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

时间:2023-03-20 12:31: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1

  《种水珠》课文

  我知道夜里下过雨了,你看,夜雨给我留下了一串水珠,就挂在妈妈晾衣服的铁丝上,亮晶晶的,多好看呀!

  我想,这串水珠一定是夜雨送给我的。可我站上小方凳,手才轻轻碰了一下铁丝,水珠们就一闪,全都跳到地下去了。

  地上能长出小草,长出小树,长出小花朵,长出小蘑菇,也能长出亮晶晶的水珠吗?

  啊,我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种水珠》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重点学写“轻”字,了解独体字做偏旁时笔画的变化。进一步掌握形象识字、字理识字、生活识字以及编顺口溜、猜字谜、拆一拆等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中国汉字的形体美。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含义,感受生活的乐趣。

  3、认识水珠,初步了解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下雨情境图及水珠图片,教师配乐描述引入课题。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种水珠,来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交流:你圈出了几个不认识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该怎么办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自读生字,比比谁最先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

  3、同桌合作互读生字。

  4、出示生字卡,以抢读的形式检查反馈,适时正音,并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5、出示翘舌音和后鼻音生字,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分类记忆字音。男女各读一排。

  6、出示去拼音词语,运用小老师领读、男女赛读等形式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三、读中感悟,随文记住字形,理解字意

  (一)读第一段,记字释义(出示第一段):夜雨过后,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上挂了一串亮晶晶的水珠,多好看哟!

  1、指名读第一段。

  2、记释生字“服”、“晾”、“竹”、“串”。

  (出示“服”):平时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个“服”字?(比如,广告牌上、商标上、药品包装盒上等等,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无处不在,在生活中识字。)“服”的左边是个月,我们都会写。右半部分可要特别注意笔顺,我们来看电脑老师是怎么写的?师生一起书空“服”字。

  (出示“晾衣服”):看看这个“晾”你怎么记住它?(“晾”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京,说明它和太阳有关。引导学生根据字形想像画面,联系字意,牢记字形。)

  (出示“竹竿”):课件出示竹子图及“竹”的象形字,并补充其它象形字“鸟、马、山、象”,结合象形字的特点识记,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出示“一串”):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串”字?①编儿歌(相机出示儿歌:一根小棒连两口,大口跟着小口走。)师生拍手齐诵,熟记串字。②联系生活,借助想象识记:看这个串字,你觉得它象什么?(羊肉串、糖葫芦)③拓展运用:除了一串水珠,还可以说一串什么?(葡萄、珍珠、钥匙、项链、小脚印、鞭炮等)

  3、朗读课文第一段。谁来读一读,夸夸这串亮晶晶的小水珠。抽读、齐读。(读到位,通顺流利,适时评价)

  (二)读第二段,指导写字

  1、猜字谜,记忆生字“想”、“定”、“站”、“轻”。

  ①出示水珠图样的生字(想、定、站、凳、轻)生齐读,巩固识记。

  ②师逐一出示字谜,提示学生认真听用心想猜字谜,并问生是怎么猜出来的。同时设置水珠落地的动画,奖励水珠卡片,激发学习兴趣。

  (字谜):想:两“mù”同音不同样,结伴坐在一心上。

  定:“走”字去掉十字头,捡来宝盖放上头。

  站:“点”字掉了四点底,左边跑来一个“立”。

  2、释“站”:看这个“站”,联系左边的“立”,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朋友?(通过给它找朋友,帮学生感知“站”的动词和名词意义。)有时,“站”也表示一个地方,比如乘车的地方,叫做——车站,还有呢?(课件出示由“站”组成的词语,引导选择自主选择记忆,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第二段。(出示第二段句子:我想,这串水珠一定是送给我的。可我站上小方凳,手才轻轻碰了一下竹竿,水珠一闪,全都跳到地下去了。)

  自由读、指名读。

  (预设:﹙1﹚谁能读得既正确又通顺?﹙2﹚指导读好“轻轻”、“一闪”。指导朗读:这个“轻轻”应怎样读?)

  4、用“轻轻”造句。什么时候,你会轻轻地做什么事呀?

  5、指导书写“轻”。(课件)

  ①怎样才能写漂亮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②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笔画、位置、结构)一横变成一提,象这样的字课文中还有(相机板书“珠、站”)强调笔画的变化。

  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边范写,边强调重点笔画)

  ④学生描红,再仿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⑤ 评价(教师巡视点评,学生采用奖励书法星等形式鼓励评价)

  ⑥交流展示。看谁最会观察、欣赏别人,别忘了指出字的优点和不足。

  (三)读第三段,句式训练

  1、水珠一闪,全都跳到地下去了,地上会发生什么奇迹呢?自由读第三段

  2、地上长出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后2题的句子(出示蘑菇时教学“蘑菇”的读音)

  3、齐读句子,谁能把这三个短句子说成一个长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合并,进行句式训练。)

  4、拓展:地上还能长出什么呢?谁也能像这样说一说?

  5、大地真神奇,能长出这么多东西。聪明的孩子,地上能长出亮晶晶的水珠吗?小水珠到哪里去了?

  (四)读第四段,感悟快乐

  1、(出示最后一段)抽读,齐读、评议(指导读好“啊”;指导读好“!”)

