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

时间:2023-01-25 18:18:04 教案 我要投稿

《长城》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长城的相关知识,尝试用语言形容长城。

  2.会用线条绘画正面人物,并尝试表现“登”上长城后的简单动态。

  3.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增进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长城图片。

  2.长城背景图两张。

  3.纸,笔。

  活动重点:

  会用线条绘画正面人物,增进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难点:

  积极大胆表现“登”长城的简单动态。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看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长城)长城在哪儿?你觉得长城像什么呢?

  小结:这是长城,长城在我们中国的北京,长城很长很长,像长长的龙,像弯弯的面条,还像?

  【评析:出示长城的图片,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班上的孩子都没去过长城,对长城又多了一份兴趣,愿意去观察、了解长城。】

  2.教师示范。

  师:小朋友们登过长城吗?你们想和谁一起去?老师也想和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去。

  画出爸爸妈妈的正面上半身,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如何用线条表现正面人物,只画人物的上半身,以及在长城上的动态(在长城上可以举旗、气球、花、冰糖葫芦等物品,也可以拍手,表现高兴的样子)

  【评析:引导幼儿回忆如何画人物,在会画人物头部的基础上,教授他们画人物的`上半身,知道下半身的身体被城墙挡住了。】

  3.幼儿绘画。

  师:老师还想带着小朋友一起去登长城,我们一起出发吧!

  带幼儿排队到桌子旁,站着完成画轴。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尽量画出2—3个男孩和女孩。有能力的幼儿在画完人物后,可以指导他们添画一些简单的背景,让画轴更生动。

  【评析:画轴的空间比《幼儿画册》的大,但是孩子们画的人物一般都比较小,而且是画上半身,构图比较难把握,帮他们先示范一到两个人物形象,并引导他们画大一点,背景是次要的,但添画一些效果会更好。】

  4.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让这么多人和我们一起登上长城,真热闹!登完了长长的长城,让我们休息一下吧!

《长城》教案2

  【设计理念】

  本设计安排了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个层次。感知,以朗读为主;感受,以口说为主;感悟,以学习语言为主;感染,以诵读为主。

  【设计特色】

  在反复朗读中感知感染,在学习语言中感受感悟。

  【设计目标】

  1、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感悟长城的伟大,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抓住特点,帮助学生以主要句概括主要内容,以及由物联想到人的典型写法,从而深刻领会题旨。

  3、以各种形式多读,领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重、难点】

  第2、3两段典型段,通过多读,引导学生感悟长城的伟大,通过多读,口语中进行升华,让学生领会长城是我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设计过程】

  一、在初读中感知、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畅。

  2、学生各自谈自己阅读的感受,不受限制,畅所欲言。

  3、从初读中你感受到万里长城是怎样建成的?请再读有关段落:

  ⑴ 从第三段可看出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⑵ 从第四段可以知道万里长城的建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充分感知教材是学习教材的前提,因此我安排了多次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读了课文后就有表达的欲望,可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反复读书之后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

  二、在学习语言中感悟、感染

  1、读了全文后你感觉到哪几段最打动你的?

  (第2、3段)

  2、学习第2段:

  ⑴ 领悟第3句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是什么?

  ⑵ 找出描写人民劳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3、练习感情朗读第2段。

  4、学习第3段:

  ⑴ 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令“我”想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⑵ 师深情朗读这段话:

  生凝神倾听后告诉老师想到、看到、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讲:

  ① 我看到民工沉重的脚步。

  ② 我听到民工那痛苦的呻吟。

  ③ 我看到民工倒毙路上。

  ④ 我想到长城是用民工的血汗、生命筑成……

  ⑶ 仿照老师感情朗读这段话,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生:读多少次?我不能再读下去。

  师:读到懂!读到能理解!

  (充分感知教材是学习的前提,因此安排了多次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读了课文后就有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反复读书之后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感受,这时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例如:学生通过多读上述这段话,学生感情真是流露出来,当时我扫视教室,学生真的流出了眼泪,怪不得有些学生说无法读下去。)

  ⑷ 尝试背诵第3段。

  三、在口语中升华

  你读了这篇课文,肯定印象很深?请同学们用一句话体现出来。

  1、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劳动人民你真伟大。

  3、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长城!我生长在幸福的生活中,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建设作出一份贡献。

  【点评】

  情感性是语文学科的个性,本文设计以“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个层次逐层推进,既体现了教材的特点,也完全符合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过程,有“知”才能有“爱”,有“爱”才能有“悟”,而 入于“化”(感染)。在导读过程中,本人以多种手段煽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长城》教案3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aishe ningjie zhihui jiangu chengqiang yuhangyuan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山()岭 互相()应

