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时间:2021-12-16 13:34:4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 2了解什么是单义词和多义词。 3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使用多种意义的词语 教学过程 导语: 巧嘴媒婆:“这个姑娘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好。” 巧嘴媒婆:“这个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没有什么。” 小贝想请局长帮忙走个后门,所以去送“红包”。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小贝: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局长:那你可就不够意思③了。 小贝:小意思,小意思④。 局长:呵呵,你这人还真有意思⑤。 小贝: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⑥。 局长:那我可就不好意思⑦了。 小贝:不,应该是我不好意思⑧。 他说:她这人真有意思。 她说:他这人怪有意思。 于是,有人断言,她和他有了意思,并要他赶快意思意思。 他火了,说:“我根本没那意思!”她生气了,问:“你们这样胡扯是什么意思?”说的人有点不好意思,便解释说这纯属开玩笑,并没有别的意思…… 事后,有人说“真有意思”,也有人说“真没意思”。 (《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文字的意义,思想内容; 意见,愿望; 礼品所代表的心意; 表示一点心意; 某种趋势或苗头; 情趣,趣味。 “东西”趣释   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  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人不是东西,我不是,你们不是,他们不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杀猪的和卖茶的打赌。 杀猪的说:“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卖茶的说:“锤得破!” 杀猪的说:“锤不破!” 卖茶的不服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子使劲打下去,鸡蛋破了。说: “这不是破了吗?” 杀猪的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说着他指指铁锤。 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作文写的批语相当幽默。有个学生一连涌了十几个“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在该生作文上写了一段批语: “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 这个绝妙的批语一共19个字,竟然用了12个“而”。 “当而①而②不而③,不而④而⑤而⑥而⑦,而⑧今而⑨后,宜而⑩而  而 也!” 意思是:“应当用“而”的 地方你却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啊,从今以后,应该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 ②和⑤是连词,表示转折; ⑦是语气词,表示感叹; ;⑧和⑨是介词,“到、往”的意思; ⑩连词表示承接的意思; 其他的“而”都是指这个“而”字而言。 词义的辨识: 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词性的变化,分析其结构关系,准确把握其含义. 词的意义: 【一】单义词: 词的义项只有一个的词。 1、单纯词大都是单义词  2、任何一个词最初都是单义词。 3、部分合成词现在仍是单义词: 煤炭  教室  【二】多义词: 词的义项有若干个的词。 1、本义: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2、基本义:  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 3、引申义:  由本义派生出的相联系的新义。 说明:   1、本义和基本义不是一个概念  ⑴兵 本义:兵器(武器) --物   基本义:战士,军队 --人 ⑵割 本义和基本义都是 “用刀截断” 2、引申义有两种类型: (1)借代引申  ----两类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 (2)比喻引申 ----两类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 例如,“鄙”的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试看以下例句: ①四鄙之萌人。——萌(氓)人:草野之民。 “鄙”的意思是 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鄙”的意思是  。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的意思是 。 ④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鄙”的意思是 。 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的意思是   。 以上②③④⑤诸义,都是从①的边邑义引申而来。因此,可以确定“鄙”的本义是边邑。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 ②盛服将朝。《左传·宣公二年》 ③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宣公二年》 ④汉朝陵墓对南山。(杜甫《诸将》)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①早上 ②上朝、朝见  ③朝廷、朝堂  ④朝代 本义 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有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又如: 物品或行为借代相关的人 “兵” 原指“兵器”------后产生“军事”、“战争”“兵士”的意义。 “编辑” 原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后用来指“做编辑工作的人”。 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有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如: 坎坷  道路坑坑洼洼------人生不得志 果实  植物体的一部分------劳动得到的收获 包袱  布包儿--------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   迷雾  浓厚的雾------让人迷失方向的事物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解释下列句子中“朦胧”的含义 (1)月色朦胧. (2)暮色朦胧、烟雾朦胧. (3)月色朦胧在这一片水气里. (4)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例二:解释下列词语中“花”的含义 1、一束鲜花  牡丹花  2、 种花 棉花 3、灯花  雪花  烟花  4、小花猫  5、眼花缭乱  6、花招  花言巧语 7、校花  班花  8、浪花  泪花  葱花 9、天花麻疹  10、他在战场上挂了花。 说说下列词语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分析新义的引申的过程。 外援  票房  磨合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 2.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能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3、汉语的美妙和奇特 重点难点  能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了解“同义词”的概念,注意同义词的“同”和“不同”。 请一个同学说说看什么是同义词。请同学分辨一下哪些属于同义词,哪些不是。如“凉快——凉爽”,“衣服——衬衣”,“流放——放逐”,“房子——房间”,“手——手指”,“保护——庇护”,“散步——溜达”……  二、明确概念  1、什么是“同义词”?  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这些词就叫作同义词。  同义词中有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词的意义则大同小异,因而同义词中又可分为“绝对同义词(等义词)”和“相对同义词(近义词)” 两类。课文中同义词主要指的是第二类。  2、等义词是指词义的外延和内涵完全相同的词。  3、近义词是指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一般所说的同义词主要就是指这种类型。  三、推进新课  1、一双眼睛百种“看”法  归纳同义词是“求同存异”,辨析同义词是“同中有异”。指导学生对与“看”有关的词语进行分类。也可以对教材划分的13组同义词,适当调整分类结果。  2、高考考查要求  高考试题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常常给试题设置一个情境,让考生根据特定的语境辨析同义词,正确使用词语;所以词语理解必须详审语境,具备语境意识。  理解词义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把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二是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在准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还要学会辨析近义词,其基本方法是从词义(意义)、用法和色彩风格等方面着手辨析。  如:词义的差别方面,可从词义的轻重、范围、侧重等方面进行辨析;用法方面,可从适用对象、搭配关系、词性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辨析;色彩风格方面。 四、高考链接 (一)考点释义: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正确使用词语”是指根据提供的语境(句子或语段),辨析并选用恰当的词语,或判别某些词语使用得是否正确。“词语”主要是实词、虚词和成语。词语的使用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包括上下文和情境两个方面。上下文是语言自身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它对语义起着限制、解释作用,使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语义。情境,一般指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性格、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它对词语的选用有制约作用,在不同的情境中适用的词语也不同。所以词语使用得是否正确,就不仅与词语本身的意义有关,还与语境中的逻辑因素、语体因素、修辞因素以及语句的呼应等密切相关。 (二)各小组快速查字典,完成各题。(每两组一题,看谁讲解得更精彩)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1999年全国卷)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存财产,以防有人借改革之机  国家资财。 ②去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多数地区乱收费的发展势头得到  。 ③最初,巴黎只是塞纳河中间的一个小岛,后来 向塞纳河两岸发展而成为一个大城市。 A.鲸吞 遏止 逐步  B.侵吞  遏制 逐渐 C.侵吞 遏制 逐渐  D.鲸吞  遏止 逐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相关文章:

教案 第四课03-11

第四课教案03-09

浅谈应用题中的词语教学01-20

从《语言文字应用》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07-08

第四课《美丽的昆虫》教案02-20

广告语中词语的选择与应用07-08

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方案11-04

词语盘点教案02-20

英语8册第四课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