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时间:2021-12-16 11:05:48 教案 我要投稿

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第49-50课时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教学目的:

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通过分析和引导,力求使学生能--

1.理解"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明确想象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并运用作者所阐发的诗歌欣赏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鉴赏好课文所涉例子,并藉此获得体验,产生经验。

2.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借鉴课文方法鉴赏诗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1课时第2课时共计

271441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1课时

2007年10月4日(3&5)

一.导入

1.李商隐《锦瑟》。

2.《诗经·卫风·氓》中的"蚩蚩"的理解。

3.杜牧《江南春》。

二.读诗猜物--看看诗中描写吟咏的是什么事物或景物:

1.解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

2.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蕊,琴上响余声。

3.不知谁抱镜,推在白云岑。万壑照成雪,梅花寒一林。

4.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5.拂拂生残晖,层层如裂绯。天风剪成片,疑作仙人衣。

6.艾青《希望》。

7.《小花的信念》。

8.《往事二三》。

9.《青草》。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略读文章,找出作者援引诗歌。(训练略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

《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老马》《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口供》《启明星》《夜雨寄北》

2.速读文章,思索文章援引以上诗歌目的--为了体现什么鉴赏方法。(训练速读、提炼关键词能力)

《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诗歌欣赏需要"想象"

《老马》--"泡"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找"情思、韵味

《虞美·春花秋月何时了》--"进"

《口供》--"猜"

《启明星》《夜雨寄北》--"补"

四.讲读课文,研讨问题

1.文中以《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一首》为例,说明诗歌欣赏是一种创造活动,但三例的说明是层进式的。这三例分别和共同说明了什么?

2.细读文章相关段落,说说"泡""找""进""猜""补"等欣赏方法分别是针对诗歌的什么特点而言的,它们具体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依据诗歌特征鉴赏诗歌的精神实质并理解关键词含义)

《老马》--泡:将诗歌形象还原到繁复的生活中--浓缩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找:寻找并判断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和韵味--含蓄、精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进: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进诗歌中去--抒情

《口供》--猜--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猜,去阐发--精约、概括

《启明星》《夜雨寄北》--补:填补连缀诗歌断续跳跃的语言--不连贯、跳跃性大

(师生在前基础上一起完善板书)

3.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泡"?提倡"泡"的原因是什么?"泡"有哪些具体内容?

4.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猜"?提倡"猜"的原因是什么?"猜"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5.阅读文章,说说你觉得作者援引的哪首诗歌的赏析方法最能触动(比较适合)你,谈谈原因或感受。(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揣摩语言,表达自己独特体验和感悟)

第2课时

2007年10月5日(1&2)

一.学以致用,欣赏名诗。

阅读叶绍翁《游园不值》,讨论几个问题。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猜想一下,这杏园主人是何等人物?

提示:只看泥径、柴扉即可推知,主人应是一位安贫乐道的隐者。他种了杏花,徜徉于满园春色之中,与世隔绝而自得其乐。"久不开"这一细节耐人寻味。显然,主人只愿亲近自然,不愿交接世人,具有高雅脱俗、孤芳自赏的品性。

能不能猜成主人不在家或生病而无法见客呢?当然也可以,但那样猜,诗就没有味道,读诗也就没有意思了。

2.综合诗中的细节描写,体味一下诗人的性格情趣。

提示:"苍苔"是雨后景象,苔呈苍绿色说明春雨连绵,多日不放晴。"屐齿"是木头鞋,下有两齿,可在泥地行走。"屐齿印苍苔"说明诗人惦念春光,盼春心切,不辞雨后泥多苔滑,探访芳园。诗人对春光的热爱已达到痴情的地步:执拗的杏园主人不放诗人进园赏春,只让诗人在园外翘首瞻望,而诗人流连不去。神游芳园,拥抱春天,既多情又浪漫。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了怎样的形象和意境?

