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3 10:04:5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做事情。

  2、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做事情,并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 各种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如:、海棉和木块、棉花和沙子、新的毛巾和旧的毛巾、厚的书和薄的书等等);铃鼓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

  看工作,猜职业。

  2、欣赏故事《两个邮递员》,理解故事内容。

  (1)听完故事后,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分析、交流看法,懂得要根据处的特长去事情。

  (3)说一说故事中出现了哪些相反的词语,并让幼儿学一学“低着头”和“仰着脸”的动作。

  3、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1)集体游戏,(拍手歌,做出相应的动作)并找出游戏中相反的动作。

  (2)出示儿歌:森林里,真热闹,动物们,起得早;

  狐狸瘦,猪儿肥,骆驼高,羊儿矮;

  猴子多,老虎少,大象大,松鼠小,

  你来我去,真热闹,到发晚上就安静。

  (3)请小朋友把儿歌中的反义词找出来,读一读。

  4、玩“找相反”的游戏。

  (1)通过用耳朵听一听,用手捏一捏、拎一拎,用眼睛仔细观察说出相对应的一对反义词。

  (2)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已在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反义词。

  5、互动游戏“说相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我说左,我说右……”

  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不但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还能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语言。以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结合故事内容通过学会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而《两个邮递员》这个故事里存在着一些反义词。通过本活动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并会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小熊从羡慕别人尾巴到喜欢自己尾巴的过程。

  2. 理解小熊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知道做自己是最棒的。

  二:活动准备:

  PPT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尾巴,激发幼儿兴趣。

  1.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猴子的尾巴有什么本领?

  2.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3.有一位动物,它的尾巴又短又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会是谁呢?原来是--小熊:小熊有一条什么样的尾巴?

  (二)、看图片,理解故事

  (一)观察讲述,理解故事前半段

  1. 小熊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我们来看看小熊在玩什么?你觉得他玩的高兴吗?妈妈看到会怎么说?

  (倒立、翻跟斗,还会骨碌碌地打滚呢。妈妈夸他做得好,还使劲地鼓掌呢。)

  2. 小熊出门看到了谁?狐狸用什么在扫地?小熊的尾巴会扫地吗?小熊是怎么想的? 出示PPT(小熊想,要是我也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

  3. 他又看到了小猪,小猪在干什么?为什么小猪的尾巴会玩拉勾勾的游戏?小熊看到了,会怎么想呢?(要是我也有细细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拉勾勾的游戏了。)

  4. 小熊还看到了谁?他有怎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事情?小熊会怎么想?(要是我也有大大有力的尾巴,能用尾巴玩皮球了;要是我也有长长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拎包了。)

  5. 小熊看到了真羡慕呀,他也想有这样的尾巴。讨论:咱们一起给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二)做尾巴操,理解故事后半段

  1. 小熊想了一条妙计--做尾巴操。小熊为什么要做尾巴操?

  (小熊对自己说:我的尾巴要再长大点儿,再有力点儿。)

  教师表演小熊的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

  小熊是怎么做尾巴操的?(点击画面:长出狐狸的尾巴)做了尾巴操,小熊的尾巴怎么

  样了?真的'长出了谁的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我们陪小熊一起做尾巴操好不好?(点击画面:长出松鼠的尾巴)瞧,长出了松鼠的尾

  巴,他还想长出谁的尾巴?那我们再做尾巴操的时候,动作要有力,声音也要响亮有力。在

  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小熊又长出了小蛇和小猪的尾巴,瞧,小熊高兴得怎么样呀?(合不拢

  嘴)

  2.小熊玩起了他的长尾巴,看它是样玩的?(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动,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3. 可是不久以后,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看下去就明白了。

  4. 谁看明白了?原来长尾巴给小熊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有哪些不方便?那怎么办呢?想

  想刚才尾巴是怎么长出来的?

