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教案

时间:2021-12-16 20:56:52 教案 我要投稿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教案

第一章 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  一、自学导读: (一)了解: 1.卡夫卡生平创作简况。 2.卡夫卡的创作对人类的境况寓言式的呈示(《饥饿艺术家》《变形记》等)。 (二)掌握: 1.表现主义的概念及其特征。 2.卡夫卡对20世纪人类生存境况的揭示。 3.卡夫卡的表现主义技巧。 (三)分析:《城堡》的多重意蕴。 二、重难点点拨: 重点:理解卡夫卡在现代主义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说卡夫卡是时代的先知。难点:在于理解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应该从《城堡》中意识到很多现代主义是没有确切答案的,要放弃一部文学作品应该有一种中心思想,有确切主题的思维习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三、导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 (1883 — 1924)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901 年入布拉格的日耳曼语大学学习文学,后根据父母的意愿改修法律, 1906 年获法学博士。曾在法院和保险公司任职, 1922 年因病离退。 卡夫卡由 1912 年开始创作,成名作为《变形记》,由此到 1922 年,他持续不断地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 同时写作了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 (1912 — 1914) 、《诉讼》 (1914 一 1918) 和《城堡》(1922)。 卡夫卡晚年曾给他的挚友勃罗德不止一次地留下遗嘱,要勃罗德在他死后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勃罗德违背了他的意愿,把他的遗作整理为《卡夫卡文集》 6 卷本和 9 卷本,两度出版。而由这些作品,人们进而了解了卡夫卡,并把他看作是“现代文学之父”。 卡夫卡的作品在内蕴上带有他个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悲剧存在的独到观察与深刻感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因而被视为是表现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家。 (二)(教材中提到的)卡夫卡的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审判》(1925)、《城堡》(1926)、《美国》(1927);中、短篇小说集《观察》(1913)、《变形记》(1915)、《在流放地》(1919)、《乡村医生》(1920)、《饥饿艺术家》(1924)等。 (三)表现主义及其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1911年4月在德国柏林第二十二届画展的前言中,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青画家(其中包括毕加索)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则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2)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3)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像,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 (四)卡夫卡小说的特征: 1、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A.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入微的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即小说的图象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荒诞世界,一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而小说的细节描写又极其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有非常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小说的场景处理也极其生活化。   B.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他擅长营造一种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在逻辑上又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现实情境,这种情境卡夫卡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  2、作品在内容上着力表现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   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多解性。   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 (五)《变形记》要点: 1、《变形记》写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格利高尔的处境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出境的变形化的写照。 2、现代人面临着亲情的丧失,他们在最亲近的亲人中间也找不到同情、理解和关爱。 3、《变形记》状写了人的某种可能性。变成大甲虫是人的存在的某种终极可能性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说,卡夫卡写的是人的生存现状。 4、在细节描写上,卡夫卡遵循了写实的原则。 (六)《城堡》要点:   1、是一部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大相径庭的作品。用分析传统小说的角度(如故事性、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典型环境、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来分析这部小说往往难以奏效。   2、多解性。理解《城堡》的焦点是,为什么千方百计试图进入城堡?城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它有什么样的象征性内涵?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对于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在卡夫卡的'研究史上都没有最终的答案。   3、 “城堡”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解释它的主要观点主要有7种:  A、从神学立场出发,研究者认为“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所追求的是最高的和绝对的拯救,也有研究者认为卡夫卡用城堡来比喻“神”,而K的种种行径都是对既成秩序的反抗,想证明神是不存在的;B、持心理学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城堡客观上并不存在,它是K的自我意识的外在折射,是K内在真实的外在反映;C、存在主义的角度则认为,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是现代人的危机,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从而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D、社会学的观点则认为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彼此之间充满矛盾,代表着崩溃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的预感,表现了现代集权统治的症状;E、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则认为,K的恐惧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小说将个人的恐惧感普遍化,将个人的困境作为历史和人类的普遍的困境;F、从形而上学的观点看,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G、实证主义研究者则详细考证作者生平,以此说明作品产生的背景,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同卡夫卡身处的时代社会、家庭、交往、工作、旅游、疾病、婚事、个性等等有密切的关系。 (七)为什么说卡夫卡是时代的先知?(难点,从以下几点结合作家作品进行总结) 1、卡夫卡所处时代的特点:20世纪社会、历史发展状况。 2、作家的出身(犹太人)。 3、作家的性格:敏感、内敛。 第二章 意识流小说 一、自学导读: (一)了解: 1、什么是意识流。 2、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 3、福克纳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4、乔伊斯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二)掌握: 1、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的三层含义。 2、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喧哗与骚动》等)。 3、《尤利西斯》的史诗与神话模式以及内心独白的技巧。 二、重难点点拨: 重点了解什么是“意识流”?意识流有哪些常见的技巧,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内心独白”?并以教材中给出的《尤利西斯》中最后一章为例,具体分析小说人物摩莉的直接内心独白。此外要了解为什么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设置了一个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相对应的神话结构? 三、导学过程:   (一)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法国现代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构成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基础;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了文学评论,此后,作为一个文学术语的“意识流”被文学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二)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的三个层面   1、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2、一种小说文体。    两种观点:①包括意识的全部层面(意识、前意识、无意识,)。②侧重于描绘前意识和无意识(教材采取后一种)。根据后一种观点,“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意识的未形成语育层次”,指的即是前意识与无意识层次)。 3、一种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这些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等。 (三)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 1、内心独白:①间接内心独白,指在叙事者的叙述过程中突然插入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时这种内心独白活动有着“他想”、“他意识到”一类的提示性引导词;有时不用“他想”、“他感到”一类的提示词,直接从叙事者的声音转到人物内心的声音。②直接内心独自,小说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直接传达内心的活动,让人物的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作者不站出来向读者作指示性的说明。 2、自由联想: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种事物上作短暂停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 3、“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手法,通常指电影镜头的组合、叠加,而意识流小说中蒙太奇的运用指的则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与无序性。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进一步分为时间蒙太奇与空间蒙太奇两种。 (四)弗洛伊德关于精神领域的三种形态及其作用: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认为其中的“无意识”是处于意识最底层的广大的区域,它是一片充满着盲目冲动的黑暗域,深埋着人的本能、欲望与冲突。人的无意识是非理性的,受到理性的压抑而很难实现,同时无意识也是人的清醒而自觉的理性意识所无法认识、也无法控制的。但是,人有做梦的行为,而梦的活动却是无意识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教案】相关文章:

《叶》专题教案02-20

修辞专题教案01-21

专题《长城》教案(网友来稿)教案01-21

外国文学参考01-13

外国文学常识01-01

法制教育专题教案04-28

《长城》专题教案设计10-02

专题汉字教案设计10-10

教师教案专题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