  蜿蜒( )旋 气()雄伟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长城》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长城形)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

  2、(识长城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3、(抒长城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料,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搜集资料的经历,会简单的电脑操作,对长城也有一定的认识,但不系统,也不深刻,更没有自己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长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一方面搜集资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深入的认识长城文化,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从我国东部的鸭绿江畔一直延伸到西部的茫茫沙漠。古代长城具有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事作用;现在的长城已成为世界人民参观游览的胜地。它是我国古代文明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专题。

  二、识长城外形:

  1、学生说说长城的形状。

  2、PPT展示。

  三、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

  1、长城有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配合多媒体展示)

  2、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

  3、孟姜女哭长城,究竟是哭诉的什么?

  (哭的是秦始皇的暴政。)

  四、感受长城文化:

  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对联、歇后语、民歌民谣等。

  多媒体展示: 关于长城的知识

  1、成语: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到长城非好汉

  2、谚语:

  (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3)不到长城非好汉。

  歇后语: 长城上跑步——起点高(大有奔头)

  长城上的炮楼——根基厚实

  长城上的砖——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

  3、诗:全唐诗·长城名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左公柳”的传说、“晾经石”的传说等5、读一读: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第二课时

  讨论探究:

  1、《长城万里行》的作者刘雨田为什么说长城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参考】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和智慧的结晶,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答出这一点可得“中”)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亲身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修造长城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度的智慧,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勇敢、智慧和力量有更深的认识。(答到以上两点可得“良”)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还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人文资料,增加了自己的文化底蕴。(答出以上三点可得“优”)总之,长城这部教科书教人怎样做人,怎样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

  2、翦伯赞在《赵长城(节选)》中说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认为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参考】秦始皇从统一后的中国的人力物力造长城,却引起民怨沸腾,赵武灵王以一个小国的力量完成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挨骂。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归人民群众。

  3、《万里长城断想》一文中,吴祖光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他列举了秦始皇的哪些暴政?你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参考】作者对秦始皇持批判态度。冀求长生不老,万世一系,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岭,北筑长城。

  秦始皇有功也有过:秦始皇统一中国,有历史功绩,修建长城,也确实起到保护人民免受匈奴侵扰的作用,但他的筑长城的主观意图是保住自己的基业,而且他大兴土木,修造长城、阿旁宫等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使广大人民痛苦不堪,这种暴政是应该否认的。

  4、吴祖光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参考】例如:长城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造成的,奇迹是人民创造的,又如可以使人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不得人心,再如人民有建造长城的伟大力量,也有推翻暴政的巨大力量,等等。

  5、《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吴祖光认为,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一下。

  【参考】不同意,文中的实用价值只是指战争中的防御功能。今天还有旅游价值、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建筑技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等。(长城文化内涵丰富深刻,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6、请就下列三则材料为保护长城提几点建议或保护措施。

  (一) 在山西左云县八台子村,一个村的支书,他承包了砖瓦厂以后,他为了把两块平地连接起来,任意地用推土机把60多米的长城给推毁了 。

  (二)在张家口1000多米的长城,就是两年前在修公路的时候,收购石头(15块钱一拖拉机),农民到长城上去拆长城的石头,持续拆了几个月的时间,把整个一千多米的长城石头拉去卖。就为了拆长城的石头,拉长城的石头,在长城边生生压出来一条路,这是大规模的破坏行为。

  (三) 除了人为破坏外,荒漠化等区域生态问题也是长城保护面临的严重威胁。据介绍,目前长城区域主要为干旱荒漠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是中国荒漠化危害及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森林分布面积相对较小。

  【参考】①改善土质,造林绿化。

  ②设立专项保护长城的法律。

  ③提高人们保护民族图腾的意识。

  第三课时

  [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筚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u):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地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群山不语,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

  本文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登长城的时间,描写景物特点,以“归鸿”引出下文对长城的思考。

  第二部分(2—7自然段):对历史上的长城作出的评价。

  第三部分(8—11自然段):对现代长城作出的评价。

  2、第一自然段点明什么季节?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归鸿”有什么作用?

  (“深秋”;“落日熔金”“猎猎西风”“野草枯黄”“酸枣变红”“归鸿” 给人苍凉寂寥的印象。作者写“归鸿”引出后文对长城的思考。)

  3、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长城的历史作出了评价?

