起作用是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因而,我校作为成武县科技特色示范学校,继续以科技为特色,高起点切入,扎实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在努力体现职教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学校树立起科技兴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了科普教育的投入和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培养。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创设科普文化氛围

  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是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动手能力锻炼的有效手段,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普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实习处人员为成员的科普活动领导小组,各专业组配合具体落实各项工作,教务处和实习处督查工作落实情况,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

  为了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参加科普活动,在活动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我们以专业为主线,挖掘各种蕴涵于专业教学、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宣传阵地,耳濡目染、自然相机地渗透科普教育,使得科普教育看得见,摸得着,不仅具有雕塑的代表性而且更有实践功能。

  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橱窗更是学校创设科普氛围的“领衔设施”,早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时吸引着学生、家长驻足观看,啧啧赞叹。一件件科技作品展示了学生不断更新的科普意识和科技能力,更加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技创新的强烈欲望。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科教园地建设,确保科普活动顺利开展我校现有一批专业教师,他们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热心科技教育事业。结合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每年暑假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新技术培训,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参加省科协举办的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高起点切入科普教育活动。

  学校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成果,不仅把他们的工作列为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晋级的业绩考核之一,还对他们在各级各类重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辅导老师,按照我校《犍为职中奖励细则》的具体规定给予物质奖励。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强化科技实践活动,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每年保证投入一定的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专业建设,学校组建了局域网、广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由于客观的原因,学校校园场地十分紧张,尽管如此,我们仍把科教园地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即将动工的综合实训大楼已规划建立科普活动基地。

  二、搭建活动舞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生的科技产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三个层次的科普活动,诱导学生在科普方面的智力和创造力。

  第一层面普及型科学活动

  1、组织科普知识讲座

  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科普知识讲座。由各教研组轮流推荐业务素质高,科普意识强的教师,结合专业和行业特色介绍科技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及科技应用实例等身边的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讲座。本年度,我校积极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演练、禁毒、预防艾滋病、法制等讲座,同学们通过听讲座、观摩,大大地提高了学科学、用科学、安全防范、远离毒品的思想意识。

  2、组织开展常规性课外科技活动。

  学校每天下午第七节为常规性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活动指导老师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设计、指导和服务。

  平时的双休日,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考察、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层面技能训练型活动

  学科教育渗透科普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它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发明创造才能。

  为让一些对科学有更多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培养的机会,在普及的前提下发展孩子的个性。我们把科技制作活动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深入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我们主要集中专业优势,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三个专业进行创新和开发,组成课外科技制作活动小组,进行重点指导。每个组都完成了一项项很有创意的科技制作,比如机械专业制作的趣味七巧板、趣味鲁班锁、金属工艺画、电子专业制作的趣味电路、控制装置、计算机专业制作的动漫作品、卡通人物、游戏软件等都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在校园工艺节上大放异彩。

  第三层面创新作品制作活动

  由于前面两个层面活动的开展,许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激发。为让每一个想做科学研究的孩子都能得到指导,并照顾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让对科学有特殊爱好和有才华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导师。学生的小课题一旦得到导师的确认,就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给予时间、空间和经费的支持。学生们只要向自己的导师提出申请,就会得到导师的全程指导。导师会鼓励他们在科学课堂和生活中寻找研究的线索,了解已有的概念和认识,提出各种问题,集中探究的项目。但导师不会给学生直接的指示,而会用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研究、制作和改进中去。

  以上三个层次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全校掀起一股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普遍提高,也落实了普及科学的目标,提升了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

  三、让科技成果遍地开花:

  科技竞赛的成绩是反映一个学校科普教育情况的重要指征。近三年,我校参加了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科学是一个个疑惑不解的问号,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逗号,是一个个驾驭全球的感叹号。”这是我们科技兴校的理念。我们科技特色学校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培养出的学生是具有思维特别敏锐,双手特别灵巧,性格特别执着的科学发展新一代。我校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划着新一轮的科技教育蓝图,相信不久将会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科技之花。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3