  5. 一起做相反的尾巴操。怎么做?(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小小小)尾巴恢复

  原状了吗?咱们用力做。尾巴终于缩回去了,小熊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看,现在又可以玩

  什么了,还可以做什么?妈妈会对小熊说什么?你们想对小熊说什么? (PPT 妈妈说:这才是你可爱的尾巴。小熊说: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小熊最喜

  欢谁的尾巴?为什么?师小结:是呀,就像你们说的,自己的尾巴才是最好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熊的尾巴》,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2.谈话: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那么你们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第一次讨论意见、建议:

  1.目标过于简单,体现不出课题的重点,应该突出中班语言教学的重点,学会使用XXXX的句式,进一步丰富语言课的内容。

  2. 在第一个环节中,提问的时间过长,将问题简练,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小结。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认识雪天的特征。

  2. 能根据不同动物的动作特点,理解推、铲、扒、扫等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

  3. 理解故事《冬天的小路》,懂得做好事利人利己。

  活动准备:课件《冬天的`小路》。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下雪

  1. 播放课件【视频欣赏】。教师:你见过下雪吗?下雪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小结:下雪以后,地上都是雪,很容易摔倒。所以,我们就要把地上的雪都扫干净,才可以行走。

  二. 学习故事《冬天的小路》

  幼儿欣赏课件【故事欣赏】。

  教师【提问】: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为什么要扫雪?小动物们都是怎么扫雪的?(利用多媒体材料进行回顾)

  教师点击【提问】中的四幅画面,画面分别放大,根据画面引导幼儿学习"推"、"铲"、"扒"、"扫"等动词。

  教师:小动物们扫完雪怎么样了?如果你是他们,你愿意一起去扫雪吗?为什么?

  总结:小动物们一起

  把雪扫干净了,这样,自己可以从小路上安全地走过去,而且其他的小动物也都不会摔跤了。他们方便了自己,也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这样的事情,小朋友们也一定愿意做。延伸活动歌曲【扫雪】。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品尝与生活经验,了解甜与酸的味道存在于很多食品当中,有了这些味道才使我们吃东西时感觉更可口。

  2、认识汉字:甜、酸,复习:苦、辣。

  3、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4、丰富相关词汇。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食品若干

  汉字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品尝,引起兴趣

  1、请个别幼儿上来品尝,说出品尝的是什么味道。(出示字卡)

  2、有那些东西是甜的?

  3、再请个别幼儿上来品尝,说出味道。(出示字卡)

  4、有哪些东西是酸的?

  5、集体学念:甜、酸

  二、故事《甜鼠》

  1、生活中我们吃的东西有各种味道,有了这些,才能使这些食物更美味。

  有一个小老鼠出去玩,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2、讲述故事《甜鼠》

  边讲边出示相应的字卡,帮助幼儿记忆,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老鼠成了一只甜老鼠,甜甜的'真好吃,我也请你尝一尝。

  4、游戏:吃了酸的东西的幼儿将字卡贴在图片“醋”上。

  吃了甜的东西的幼儿将字卡贴在图片“糖”上。

  三、游戏结束将字卡送入识字角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能够考虑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合理的安排、组织每个环节。活动从始至终都能够较连贯、较顺畅的组织,环节与环节的衔接也能做到承上启下且逐步加深。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里,并在活动中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整个活动的设置我都以幼儿为主体地位,基本能达到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语言与画面,认读汉字:珊瑚、草原、羊群、大雁、蘑菇。

  2、尝试运用诗歌的重复结构及经验进行仿编活动。

  3、愿意参与科学认读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份,大字卡,实物投影仪,诗歌大范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认读汉字。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朋友,看,是谁呀?”(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汉字。集体认读)

  “那珊瑚的家在哪里呢?羊群的家呢?(认读汉字:草原) 大雁的家呢?蘑菇的家呢?”幼儿逐一猜测后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儿歌。

  二、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语言与画面。

  1、教师播放诗歌,教师提问:诗歌里说了谁的家?是怎么说的?

  2、教师利用对话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诗歌。

  3、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

  为什么说绿色的草原是羊群的家?

  为什么说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为什么说广阔的天空是大雁的家?

  4、教师出示诗歌的大范例,带领幼儿边指边读。

  5、教师请一幼儿上来做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一起指读。

  6、教师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用书自由认读儿歌。

  三、教师组织幼儿仿编诗歌。

  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还有谁的家也是蓝色的大海?教师请幼儿逐一讲述,鼓励幼儿用诗歌里话来说。

  2、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将仿编的内容连起来,集体朗读。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借助已有游戏经验,感受散文诗的情趣美。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用诗中的句式回答问题。

  3.通过玩游戏“颜色宝宝在哪里”,扩展散文诗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太阳头饰、红、黄、蓝、绿、白色、粉红色、紫色、桔黄色卡片;

  2.大幅的散文图片(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来设计)。

  活动过程:

  1.交流玩“捉迷藏”的经验,回味情趣。

  师: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了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初步熟悉散文诗。

  (1)师出示背景图、太阳和颜色宝宝: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它们来到了哪里?你猜它们会怎么玩?

