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和整理及复习 教案

时间:2021-12-16 11:27:04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和整理及复习 教案

  第三单元 统计 主备人: 单元教材分析: 关于“统计”,学生已经认识了1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甚至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本单元将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体现统计图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点: 1、 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会看两种统计图。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单元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单元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2、求平均数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指导与引导探究相结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空白统计图二张、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口算:55÷5 81÷9 280÷4 120×3  750-340 52÷9 26÷4  240+520 700-350 26×4 师: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这可让老师为难了,到底怎样安排课外活动呢? 师:真聪明,瞧,这是课前老师统计的咱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利用表中的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分析解决问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数据分析。(板书课题)其实这种简单的数据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2.师:这是一家超市的老板在询问售货员上周矿泉水的销售情况 课件出示超市ABCD四种矿泉水上周的销售统计表,提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师:他说对了吗?除了统计表,咱们还学过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使它们更直观?出示一个空白的统计图 谁来给大家说说这个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师:你们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画出下面的统计图吗?请大家拿出第一张空白统计图,开始吧 4.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5.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师: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各种矿泉水销售量的差异,从而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可是售货员给老板看的统计图和我们用的不一样,你们想看看吗? 6、课件出示例1的横向空白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一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把条形朝上画的统计图叫做纵向条形统计图。那么这种条形横着画的就称为…… 很好,这种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其实它和我们原来学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才把它画成横向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大家明白了吗? 请大家翻开课本P38,自己试着把书上这个未完成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生独立完成。 7、展示完成的统计图,简单订正对错 师:不管是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各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观察比较,通常还把数据标在对应条形的上方。在横向的统计图中,就标在条形右边。好,下面请大家给我们刚才画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标上数据。 最后,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想一想,假如你是这家超市的老板,看了售货员给你的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呢? 师小结:看来,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作出重要决策呢。既然统计图的作用这么大,那咱们就用它来解决咱们自己的问题 出示课前的统计表 请大家拿出第二张空白统计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标出数据再分析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小动物们也喜欢体育活动呢。瞧,它们正在举行跑步比赛呢。出示P40第1题 师:这是五种动物的最高时速统计图,先说说这个条形统计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从这个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还有一种动物也想参加比赛呢,它就是鸵鸟,它说:我的最快每小时跑64千米。 比较一下,假如鸵鸟也参加了比赛,哪几种动物跑得比它快,哪几种动物比它慢?你是怎么比较的?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来?你认为它们的'比赛谁是第一?谁是最后?根据这个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请你收集同学们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并制成横向条形统计图,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指导与引导探究相结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63÷7= 86-39= 400×8= 93-25= 34+28=  67+33=  500×4= 84÷9=  1200-700=  40÷8= 二、制图铺垫 1、谁来说说自己现在的身高和体重?请5位同学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写在黑板上的统计表中。 姓名  身高 体重 2、如果让你将他们的身高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你准备每格代表多少厘米?(学生10厘米、20厘米等)  3、谁能用最简洁、明白的方法,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统计图。(作业纸) 三、探究、经历折叠式统计图产生的过程与必要性 1、展示汇报,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⑴出示制好的具有代表性条形统计图 每张统计图提问:它能清楚地看出五位小朋友的差距吗?你满意吗? (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但太长) ⑵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教师慢慢的移动统计图,提问: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那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剪掉、盖住、折起来),教师用一张长长的纸折一个样子?   ⑶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师生共同在黑板上做草图)   ⑷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如何表示,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 0~~~137表示什么意思?   ⑸我们该如何读数据  ⑹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   ⑺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较小) 三、运用拓展  试一试,用这种简洁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学体重统计图。 1、需要折叠式条形统计图吗? 2、如果需要把身高差异看得更清楚,需要你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你的折叠格(应该叫起始格)选多少千克? 3、教师出示空白折叠式条形统计图 4、学生完成(书P39页) 四、分析数据 1、从上面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你能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下,哪些是在正常值以上? 3、怎样能从统计图中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同学的身高是在正常值以下还是以上?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在统计图上用虚线画出正常值) 4、你能给这些身高体重不达标或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吗? 5、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五、拓展应用  1、独立完成书P40页第2题、41页第3题。(重点突出:第二题:如果准备进1000本新书(四类),你准备如何分配) (第3题:重点引导如何从纵轴看数据、50米游泳的冠军是时间最短的人可能,但不是肯定)   2、其它练习(重点:后面数据预测要根据前面的增长)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七、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平均数(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指导与引导探究相结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72÷9= 80-26=  9000-500=  53+69= 50÷7= 43+36

【四年级上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和整理及复习 教案】相关文章:

第三册整理和复习01-21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03-29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11-07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07-23

第六单元 复习01-2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07-23

第五单元 复习01-2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07-23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范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