  一、完善科普教育体制,创建科普教育特色

  1、科普教育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平等提高的机会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基础,而且都具有不同的专长和优势,如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强,能根据某一原理制作出特别精美的作品;有的学生观察能力特别敏锐,总是能发现别不易发现的问题等等。我们旨在排除以学科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模式,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提高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校为他们创设的各种活动当中去,都有机会去实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即人人都能成才。学校科普教育的进行,科技活动的开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我校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多年来,学校就学科教学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要求各学科成立了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学科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休息日组织学生开展和学科知识有关的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为主要内容的“三小”活动,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指派一位对指导青少年科技活动有热情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学校科技活动总辅导员,并选派一些年富力强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的科技辅导员,使原来零散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规范化。“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开展科普教育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创新教育为指导,广泛开展学生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共同合作的能力。

  3、社会的支持使我校开展科普教育的内容更加广泛

  学校向社会广泛宣传科普教育的意义和学生参加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使我校的科普教育思想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为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支持学校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宽,支持学生做课外实验,并为学校开展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设施设备、实践场地、交通工具,学生每到一处参观、学习、调查,都受到相关单位的欢迎,而且还派出相关人员给学生讲解,解答学生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调查的内容更深入。

  二、转变科普教育观念,实施科普教育战略

  1、师生科普教育观念的转变

  由于教师的教育工作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制约了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育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是关键。学校在如何激励教师的创造性、激励教师思考、研究并实施依托科普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有力的激励机制。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科普教育的前提

  建立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是搞好科普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科普教育的普及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只有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丰富的情报信息、广博的科技知识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的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时代要求教师提高科技意识,增强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重视对科普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拥有新观点、新见解、新信息,才能联系各自的学科实际,了解本学科的科普教育发展状况,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的科普教育,使学生增长知识,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创造的欲望。学校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外出参观学习、听专家作报告等学校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对科普教育的认识,对科普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

  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评估导向,加强了对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对科普教育的认识,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普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升学并不矛盾,相反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增强。教师是学校教育思想的主要实施者,对学校以科普教育为依托开展创新教育的思想给予了极大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教师积极主动的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成立了各类科技活动小组,如生物科技活动、物理科技与实验、电子百拼、劳技与发明创造等小组,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外出考察,使学校科普教育活动得以深入开展,科普教育思想得以有效实施。

  (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普活动中

  学校历来重视实践活动,学生也有参加课外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科普活动的传统。为了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普教育活动中,学校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工作中也把学生参与科普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评选的依据之一。如对在科普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将优先录取入我校学习等。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管理措施落实有力

  学校十分重视科普教育工作,成立了青少年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学科教研组长、科技辅导员、团队负责人等为成员。成立了科技活动中心,选派了一位有热情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总辅导员,每一个活动项目有专门的科技辅导员。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科技活动中心制定每年的科普教育工作计划。各年级组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配合教学内容,拟定开展科技活动的项目,由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落实各项活动的场地和指导教师,每次活动开展情况都有专人检查考核。

  三、创新科普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创造的空间

  1、科普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活动场所,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过程,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科普教育,是我们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课堂生活的模式,使每天的课堂生活不仅能帮助师生传递与掌握基本态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创造性的阐释、理解和运用这些东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的本领,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如结合《数学》教学知识点,从人口、能源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编写各种类型的科普教育题目,让学生练习,通过计算,绘制统计图,编制统计表,探讨解决有关“祖国疆域”、“海岸线”、“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城市美化绿化”、“垃圾清运”等问题,进行人口、资源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结合《科学》教学知识点,进行环保课题的研究。如在玻璃箱内产生不等量的二氧化硫气体熏不同植物,了解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在密闭的容器中注入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然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测试温度的变化,验证“温室效应”;不同水质饲养金鱼试验,了解NH3—N(氮)污染水质的危害,或含氮量不同水质绿藻试验,理解水的富营养化污染;不同水质加洗涤剂(含磷和不含磷)静置试验,了解水和土壤自净能力等等。

  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必须立足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本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思考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创造性的学习行为。鼓励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破教师要求,能自觉地阅读课外书,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科技探索活动,允许学生在探索和讨论中形成的答案不唯一的现象存在,而使讨论持久下去。

