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

时间:2021-12-16 12:52:47 教案 我要投稿

《看云识天气》(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

    2010年3月15日,自己参加的甘肃省远程教育开课了,我心里很高兴。下面将自己有关《看云识天气》一课的教案设计拿出开晒晒,但愿能对各位好友有所帮助,  《看云识天气》(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 曹斌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 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 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三、研读赏析 1.分角色朗读:写云的形态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学生个别朗读,除外段落由其他学生齐读。 2.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场小组竞赛,老师出示各种云图,然后请每一小组一位同学当一当这个“天气情况发报员”,你来给大伙说说天空云的特点,以此又推断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竞赛图例:(多媒体显示) 竞赛细则:让每组组长选择,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担当“天气预报员”,例:今天天空中的云如果是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鳞波,天晴,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很高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约二千米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约二千米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图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高层云变得更厚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在云山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在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四、体验反思 1.观看各种图片,请学生看图识云,并指出出现这种云的天气状况。 2.学习本文后,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3.观察这一个月的云,并做好记录,来看看云与天气的变化关系。       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   上课前,带着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展开想像,从颜色、形状、厚度、高度等方面描绘云,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导入新课   (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同学们听)   同学们,你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生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写法。)对,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使用的作用。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引用、拟人、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等,同时还用了拟人、排比、引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的`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晴朗天气的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这些是什么说明方法?   答: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句是什么说明方法?   答: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天气晴朗的云有什么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什么特点?   答:轻、高、薄;低、厚、密。   (5)第一段中,结构是怎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   答: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6)给下列字注音。   燚(yì)霎shà刹chà(那)晕yùn(圈)盈yíng   (7)解释下列词语。   峦:又小又尖的山或连着的山。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轻盈:轻巧优美。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弥漫:布满。   2.分析本文寓准确于生动的语言特点,研究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比如: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   (2)比较下边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动的地方,从准确生动的角度说说改动之处的优点。   ①原句:还有的像山、像水、像棉花……   改句: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   ②原句: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根本不能看见,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改句: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③原句:从种种不同的云中,我们能识别天气的变化。   改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④原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气候。 改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①组改动的地方有:山—峰峦,水—河川,棉花—雄狮,原句和修改句虽然都用了比喻,但就准确、生动而言,却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广泛,不及峰峦、河川的概念准确、形象具体,棉花、薄纱,有形而无生命,不及雄狮奔马,具有动态特点,更能突出云彩的形象,更能生动。准确的写出云块变幻、飘动的实况。   ②组改动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见——都躲藏了起来。修改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比原句既准确又生动形象。   ③组原句和修改句意思虽然相同,语言则完全变了,修改句运用了比喻,把云比成“招牌”,使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更明确、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说明两者有关系,但不能准确说明关系的性质。   ④修改句改“气候”为“天气”,原句“气候”用词不准确,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候情况,“天气”是指较小地

【《看云识天气》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看云识天气教案01-17

《看云识天气》教案03-09

《看云识天气》教案01-21

看云识天气教案07-24

看云识天气01-21

看云识天气07-24

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08-25

1.2.2 《比长短》教案-人教课标版01-21

《绿色蝈蝈》(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