  明确:从三个方面

  ①从长城历经无数战争的角度评价长城是“一卷凄婉的历史”;

  ②从修筑长城的目的的角度评价长城是“民族封闭的象征”;

  ③从幻想与现状矛盾的角度评价长城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

  4、文中“曾几何时……‘春闺梦里人’了”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春闺梦里人”是指谁?

  明确:分别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后凄凉的景象;“春闺梦里人”是指与恋人离别的阵亡士兵。

  5、在文中长城象征什么?作者写长城凄凉悲切的历史和开放自信的现实,目的何在?

  明确:长城象征中华民族。写历史的凄凉悲切是为了正确全面地认识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鼓舞斗志,更好地指导现实斗争,推动社会进步;写现实体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展现中华民族由封闭走向开放了,取得进步了。

  二、请你设计一个保护长城的活动,并写出活动过程。

  示例1活动名称:长城图片展

  活动过程:(1)全班所有同学搜集关于长城的图片(可到阅览室查找,可到网上下载);

  (2)张贴图片,在全班展览:

  (3)交流感受,形成认识。

  示例2活动名称:“为长城洁面”志愿服务

  活动过程:(1)招募志愿者;

  (2)准备各项材料;

  (3)双休日,志愿者上长城,有的拾拣垃圾,清除墙上的污迹,有的向游人发放宣传单,倡议保护长城;

  (4)交流心得体会。

  [学习目标]:

  1、(知长城形)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

  2、(识长城用)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3、(抒长城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运用网络资料,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学法指导]:1、搜集占有资料(课前搜集占有资料,自制作品,感知丰富的长城文化内涵);

  2、阅读法(背诵诗文、阅读名文,感受古今文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形成自己观点)。

  [预习导学]:

  1、到相关网站或图书馆查找长城的资料(包括图片、传说、成语、民歌、民谣等)。

  2、阅读书本P78至88页,完成《创造性练习》P51课堂练习一至五题。

  第一课时

  [课堂研习]:

  一、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

  1、长城有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2、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

  3、孟姜女哭长城,究竟是哭诉的什么?

《长城》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活动准备:

  黑色水彩笔、8K纸、欣赏图片《长城》、教师勾线范例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1、欣赏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故乡。”为什么说长城是万里长呢?它造在一个山头上,还是许多山头上?故乡又是哪里呢?

  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

  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

  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C:画另一边的城墙(注意城墙与山坡的垂直,不让城墙倒塌。)T:添画烽火台和城墙C:画稍远的山头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3)指名理解词语(4)齐读出示的词语(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

  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

  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6)朗读全文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教案7

  观察对象:

  皓皓、渊渊、玥玥、小付等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背景:

  幼儿已有一定的搭建经验,在晨间户外大循坏主题活动时幼儿进行搭建游戏

  观察目标:

  1、能否按照计划进行搭建,分工合作完成目标。

  2、在搭建计划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观察过程:

  户外大循坏主题活动开始了,皓皓、渊渊、玥玥、小付他们四个最先来到碳化木区,这次碳化木区刚换新主题:“万里长城”。听完游戏规则之后,这四个小朋友马上行动,推起小推车就开始搬运材料。皓皓最先取出木砖块找了一个中间位置开始平行联接起来,紧接着其他几个小朋友推着小车运出各种圆柱、长木板、正方体材料出来,皓皓看见之后赶紧朝后面喊:“不是这些,是像我这样的砖块,你们要先拿这种过来搭建长城。”一边喊还一边拿自己的砖块向同伴们展示。其他小朋友也非常配合,赶紧推回去全部换成木砖块。“我来帮你!”渊渊说,皓皓对渊渊说:“你去修旁边,等一下我们连起来。”同时玥玥小朋友似乎领会到皓皓的想法,推着材料就开始修后面一层城墙。而小付手里推着小推车说:“我帮你们运木块。”

  皓皓和渊渊的城墙联接好了以后,对着墙上的实物照片说:“你们看,现在就差这两边的烽火台啦,我和渊渊修这边的,你们等一下就去修那边。我们修好了再来帮你们。”

  玥玥这时刚好腾出手来,因为又加入了几个大班和中小班的小朋友在模仿着她刚才的样子继续修建城墙的另一边。玥玥问:“还是用小方块搭建烽火台吗?”皓皓说:“对呀,我们用方块可以重高一点,然后围起来就是烽火台了。”玥玥说:“那好吧!”大家开始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小付推着小推车很着急的喊:“皓皓,遭啦,里面没有方块了。”其他几个小朋友听了都惊呼:“啊!没有了啊,都还没修好呢!”皓皓听了挠挠头,似乎正在想办法。渊渊赶紧指着墙角的立方体大砖块说:“不行的话,我们用那种大砖块吧!”

