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意义”教案和反思

时间:2021-12-16 11:24:22 教案 我要投稿

“反比例意义”教案和反思

惰性,人之最大的恶习。想来自己的博客——新浪博客诞生四五年,一年半以前,为了响应学校开博之约,纵然狠下心来,将前面所写文字删去,本以为坚持下去,无奈人老珠黄,记忆减退,隔了一年半,又是学校的催促,加上上学期末陪同郑梁老师参加博客大赛,心想,做做吧。心中发了感慨,不想,却是又隔了许久,今想起,遂动下键盘,按下几字。 说正事儿。 上上周公开课,本来报上去课题是:抽屉原理。这东西我小时候在百科全书上见过,我也理解。只是备课过程中,我与忍哥商量好久,发现越讲越糊涂,尤其在几个关键字上越发模糊: “至少,至多。” 想来作罢,将此次开课的内容临时定为:《反比例的意义》。 以下是具体祥案: 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反比例的具体特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通过比较,体会正反比例之间关系。 3:学会利用定义去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重点: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之间的比较。 教学准备:PPT。 教学内容:教材42页,43。 教学过程: 一:引入反比例(音乐开始) 师:刚刚听了眼保健操的音乐,请大家再听一段音乐,播放的过程当中拿出草稿纸,笔还有书,做好上课的准备。开始播放。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约一分钟,教师审视看看学生坐好了没有。 师:音乐一放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个别同学有想要下去排队的冲动,就从排队的一个问题中开始这节课。 PPT:一个班级40人。 列数                             每列人数                               师:开始排队。这40个人排成多少列不知道,每列几个人,不知道。假如排成4列,每列? 生:10个。 师:我们从小到大开始。 PPT:展示列数:1. 师:数字能看得见吗? 生:能。 师:有点小。下面应该填多少? 生:40。 师:每列40人没有问题。继续看,展示过程中的数据大家在心中默念。小声的叫出来。 PPT:继续展示2,…..20为止。(其中先打出列数,再打出每列人数,字体从小到大) 设计目的:其实这里完全可以直接展示这个表格,但是我为了让学生体会一个变大一个变小的感觉,所以我必须重新把数字一个个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两点: 1:一个变大一个变小。 2:乘积不变。 师:现在数字全部展示出来了,咱们直接观察这个数据,从左到右观察,你觉得表格中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生1:乘积为40. 师:什么的乘积是不是应该讲清楚啊。 生2:列数乘以每列人数。 师:同意吗?乘积看起来是个不变的量。 生3:这些数都是40的因数。 师:都是40的因数,换句话说他们可以乘起来都是? 生:40. 师:注意观察字体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这里学生也许可以看得出来,放在前面讲了也可以,总之,两个特点两个主线。) 生4:一个变大一个变小。 师:他说一个变大的时候一个变小,好像反着来的对吧(教师手势引导)。 生5:….. 教师总结。 师:从左往右一个变大一个变小,从右到左当列数慢慢减少的时候,每列的个数反而会? 生:增加。 师:反着来。 板书:反(用红色粉笔)。 师:这两个量之间有关系,为什么会一个变大的时候一个变小? 生6:因为他们的乘积一定。 师:观察乘积,都是多少? 生:40. 师:乘积一定。你多一点,他就少一点,乘起来才会公平是不是? PPT:相关联的量:乘积一定。 师:像这样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满足积一定的话,我们就说他们是成反比例的量。 板书:反比例 PPT:反比例的意义。 师:看看它的具体定义。 PPT:如果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的关系。 教师读一遍,画出线。   师:这句话相当关键,我们判断反比例得拿两个量乘一下对吧。 PPT:划线。(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师:问一句。两个数相乘也就相乘,为何多加了这三个字:相对应。 生1:….. 生2:….. 设计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对应的感觉,其实这里讲不讲都无所谓,但是我发现在正比例的时候,有些差生会把相对应的东西搞反掉。 师:如果用x,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乘积的话。反比例可以这么表示。 (边说边板书。)  板书:x×y=k(一定) 师:这条式子中管它两个怎么变,总之k,稳如泰山,保持? 生:不变。 二:反比例练习巩固。   师:接下来三个题目来判断反比例,请看第一个。 1:快速浏览。 每天运的吨数 300 150 100 75 60 50 需要的天数 1 2 3 4 5 6 表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1:因为1×300=。。。。=。 生2:。。。(我跟她一样) 师:也是满足这个特点的一个变大一个就变小,乘起来的结果都一样,都是多少? 生:300. 师:300什么意思? PPT:“300?”   2: 已看的页数 20 30 40 50 60 50 未看的页数 70 60 50 40 30 6 (PPT:把字体从小到大,突出反比例特点。) PPT: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   生:对。   生:不对。   师:听到两种不同的答案。分别来说说理由。 先叫成的,再叫不成的。 师:我觉得我蛮同意你的看法,从左往右越来越大,对应的确是越来越小,是不是? 