  2、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感受了小水珠的神奇,还把一个个生字娃娃种到自己的心里去了。下节课,咱们继续把课文读得更美,把生字写得更漂亮。

  《种水珠》教学反思

  《种水珠》选文短小,充满童真童趣。主要描写一个天真的小姑娘看到妈妈的晾衣杆上有很多小水珠,就站上小方凳去摸,结果一碰到竹竿,小水珠就跳到地上不见了。小姑娘天真地想:这些小水珠种到地下了,能像其他种子一样长出水珠来吗?

  教者抓住课题中“种”字做文章,既引导学生学习了这个多音字的读音,体现了低年级教学以字词教学为主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围绕这个字组词,质疑,收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

  实际上,现在的公开课教学,老师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在开讲时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激趣质疑。笔者曾专门收集特级教师们的开讲教学方法,也发现多数都能抓住课题大做文章,使一开讲就产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产生疑惑(学习动力)的功效:有的抓住课题让学生读出味来。如王菘舟老师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题,或突出“威尼斯”,或突出“小艇“,让学生明白,课题朗读重音的不同,凸现的意思和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窦桂梅老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也是将“秋天“和“怀念”一词颠倒让学生读,感受不同的效果。有的抓住课题指导学生书写。

  如特级教师贾志敏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边板书“型”字便讲些写字时应注意的地方,突出了这个生字教学。有抓住板书课题时机教育学生工整书写的。如笔者教学《鲸》一文时,边板书便告诉学生:写字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就像做人一样要认认真真。有在课题书写时故意漏写词语,引导学生质疑的。如靳家彦老师教学《有这样一个村庄》时,故意将“这样”两个字写掉,让学生指出,顺势引导学生读文理解这样的村庄是怎样的村庄。收到极好的效果。

  总之,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教学时抓住课题做做文章,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2

  一、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快活泼,深受儿童喜爱,通过读文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松鼠,所以课文内容强烈的吸引着他们。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三、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四、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五、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猜谜语:

  (1)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

  (2)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

  (4)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自己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文:

  ①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②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识字。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①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②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3、朗读。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

  ①教师范读。

  ②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4、讨论。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三)写字。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

  (1)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四)评价。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

  (1)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2)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复述。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

  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复述竞赛,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2、绘画。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

  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

  ①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②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实践。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

  (1)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2)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

  (1)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2)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四)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

  (1)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2)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五)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1)主意:办法。

  (2)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小。

  (3)茂密:文中指松树林茂盛而繁密。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作者及演说词的一些特点;了解有关的背景资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 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

  3、 理解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正确看待这种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加强朗读,主动探究,把握演讲词的思想感情,感悟主题。

  课前活动案

  预习内容:

  1.给加粗字注音。

  余暇()阴霾()疆域()孜孜不倦()

  梦寐以求()迫不及待()刚毅不屈()

  2.你对课文了解吗?

  (1)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从写作思路来看,本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

  3.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

  ①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②里根总统是如何在演讲中给自己定位的?

  4、关于本文的内容,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课堂活动案

  板块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查阅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查阅的资料。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参与引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板块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分小组到黑板展示)

  2、教师范读课文。(配录音)

  3、学生听读,仿读,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从写作思路来看,本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

  板块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考。

  从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感动了你。

  板块四:体验与反思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①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②里根总统是如何在演讲中给自己定位的?板块五:探究学习(作业)

  1.摘抄好句子并学会运用。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搜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感受人类的伟大和科技的进步。

  课后活动案

  1.本文的演讲者是当时的________总统________。

  2.给加粗字注音

  ①阴霾()②笼罩()③凝聚()④许诺()

  3.指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①契而不舍________()②滋滋不倦________()

  4.“骄傲”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请用褒义的“骄傲”和贬义的“骄傲”各造一个句子。

  ①骄傲

  ②骄傲

  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的横线上。

  (1)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________的伙伴。

  ()

  A.熟悉B.熟知C.经常D.亲密

  (2)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________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

  A.幻想B.想象C.梦想D.愿望

  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就在灾难发生的那天,我们所有美国人都关切地守候在电视机前,彻夜不眠。在那个不幸的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栗。我们等待着,注视着,想弄清所发生的一切。那天夜里我收听了广播电台的采访节目。老老少少都在诉说自己的悲哀,都为我们的宇航员感到骄傲。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到,我们的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人,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我们不禁回想起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们,那些带着家眷和财产去开发荒凉的美国西部的刚毅不屈的人们,他们常常面临着恶劣的条件,沿着俄勒冈小道,你们仍能看见那些倒下去的拓荒者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开拓前进的决心。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迪克司各比知道,每一次太空飞行器的发射都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他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我所接触的每一位英雄的家庭成员,都特别请求我们一定要继续这项计划,这是他们失去的可爱的亲人所梦求实现的计划。我们决不会使他们失望。

  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献身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大家庭中失去了七位成员,他们仍要继续工作去实现既安全可行又冒险、大胆的更有效的太空计划。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1.“在那个不幸的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栗”,“兴奋”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兴奋变成了战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在引文的第三段里,演讲词的人称一开始是“我们”,接着又变成了“他们”,然后又变成“你们”、“他们”。请指出文中加粗的人称代词所指,并谈谈这样变换人称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