  我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不多了,很想上前去提醒他们,但看他们都在思考讨论,还是决定做一个旁观者。提醒他们说:“孩子们,还有十分钟大循环就要结束了,你们要加快速度了。”

  这时候,他们有点慌了,突然皓皓说:“我们用大圆柱,然后上面盖长木板,就像之前刘老师和我们搭建的天坛(如下图)那种。”“好!”他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所有人好像又有了方向,赶紧去拿材料搭建。

  最后终于搭建完成,还有一两分钟的时候他们还在长城上面进行了武器和路灯装饰,连地面都铺上了木板。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

  1、整个过程孩子们的行为都是紧紧围绕着活动主题展开的`,游戏中孩子们相互配合与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仅体验到了完成挑战后的满足感,还潜移默化的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面对问题时一起协商、交流,也使每个人都获得很强的参与感。

  2、游戏中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动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发展。

  3、在游戏活动中,皓皓在这次活动中起核心作用,一直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为团队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指挥全程的工作,且能够利用已有的游戏经验和认识经验迁移到现有的活动中,带领着大家一起完成搭建目标。

  4、玥玥和渊渊他们两个具有很清晰的思维很有主见的孩子,一直在积极的配合这个团队,服从皓皓的指挥。正是因为他们清晰明辨的思维,且在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所以建构目标才能够很快完成。

  5、小付很专注同时团队感也很强,他的兴趣点在小推车身上,但他能够想到用小推车帮助这个团队运输材料,从始至终也是很难得。而且过程中一切都是按照小朋友们的要求帮助大家用小推车运送材料。没有怨言也没有半途而废。

  6、不难看出,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也非常投入。从一开始,孩子们就已经融入这个建构团队啦。建构游戏一直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个区域,因为它多变灵活,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搭建各种各样的东西。难的是能够像这样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完成同一个目标。

  反思策略:

  1、今后在碳化木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让孩子们有兴趣积极参与保持。而且每一个主题能够尽可能地多维持几次,熟悉之后才有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创新。

  2、延长孩子们的满足感,很多孩子们可能搭建完了当时满足感很强,之后也就没有太多的感觉了,把每一次搭建成功之后小朋友与作品的合影打印出来,贴在背景墙上,或者投放在旁边的LED屏上。对孩子们也是一种持续鼓励和满足延长。

《长城》教案8

  目标:

  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准备:黑色水彩笔、8K纸、欣赏图片《长城》、教师勾线范例

  过程:

  一、欣赏重现

  1、欣赏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故乡。为什么说长城是万里长呢?它造在一个山头上,还是许多山头上?故乡又是哪里呢?

  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

  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

  C:画另一边的城墙(注意城墙与山坡的垂直,不让城墙倒塌。)T:添画烽火台和城墙 C:画稍远的山头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教案10

  教材分析

  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 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 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 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 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 学唱歌曲《长城谣》

  1、 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 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 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 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 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 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长城》教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长城》教案12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了解长城。

  2、提高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

  教学重点

  提高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

  教学准备

  长城图片,歌曲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趣味导入

  出示长城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二、质疑提问

  对了,看到万里长城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长城有多长?为什么要修万里长城?长城是怎么建成的?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长城?长城原来的.样子是这样吗?有哪些关于长城的歌曲?有写长城的文章吗?

  三、读书解疑

  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想要弄明白这些,我们该怎么办呢?打开

  课本50页,书中为我们了一些思路。

  学生读书

  四、作业

  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组内交流资料

  1、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组内成员将资料进行,将一类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对于重复的资料进行删改,不足的进行补充。

  3、班级内汇报资料

  二、教师

  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城墙,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了解长城

《长城》教案13

  一..预习填空题: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_____________。

  (2)百团大战的时间是___________,领导这次战役的`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年_______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思想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测:小组之间交换检查。

  三.疑难问题:

  四.合作交流:

  1.你能试着从目标、规模和战机三方面来评价百团大战吗?

  2.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长城》教案14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生:(抓住观察重点:长城)

  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

  生:(长、大、弯)

  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意图:激发兴趣,了解图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师: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意图:整体感知,抓住重点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意图: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条石 城砖 垛口 嘹望口 射口 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课后习题

《长城》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⑴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 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嘹望、射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长城》教案】相关文章:

长城的教案12-17

登长城教案03-31

《长城谣》教案01-26

《长城》教案312-16

《长城和运河》教案02-08

《长城谣》音乐教案08-25

《长城》教案设计12-17

长城和运河教案12-09

大班美术登长城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