  2、科普教育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教育过程脱离实际,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作用甚微。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空间,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向实践学习,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校教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生活实际中。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4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县教体局《关于开展第x届“科技之春”科普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养成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让广大师生充分掌握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科学知识,效果明显,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

  领导的重视是学校科技活动正常开展并能取得成绩的保证。我校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的长远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及各年级组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具体事务由教研室负责;各组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责,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完善了活动开展的评价制度;选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各项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总结;完善过程管理和档案资料,使得各项活动有效、顺利的开展。

  二、活动丰富,收效良好

  活动月期间,我校以校园为主线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1、由副校长**、电教室主任**负责制作展示板2面参加县启动仪式展出,受到了副县长**及其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的高度赞扬。校长*、副校长*、教师*、*、*及100名学生参加了启动仪式和宣传活动,副局长蒲应文及教育科、督导室全体成员活动后到校进行了科技活动交流总结。

  2、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举行主题班(队)会、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的班队活动,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3、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开展“三小”活动。

  (1)今年x月,我校组织全镇学生参加了我县“第x届科学幻想绘画活动”,共收到学生作品79件,评出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8个,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作的热情与欲望;

  (2)x月,组织学生参加县科技创新作品大赛,收到作品68件,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5个,其中五(3)班学生周涛的小制作《交通指示灯》还被推到市上参加联评,很好的展示了我校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兴趣,营造了一种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气;

  (3)组织广大师生参加好每年一度的基础教育成果评审,鼓励师生撰写科技小论文、自制教具、设计小发明,用科学的眼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感受科技活动的魅力,提高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学校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评比,并予以表彰奖励。

  三、家校联手,扩大影响

  通过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使科技创新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创新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学校自己的网页,学生以此为载体进行科技学习,加强学校科普知识宣传,营造科普教育的氛围,学校开展的这些科技活动,提高了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让科技活动的开展深入人心,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四、一分辛劳,一份收获

  在宣传月活动中,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激发起了师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有效提高了师生的科技文化素养,同时他们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1、学生的科技作品,硕果累累。在第xx届青少年科技大赛作品活动中,我校五(1)班学生**的科技作品《小孔成像的简易照相两用演示仪》荣获市级三等奖;在“三小”科技创新活动中,一(1)班学生刘一嘉的作品《起重机》获县一等奖;三(1)班学生王梓枻的《多功能笔筒》、五(1)班学生李佳的作品《精美电风扇》分获级县二等奖;杜小玮老师在“三小”科技创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2、教师的潜心设计,捷报频传。在基础教育成果评审中,文裕星老师的自制教具《几何异形演示仪》荣获市级二等奖;张廷贵、刘祥华、吴祥德老师的自制教具《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交通指示灯》、《导体与绝缘体演示仪》分获县级一等奖,从整体上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科技活动水平;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科技意识突飞猛进。在“低碳生活在我身边”征文活动中,由钱芳、晏莉、殷明兰3位老师辅导的学生李攀、杨纯溪、刘紫征、周自涵撰写的征文荣获县级一等奖;

  4、科技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活动月中,学校组织广大师生通过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班队会等形式,向学生渗透科技创新意识,通过设计作品,科技创新作品展示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兴趣。我校设计制作的以“开启智慧,体验科学”、“创新点亮人生,科技创造未来”的两块科技展板,在全县的展评活动中,获得广大干群的好评;

  五、做好成果推广和巩固工作。

  我校将继续重视开展科技活动,提高活动的水平和层次,拟将部分优秀作品制成镜框挂在教学楼走廊和科技教室内,营造“人文科学”的育人氛围,让科技活动时时有,处处在,真正让科技走进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心中。在我校学生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整体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学校科普工作总结06-25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范文11-29

学校科普活动工作总结03-02

学校科普工作总结范文(精选8篇)06-25

学校科普的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06-26

学校科普活动工作总结07-16

学校科普工作总结(通用5篇)06-25

2021学校科普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06-25

学校科普工作计划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