  3.宇航员(机长)迪克司各比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演讲词中提到一个世纪前美国西部的开拓者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

  “加一加”、“换一换”。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读准字音。

  3、看拼音,理解字义,正确书写汉字。

  4、熟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归纳识字方法。

  2、读拼音写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让生自主观察,同桌讨论,说说各自的发现。

  2、全班交流:

  归纳“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3、还可引导学生用其他识字方法,交流课外认记的生字。

  4、让生充分自学七个生字,检查生认读、识记情况。

  (可用词语:评比、家访、挤进、邮车、局长、轿子、钱包。)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词语:

  说说都是有关哪个季节的。

  2、小老师教读,更正字音。

  3、交流还收集到哪些有关春天的词语。

  4、“开火车”读词语。

  三、我会写

  1、生自读拼音: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师可范写一句。

  4、生独立书写:

  注意书写笔顺正确,字迹工整,姿势端正。

  5、全班交流,同桌互改。

  四、读读背背

  1、生自读短文。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抽生读──小组读──比赛读。

  4、背诵短文: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按要求进行表达和交流。

  2、结合口语交际内容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重难点

  注意语言表达流利、通顺、完整。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歌唱春天”:

  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春天的旋律。

  (如:《嘀哩嘀哩》《春天在哪里》)

  2、“我看到的春天”:

  ①说说自己关于春天景物的观察所得。

  ②将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交流介绍。同桌介绍—全班展示。

  3、“我们听到的春天”,找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4、“我画的春天”,把春天的图画作品全班交流介绍。

  二、展示台

  1、展示内容不限:

  商标、名字、招牌、书名等。

  2、展示方式不限:

  同桌轮流出示自己认识的字。

  3、比赛方式:

  同桌打擂、小组打擂,每周选出一个擂主。

  教学目标

  1、发现识字方法规律,在总结中识字。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认识班上同学的名字,通过这种途径,扩大识字范围。

  4、培养大方的说话态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流。

  5、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重点

  发现识记生字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难点

  培养大方的说话态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流。

  德育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育目标

  学会欣赏美的事物。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小黑板,指导观察。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吗?

  3、汇报。

  4、鼓励学生把发现的方法用到识字上。

  5、出示生字卡片,说说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6、汇报,鼓励多种识记方法。

  7、指导读词。

  8、用这些生字组词。

  9、小结。观察→发现→交流。

  ⑴加一加的方法。

  ⑵减一减的方法。

  ⑶熟字换偏旁。

  ⑷熟字加偏旁。

  ⑸生活中积累。

  ⑹其他识字方法。

  掌握识字的规律掌握识字的规律。

  运用掌握的方法识字。

  二、练习设计

  1、给今天学会的生字找朋友(组词)。

  2、想一想,你还有什么记字的好办法。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日积月累

  1、我会读(出示小黑板):

  ⑴自由读,遇到不会的字,读拼音。

  ⑵同桌对读。

  ⑶指名读,齐读。

  ⑷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话。

  2、我会写:

  ⑴自由拼读。

  ⑵连起来读整句话。

  ⑶按田字格要求写正确;再读一读。

  3、读读背背:

  ⑴自由读课文,找找有几段。

  ⑵再读课文,说说每段讲了什么意思。

  ⑶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⑴个人自主学习。

  ⑵同桌练习、交流。

  ⑷说句子。

  ⑴读熟后,练习写。

  ⑶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最漂亮。

  ⑴自渎→个人读→小组读。

  ⑵理解课文内容。

  ⑶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懂得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

  写字规范,注意整体效果。

  掌握背诵的方法:

  自读→熟读→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春天到了,我们已经能闻到春天的气味了。“春天在那里”?你们在哪里找到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分享吧。

  2、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激趣。

  二、创设情景,口语交际

  1、说春天:

  ⑴讲一讲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古诗、课文,说一说有关春天的词语。

  ⑵交流后指名说,背,评议。

  ⑶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2、找春天:

  ⑴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⑵小组交流。

  ⑶指名说,评议。

  3、赞美春天:

  ⑴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就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吧。

  ⑵自由组合成“画家组”、“歌唱家组”、“剪贴组”来画画、唱唱、贴贴美丽的春天。

  4、总结。

  5、一起唱《春天在哪里》。

  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说说你眼中的春天。

  对别人的汇报给予评价。

  ⑴画一幅春天的画。

  ⑵加上动作,唱一唱春天。

  用图片帖出一本春天的画册。

  扩大视野。

  学会评价。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习目标

  1、认字、诗词、写字,积累;以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运用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

  5、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利用形声字声旁(“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

  2、口语交际、展示台。

  3、引导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观察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播放动画,激发兴趣,学习生字,发现规律)

  (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让其主动学习,探讨发现。)

  1、播放动画片,引发学生注意:

  ⑴你们听,它在说什么?

  ⑵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乐乐,快乐的乐。我今天又有了新发现,你想知道

  我发现了什么,是从哪发现的吗?那我们就共同走进《语文园地一》,你们也会有新的发现的!

