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时间:2024-01-07 09:41: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模板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模板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体检的项目有哪些,学习使用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

  2、尝试量一量、称一称,并对比以往的数据,感到自己在随着年龄不断长大。

  3、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体检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一台。记录以前身高体重测量结果的表一份。

  【活动过程】:

  1、回忆以往经验,感知体检的项目。

  教师:大家想想,我们保健室的老师给你们体检的时候,会检查哪些项目呢?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并回答,教师从幼儿的回答中提取出量体重和测身高两个方面。

  2、探索正确使用体检的仪器。

  教师出示体检用的仪器,问: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谁会来用用它呢?

  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演示使用量体重和测身高的仪器,再请个别幼儿帮助不断修正,最后共同找到正确使用的方法。

  3、尝试帮助同伴称体重、量身高。

  教师:我们今天要称体重、量身高,请大家一起来帮忙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测量的'结果呢?

  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的经验,知道要看仪器上面的刻度。

  教师:那么我们测身高时应该怎么站呢?

  大家共同测量身高和体重。

  4、对比以前的测量结果,知道自己在不断长大。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模板2

  活动目标:

  1、认识工具,懂得选择和使用工具。

  2、让幼儿掌握锯和量的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木条、锯子、小椅子、小筐、剪刀。

  2、毛线、尺子、粉笔、画笔,纸条。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锯,怎样量。

  1、师:看,这是你们上次为小猪兄弟做的围墙,你们做的围墙是干什么的`,那你们觉得这围墙怎么样?

  幼:太矮。

  师:怎么办?

  幼:再钉木块。

  幼儿操作发现没有木块。

  根据提供的材料幼儿发现可以把长木条改成短木块。

  师:怎么改?

  引导幼儿想不同的方法:如用锯子锯,用刀砍等。

  2、师:可是小猪兄弟有个要求:希望你们把木条改成这么长(出示小木块),那应该怎样办?(幼儿:量。)怎么量呢?(幼儿一起讨论)。

  二、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锯一锯、量一量,并从中总结出最好的确方法。

  1、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自己找一个合作伙伴,两人一组,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

  幼儿操作。

  师:你们刚才用什么量的?请几个幼儿把几种典型的方法表演一下,并让其他幼儿看一看哪种方法量得最快。

  2、师:现在我们量好了,那长木条又怎样变成短木条的?(幼儿:用锯子和刀),那你们去试一试吧,要求你们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并且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手中的工具伤到其他小朋友了。

  请幼儿示范并比较哪种方法好,又安全。

  三、结的方法再一次进行尝试,要求用最快的量的方法和安全的锯的方法进行操作。老师进行引导。

  四、活动延伸:我们一起帮小猪把围墙做起来吧。

  常识教案-锯一锯,量一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模板3

  目标

  1学习用刻度尺连续测量并记录蚕豆的生长过程,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对植物生长过程有探究愿望。

  活动准备

  种植区——蚕豆小火车;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针、积木、油画棒……);可供制作刻度尺的卡纸;记录本等。

  活动过程

  1量一量豆苗有多高。

  (1)师:小朋友们种的蚕豆苗都发芽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种的豆苗长得高。你们有什么办法?(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测量的多种方法:叠拳头、虎口码、木棍量……)

  (2)幼儿自由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选择喜欢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测量结果:你选用了什么测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头量,有一个手指节高;用拳头量,比一个拳头矮一点;用积木叠,有四块积木高……)

  2比一比谁的豆苗高。

  (1)师:你们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现在你能说出谁的豆苗最高?为什么?(如“亲亲的豆苗高,因为有四块积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个拳头高,四当然比一大了”。“不对,虽然四比一大,可是,积木很小的,四个叠在一起还是很矮”……)

  (2)师:到底谁的豆苗高?用你们的方法能比出来吗?(引导幼儿将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演示比对)

  3讨论测量豆苗的最好方法。

  (1)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并比较豆苗的高度?(引导幼儿说出“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量”。)

  (2)介绍刻度尺。

  (3)为每棵蚕豆苗制作一把刻度尺(指导幼儿裁剪卡纸条。用统一的方形积木块作刻度),布置测量环境:火车新干线。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每日进行观察,每一个星期将观察结果在刻度尺上作一次标记,并记录时间。引发幼儿观察思考:第几天的时候谁种的蚕豆苗长得超过了谁种的?同样是蚕豆,为什么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

  活动二:时间测量——有趣的滴漏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滴漏速度与滴孔大小、装量多少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2对滴漏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小(容积、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计时器各一个;标记条;亲子制作的各种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积、时间的设定按教学需要确定

  经验准备:对古代计时工具有初步认识;已认识过时钟。

  活动过程

  1夹珠比赛导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夹珠比赛,用水漏来计时,当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2)交流: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颗珠子?(提醒幼儿简单记录)

  (3)出示沙漏、油漏: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夹珠比赛,这一次用同样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时计时。当其中一个滴漏里的东西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4)交流:哪个滴漏先滴完?这一次,你夹了多少颗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还是少了?

  2讨论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流动速度不一样。

  (1)师:你发现沙、水、油在大小一样、漏孔一样的滴漏瓶里流动的速度一样吗?谁最快?谁最慢?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启发幼儿通过比较夹珠的数量发现:第一次夹珠少,说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夹珠多,说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总结:珠子夹得越多,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慢;珠子夹得越少,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快。

  3玩一玩,进一步发现滴漏计时的有趣现象。

  (1)师:请两个小朋友一组,分别选择时间一样、材料不一样和滴孔大小不一样、装量一样的计时器玩一玩,看一看,这一次又是什么东西流动快?什么东西流动慢?

  (2)请你们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4活动拓展。

  这些有趣的计时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吗?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活动延伸

  选择一个“30分钟”滴漏瓶,为幼儿午餐计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01-16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01-15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02-21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例文10-12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通用14篇)11-07

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03-28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03-27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09-15

大班科学量一量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