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26 09:07:4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7篇[热]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7篇[热]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橡皮泥沉浮起来的奥秘。

  2、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3、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几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来的奥秘。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师请小朋友把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放到水里,去看看橡皮泥是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经验。

  请幼儿个别讲述并示范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来的操作。

  教师小结: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来。

  3、幼儿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师: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够浮起来。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想想,橡皮泥变成什么形状后可以浮起来呢?我们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多。

  教师观察和指导,协助个别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4、总结、分享经验。

  幼儿谈谈自己想到的办法和操作的经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教师表扬幼儿肯动脑和大胆动手尝试的好习惯,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努力尝试后获得的成功快乐。

  活动延伸:

  1、继续让幼儿探究让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让他们理解橡皮泥浮起来所要具备的条件,并初步学会归纳和记录。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并动手尝试橡皮泥更多的新玩法。

大班教案 篇2

  指导思想

  本文出发点幼儿教育应通过“学中玩”的方式,达到“玩中学”的目的。

  本活动围绕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创造性、综合性、趣味性地开展语言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积极交往的能力,是新《纲要》儿童语言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活动目标

  1、巩固掌握生活中常出现的反义词。

  2、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让幼儿初步练习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一新一旧,一厚一薄,一大一小的两本书。

  2、红绿灯标志,方向盘,警察帽。

  3、幼儿用的纸和笔。

  活动重点重点

  重点:巩固所学反义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难点:练习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两本书,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 引出三对反义词“大――小”、“厚――薄”、“新――旧”,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反义词,并初步练习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二、基本部分

  (一)、和我做的不一样。

  1、玩手部游戏“轱辘轱辘”,复习几对较简单的反义词。

  (1)、幼儿游戏后,问游戏儿歌中有没有反义词?

  (2)、请幼儿找出反义词,并找一个好朋友配合,将每对反义词用动作表示出来。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长长――短短 高高――矮矮 大大――小小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动作,说出相应的反义词语。

  2、教师边说词语边做动作,幼儿边说边做相对相反的动作。

  穿衣服――脱衣服 开门――关门 进教室――出教室 坐下――起立 分开――合拢 手心――手背 向前进一步――向后退一步 动――静

  (二)、和我说的不一样,复习较难的反义词。

  1、幼儿围成圆圈,准备玩听说游戏“警察与司机”。

  2、老师扮警察,先让个别幼儿扮司机,最后全体幼儿扮司机,对反义词。 多――少 对――错 远――近 深――浅 粗――细 胖――瘦 轻――重 方――圆 来――去 快――慢 沉――浮 黑――白 好――坏 冷――热 里――外 哭――笑 饱――饿 白天――黑夜 整整齐齐――乱七八糟 认认真真――马马虎虎 吵吵闹闹――安安静静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3、教师小结:小司机们反话说得好,警察亮出绿灯,你们都可以通过,回到自己的座位。

  (三)、想想、画画、讲讲。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符号图形表示相反的意思,并大胆讲出来。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结伴游戏“警察与司机”,巩固所学词汇,尽情玩乐。 (附儿歌)

  轱辘轱辘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长长短短, 高高矮矮, 大大小小, 轱辘轱辘―, 轱辘轱辘二 轱辘轱辘三, 轱辘轱辘四, 轱辘轱辘五, 看谁是个好孩子。

  警察与司机 我是交通警察, 站在红绿灯下, 司机开车通过, 先说一段反话, (警察)我说**, (司机)我说**。

  活动反思

  大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请小朋友用眼睛看数一数的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 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大班教案 篇3

  生成背景

  一天,扬扬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本印有黄河石的挂历,自豪地宣称挂历上的黄河石是爸爸的收藏品。孩子们好奇地围上去欣赏,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瞧,一条龙。”“不,是云彩。”“像雪花。”“像老爷爷……”同时,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疑问: “为什么石头的花纹都不一样?”“这些漂亮的石头是从哪里找到的?”“只有黄河里的石头才会这么漂亮吗?”孩子们对黄河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河石作为黄河流域所独有的地域文化而响誉中外,生活在黄河边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接触、了解黄河石。然而,我们的孩子对此了解得却并不多。于是,我们以孩子的兴趣为切入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黄河石的主题活动。

  活动总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黄河石是黄河流域独有的文化,体验黄河石文化的魅力。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对比、发现、总结等方法主动进行学习。

  4.在欣赏、创作黄河石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作美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 参观奇石馆

  活动目标

  1.体验黄河奇石独特的美,培养幼儿对赏石文化的兴趣。

  2.激发幼儿对黄河奇石发现者、研究工作者的尊敬之情。

  3.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兰州的真切情感。

  活动准备

  外出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前,我们与奇石馆的讲解员进行了沟通,请他们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幼儿进行讲解。

  1.讲解员向幼儿介绍作为赏石文化载体之一的黄河奇石是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

  幼儿1:这块石头像雪花!