  (3)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4)提问:你觉得这首散文诗有趣吗?哪里最有趣?

  3.第二次欣赏散文诗,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师出示图片,边操作教具边朗诵散文诗。

  (2)提问:

  ①是谁把太阳的'眼睛蒙了起来?太阳数数时,颜色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去躲的?学习词:静悄悄

  ②颜色们都躲到了哪里?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色彩的相互对应。)

  ③颜色们都躲好了,太阳找到他们了吗?黑夜解开手帕,太阳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

  4.师幼共同朗诵散文诗。

  5.游戏:颜色宝宝在哪里?

  (1)师:太阳和颜色宝宝们玩得真开心,其他颜色宝宝也想来玩这个游戏,你们猜还有谁也想来?它会躲在哪里呢?

  (2)师扮演太阳,每个幼儿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宝宝,帮它找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3)师:和你的同伴说一说:×颜色躲在哪里?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一、理解儿歌内容,跟读儿歌。

  二、初步了解中国的国旗、地图、红领巾等代表的意义。

  三、培养初步的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

  一、幼儿用书。

  二、字词:妈妈。

  三、教师准备星星、花朵、红旗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二、学习儿歌《我的妈妈是中国》

  1、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2、教师: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儿歌,儿歌里说“我的妈妈叫中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我的妈妈是中国”?

  教师小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妈妈叫祖国,我们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4、在学习儿歌钱我们先看几张图片。

  5、幼儿看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6、教师念儿歌,幼儿倾听。

  教师:我来念儿歌,你们听听儿歌里说到了谁?

  7、教师和幼儿共同念儿歌。

  8、教师和幼儿用接念的方法练习儿歌。

  9、我们学习了儿歌,知道我们的妈妈是中国,那现在我们再看几张图片,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三、游戏:体验升国旗。

  四、全体幼儿共同念儿歌。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选自省编小班教材下学期的主题《春天来了》中二级主题“春天的活动”。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用肢体语言表现动作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让他们把肢体动作用语言表达出来则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叫醒春天》,让幼儿在感受春天景色美丽的同时,寻找到春天里植物和动物的各种动作,同时让幼儿能够用手、脚以及身体各部位来表现一些动作,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达到会看、会说、会做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幼儿喜欢春天,能感受到春天景色的美丽;

  2、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

  3、能力与技能:幼儿能够用手、脚以及身体各部位来表现一些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肢体动作,学习用语言来表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难点是让幼儿通过看图来找出图中所隐藏的所有带有动作的`词语。

  活动准备

  课件《叫醒春天》、藏有动作的图片、“动作小明星”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看课件,做动作

  三、幼儿自编动作

  四、看图说动词

  五、总结

  1、播放“叫醒春天”的故事课件。

  2、老师:小朋友们,春天美吗?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神奇的春天的世界里去玩。

  1、播放课件,出示“太阳公公眨眼睛”

  (1)问:你们看,这是谁?它的眼睛怎么样啊?

  (2)对了,太阳公公的眼睛眨呀眨。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个“眨”的动作。(先集体做,再请若干小朋友进行表演)。

  2、播放课件,出示“柳树摇”

  问:小柳树在干什么?(摇)

  谁来做柳树摇的动作?(指名做,集体做)

  3、播放课件,出示“蝴蝶飞了”

  问:蝴蝶在干什么?(飞来了)

  谁来学一学“飞”的动作?(指名做,集体做)

  1、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都做了什么动作啊?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我做你猜”的游戏,老师做动作,你来猜动作的名字。

  2、师:谁来做动作,让下面的小朋友来猜一猜?(接龙游戏 )

  (指名到前面做动作,大家说动作名称)

  1、教师出示图片

  问:小朋友们,你能看到图里有哪些动作呢?

  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离开教室,到外面看看美丽的春天吧!

  幼儿倾听故事

  幼儿回答

  幼儿回答:眨眼睛

  幼儿表演“眨”的动作

  幼儿回答:柳树摇

  幼儿做“摇”动作

  幼儿回答:飞

  幼儿做“飞”的动作

  幼儿说出动作的名字

  指名幼儿做动作,其他幼儿说动做名称

  幼儿看图,说动作

  幼儿做动作离开教室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用肢体语言表述的能力

  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懂得应该讲文明、懂礼貌的道理。

  2、学会用不同的声音、语气表演儿歌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敲门的文明礼仪。

  2、物质准备:奶奶、雷公公、啄木鸟的头饰,啄木鸟和雷公公的声音。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活动。

  (1)跟幼儿一起玩红红和黄黄的手指游戏。

  (2)提问:红红到黄黄门口的时候是怎么敲门的?(咚咚咚)你们平常是怎么敲门的?