  2、播放“我的发现”中的字词,激发学生研究、探讨、发现的欲望:

  ⑴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字我都认识,你想知道我是怎么学会的吗?

  ⑵小朋友,你们如果能认真观察,反复思考,不仅能学会这些字,而且还能发现新的识字方法。

  3、探讨研究,发现规律:

  ⑴你们反复读字和括号里的词,一定会发现规律的。

  ⑵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研究。

  ⑶每组中的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⑷小组合作,探讨研究。

  ⑸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4、归纳升华,形成方法:

  ⑴这两种识字方法分别“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

  ⑵回忆学过的哪些字可用这两种方法学习合适。

  5、出示“我会认”的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6、用所学的生字与熟字组词,让学生认读。

  评析:本环节,采用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仿佛动画中的人物在和学生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学会“我会读”的词语。

  ⑵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

  2、“我会写”:

  ⑴“我会写”的句子,注意拼读,明确是什么句子之后,再想一想,每个字应该怎么写,并调动学生写句子的积极性和认真写字的习惯。

  ⑵每人写一写积累中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3、“读读背背”:

  ⑴先自己读,扫清字词障碍,巩固本组新学的生字。

  ⑵熟读短文,说说写的是什么。

  ⑶熟读成诵,不要唱读。

  三、布置作业

  1、从生字表里找一找,哪些字可用“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你又有新发现吗?

  2、准备春天的歌、诗、画、你找到的春天的纪录。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说一说,上节课的发现,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2、读字词,并谈一谈这些字的特点,用那些方法学习好。

  3、这节课我们继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

  二、引导学生,口语交际

  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又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像个调皮活泼的小姑娘她走到哪里都会变得美丽充满笑声,她每天都和我们玩捉迷藏!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姑娘了吗?在哪里找到她的?

  1、交流“我找到的春天”:

  提示:

  听到的春天:

  春天的声音。

  看到的春天:

  山、水、树、花、草、虫、鸟等变化。

  闻到的春天。

  摸到的春天。

  ⑴分组交流。

  ⑵小组汇报。

  ⑶补充资料。

  2、交流“我画出的春天”:

  ⑴寻找你想交流的伙伴。

  ⑵认真地向伙伴讲讲你的画的创意。

  ⑶评选最佳作品。

  ⑷获奖者介绍自己的画

  3、交流“我爱唱的春天的歌”。

  4、交流“我写的赞美春天的小诗”。

  5、诵读“我喜欢的诗”。

  三、布置作业

  1、继续寻找春天。

  2、把你找到的春天写下来。

  教学提示

  教学“学习园地一”应注重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语文的情境。如第一课时的课件小明的形象的出现,都为学生愉悦的自主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创设了情境。教师应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搭建学习探讨的平台,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做到为学生发展而教,实现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5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

  2、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3、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4、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再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字词句的训练。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字词句训练,既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乐趣,又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对动物的认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题。

  2、(出示图)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它们分别住在哪儿?

  4、(出示动物居住地方的图)

  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

  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讨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打开课本填一填。

  9、指名说,讨论,还有什么动物住哪里?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___________住在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写铅笔字,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笔顺。

  2、积累成语。

  3、会背诵谚语。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

  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

  3、(出示成语卡片)读准字音。

  4、相互讨论成语的意思。

  5、交流。

  6、指导背诵。

  7、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来预测天气呢?

  自己读读书。

  8、你知道一些什么?

  9、指导朗读。

  10、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补充成语。

  ()言善()()()不乱()容()迫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看图听故事再表演。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看图边仔细听老师的讲述,想象情境,记住故事情节。

  3、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教师再讲述故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每幅图说几句话。

  5、请学生大致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练习

  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表演

  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

  2、自由组合,一个当导演一个当旁白,其余五估演故事中的人物,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

  (二)

  教学目标:

  1、送动物回家的形式把图画与拼音音节连接起来,复习汉语拼音,增长动物知识,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

  2、通过读拼音识字,同时巩固拼音和字词,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能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说出完整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练习说完整的话。

  教具:

  动物头饰、录音、词卡、挂图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有5位动物朋友来我们一(3)班,要和你们交朋友、玩耍,你们欢迎吗?

  2、(5位戴头饰的小朋友上台)现在小动物们已经来了,你们想和哪个小动物玩?准备怎样玩?(唱歌、跳舞、交谈)

  3、(音乐声中)小朋友和某一小动物或唱歌、或跳舞、或交谈。

  过渡:刚才老师看你们和小动物们在一起玩得可真开心,想不想把你新交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大家?

  二、教学字词句

  1、学生自己介绍:我刚才是和()玩的,因为()。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下列词语。(出示词卡)

  (1)蜜蜂:

  谁来做小蜜蜂读一读?(指明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蜂”后鼻音)----一起读“翁嗡翁,我是一只小蜜蜂。”

  (2)松鼠:

  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读准平舌音、翘舌音)

  请小松鼠来作个自我介绍

  (3)马:

  你为什么和马教朋友?你了解马儿了吗?来向在座各位作个介绍。想读的一起读。

  (4)北极熊:

  请北极熊地朋友来介绍介绍北极熊。谁来补充?

  请北极熊的朋友一起读!