  幼儿2:不,更像桃花。

  幼儿3(面对作品《盼》):老师,“盼”是什么意思呀?

  幼儿4:我知道,我知道,那是爷爷,爷爷在想家,盼回家!

  2.讲解员讲述人们寻找黄河石、加工黄河石的故事。

  幼儿1:用这么长时间,才能找到一块奇石,真不容易。

  幼儿2:黄河真厉害,冲刷出这么多漂亮的石头。

  幼儿3:石头的打磨、抛光,真费劲。

  活动反思

  难道让孩子们仅从感官上感受到黄河奇石的美就足够了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黄河石、传承黄河奇石文化的思想,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兰州的真切情感。面对幼儿对黄河奇石的种种比喻、讨论,教师均不予干预,让幼儿在无限的遐想中去体会黄河奇石的神韵。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理论依据、策略:

  《纲要》中提出艺术活动应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验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天性好玩、好动,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引入韵律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幼儿趣味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大胆的创造性表达自我,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感受独特的快乐和愉悦!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与音乐变化,理解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景。

  2、尝试用合适的肢体动作大胆表现花朵造型和蝴蝶飞舞的姿态。

  3、会适时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初步掌握《花儿与蝴蝶》的舞蹈物质准备:不同颜色的手腕花、音乐重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感受理解音乐,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花儿与蝴蝶",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

  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游戏、表演。

  活动过程:

  一、复习舞蹈,引出主题--花园里有好多漂亮的蝴蝶,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呢。我们和蝴蝶打个招呼吧,红蝴蝶在哪里?红蝴蝶在这里;黄蝴蝶在哪里?黄蝴蝶在这里。绿蝴蝶在哪里?绿蝴蝶在这里。

  --小蝴蝶还记得我们一起跳的蝴蝶舞吗?我们再来跳一次吧!

  二、提出创编要求1、刚才蝴蝶们飞得真美啊,可是花朵除了用手掌相对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呢?

  2、个别示范:谁愿意来试试看?手掌还可以怎么做?

  3、自由尝试:除了手的不同造型,还可以放在手提的哪个方向呢?请你做做看,一会请小朋友来表演。

  4、交流互动:刚才呀看到你们不仅用手掌做出不同的花朵,还能放在身体的不同方向呢,谁愿意来带领我们做做动作?

  5、集体表现:这一次就请你们把自己想到的不同花朵动作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一跳,比比谁的造型最特别三、理解乐曲情境,表现网蝴蝶情景1、蝴蝶想要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捉蝴蝶"的游戏,捉蝴蝶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拉一个大网呢?

  2、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怎样可以网到蝴蝶,把手举起来网就打开了,手放下来网就关上了,试试看。

  3、请配课老师(另一名队长)一起进行游戏,我来做队长,你们来拉网,注意看队长是怎么和蝴蝶网做游戏的呢?

  4、重点尝试:手举上去蝴蝶可以自由钻来钻去,手放下来,蝴蝶停止等待。你们发现了吗?队长是怎么和蝴蝶网做游戏的`呢?

  6、集体表现:这一次请你们一起来,请哪一种颜色的蝴蝶和我一起玩呢?红蝴蝶吧,红蝴蝶请进来,蝴蝶网快拉好。

  四、完整表现,感受乐趣1、鼓励幼儿和同伴在音乐声中完整表现花儿和蝴蝶--让我们重头开始,耳朵挺好,哪种颜色的蝴蝶要来钻网哟!

  2、选出小组队长,进行指令--刚才是我发出的指令,你们能自己说说指令吗?请同样颜色的蝴蝶聚在一起商量,选出蝴蝶队长。

  --队长选好了,让我们把蝴蝶网拉起来,队长请到中间来,哪一队先来游戏呢?用什么办法?(黑白配)好,哪一队赢了,哪一队队长先来发指令。当老师做出"嘘"的动作时,请队长到中间来黑白配。

  3、完整几次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发出指令。

  五、自然结束让我们回到教室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跟随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完整音乐文件下载

  活动反思:

  首次进行铅笔屑贴画,显然幼儿的兴趣很浓,能跟着老师的讲解的方式,进行卷的练习,但是平时幼儿缺乏这个尝试,所以卷出来的铅笔屑经常会断,不够完整,而做出来的蝴蝶也不是很漂亮。同时,因为铅笔屑相对比较小,使用油画棒添画蝴蝶的身体部位就比较难,以后还是要准备一些彩色笔,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会逐页阅读画面,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认真阅读、积极发言、大胆交流

  3、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图书、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讨论:应该怎样看书

  今天老师带来好看的图书,想不想看看?那我们该怎样来看书才能看懂书里的故事呢?

