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教案第31课

时间:2021-12-16 19:31:48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教案(第31课)

31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  诵读文本,了解内容、把握字词、提炼主题—— (1) 以安塞腰鼓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昂的鼓点昂扬出一股磅礴的 力量、一群激荡的生命。 (2) 这是黄土高原孕育出的沉实、厚重,如黄河激浪般势不可挡的生命与力量,它以安 塞腰鼓为承载,经由后生们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古老、浓郁的黄土风韵,正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奋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2、  诵读为载体,情随文动,口随情诵。 3、  了解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4、  以《安塞腰鼓》一文的学习带动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系列阅读。 说明:诗化的语言,主题的层层推进、升华使文本显得意气奋发,意境博大,读来美不胜收,但也正是这些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所以,针对学生特点,诵读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意会,由诵读获得心灵的激荡,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再辅以教师的适宜引导,定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彰显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正可作为“民族精神”教学的切入口,展开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系列阅读。这样的阅读,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能让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并引以为豪。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诵读为载体,情随文动,口随情诵,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把握、主题 的提炼。 2、把握本文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了解内容 导入课文,板书课题。检查预习,了解内容。(朗读课题。分段落朗读全文。) 二、出示提纲 ,自主研读,交流小结 ,提炼主题 1、出示自读提纲(解读); 读(全文)——找“安塞腰鼓”一词所在的语句。 品(语句)——联系语境,说一说该如何诵读。 悟(情感)——想一想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2、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板书—— 后生们 磅礴的力量 黄土高原 激荡的生命 中华民族 希冀 4、提炼主题。 (学生自主研读;全班讨论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诵读片断: (1)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充满豪情、充满赞叹的诵读。对加点字词要予以注重。除了句子本身具有的高度赞颂之外,前面两句的描写也将这份豪迈,这份赞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急促的鼓点——骤雨”,“飞扬的流苏——旋风”,“蹦跳的脚步——乱蛙”,“闪射的瞳仁——火花”,“强健的风姿——斗虎”——排比、比喻的连用,短句的连用,使这份赞美之意毫无保留地,也是毫无预警地自心底流出,自口中唱出! (2)好一个安塞腰鼓! 同样是充满讴歌之意。①句子本身——“好”、“!”;②8—12段。 第8段:安塞腰鼓改变了周围的一切,使“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这些词语在这样的鼓声中变成了绝对反义词; 第9段:安塞腰鼓让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样庄严凛然的行军场面; 第10段:安塞腰鼓让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这样的辽阔无际;(借古诗句、名歌歌词表现安塞腰鼓给我们带来的庄严豁达,凛然雄壮。) 第11段:安塞腰鼓让人想起在“明晰”与“晦暗”反复交替之间所迎来的大彻大悟。(明晰:明白清晰。晦暗:昏黑黯淡。大彻大悟:彻底醒悟。彻:弄通。悟:明白,觉醒。) 第12段:以上种种改变与联想,都来源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此处的“好”字,就好在这力量巨大,意欲冲破、撞开一切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它这一股积极向上,慷慨磅礴的劲上! (此句要充分朗读,关注带点字词。可以将之与13段连起来读。) (3) 好一个安塞腰鼓! 此句也表赞颂、讴歌之意。但此处的好与上述又有些不同。具体表现在: 第14段:山崖在陡然间变成了牛皮鼓面,安塞腰鼓使周围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它的声、势都充斥在周围,表现它的力度。行文至此,第7段的发狠、忘情和没命所造成的声势进一步得到了体现,安塞腰鼓的擂打逐渐在向高潮推进; 第15段:安塞腰鼓声在山崖间碰撞回荡,也在人们的心中回荡碰撞。“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变得澄明了,纯净了。此处将笔触转向人、人心,是为下文的高潮部分做铺垫——安塞腰鼓好在催人思考! 第16段:隆隆的鼓声,带来的是“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让人回想起的是那层层经由犁尖翻起的黄色土浪, “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此段也为后文的高潮部分做好了铺垫。(这三段经由听觉的由远而近,告诉我们,鼓声已经走入了人们的心,那震撼人心的鼓声啊,给听者带来了太多的`思考。) (4)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此段的朗读依然落在两个“好”字上。此处的讴歌、赞颂之意比前三者显得更为豪情满怀,自胸臆间喷薄而出。此处的赞意是针对那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以及生养这些后生的黄土高原而抒发的。