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

时间:2024-05-01 19:44:50 宇涛 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通用7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措施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我们该怎么拟定措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欢迎大家分享。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 1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县统计基础规范年活动成果,推进全县统计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市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20xx年在全县统计系统开展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服务全县社会经济“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为主线,在巩固“统计基础规范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三个提高”,结合“四大工程”建设,按照“巩固、提高、拓展、创新”的方针,广泛深入地开展“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

  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通过“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统计基础规范年”活动成果,深度挖掘制约全县统计工作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全县各级统计机构要通过“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统计基层建设、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统计服务体系建设、统计队伍建设、统计法制建设,大力实施科学统计,统筹推进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积极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调查制度科学、技术手段先进、法制保障有力、队伍素质过硬的现代统计体系,促进全县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有新的提升,争取为加快建设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主要任务

  (一)深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和完善基层统计组织体系。

  一是继续加强县级统计机构自身建设。我县统计机构依照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前统计部门业务职能增加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充实统计力量;要合理调整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的比例,业务人员比例不应低于70%,最大限度保障统计业务工作的需要;要不断改善开展正常行政管理、业务工作所需办公场所、办公和信息技术设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等条件;要促进完善统计工作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统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要。

  二是完善乡级统计垂直管理改革。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乡级统计垂直管理改革推进力度,建立健全乡级统计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专项督导和检查,争取在20xx年实现乡级统计垂直管理模式改革上的有更大突破。

  三是大力加强村级统计队伍建设。每乡镇(街道)要选择5-1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要率先建立村级统计室,明确统计工作负责人,并建立村级统计制度和基本统计数据台帐;加强对村级统计人员的培训,逐步提高村级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四是着力夯实企业统计基础建设。今年是“企业一套表”全面实施的决战之年,全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县所有“三上”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要进行一次“回头看”,在统计人员配备、微机和网络配置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企业一套表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深化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统计业务规范化水平。

  一是修改完善统计业务规范化体系。县局各专业要对照《各科室业务工作规范化评定办法》文件的要求,并结合“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统计站要对照《各乡镇统计站业务工作规范化评定赋分标准》文件的要求,建立完善乡级统计数据采集、加工、查询和数据质量监控等制度。同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调查对象主要指标电子进度台帐和历史台帐,加强统计资料的管理,统计报表、统计文件和统计资料要分类整理,装订成册。要指导村级统计逐步建立统计台帐,做到数出有据。20xx年,争取有60%以上的村级统计建立主要经济指标进度台帐。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统计业务规范化考核监测体系。县局要进一步完善对乡统计业务规范化考核监测办法,加大对乡级统计机构平时业务工作进展情况的实时监测力度,考核监测的内容要包括统计标准管理、报表报送时间、报表质量、统计分析开展情况以及平时工作开展情况等,对乡级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考评要切实做到客观、真实、公平、全面。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政府统计部门要加强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结合统计数据质量评审、统计巡查和统计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工作,积极引导和不断推进部门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20xx年,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配合程度高,与政府统计部门业务联系紧密,机构人员比较健全的部门先行一步,开展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政府各部门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四是要稳步推进企业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20xx年,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行业,以及劳资、科技、服务业、农村统计等主要专业将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县局有关专业要以此为契机,制定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向企业延伸的'指导意见,要根据“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包括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任务部署、数据采集、数据审核验收和数据加工汇总等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和要求,保证各项统计业务工作有序进行,确保“企业一套表”的顺利实施。

  (三)深化统计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统计决策咨询服务水平。

  一是要更新服务理念,强化三种意识。

  第一要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牢固树立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观念,将统计服务定位于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图大发展上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第二要强化创新意识,变低层次服务为高层次服务。要将服务的重心从主要反映数量、速度转到注重反映质量、效益上来,不断加大对综合资料的开发以及对深层次问题的调查研究力度,提高统计信息资料的及时反馈能力、统计分析的监测预警能力以及统计调研的辅助决策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提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的高层次服务;

  第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变事后服务为超前服务。要将统计服务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推行“一二二制”工作法,即用五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数据的搜集和汇总,五分之二的时间搞分析,五分之二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使统计服务在事前决策、事中管理、事后分析研究中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是要强化素质培养,提高三种能力。

  第一要提高分析研究能力。要密切注视经济形势,紧密跟踪经济运行,加强对经济运行以及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提高超前预测能力。要站在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高度,在工作中注重培养洞察力和超前预测力,不断增强对问题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更好地发挥统计的监测预警功能;