  (5)燕子:

  指名读。谁来介绍一下燕子(歌曲《小燕子》)

  3、去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练说句子。

  过渡:看来小朋友们真的和5位小动物交上了朋友了。现在呀你们的朋友碰到了困难。故事:昨天,有一位老巫婆把正在玩耍的.小松鼠、小燕子、小北极熊、马、小蜜蜂装进了一个神奇的口袋,想带回家,正好被老师看见了,老师把这口袋夺了回来。把小动物们放了出来,想送它们回家,可是老巫婆念了咒语。这个咒语只有我们一(3)班的和这些小动物交上朋友的小朋友才能解开,只有你们才能把它们送回家。听到这儿,你此时此刻迫不及待地想干什么了?(把它们送回家)

  1、出示例句:松鼠住在树林里。

  请生读,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依次出示图片:蜜蜂、马、燕子、北极熊。进行说话练习。

  3、小朋友都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了,现在你能从图上找到它们的家并把它们送回家吗?

  (1)出示动物的家的图。

  (2)逐一认识小动物的家。

  (3)请学生把戴着头饰的小动物送回家。(贴上头饰和词卡)

  (4)小动物们得到你们的帮助,可开心了,不停地说“谢谢”。

  (5)再看图,你能给图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4、才你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慧心。帮助了有困难的小动物,小动物们呀把你的事迹在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等地方传扬开了:现在还有许多被巫婆魔口袋关着的小动物、小植物等着你们解救呢!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呢。愿意再做拯救大使吗?

  5、出示口袋让学生摸(动物、植物)

  角色迁移,我是**,谁来把我送回家?

  生:**。**地方是你的家。

  四、复习巩固

  1、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多快乐呀!为了让更多的小动物、小植物找到家,让我们一起来编首儿歌帮帮它们吧!

  2、齐背《家》

  3、学生自由编儿歌。

  4、指名说,评议。

  五、迁移练习。

  1、听故事,《粗心的邮递员》。

  故事:小猫咪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邮递员。他工作挺认真的,可就是太粗心了。这不他今天背着邮袋,骑着摩托车一溜烟似的冲了出去,他把小兔的信放在了山顶上,把青蛙的信放在屋檐下,把小鸟的信放在河岸上,把袋鼠的信放到南极。

  2、动物们能收到信吗?为什么?

  3、请你去帮帮小猫咪重新送一下信好吗?(请学生表演)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6

  《三个伙伴》课文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的湿湿的。

  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

  《三个伙伴》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辨析三个伙伴的言行,知道应该向罗晨学习,教育孩子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心,帮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正确辨析三个伙伴的言行,懂得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学生质疑

  1、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三个伙伴》

  2、学生跟老师读题目。

  3、指导认读伙伴。

  (1)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的看一看,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我们。

  (2)师总结,帮助记住生字: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部件是音,部首表意

  (3)指名认读

  (4)全班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小结、归纳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读课文,小朋友们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反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

  3.指名按自然段读,学生思考:这三个伙伴叫什么名字?

  4.指名反馈。

  5.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他们间的一件什么事?

  6.学生齐读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合作学习

  (一)感悟维佳的难过。

  1.教师导入:维佳不小心把点心丢了。上午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去吃点心了,只有维佳站在一旁。

  2.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你是维佳你会怎么想?心情怎么?

  3.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男女分别读,比一比谁读出了维佳难过的心情。

  (二)了解小朋友的行为

  1.教师创设语境,学生读课文:小朋友们,维佳的点心丢了,他的心里多难过,呀,不少伙伴看到了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2.指名反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特别的小伙伴说话时的内容,能读出当时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些句子。

  6.指名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议。

  7.学生再读。

  四、体会维佳的心情

  1.教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维佳,郭良说:“真糟糕!到吃午饭还有好长时间呢?”你心里会怎么想?心情怎样?

  2.教师小结,再启发。

  3.罗晨把一块抹奶油的面包掰成两半,分一半给维佳吃。维佳会说什么呢?你们小组讨论、讨论。

  4.小组反馈。

  五、拓展思维、

  1.教师小结课文的内容。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小伙伴,为什么?

  3.学生自由的说自己身边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教育孩子树立班级的典型。

  六、指导手写

  1.全班读课文。

  2.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教写难字。

  4.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字的书写,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个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这篇课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我采用了“问、读、演、说”等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去充分体会、探索,用自己的语言学习语文,感悟语文的魅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问”即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即首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能干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才会有新的起点。我相信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经验,不断进步。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7

  《小树谣》课文

  xiǎo shù

  小树

  zài chūn fēng li yáo

  在春风里摇,

  lǜ le nèn yá

  绿了嫩芽,

  lǜ le shù shāo

  绿了树梢。

  xiǎo shù

  小树

  zài chūn fēng li yáo

  在春风里摇,

  hóng le huā ruǐ

  红了花蕊,

  hóng le huā bāo

  红了花苞。

  tā zhào huàn lái

  它召唤来

  ài chàng gē de xiǎo niǎo

  爱唱歌的小鸟,

  duì tā shuō

  对它说:

  děng wǒ zhǎng chéng dà shù

  “等我长成大树,

  kuáng fēng lái le

  狂风来了

  yě chuī bù dǎo

  也吹不倒。

  nǐ jiù zài

  你就在

  wǒ de zhī yè jiān

  我的枝叶间

  zhù wēn nuǎn de cháo

  筑温暖的巢。”