作者的情感在这里又得到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由描写安塞腰鼓的起势,到描写它敲打起来的宏大场面,再到那捶击人的心肺的充满力度的鼓声使它周围的一切都为之深刻、厚实起来。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有了这片厚实的土地的滋养。此处的言语,暗示着,只有拥有悠久文化历史,拥有厚实的文化积淀的黄土高原才能养育出这样的后生,才能拥有像安塞腰鼓这样大气雄浑、刚劲奔放,充满磅礴的力量和激荡的生命之感的鼓声。“好”字的具体内涵: 第18段:三个“搏击”的连用,尤其是前面的“有力”、“搏击”和“大起大落”三个词语,将后生们的活跃勇猛,刚劲激昂,粗犷豪放,表现得生动而又彻底。这是对第7段内容的回放,又是为后文“黄土高原”的出现做了铺垫。文章由此句引向高潮。紧接着“震撼”、“烧灼”和“威逼”三个词的连用,除了表明鼓声的逐渐急促、有力外,更表现出了鼓声对人心造成的震撼力的逐渐强大。(震撼:震动、摇撼。烧灼:烧、烫,使受伤。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由此,引入了“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奇伟磅礴的力量”。由“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奇伟磅礴的能量”形成鲜明对比,歌颂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高原的后生们那不可遏制的蓬勃的生命力,以及他们对冲破一切束缚,一切羁绊,一切闭塞的渴望。后生——鼓声——生命(存在——活跃——强盛 这三个词语之间有着递进关系),这是串连起本段句与句之间的线索。 第19段:将视线由正在激越地敲打着的后生们拉向他们脚下的黄土地。以“元气淋漓”,“只有你”,“才能”,“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等词语表达对黄土高原的讴歌。行文至此,文章的意境一下子开阔了,完成了安塞腰鼓——后生们——黄土高原  这一过程的推进。(元气:指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形容畅快。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第20段:“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一转折,使情感稍缓,文笔稍顿。此处有欲扬先抑之用。此句无贬低江南之意,只是通过这一对比,进一步表现出唯有黄土高原才能生养出这群茂腾腾的后生,才能滋养出这样磅礴激荡的鼓声。 第21段:经“江南”之后,笔锋又一转,转至作者直抒胸臆——“这么厚这么厚”中的“厚”字,不仅写出了黄土层的厚实,更是写了这黄土高原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厚实,极尽讴歌之意。使人不自禁地喊出: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5)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第23段:排比句的连用,将安塞腰鼓的力度与速度描摹得淋漓尽致——将之比成“光与影的匆匆变幻”,这样的鼓声使人在其浓烈得化不开的激情与蓬勃中不自禁地颤抖,面对如此壮阔的鼓声,除了说“叹为观止”,还有什么样的语言可以表达呢!(叹为观止:形容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好”字体现在河山的痛快淋漓,人们想像力的蓬勃活跃。“痛快了河山”—气吞山河之势!“蓬勃了想像力”—震撼人心之力!鼓声到了高潮,把对人心灵的震撼也推向了高潮。“河山”一词,将视线放远至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文章的主题也在此得到了升华—安塞腰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安塞腰鼓,它所表现出的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的律动,是我们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象征。(诵读18——22段) 第25、 26、27段:三个“愈捶愈烈”的连用,将读者的思绪又由绵长的黄土高原拉回了现场。三个“愈捶愈烈”也将安塞腰鼓的声势推向了最高潮。在这“愈捶愈烈”中,人们的痛苦与欢乐,现实与理想,挣脱束缚与对未来的追求,全都交织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不断地相互冲突着,融合着,逐渐形成升华。(升华:比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安塞腰鼓达到了最高潮。于是,人成了茫茫一片,声,也成了茫茫一片。(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一切都在鼓声中达到了极致。安塞腰鼓让人忘记了烦恼,忘记了忧伤,忘记了恩怨,也忘记了名利,甚至忘记了自我,留给人们的只有召唤、鼓舞、力量、信念与希望。这是人与鼓最完美的结合,也是声与力最极致的发挥!(诵读23—27段) 带读“尾声”部分—“出奇地寂静”,“十分陌生”,“简直像来自另一个星球”都是对安塞腰鼓声的反衬,前者的雄浑力量,深厚力度带来的对生命的震撼和沸腾,使人们在鼓声戛然而止时,竟一下子不习惯这原本的寂静、冷清的世界了。在这余音未尽,鼓声为散之际,一声渺远的鸡啼又将人们的视线、听觉拉远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齐声朗读课文18——30段。) 三、拓展:拓展题—跨越心灵的对话:现在,如果你面对着安塞腰鼓,面对着这群茂腾腾的后生,亦或是面对着厚实的黄土地,你想说些什么? 四、作业: ●必做题——安塞腰鼓为我们展现了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的地域文化,那么,围绕我们的黄河,还有哪些诗文能同样展示这样的文化内涵?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寻找有关的诗文,在下周四的语文课上进行交流。 ● 选做题——摘录文中排比句(2句)完成背诵;

【六年级下教案第31课】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教案(第38、39课)03-09

六年级下教案(第35、36、37课)03-09

六年级下教案(第28、29、30课)03-09

人美版第6册美术教案(下)03-07

六年级下教案(第25西墙、26巨伞下的城市、27课)03-09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七下)03-14

送何兆下第还蜀,送何兆下第还蜀李端,送何兆下第还蜀的意思,送何兆下第还蜀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七年级下教案(第11课)03-10

七年级下教案(第10课)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