  第三要提高统计创新能力。要积极探索新的统计方法,运用先进的调查手段,增加新的统计内容,增强统计资料的可靠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加大统计调研力度,强化统计分析精品意识,从而提升统计服务效果。

  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做好五个服务。

  第一是加大统计信息分析力度,充分发挥统计监测作用。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及时向党政领导反馈各月、各季经济运行情况及相关动态信息,准确判断经济走势,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第二是加大统计调研和专题分析力度,充分发挥统计参谋作用。围绕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出一批选题准确、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量化特点突出的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搞好服务;

  第三是拓展调查领域,充分发挥统计调查优势。围绕党政领导和社会关注问题,不断延伸调查触角,积极拓展调查领域,提升服务效果。

  第四是拓展统计服务领域,充分满足社会公众的统计需求。根据有关单位及社会公众需求,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定期向新闻媒体反馈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做到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纸有文。

  第五加大普查资料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普查成果的社会效益。历次普查和专项调查所形成的数据资料都是极为宝贵的社会财富。只有加大普查资料的开发力度,才能充分发挥普查成果的社会效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四)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要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创建以文明机关、文明科室和文明职工为主要内容的“三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三文明”创建活动,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培养工作负责、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民生的统计核心价值观,增强统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统计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要切实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力度。要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重点围绕四大工程和统计改革,在全县统计系统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在深化“四读三研”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统计业务技能大练兵”活动。大练兵活动要以提高统计能力为主题,以打造复合型统计人材为目标,以提高业务技能为关键,通过加强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统计实务、计算机应用技能、统计分析与写作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和学习,切实提高全县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统计业务技能,并建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的良性机制,造就一支具备科学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快速应对能力的高素质统计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需要。

  三是要切实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从业水平。要结合企业一套表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做好统计从业资格申请、受理、审核、认定及统计从业资格数据库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持证上岗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乡、村和“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比例。20xx年,要实现乡级政府统计人员和“三上”企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比例达到95%以上,村级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要达到70%。

  (五)深化统计法制建设,切实提高统计工作保障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要结合“六五”普法活动,结合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等重要统计工作,切实加强对“三上”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的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其配合推进企业一套表制度、联网直报的自觉性、主动性。20xx年,要通过以会代训、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等方式,对“三上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一次统计法制教育。

  二要切实加大统计执法力度。重点围绕“四大工程”建设,为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对“三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巡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报送、归档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统计人员,增强统计法律意识,强化统计工作责任,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通过统计巡查活动,强化对企业的统计业务指导,提高企业的统计业务水平,规范企业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另一方面,要以检查工业、贸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等专业数据质量为重点,开展对相关企业的统计执法检查,检查企业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是否规范合法,企业的统计数据是否全面、完整。

  三是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县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构,不断充实法制工作力量;要加强统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开展执法检查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要加强统计执法队伍管理,做好统计执法检查证换发核发工作;要完善统计执法检查人员管理制度,规范统计法律文书的制作和使用,规范统计行政处罚案卷的制作,有效地提高统计部门依法行政,强化统计执法监督,规范统计执法行为,提高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和案卷制作水平,全面推进全局业务人员全员执法的整体水平。

  具体步骤:

  全县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动员启动阶段、全面提高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

  (1)动员启动阶段(20xx年3月22日至20xx年3月底)。按照全市统计深化提高年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县深化提高年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要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可行。

  (2)全面提高阶段(20xx年4月至20xx年10月底)。县乡和企业统计机构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活动,并根据自查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目标,明确时限。要把抓落实作为深化提高活动的关键环节,压死责任,拒绝理由,既看过程,更看结果,一项一项地解决,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总结验收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底)。县统计局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县局将以五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制定科学、量化、便于操作的活动考评考核工作方案进行考核评定。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开展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是今年全县统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为确保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县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朋同志为组长,局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规科。

