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四单元 平行与相交)教案

时间:2021-12-16 19:26:53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四单元 平行与相交)教案

第四单元  平行与相交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2、 使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 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的感知和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过程,深刻感受直线之间位置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4、 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平行与垂直现象,了解平行与垂直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7页: 【课时划分】 认识平行……………………………………1课时 认识垂直……………………………………2课时 练习六………………………………………1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行 教学内容:教科书P39-41页。认识平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平行线,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平行线,能借助直尺和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直尺、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境 出示第39页上的三幅图片 你知道照片上的场景在哪里吗? 观察 讨论 交流 你能找出图中的红线、蓝线吗? 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你能分分类吗? 同桌交流观察的红、蓝线情况 独立分类 汇报交流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今天我们就研究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我们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认识平行线 平行线有什么特征? 把平行线无限延长,有什么发现? 根据回答板书关键词,进行小结 讨论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同一平面” “不相交”  “直线”) 你能在我们周围找出平行线吗? 引导学生评价  注意订正不正确的表达 自由发言 互相交流(练习本的横格线、黑板的边所在的直线等等) 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 巡视,注意第4小题 观察  同桌交流 汇报  注意第4小题的表述 学画平行线 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做出一组平行线吗?两直线平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交流 相互交流(……) 教师演示并说明画法、步骤 行间巡视,注意指导(重点:尺的摆放) 看书40页图示 尝试画一组平行线 完成试一试 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小结画平行线方法) 如果有两条直线或线段,怎样检验它们是不是相互平行呢?(演示说明) 独立完成,交流操作方法   讨论交流,练习检验 想想做做2 指导弄清折法 依次提问豆角老师的问题 按要求折纸,打开,比较 交流各个问题以及自己的发现 想想做做3 投影出示每个图 独立思考,交流 想想做做4 明确要求 巡视 独立完成 交流不同画法 想想做做5 图形是怎么平移的?平移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能找到图中的平行线段吗 仔细观察,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补充自己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疑问?     第二课时 认识垂直 教学内容:教科书P42-43,第44页的想想做做 。  认识垂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认识垂线。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建立垂线的概念。 难点:能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或彩纸)、方格纸、小棒、三角尺或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新课 出示挂图 图中哪些线是平行的?哪些是相交的? 根据回答,叙述引出学习内容(特殊的相交情况) 仔细观察 相互交流观察结果 教授新课 认识垂直 根据例题图画出两组相交直线 观察这两组相交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巡视,适当提示:用三角尺比量直角) 观察 交流各自的发现 (相交成四个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讲述并板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    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 黑板上谁是谁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组织交流   指名上前指垂足 (a和b相交成直角,它们互相垂直,a是b的垂线,b也是a的垂线) 判断:下面哪几个图形的直线互相垂直?如果互相垂直,谁是谁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①  ② ③    自己判断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你在生活中见过互相垂直的线吗? (对不正确的表达及时给予修正) 举例(可结合书中的例子)  交流 想想做做1 这样对折后的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仿照折纸 打开 交流发现 想想做做2 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及时指出不正确的) 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画垂线 学生尝试 大家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和工具,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巡视,及时给予指导) 交流时,引导摆出不同位置的垂直,加深理解 尝试后交流(用小棒摆、折纸、在方格纸上画、用三角尺“描”、用量角器画等) 教学画法 边演示边叙述①直尺紧贴直线;②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尺平移至A点;③沿直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重要的是第二点,学生在初学时可能不知如何摆弄尺,要注意指导) 尝试按方法画垂线 交流画法 (重点说说尺的摆放) 试一试 试画 交流情况     巡视学生试画情况,指名板演 共同交流:经过直线外一点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是什么? 讨论交流 (三点) 想想做做3 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可抽查部分学生的练习) 独立画垂线 互相检查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内容:教科书P44-45,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垂直线段的性质的探索过程,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体会数和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垂线的性质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两种?垂直是哪一种位置关系的特殊情况? 特殊在哪里? 平行  相交 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四个角都是直角 提出画图要求:过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画图 共同检查板演情况,指出垂足 独立画图1、画直线;2、点直线外一点;3、画垂线 同桌互相指垂足 谈话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学新课 刚才我们所作的垂线是什么线? 现在我只保留垂足与A点之间的一段(边说边擦去其于部分),这样的一段是什么线? 说明:这就是从A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 是直线   是线段 动手改图成垂直线段 指名到黑板上另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 它们的长度一样吗?哪一条最短? 组织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各自在自己的图上继续画图 量长度、比较、交流 (发现:垂直线段最短) 结合学生发现讲述并出示结论 (垂直线段的性质) 互相说垂直线段的性质 指名到黑板上量出垂直线段的长度并记在旁边  结合所量长度说明点到直线的距离 追问: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各自测量,记录 ,交流 自由阅读书中的话,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要量距离先怎么办? 指名汇报测量结果 各自动手作图,测量 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想想做做2 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汇报测量结果,组织交流发现 能画出我们学过的三种距离吗?巡视个别指导 独立画图,量长度,比较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各自画图 同桌交流 想想做做3、4 结合学生讨论,小结 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事例吗? 讨论  交流 画出最短路线(垂直线段) 交流生活中事例 全课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P46-47。练习六 教学目标: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进一步清楚的认识。 ⒉ 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尺、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基本练习(完成练习六的习题) 第1题 出示三幅图       ① ② ③ 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图(3),我们又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 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四单元 平行与相交)教案】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平行与相交》07-19

平行与相交教案03-10

平行和相交教案03-04

小学数学《平行和相交》试题试卷09-10

数学教案-相交线、平行线01-21

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10-02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06-13

平行与相交的教学反思11-14

作文 平行 相交 重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