一个变大一个变小,很符合条件。 生1:因为乘起来的结果不是一个定值,第一个乘起来是….。第二个乘起来是…. 生2:…..他们的乘积不是一个定值。 师:你的意思是?两个对应的乘起来不是一个定值,我们下是不是这样。 跟着学生把这个结果说一遍。 总结,黑板。 师:虽然反比例中“反”字固然重要,这是反比例的特点,但是我们判断反比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们的乘积是不是一个? 生:定值,一定的。 师: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了。还得回归最原始的定义去做。 3:继续判断反比例的量。 PPT:用学过的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下面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1) 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 (2) 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生1:成。因为… 教师黑板草稿总结。 1:列出公式。 2:变形公式。 3:判断是否成比例。 两个题目都用同样的方法去判断。但是我相信还是有些孩子不会做,那就叫那几个好一点的孩子去做,去做,教师黑板反馈下。 三:正反比较。 1: 师:加上我们上两节课学的正比例。 PPT:打出表格以及正比例。 师:表示x,y个正比例关系,还记得怎么判断正比例吗? 生1:两个比值比一下,就行。 教师板书:x:y=k(一定)。 PPT:反比例表格。 师:从这个表格中看出来这两个比例的区别在哪里? 生1:一个是比值相同来判断。一个是…. 生2:一个是y比x是定值,一个是积是定值。 师:正比例相除,反比例相乘是吧。从左往右看这些数据的变化,看看他们的特点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3:y随着x的变大而变。。。。反比例是…. PPT: 2: 已知x,y是相关联的量,请在表格中填上合适的数使它们成正比例。 x 10    60     y   24   48   学生填,教师黑板打草稿。 填一个后,总结,y比x等于多少,k取不一样的数,数字完全不一样。 大约2个学生进行校对。 PPT: 已知x,y是相关联的量,请在表格中填上合适的数使它们成反比例。 x 10    60     y   240   48   也是总结k不一样,然后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 师:正反比例的区别还有很多,但是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在于一个是用除,一个是用乘法。                   课后反思:   1:判断反比例的时候,这里安排两个例子是不是太少了。那些长方形的长宽关系这种的,以及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这类型。课后的作业类型来看,这里还是略显少了点,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了,学生做的东西不够,整节课学生想的多,但是做的少,这里是个缺点。 2:是不是应该用下箭头。 引入例题的表格,这个例题我还是认为有点单薄,不是例题本身。而是我的问题设计太单薄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可挖这里,比如从左往右。也许这个字体的大小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学生的方向性还是没有讲透,我只是面对学生说:一个变大一个变小,对于一些反应慢的孩子来说,反比例的这个特点还是有点困难,或者说印象不深。我想我应该在表格上面打一个箭头的方向,这样更能吸引或者说把孩子的一种内在困惑给解决掉,而且也为我下面的那个问题: 师:这句话相当关键,我们判断反比例得拿两个量乘一下对吧。 PPT:划线。(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师:问一句。两个数相乘也就相乘,为何多加了这三个字:相对应。 “相对应”,一提出来学生有点发愣不好理解,我这里只能自己讲,所以我认为这里这个例题的表格更应该做的更饱满点,让学生多方面去体验: 3:后面这个反比例正比例结合起来的习题。本来我以为学生在说那个特点的时候会出现问题。但是想不到一个孩子主动举手,而且是平时基础差的孩子,她说:从黑板上看出来一个用乘法一个用除法。她讲了这个我就很欣慰,我认为这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于是我马上展示两个表格: 在最后那个填空,求反比例,我发现学生不像那个做正比例的时候举手多了,为什么?我不是很清楚,我以为学生不会做,有个学生说k是6的时候,6除以2.4, 然后我跟着黑板算出来,是分数,学生恍然大悟一般,我知道他们肯定是计算的时候硬算一定要算出来,所以认为自己还没有做好,没有做好就不敢举手,包括一些平时胆大的,其实大可完全举手 学生都已经被训练起来,一定要做出来怎么样,我就在思考,做出来真的这么重要,学生认为没有算出来不算完成,或者说不敢尝试挑战下,所以后面这两个表格,填的时

【“反比例意义”教案和反思】相关文章: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08-20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07-07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08-17

《反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反思10-09

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二)01-21

数学教案-正、反比例的意义01-21

正、反比例的意义01-21

反比例函数教案及教学反思07-31

《实际问题和反比例函数》教学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