  (二)强化监督。全县统计部门要严格对照活动方案要求,健全工作制度。县统计局要建立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督查指导工作制度,并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对全县统计机构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全县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三)严格考核,明确奖惩。县局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4月份对全县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在4月至10月间,县局将不定期进行抽查和复查。对考核验收中达标的单位进行表彰,对于不达标的单位,进行批评,并限期整改达标。县局活动办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在全县上下,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全县统计深化提高年活动顺利开展。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 2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市统计局把20xx年确定为“统计基础建设年”,按照“三抓三提高”(抓业务素质,切实提高统计能力;抓统计基础,切实提高数据质量;抓规范服务,切实提高统计公信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发挥统计局的统计调查、统计反映、统计分析的职能作用,全面开展“六个基本”活动,即壮大基本队伍、完善基本制度、提升基本素质、历练基本作风、规范基本服务、创造基本业绩,努力塑造“求精、求真”的统计精神,奋力实现统计能力全省争前三、争第一的“双争”的目标,把“能服务、快服务、服好务”作为检验市统计局每名工作人员的第一标准,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能力、形象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壮大基本队伍。

  责任人:各位党组成员。

  一是充实机关工作人员。争取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支持,借调2-3名人员充实统计局机关。根据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适时进行工作调整和安排人员轮岗。

  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完成镇处统计办主任考核,解决优秀人员副科级问题,提高镇处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制定出台统计局科室考核办法,年终成立专班严格考核兑现。对加班无法安排补休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加班补助。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党组议定的方式评选先进个人,并给予奖励。

  三是建立人文关怀机制。生日祝福。机关干部职工生日当天给予祝福和关怀。住院关心。机关干部职工本人或爱人因病住院,局党组代表单位集体前去看望。关注健康。关注干部职工身心健康,每年组织一次体检;机关配备2辆自行车,为干部职工城内办公事提供便利;建设露天羽毛球场地,为干部职工健身提供便利;每年组织举办2-3次户外活动。

  四是健全机关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和各科室工作职责,市统计局机关实行“相对分工、绝对合作、分块运行、协调并进”的运行机制。

  (二)完善基本制度。

  责任人:各位党组成员、各科室。

  一是考勤制度。严格考勤管理,实行上班指纹验证签到制,正常上班时间每天上午8点前,下午按作息时间(2点或2点半前),一次未按规定签到扣款10元,办公室负责每月汇总、通报并报财务室执行扣款。

  二是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局机关例会,每1-2周召开一次局班子成员办公会,及时总结和安排工作;各科室每周一上午12点前拿出上周工作总结及本周工作计划、每月1-2日拿出当月工作计划,分别用A4纸张打印一式两份,经分管领导签字后,一份交办公室汇总报局长、一份由办公室统一公示。

  三是请假制度。请假(包括公休假)一天以上需履行书面请假手续,1天以下(含1天)的报分管领导批准,1天以上报局长批准。

  四是财务管理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实行局党组集体负责制,严格遵守“三重一大”相关规定,机关日常经费开支要厉行节约,开支需事先报批,一月一结账。

  五是卫生制度。划分区域,明确责任,分管机关领导不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并予以通报。

  (各项详细制度见《市统计局机关管理制度》)

  (三)提升基本素质。

  责任人: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

  一是内部培训。每月安排一个科室制作PPT课件主讲,内容为本科室业务工作流程,基础工作要求,相关政策、依据,现场演示等。做到每个人都熟悉和掌握全面工作。

  二是外请讲座。每年安排1-2次外请讲座。

  三是外出培训交流。尽可能安排干部职工参加党校、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适时组织干部职工异地交流学习。

  四是科室轮岗。适时安排机关人员临时性轮岗。

  (四)历练基本作风。

  责任人: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

  1、要深入基层。各专业科室按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加强培训和督办检查,专业科室人员每月到镇处、企业检查督导不得少于3天,并将此纳入每月工作计划。

  2、要严明纪律。严守各项制度纪律,严格执行治庸问责和“十不准”各项规定,严于律已,严谨处事,严格要求,要雷厉风行抓落实。

  3、要追求卓越。工作不能简单按部就班、人云亦云,要勇于和善于创新,追求工作高标准。每个科室要有1项以上创新工作或特色工作,各专业报表对象统计基础工作达到规范化要求的面不低于30%。

  (五)规范基本服务。

  责任人: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

  一是创建品牌服务。在《今日统计月报》、《统计年鉴》、《统计要情专报》、社情民意调查服务中,争取创建1-2个在全市有影响的统计服务品牌。

  二是预警分析服务。及时追踪掌握各项指标数据在全省、的'排位情况及竞争目标县市各项数据情况,及时了解上级统计部门有关统计改革、评估政策、依据调整、重大工作部署等动向,及时分析与竞争目标的差距,及时提出红色(紧急)、黄色(重要)预警信息,供市委、政府及部门决策。全年完成2-3篇有价值、有深度的统计分析,每个专业科室全年要写统计分析3篇以上。

