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优秀教案

时间:2021-12-16 09:24:45 教案 我要投稿

《植树》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植树》优秀教案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或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或整百数的除法。   2.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能力,基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3.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片断〗   (一)创设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学校又招收了一年级的新同学。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人数       44          48          46   (评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情况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1.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并探索计算方法。   (1)一年级三个班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小朋友们排座位,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①如果每人需要一张桌子(单人桌),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   ②如果每两人需要一张桌子,一共需要多少张桌子?   学生可能会想到:   44÷2=22(张)   A.40÷2=20,      B.22×2=44,        C. 直接想每两人坐一张桌子,     4÷2=2,        44÷2=22。           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     20+2=22。  48÷2=24(张)   46÷2=23(张)   (2)各班进行分组活动,该怎么分呢?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大多数学生会结合本班的情况分成4人一组。   ②出示问题:每4人分成一组,一班、二班、三班各能分成几个小组?   学生试着解决这一问题,然后交流。特别要关注三班46人怎么分?46人每4人分一组,可以分成11组,还剩2人。   (评析从学生身边的事及班级实际出发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的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2)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时,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   3.本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没有余数),设计这一问题时,我首先考虑到三班的人数为46人,46÷4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在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前两个问题上,先出示了一班、二班各能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很快便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然而学生并未因此满足,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三班应如何分组。于是,学生纷纷列式进行解答:46÷4=11(组)……2(人)。但课堂上我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只看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上如果能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讨论、交流,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是课下我了解到的学生分组情况:(1)前11个小组,每组4人,最后2人分为1组,三班能分12个小组;(2)前10组,每组4人,最后6个人每三人一组,共分12组;(3)前10组,每组4人,最后6人分为1个大组,共分11组。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针对城市孩子对植树问题不熟悉的状况,老师抓住开学初学校一年级招生的实际,大胆舍弃教材提供的情境,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的情境引入除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并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通过发现、探索、讨论、交流、汇报等活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等方面的能力。   3.积极倡导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4.教学设计有层次,开放性较强。像“每4人分成一组,46个人能分成几组?”等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植树》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植树节优秀教案12-30

《植树歌》中班音乐优秀教案11-27

幼儿植树节优秀教案09-24

《走我们去植树》优秀教案09-22

小学植树节音乐优秀教案03-02

创意美术植树节优秀教案03-01

有关植树节美术优秀教案03-01

植树节绘画美术优秀教案03-04

《植树的季节》优秀公开课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