  1、幼儿讨论、自由讲述,教师指导

  2、个别幼儿讲述:

  看书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翻书时先看哪一面再看哪一面?

  3、教师小结,提出看书要求。

  二、幼儿看书,教师指导封面上有什么?

  第一页画了什么,是什么意思?读一读下面的字......

  三、观看视频展示仪,幼儿讲述图书内容

  1、按故事内容提问

  2、讨论: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怎样才不怕冷?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个别孩子的讨论师幼共同总结。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CD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用书、引出活动

  1、教师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互相说说画面上有谁,他在做什么。

  2、教师:书上画的是一首好听的儿歌的内容,儿歌的名字叫《我是谁》。

  3、请幼儿重复一遍儿歌的名字。

  二、继续阅读幼儿用书,欣赏儿歌。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念一遍儿歌。

  2、老师提问: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讲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儿歌里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的眼里是心肝宝贝,在护士的眼里是勇敢的小病人、在大毛的眼里是好朋友……说明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三、学念儿歌

  1、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轻声学念儿歌。

  2、教师播放CD,幼儿学念儿歌。

  四、尝试有感情地学念儿歌。

  1、教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念这首儿歌呢?

  2、幼儿分组进行朗诵,教师评价。

  3、教师:念这首儿歌时要注意节奏,声音要有轻幼重,如:"妈妈说"中的"妈妈"两个字可以念的轻一些,表现妈妈的温柔。

  4、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注意节奏和语气。

  5、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活动反思:

  本学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主题《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的展开是为了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促使他们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给孩子以启发和帮助,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揭开身边的小秘密,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让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因课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执教了一节社会活动课——《我是谁》。一开始我以为只要幼儿会念这首儿歌,课堂效果应该就会还好,但是在本次社会活动中,我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幼儿了解“我”在别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的这个不小的疏忽,所以课堂上幼儿的活跃度不太高,有些幼儿没有用心去念,这从他们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觉察的到。

  我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来上这堂课的。一开始的导入部分我就发现自己存在很大的缺点,显得很直白。我想导入时更应该让幼儿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对这堂课的好奇心理,从而让幼儿产生一种我要学、我想学的求知心态。课堂上少数几个幼儿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并没有直接去打断她们说悄悄话,而是用面部表情来告诉她们要好好听老师上课,这样才能学到本领。她们好像意识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过总结、反思这次的社会活动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解读幼儿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同时还要反复琢磨教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像本次活动一样,平时我们往往较多的考虑怎样保持课堂纪律,怎样去教会幼儿,因此,虽然教学活动中的每句话,每个要求都交代的清楚准确,但幼儿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自然学习效率就有不高。而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敢于积极发言,因此,教师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儿求知探索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给幼儿一些挑战和鼓励,并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幼儿真正理解语言课程的本质内容。

  小百科:我,汉语常用字,读作w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甲骨文本义指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后由本义衍生出“手持大

大班教案 篇7

  小小玩具称

  一. 目标

  1、发现小小玩具秤的活动原理。

  2、能利用秤来辩别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3、喜欢制作简易的玩具秤获得制作玩具秤的具体经验 ,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 材料提供

  1、实物秤若干,各种轻重不一的物品。

  2、筷子若干 ,一次性塑料碗若干 ,线若干(约15厘 米左右 ),笔若干,“秤砣”若干;

  三.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观察小小玩具 秤,会自由地玩秤,讨论制作的材料及方法。

  第三层次 :能利用玩具秤来辩别物体的轻重。

  第三层次 :尝试自己制作玩具秤,并能找出作品不成功的原因,并进行调整,直至成功。

  四.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发现随着重量的`增加,秤砣离秤盘的距离越发来越长。

  2、制作小小玩具秤时,要看看幼儿是否用四根一样长的红穿过打好的孔,如有失误可以适时进行引导。

  五. 提示

  制作小小玩具 秤时可以一个人独立制作,也可以与一名或者几名幼儿进行合作,完成操作。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02-17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01-17

大班教案04-01

大班教案【精选】07-26

大班教案(精选)08-07

大班教案[精选]08-05

(精选)大班教案09-13

(经典)大班教案08-27

(经典)大班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