  《小树谣》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展示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的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

  4、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7、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1)、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

  (3)、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

  3、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有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

  4、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1、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2、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小树谣》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树木的'爱护,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以下环节:

  1、自主识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本课生字较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出示生字后,可以问一问学生,哪些生字以前就认识了,怎样认识的,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借鉴,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常用的方式记忆汉字,如:拆一拆(“召”)、合一合(“唱”、“歌”)、编顺口溜等等。

  2、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完课文之后,说一说,小树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积累。小鸟听了小树话后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想象,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中秋节的晚上,全家人欢聚在花园里,吃月饼看月亮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和一个笔画:(卧钩),会写6个一类生字。

  2、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能讲述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故事,或能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

  3、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识字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你知道哪些?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和中秋节有关的课文《中秋节的晚上》。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一起来看看中秋节的晚上发生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小组内练习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

  3、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学习一类、二类生字。

  (1)本课6个一类字都是独体字,注意强调“心”“也”的笔顺。

  (2)用扩词和说句子的方法加强记忆。

  (3)了解“中”“心”的象形含义。

  三.理解课文,朗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者不明白的句子。

  (1)“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妈妈的月饼又香又甜。”练习用“又……又……”说话。

  (2)“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照例说几句话。

  2、想一想:为什么“每个人的心里都那么甜蜜。”?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美好的生活给温馨的家庭带来的幸福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轻声——“晚上”、“我们”“月亮”“天上”“看着”“吃着”“那么”。

  (4)感叹句——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

  (5)重音——又大又圆;又香又甜。

  板书设计:

  看月亮:又大又圆

  心里甜蜜

  吃月饼:又香又甜

  布置作业:调查其它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节日食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熟读课文。

  2、指导书写。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练习读课文,读好重点句。

  2)读生字卡片和词组。

  3)交流布置作业内容。

  二.写字练习,指导书写

  中:竖在竖中线的位置。

  心:注意三个点的位置以及卧钩的写法。

  也:掌握好笔画间的结构。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把带点的字读准确。注意区别平翘舌读音,和轻声的读法。

  3、说一说。练习用“又……又……”说话;会说比喻句,表达完整的意思。

  4、读一读。

  (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内容和含义。

  (2)熟读四个词语,争取背诵下来。

  (3)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9

  【教材解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此文属于第四单元,主题是关于夏天的趣事。教材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介绍了蜻蜓、蚂蚁、蝌蚪、蚯蚓、蝴蝶、蜘蛛等夏天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而其中大多数是昆虫。编排此文目的是借助儿歌识字,同时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然界。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产生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识字的习惯。

  教材中的儿歌一共六行,四十二个字,短小易读。同时,教材安排的认读字一共有十四个,其中有十一个是带有虫字旁的字,可见,虫字旁是这节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6个会写字,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田字格,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兴趣为主,所以在课堂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引导他们的学习。

  此阶段的学生处于一年级第二学期,他们已经对自然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具备了一些表达的能力。加之小学生对动物是极感兴趣的,对周围事物存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识字4》的内容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音节认识汉字的能力,且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自主识字、自读课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已经不成问题。因此,课堂上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自学生字。

  但是,如果课堂上仅仅是利用识字卡片干巴巴地认字,利用课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学生很快就会厌烦。这样不仅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采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积累和感悟语言,这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读蜻、蜓、蜘、蛛、展等14个字,认识虫字旁,并认识文中小动物的名称。同时能够正确书写 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观看录像、自我体验、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大致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并读通句子。

  (3)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从而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课后的6个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认读词语

  师: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自由表达,略。)

  师:看,你们多会观察。你们知道吗,很多小动物也都跑出来,感受夏天带给大家的快乐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咱们要去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有些小动物也许你早就认识了。快看──

  (出示课件: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再分别出示它们的名字,引导学生认识这6种小动物。词语带音节,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喜爱图画的特点,开课伊始,通过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利用图片学习生字、词语,是从图片自然过渡到识字学词,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文的联系,为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带有虫字旁的汉字进行预热。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小动物名称,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读书减少部分文字障碍,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可以产生促进作用。]

  二、巩固认读,认识虫字旁

  (出示课件:教师将6种小动物的名字集中出现。)

  师:小动物们都去休息了,但是你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快来自己拼一拼,读一读吧!

  (自由拼读→指名读。)

  师:认真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啊?

  (学生答:都带有虫字旁。)

  (所有的字中的虫字旁均变成红色。)

  师:带有虫字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或和虫子有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体形很小的动物,如蚯蚓、蝌蚪;有的是动物界中的昆虫,如蜻蜓、蚂蚁、蜘蛛、蝴蝶。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带有虫字旁的汉字,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它哟!

  [设计意图:本课的内容看起来与集中识字比较相似──学习带有虫字旁的字;但又有很大区别──这一课是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为理解和巩固识字提供了条件。

  而学习汉字的关键是要掌握偏旁部首,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识字和记忆字形。利用归类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虫字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偏旁与其含义建立联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自读儿歌,检查读音

  (一)初读课文

  师:书中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这些小动物可有意思了,它们做的事情都不一样。你想去它们那里看一看吗?