  三是调研参谋服务。围绕全市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四是部门协调服务。认真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针对部门数据统计、上报、认定情况及在全省、市的排位情况开展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优势、困难、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根据部门需求,及时追踪部门统计数据评估认定情况,协助部门做好汇报、争取工作;及时为部门提供统计数据信息咨询及佐证服务。

  五是紧贴民生服务。做好物价采价调查,客观真实反映我市CPI情况;做好商品房开发建筑面积、销售价格、销售率等统计价,如实反映民众关注的房价水平;认真开展小康社会各经济社会指标的统计及公布,促进民众的知情和参与;开展民意调查服务,开通全国统一的12340社情民意调查专线电话,提高调查的公信力;进一步丰富信息发布形式,及时公布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指标情况。

  (六)创造基本业绩。

  责任人: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

  市统计局总体目标:巩固“双争”即省统计能力评价争第一、市目标管理考核争第一结果,力创市统计系统先进单位,市目标考核一类单位、市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优秀平安单位、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科室目标:各科室、专业及专项工作力创优秀。

  三、活动步骤

  活动从20xx年2月开始,至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组织动员、创建落实、总结提高三个步骤。

  (一)组织动员。2月下旬召开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市政府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引导机关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干部职工对市统计局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的思想认识。

  (二)创建落实。2月至3月,全局开展“我为活动做贡献”大讨论活动,同时,各科室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措施,并将科室及个人的计划、措施予以公示。4月至10月,重点组织开展市统计局技能大赛。11月至12月,重点组织开展“优秀科室”、“统计品牌”“特色工作”评选活动。

  (三)总结提高。活动结束后,各科室要认真总结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在市统计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科室(队)负责人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学习园地和学习专栏的作用,集中选树一批好典型、宣传一批好经验、推广一批好做法。办公室将适时召开推进会,交流经验,把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三)统筹兼顾,抓好结合。把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万”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方案,扎实有效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 3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的质量也应随之发展才能满足民众需求,所以医院的管理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创新以满足民众的要求,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医院应充分发挥信息的功能和优势,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监督、咨询功能,为现代医院的管理提供有用信息,促进医院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一、医院统计管理工作介绍

  (一)医院统计概述。医院统计是医疗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以为医院科学管理服务为宗旨,依据收集的原有数据,真实地将医院的工作状况反映出来,描述医院服务系统的内在规律,找出服务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二)医院统计的指标。目前医院统计的指标大多是按照用途划分为以下三类:

  1、数量指标:用以反映医疗机构的数量、水平和规模,为绝对数。主要包括医疗单位的床位、患者手术的次数、门诊收治患者的数量、患者住院及出院的数量等。

  2、质量指标:将医疗机构的各种数据,用平均数的方式表达,如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病床的使用情况、平均住院日等。

  3、效率指标:对医疗机构工作效率的说明,以平均数或相对率表示,由医院不同管理系统的项目指标比组成。比如门诊人次、急诊人次、好转率、入院人次、治愈率、出院人次等病人的动态统计;还应对医院病床的利用率予以统计,分别和相关数据结合,能够得到不同的管理指标,促进医院管理。

  (三)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检验管理效果。医院统计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医院的管理,保证医院管理的有效性。医院的统计工作数据能够直接显示出医院的就诊人数、痊愈率和收入,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能够直接的显示出医院管理效果的好坏,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及时、全面的反馈,为医院的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医院工作的改进。

  2、评定管理效率。医院通过对医疗人员、医疗器械的调配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医院相关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有效性。一份统计数据能够充分说明一个医生、护士或者一个床位在它目前所处的位置是否能够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这样就能够对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医院资源效率最大化的使用。

  3、评定工作效益。不同的医院或者同一医院的不同部门之间,能够通过统计信息最直白的进行比较检验各自的工作效益,从而对其进行奖惩,以激励员工。通过统计信息的对比还可以了解到医院各项工作的展开情况,对日后医院工作的展开、改善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管理层对统计不够重视。虽然医院统计对管理有很大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管理层并不是很重视医院统计工作,并没有意识到医院统计对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长此以往会造成医院的统计部门职权的虚设,统计部门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多是应付了事,统计部门地位低下,严重影响部门运转以及医院统计工作的进行。

