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时间:2021-12-16 14:26:21 教案 我要投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 一课时 设计人 徐玉莲 修改人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书籍、抽屉、恐怖、瞪眼、魔鬼、苦刑、匪徒”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体会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 学 方 法 设 计 朗读点拨法: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针对课题质疑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研读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 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四、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言行和神态的句子,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2、体会前后照应的好处。 3、从被捕前和被捕时两部分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好处。 五、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交流自己的感想 2、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二、生字全解: “籍、魔、舅”三个字,笔画多且变化多,要提示学生把笔画写正确, “魔鬼”字的最后两笔不要漏写,“舅”字的上部分的两个短横不要连写。这三个字都不要写得太长。 三、多音字 本课多音字较多,要提醒学生注意。“勉强”的“强”的读音是“qiǎng”不读“qiáng”、 “待了一会儿”的“待”读“dāi”,不读“dài”、“被难”中的“难”读“nàn”而不读“nán”;“夹衣”中的“夹”读“jiá”而不读“jiā”。 四、词语全解: 1、轻易 2、恐怖3、 一拥而入4、严峻5、会意6、沉着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 会意——领会  镇静——沉着 恐怖——恐惧  一拥而入——蜂拥而入 反义词: 幼稚——成熟 含糊——清楚 不慌不忙——慌慌张张 六、四字词语: 不慌不忙、一拥而入 七、仿写句子: 原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八、句段解析: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父亲含糊的回答同父亲平常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李大钊同志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 活动设计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学习“被捕前”的内容:(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自渎课文,思考:李大钊的表现与平时有什么不同?你能找出原因吗? 3、学习“被捕时”的内容:(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我“与父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4、学习“法庭上”的内容:(课文的第十八自然段至第二十九自然段) 在法庭上,父亲的表现怎样?为什么? 5、学习“被害后”的内容: 从哪里可以看出全家的悲痛? 6、合作学习开头、结尾的内容: 同桌讨论,课文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勉强(qiáng qiǎng)  待会儿(dài dāi)  书籍(jí  jì) 含糊(hú hu)     拥入(rōng yōng)  夹袄(jiá  jiā) 2、填空。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1、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回忆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九、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十、写作特点: 1、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2、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 3、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板 书 设 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对革命高度负责 李大钊  被捕时  临危不惧 法庭上  安定沉着 被害后 无比悲痛   课 后 反 思 优点: 1、在引导学生认识李大钊这位伟大人物形象时,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感情的平等对话,抓住文本“热点”与“难点”,打造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课堂的壁垒,将阅读活动立体化,将平等对话互动化,将探究体验情感化。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对话、教师的情感点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等一系列阅读活动。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现,把握与发展了文本的内核,学生在朗读和探究中受到了教育,学习了写作方法。 2、为了更好的感受李大钊这个人物,感受当时的社会,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李大钊的资料和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走出文本,去了解更多的背后的故事。课后 要求学生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完成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统一。 不足之处: 在小组进行讨论时,发言的只是极个别同学,还有的同学采取等待的态度,等别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堂上有时出现冷场现象,老师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就越俎代庖。另外,在学生的发言之后,评价比较单一,或者是不够及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相关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5篇)05-2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五01-2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二01-2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01-2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01-2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1-07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01-01

2十六年前的回忆01-21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