  师:请你打开书57页《识字4》,先来自己读一读,注意看准音节,争取把字音都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教师范读儿歌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吗?

  师:请大家认真看书,用心听老师读,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了。

  (三)学生再次读书,巩固读音

  师:这一次,相信你有信心把儿歌读好了,对不对啊?

  师:请你再把儿歌读一遍,这一次争取读通顺,读流利,好不好?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兴趣点调动起来,带领他们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虽然儿歌中有很多的认读字学生可能不认识,但是有了前面环节识字读词的基础,相信学生们已经在内心中产生了读书的愿望,而这种愿望一旦被激发,读儿歌的难度就会相对降低。同时,让学生尝试独立读书,对巩固识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但是,从实际出发,这首儿歌中的生字的确很多,加上带有虫字旁的字比较集中,一旦学生大面积接触后,就很容易产生混淆,继而为读书带来困难。也许在自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内心的兴奋点会逐渐降低,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及时范读儿歌,帮助学生及时正音,带领学生走过生字读音的这个坎,帮助学生加强读书的信心。]

  四、认读词语,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书真棒!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都读得特别好了!

  (出示课件。)

  展翅飞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谁能做个展翅飞的动作?大家都来展翅飞一飞,边做动作边读词语。

  师:儿歌中说谁展翅飞?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蝴蝶飞时的美,感受美,读出美。)

  捉迷藏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我们班哪个小朋友玩过捉迷藏的游戏?

  师:儿歌中说谁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感受捉迷藏的有趣。)

  造宫殿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谁见过宫殿?

  (出示宫殿图片帮助理解。)

  师:儿歌中说谁也住在宫殿里?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蚯蚓的了不起。)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蚯蚓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知道蚯蚓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运食粮

  师:这个词语要看准后再来读啊!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知道食粮就是粮食。)

  师:儿歌中说谁运食粮?

  (蚂蚁是个大力士,能够搬动比自己身体还重的东西!)

  师:我想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忙忙碌碌搬运粮食的。

  (播放课件。)

  师:谁愿意来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小蚂蚁的辛苦能干。)

  游得欢

  师:儿歌里还写了一种动物,大脑袋,小身子,身穿黑衣裳。

  (生答小蝌蚪。)

  师:你见过蝌蚪在水里游泳时什么样子吗?

  (放一段录像:小蝌蚪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师:看完录像,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蝌蚪在水里的样子?

  (自由表达,略。)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游得欢,指名拼读。)

  师:谁能够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快乐。)

  结网忙

  师:看完了水里的,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空中的?

  (出示蜘蛛织网的图片。)

  师:谁能直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找个词语相信大家都能读正确了。

  (出示词语指名读。)

  师:蜘蛛多能干啊,能在空中结网,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再次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蜘蛛的'勤劳与能干。)

  [设计意图:以上词语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是本课生字相对集中的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录像资料,同时借助文本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为读好儿歌奠定了基础。

  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扩大学生的视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提供帮助。]

  五、再读儿歌,做到正确、流利

  师: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那么用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儿歌读好!请你们拿好书,再把儿歌读一遍,一会儿老师要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读给大家听。

  (自由读,对读,齐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后,学生再次自由读儿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并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或师生对读、齐读、个人读、同桌互读等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朗读,帮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同时,认读字以及生字词语多次复现,有利于学生的巩固和记忆。]

  六、巩固识字

  (一)用游戏方式巩固识字

  师:儿歌里介绍了哪些小动物,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小游戏。

  (教师将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上,先请学生将音节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再请另外的学生将词语卡片贴在音节下面。)

  (二)检测学生认字情况

  (师出示认读字卡。)

  师:这些字你能很快记住它们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记一记。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及时总结记字方法。)

  (师出示无音节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指名读)

  [设计意图: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识字展开教学。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总结识字方法,为学生未来的独立识字提供更多的借鉴。同时,识字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进行巩固,使学生在乐趣中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汉字。]

  七、指导写字

  (一)引出蚂蚁两个字

  师: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如果让你写出来,你会吗?

  师:今天我们先来写写蚂蚁这两个字。

  (出示课件。)

  (二)观察字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说说它们的结构特点和部件之间的避让关系。

  (指名回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但左右都有交叉与避让──利用闪烁、变红等手段进行强调)。

  师:注意蚁字的右边义的笔顺是撇捺点。

  (三)练习书空

  师:请你把蚂蚁两个字在桌面上写一写,注意笔顺要正确。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四)教师范写

  师:请你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注意左右两部分的交叉与避让。

  (教师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

  (五)自我练习

  师:请你打开书第58页,把这两个字描一遍,再写一遍。

  (古筝音乐做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习字。)

  师: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教师巡视指导。)

  (六)写字评改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即时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在低年级也是一个重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由观察字形入手,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以及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的自我练习以及及时评改等环节,帮助学生感受写字的过程,感受运笔,感受汉字间架结构特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水平和写字的能力,最终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一笔漂亮的汉字。]