  (二)统计标准不统一。目前,医院统计管理体系刚开始运行,很多的制度、规定还没有指定或者还不规范,因此医院的统计管理往往不能在考虑全局的前提下进行统一管理,不能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形成统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统计信息的失实、偏差,院内各个科室之间的统计标准不一,数据的应用性、可靠性不强,无法对医院的正常统计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失去统计部门的应有职责。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依赖互联网技术的医院统计工作也应随之发展,但是当前的统计工作却无法跟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医院的统计部门依然停留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最基本的工作上,并没有使用最新的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评价。这就使得各部门难以对信息进行直观的对比,难以直观的感受到各自的工作效益。

  (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由于医院统计的兴起时间较短,所以在医院担任统计工作的人员往往是非统计专业的非专业人员,甚至有的统计人员还是退休安置的闲散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统计知识学习,无法完全的把握统计相关知识以及工作软件,这对于医院的统计工作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这些非专业人员不会使用专业的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在入场的工作中只能完成数据的汇总,而无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无法发挥医院统计应有的职能。

  三、加强医院统计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统计工作。增强医院统计分析工作,不仅仅只是对单一业务进行分析,更应当对医院所有业务,对医院所有业务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建立医院运行的相关指标参照体系,对医院的统计数据及时形成汇总结果,让医院的管理层能够真实有效地得知医院的运行情况,医院对医院进行及时的调整。另外,应当将医院的统计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同医院成本进行深入地分析,使经济分析和社会统计有机结合,从而使医院效益达到最佳效果,使医疗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统计信息是医院量化管理的保障。医院的成功运营,和科学、合理的决策是密不可分的,而科学的决策往往又需要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医院的统计信息,对医院管理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开阔其管理视野,提高其管理的能力。医院领导能够根据统计信息所得到的数据,发现医院管理中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综合考量,做到扬长补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比如,对医疗质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知道医院临床治疗的质量;对医务科室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得知医院相应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医院历年大数据的分析,能够对医院的发展趋势做出大致的规划。医院统计工作,能够使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医院的工作,对医院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医疗趋势相结合,对医院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提高医院的总体质量。

  (三)服务医院经济管理。

  1、为了能够为医院的决策服务,应对医院年度、季度的经营计划进行合理制定。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医患关系也越发紧张,医院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当制定长远的经营目标,当然,医院经营目标的制定,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石的,应当充分利用好过往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对医院的未来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目标。

  2、实现目标管理。为了确保医院能够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增强医院的运行效率,实现医院运行的最优化,医院领导层必须将数据统计增加到考核当中,另外,考核机制还应当渗透到医院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当中,对医院的具体情况以大数据的方式进行监测,并对各科室的统计工作进行考核,并结合具体的工作状态,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综合考核,据此明确奖惩制度。

  3、负责各科室的统计咨询。包括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决策、质控考评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应当是以医院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医院的统计工作,不仅仅应当贯穿到医院整个经济运行当中,还应当充分渗透到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尤其在医院矛盾突出、医院信誉下降的今天,医院往往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作为医院权威性和信誉度的有力证明。

  (四)优化统计职能。将医院各种统计数据及时地以准确、真实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将关键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分析,让统计资料更加生动直观。还应当将统计数据资料进行年度编制,统一以历史资料的形式收档,依据医院的经营情况和发展情况,制作综合分析报告及专项统计报告,对医院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整改措施。

  (五)提高统计咨询水平。依托现代化的科学统计方法及统计手段,对医院的统计数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管理层提供质量过硬、维度齐全的信息报告,如每年度,应当将医院急诊患者数量、患者入院及出院数量、每项业务的收入等制作成详细报表,这种详细的报表,不仅有利于医院管理层下一年度的管理工作,还能成为医保部门病种统计、医保报销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六)强化统计监督职能。要加强医院的统计管理还要将统计工作的成果反馈给各个科室和医生,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把工作量、病床的使用数量、患者的诊断质量等数据,以统计报表的形式提供给各科室,各科室应当注意相关指标的动态,并及时汇报计划的执行状况,以保证管理层的管理可以根据实践进行灵活调整。

  (七)加强统计工作者自身的学习,提高服务水平统计信息是一项对专业性有着极高要求的工作,对于医院的决策和工作总结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医院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统计人员的作用不言而喻,统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能力。加强职业素质的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医院统计工作在当今激烈、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下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指明方向,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 4

