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四单元教案《吆喝》1课时

时间:2021-12-16 12:34:18 教案 我要投稿

八下第四单元教案《吆喝》(1课时)

18.吆喝 目标定向: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发扬古文化遗产做一点贡献。 【教材分析】   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难理解。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如:卖豆腐的,收破烂的等 【教学目标】   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放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整理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 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作者作品简介及处理课后生字词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自我思索)   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且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的方法,导的艺术,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及时总结,切勿包办,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总起句、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梳理出板书。   2. 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从文中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   3.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三、质疑解疑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要点: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   2.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3.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落实情感目标)   要点: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   4.括号里的句子或词语有什么用?   要点:里面的句子、词语是解释前面的方言或起补充说明的,如:“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这里是解释;  “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这里是补充说明,方便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   5………(学生自己提出) 四.全课小结: 1、由珍惜民族文化遗产与汪奎元事件的正确与错误之处 2、本文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作业布置:   1.识记字词,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2.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或课外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 3.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先弄清怎么创造(如:方言、事物特色、夸张、语速语调) 4.交流与讨论:你如何看待当前街头的吆喝声?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通过这课的设计,我觉得文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这些远离旧北京的人,对旧北京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和继承古文化遗产。

【八下第四单元教案《吆喝》1课时】相关文章:

八下第四单元教案《端午的鸭蛋》(1课时)03-01

八下第四单元教案《云南的歌会》(2课时)03-01

八下第五单元教案《马说》(1课时)03-09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喂-出来》(1课时)03-09

八下第四单元教案《俗世奇人》(2课时)03-01

八下第六单元教案《满井游记》(1课时)03-03

第四单元第1课时教学反思08-24

吆喝107-27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课时)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