  八、作业

  师: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小动物的生活也很有趣。回家以后,你可以买有关的书读一读,或是买几张光盘看一看。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上网去浏览。当然,最好是能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略)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识字12个(包括多音字“教”),会写4个,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汉字的兴趣。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友谊的美好与可贵,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3.发展与人合作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语言和动手的能力;在扮演中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冬冬读课文时同学们为什么都笑起来?”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朋友,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想听吗?(想)仔细听,歌中唱的什么?(放MTV《找朋友》,师生拍手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朋友的课文《冬冬读课文》。

  [由于本篇课文较平实,没有同学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以同学可能对它不太感兴趣。于是我从同学熟悉、喜爱的歌曲《找朋友》入手,使同学在听歌、唱歌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并结合课题,认识“读课文”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尝试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读。一个读一个听,遇到问题相互交流、解决。

  3.小组间合作读。(同学根据自身意愿读给本组同学听,也可以读给其他组的同学听。)

  4.汇报交流读。(谁读得最棒?你能把自身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

  [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同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指导同学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等,给每个同学充分的读书时间。在反复读的活动中,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同时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此外,我还利用同学互评、自评手段,指导同学养成认真倾听、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他们也会情不自禁的将自身与他人作比较,进行隐性的自我评价。]

  (二)识字教学。

  (课件出示生动的水果卡通图)每个水果后面都藏着一个词娃娃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吗?

  1.摘卡识字中贯穿自读、领读、“开火车”读、“找朋友”(用喜欢的字组词或说话)。

  2.集体交流识字好方法。

  ①你都记住了哪些字?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听。

  ②“读、课、请”这三个字与什么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言字旁的字?

  ③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站”、“这”两字?④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最难记,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同学间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3.出示句子:“教室里没有人再笑了”,“哥哥教妹妹写字”,读中体会多音字“教”的不同用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4.小组合作“叠高楼”,巩固生字的掌握情况。

  [生字教学对一年级儿童来说往往很枯燥,为达到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了摘卡识字、“开火车”认读、“叠高楼”等游戏识字法,同学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识字游戏,个个迫不和待、跃跃欲试,培养了同学学习汉字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理解读文,拓展练习。

  (一)理解课文。

  1.师:这课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好。

  2.自由读、指名读。(做到准确、流利地读)

  3.合作交流:冬冬读课文时同学们为什么都笑起来?这时丁丁是怎样做的?说一说你的看法。

  4.交流、汇报。(因为其他同学不懂得尊重同学,不知道这样做会使冬冬很伤心。假如是我就不是笑她而是去协助她!我可以在一旁悄悄地“打电话”协助她;我会和她一起读,这样她就会声音很洪亮、很顺利地读下来;我……)

  5.联系实际讨论:①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样想?他人取笑你你有何感受?②当你的朋友有了困难,自身是“笑”的人,还是做她的朋友?你是怎样做的?

  [从同学身边实际动身,因势利导、旁敲侧引,使他们真正懂得朋友间应该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协助,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勇于适时地给人赞扬和鼓励,培养同学尊重朋友、爱朋友的品质。]

  6.指导有感情地读。

  (二)拓展练习。

  1.你能仿照这个例子说句话吗?

  “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小明,__________,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例子编写请示、发问的句子,“好吗?”、“行吗?”、“好不好?”)

  2.汇报交流所编句子,评一评谁编的最好。

  3.生活中你是怎样用这些句子的?举个例子好吗?

  [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外延相结合,在同学的发言中使他们意识到向他人请求、发问时应用礼貌、谦虚的语气。]

  4.课堂内外的延伸:自由组合扮演课本剧《冬冬读课文》或以“朋友”为主题的小品。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课本剧的扮演。

  1.小组为单位扮演课本剧或小品。(在扮演中鼓励同学的创新精神。)

  ①议一议:冬冬的心情变化——同学发笑时;得到协助时。

  ②想一想:自身遇到困难时你希望他人怎样做?

  ③体验情感,联系自身的实际说一说:真正的朋友应是怎样的?

  [扮演这一环节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同学思维的创新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同学参与学习的热忱。通过扮演、讨论,使同学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要求同学谈得很深),并引导同学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对朋友应当真诚,要尊重朋友、爱朋友的道理。]

  2.评选优秀。褒扬构思新颖,有独立见解、创新意识的小组和个人。

  三、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2.男女生分读、齐读。3.观察生字,书空自身喜欢的字的写法。

  4.代表发言或到黑板上板演、交流。(老师注意发现问题和时纠正解决)

  5.你认为怎样写“这”字会更漂亮?(走之儿的横捺比较难写,指导同学用手指在桌面上多连几遍,然后描红。)

  6.同学各自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给同学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培养观察能力。指导书写时,注意随时纠正同学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重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时褒扬认真书写的同学。]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学了这一课有何收获?

  2.善于发现朋友优点,动手制作“朋友卡片”。

  3.《找朋友》乐曲中结课。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语意理解。

  教学流程备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节日吃月饼吗?(出示课件)今天,一户人家来到我们的课堂,向我们介绍他们一家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秋节的晚上》。

  二、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2、学生练读,想一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出示: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又——,教读

  4、出示:月饼

  5、描述自己家过中秋接的难忘情景

  三、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