提示:"关不住"、"出墙来"的拟人描写刻画了一枝红杏的鲜艳、俏丽、倔强、顽皮,可以想像成一位从墙头上探出身来好奇地打量、指点园外的美丽、活泼的红妆少女。由一枝红杏可想到满园春色姹紫嫣红,旺盛蓬勃。

4.结合《游园不值》的欣赏过程,谈谈对诗歌欣赏中的"泡"和"猜"的'体会。

提示:特别注意这首诗以粹概全、以实显虚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要注意"泡"和"猜"的合理性:尊重诗作的语言实际、形象特征、艺术特点和诗人的情感逻辑,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合理地阐发、补充、推断。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谈一谈这首诗讽刺的现象。

注意"荔枝"这一意象在诗中的特殊作用,只有了解荔枝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诗。

2.第三句中的"笑"字,在这里既然不用考虑押韵,为什么不用"喜"或"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这一笑,让人想起战国时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失天下,这里,诗人是以杨妃之笑来比附褒姒之笑,都含有对君王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慨叹。

归纳方法:诗歌的写作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泡"和"猜"的基本依据,一定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甚至个人情感,在现有词句的基础上,合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阅读下面文课文第6-7段,完成2-4题。

2."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结合实例说明什么是"它原先的状态"。

原来的状态指诗人原先想说的话(或对现实的直接反映)。如《老马》中诗人"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们坚忍的毅力的赞美"。

3.作者举《老马》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4.鉴赏诗歌为什么需要"想像"?

因为诗歌不直说,含蓄精。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读李煜邵盈午

在历代帝王中,似乎还没有哪一个能有李煜这样的幸运,虽千载之下,只要一提他的名字,连文化档次并不高的人也会将他与下列词牌联系在一起:《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推《虞美人》。

《虞美人》一词所反映的无疑是末世昏君的亡国之愁。但如果仅着眼于此,便很难解释李煜的这首词何以会在不同阶层的读者中间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其实,这首词所凝聚的经过符号化的情感,并不是与亡国之愁一一对应的。就李后主当时的心境推究,他的"往事"、他的"故园",乃至他的"雕栏玉砌"和"朱颜",皆有具体所指,它们与"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一起,构成了连贯的意象群,于是"愁"被净化了,剥离了亡国之愁的实体,只剩下万古恒同的外形,达到如斯境界,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才会超越时空而获致永恒的意义。无论哪一个时代的人,不论当时人的"愁"是什么,都不难从中领悟到人类最普遍的直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的蹉跌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那种深切的发现。而诗与非诗的差别,难道不就在于对人类直接经验本身的综合、提炼与升华的程度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煜又是有幸的:他在"仓皇辞庙"中失去的面子,却在文学里挽回来了,并在这里重新获得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如今,人们提起李煜,所指的已不复是那个袭位怠于政事的昏君,而是一个创作出不朽作品的文学家。如果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那么李煜便堪称我国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上脱花间派的窠臼,下开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词风,对自宋以来的词人影响甚巨。

我不禁想起《西清诗话》所载艺祖"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的话。其实,艺祖的这一假设毫无意义,李煜原本就不是什么政治家;降宋后,做了虚有其名的违命侯,哪里还构得成对大宋江山的威胁;可悲的是,李煜乃一天生情种,总也收不了泪,忘不掉他的"故国"。这一下可了不得,他的那些情辞双美的作品一经脱手,便不胫而走,轰传江南,这就不能不使宋太宗意识到李煜的存在就是江南旧梦死灰复燃的希望。狠毒、阴鸷的宋太宗,遂传旨御医,务必设法使李煜死后尸体作俯首屈身之状,以示永世臣服。当李煜在42岁生辰的那天,奉旨饮下宋太宗派人前来给他"祝寿"的御酒后,顿时五脏剧痛、全身痉挛,头足相就,状如牵机,于次日晨气绝身亡。

自此,世界上将不复再有南唐时的那个李后主;幸好,这幕宫闱残杀的惨剧,已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岁月冲刷不掉的,却是那"东流"至今的"一江春水"。

(摘自《散文》1999年7期)

5.这篇散文中,作者认为李煜的不幸与有幸各是什么?

不幸在于它是个亡国之君;有幸在于他在文学世界里获得了人生价值与尊严,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6.在作者看来,李煜的《虞美人》令

【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相关文章: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01-21

语文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01-21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课笔记01-21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网友来稿)01-21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101-21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201-21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301-21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思路(网友来稿)01-21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师中心稿)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