  (3)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的敲门方式是有礼貌的.,怎样的敲门方式是没礼貌的。

  2、教师示范朗读。

  (1)教师示范朗读,强调常规幼儿认真倾听。

  (2)朗读前抛出问题: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儿歌更有目的性。

  (3)提问:装雷公公和装啄木鸟的时候分别是怎么敲门的?(幼儿敲桌子表现)你喜欢哪种敲门方式?奶奶最后给谁开门?为什么?

  3、幼儿学习朗诵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语气来学习朗读儿歌。

  提问:

  (1)雷公公的声音的怎样的?(很大声),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是怎样的?

  (2)朗读"我装雷公公"这一段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语气?(语气很急,敲门时"轰轰轰"的很大声)

  (3)朗读"我装啄木鸟"这段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语气?(语气比较柔和,敲门时"笃笃笃"的声音比较轻)

  4、幼儿了解人物前后不同的态度与效果

  提问:我装雷公公敲门"轰轰轰"时,奶奶开门了吗?我装啄木鸟"笃笃笃"敲门的时候,奶奶开门了吗?为什么?

  5、组织幼儿分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鸟》,让幼儿从中进一步体验作品。

  (1)教师当奶奶,全班幼儿当小朋友,桌子当成是门,让幼儿与教师一起边朗读边表演。

  (2)幼儿分组表演,第一组幼儿表演"雷公公",第二组幼儿表演"啄木鸟",教师扮演奶奶

  6、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像啄木鸟一样轻轻地有礼貌地敲门,在日常生活照不仅仅是敲门要有礼貌,时时刻刻都要做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1、将雷公公、啄木鸟、奶奶的头饰投在表演区,鼓励幼儿表演儿歌。

  2、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要学啄木鸟讲文明、懂礼貌。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啄木鸟医生的特点。

  2、通过故事了解啄木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种鸟的图片、图书、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的标本或挂图;自制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练习讲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小苹果树请医生。(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中。

  二、 看图说话,练习讲故事。

  1、出示挂图,让学生先看看有几幅图,找出顺序。

  2、指导仔细看图,练习说话。

  3、老师问题激发孩子用心看图找答案:

  (1)小苹果树为什么要请医生?

  (2)小苹果树请了哪些医生?那些医生为什么没办法给老苹果树治病?

  (3)小苹果树分别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啄木鸟医生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三、讲故事,演故事。

  1、出示挂图1(哭泣的老苹果树和小苹果树)。

  提问:知道老苹果树为什么哭吗?(树叶发黄,生病了)引导幼儿想象老苹果树和小苹果树的对话。

  2、小苹果树请医生

  (1)讲故事"一只小喜鹊飞来"……"小苹果树又失望的低下了头,不说话了。"分别出示喜鹊、猫头鹰插图。

  提问:"喜鹊、猫头鹰分别和小苹果树之间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并猜他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2)讲故事"第二天,……结出了一个个又大又甜的苹果来。

  提问:

  ①"是谁治好了老苹果树的病?它是怎样治病的?"

  ②"为什么喜鹊和猫头鹰不能为老苹果树治好病?只有啄木鸟才能?"引导孩子复述啄木鸟捉虫子的神态,并用语言表达:"用爪子抓紧树干,用尾巴撑住身子,用坚硬的嘴在树干上使劲的敲起来。""把坏的树皮啄掉,找出被虫子钻出的洞,从里面揪出一条胖胖的虫子来。"

  3、出示挂图2,引导孩子观察此时老苹果树的样子(老苹果树的'病治好了,叶子慢慢变绿了,秋天,果园里的苹果树上结出了红红的果子。)

  4、出示图片,师生小结: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它们,如:喜鹊捉树干和树枝上的虫子,猫头鹰捉田鼠,啄木鸟会啄树干上的虫子等,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5、师生共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扮演苹果树,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喜鹊、猫头鹰、啄木鸟),戴头饰进行对话练习。

  活动延伸:

  小朋友还知道哪些自然界的动物医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7-11

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01-19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树叶01-09

中班语言活动风教案01-1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家》01-03

《家》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01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05-26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5篇)06-17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捉迷藏01-0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