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一单元教案

时间:2021-12-16 12:34:01 教案 我要投稿

二下一单元教案

不懂就问

教学目标:

二下一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新字新词。

2.通过读、问、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新字、新词。

2.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读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自由读文,粗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教学方法: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教学用具:1.生字、词卡片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孙中山背诵思想流利刚才良好

二、学习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后,教师引导: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幻灯出示)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大家听得很()。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幻灯出示)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俄)普列汉洛夫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中)中居郧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布置作业:

读以上两句名言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问心想--不懂好习惯

提问--壮胆

字典大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新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认识字典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培养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字典、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板书新生字:耙疙瘩

同学们,老师不知道这几个字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谁有办法帮一帮老师?

2.学生回答:查字典或看课本

3.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查字典,一组看课本。

4.汇报学习所得:谁对这几个字了解得最清楚?(查字典的一组)

5.教师谈话:对,字典的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就去字典大楼里去走一走,看看字典大楼里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字典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可大了。我们也会经常拜访字典专家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3.查一查本课不理解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让学生认识查字典的好处,培养学生爱查字典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养成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教学用具:

1.生字、词卡片

2.字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诗歌。

2.分小组学习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运用字典,学习全文。

(2)组内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全班汇报,边汇报边进行朗读指导。

(1)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2)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3)你对哪节诗歌还不理解?

如:第二节诗有疑难。

大家提得很好,老师对这一节诗也存在疑问,现在请大家拿出字典来找一找"耙"字,了解以下问题:

门牌→()()页(4画)

住址→()页

意思→()

(4)指导朗读

a.齐读第一、二小节(注意读出一小节的.满意,第二小节的疑惑与明白.)

b.朗读第三小节(要读出着急--硬写不出这两个字:砝码!急忙去拜访字典大楼。要读出耐心--它耐心地告诉我字的笔画。)

c.朗读第四小节(真大,指什么?(内容真丰富)师引导:这么丰富的做到,编写起来要花费多少春夏秋冬,大家认为该用什么口气读?(读出编写的困难。)

d.朗读第五小节("离不开它"指什么?(字典是学习的好帮手)那么,要用什么口气读?(喜爱))

三、拓展延伸

1.讲讲你对字典的感受。

2.出示几本书:《成语词典》《名人名言》等,告诉学生要多买几本这类书。

四、布置作业动手查字典

五、板书设计

字典大楼

大智慧、心血知识、本领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旧字中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2.掌握、运用并积累成语。

3.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

4.阅读短文,学会养成好习惯。

5.学改错别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填、说积累字、词。

2.通过读认识并运用逗号和句号,从读短文中认识到坏习惯带来的不便,逐步养成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比、填、说、读发现语文知识的特点,在实践中运用它。

2.在读、议、改中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选词、说词、填空。

2.逗号和句号的运用。

3.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读中发现组字的方法并进行学习。

2.填、选词并选一个造句。

3.能恰当地填上形容词。

教学重、难点:.选词、说词、填空。

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会发现

1.教师卡片出示:功--工胆--旦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这两个字的一边表音,一边表意。

2.再出示一例由学生发现。

3.用小黑板全部出示后,读一读。

二、填词并造句

1.出示一个例子:一声不响

让显示齐读并说说它的意思

2.仿例写几个词语,如:

一动不动一字不错一言不发

一文不值一毛不拔…

3.读词并记住几个。

4.选一个造句

一声不响--小明一声不响地坐在座位上。

同学们,一个完整的句子应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三、说词填空

1.出示例子

"认真地背诵"齐读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填词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应注意所填的词要恰当。

2.仿照例子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汇报,互相订正

四、布置作业完成第五页的作业

第二课

【二下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第二单元教案(二)03-29

第二单元教案03-01

语文二单元教案03-07

第一、二单元教案03-04

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03-09

第二单元教案(一)03-29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3-29

第一、二单元教案01-21

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