  1、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1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

  20xx 年 2 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8 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xx)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 xx这样,统计学就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 成为了一级学科。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生物卫生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精算学、应用统计学。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对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 如何更好的体现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协调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统计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的人才,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大挑战。

  1.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时代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统计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要求经济统计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统计软件的编程和操作。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学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2、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取得了显着进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的经济统计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 经济统计学的核心课程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的经济统计学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

  二是经济管理的'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

  三是统计学专业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调查、金融统计等。

  从实用的角度看,统计学专业课程并不完善,还应该包括企业统计、行业统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统计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于统计学知识的认识, 更有助于统计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2.2 课程内容落后,没有体现理论前沿。

  目前,中国经济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如国民经济核算)在课程设置上大多较为固定,教材内容较为基础,没有很好的反映出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不利于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课程教学。

  2.3 缺少实际应用,难以学以致用。

  当前很多经济统计学教材编写的侧重点还仅仅停留在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介绍,将大量的篇幅用在了简单、重复性地介绍经济统计知识上,这样显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教材“教书育人”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了“教书”方面。 考虑到经济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特点,目前的教材编写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 无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 教材建设亟需规范。

  教材建设是事关经济统计学教学的根本问题, 我国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核心教材 (如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的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有些教材能系统的介绍经济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 还是有为数众多的教材存在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如一些教材片面追求内容体系的完整,造成内容庞杂;一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现实结合并不紧密;一些教材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教材建设的落后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

  3、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

  为了满足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 经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定位应该基于以下几点。

  3.1 强调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学。 总体来看,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学科,它既属于统计学的分支,又属于经济学的分支。 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有别于其他的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强调经济统计学的科学特色,既要突出统计学的方法论特点,又要注重经济学的应用范畴和理论基础。

  3.2 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人才培养已经涵盖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经济统计学学士培养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利用统计软件;经济统计学硕士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学博士培养则注重统计学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及应用。 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充分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3.3 兼顾课程设置的普适性和特色性。

  截至目前, 全国共有 93 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专业,这其中以财经类院校居多,同时兼有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类大学。 不同高校开设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总体相同, 但是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有的院校注重更加注重经济学的理论学习,有的院校则更加注重数学和软件学习。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需要有具有普适性的核心课程,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存在一定的特色性。

  4、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4.1 扎实理论功底。

  尽管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 但是其对基本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功底。 对于统计学基础理论,尤其注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教学,适时增加课时量;对于经济学的理论,要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建议在现有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引入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于计算机理论,要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对于 C 语言、C++等基本编程语言要有系统的课程讲授。

  4.2 重视教材建设。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教材建设尚存在明显不足,完善教材建设是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建议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的教授担任核心课程教材的主编,亲自动手编写。

  根据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努力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尽可能做到既反映本门学科的先进水平,又要简明易懂和便于教学。 同时,教材编写完成后应该进行全面推广普及,让不同高校的教学从中受益。 最后,教材编写还应该重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理解统计学知识。

  4.3 注重实践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 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更加紧密的结合实践应用。 注重统计学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企业、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构建实践实习平台;课堂内,推广项目教学法,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通过课堂研讨、收集数据、构建模型、分析结果等过程完成;增加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统计软件(R/SAS/Python)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分析等;选定特点的社会经济现象及经济指标, 让学生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数字的解读,更好的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

  4.4 引进国外先进理论。

  近年来,国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国际官方统计机构(如联合国、OECD、世界银行的统计部门)还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学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引入中国。 经济统计学的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可以直接引入国外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成果,如联合国最新的核算体系 SNA(2008)、投入产出核算领域的国际权威读本《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等 ;另一方面 ,可以将目前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引入现有教材,如国际比较(ICP)的理论与方法进展、非市场服务核算等。

  4.5 搭建精品课资源共享平台。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都意义重大。 尽管目前已有不同层次的统计学精品课资源,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有很大欠缺。 通过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最大限度的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特色院校经济统计学的资源共享。 其次,可以实现学生课下的高效学习。对于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精品课,重温课上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4.6 创新教学形式。

  大部分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占据主动地位, 学生占据被动地位。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统计学来说并不合适。 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在大一、大二学生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则更多的采用小组研讨、案例演练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大赛等课外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理论应用能力。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 5

  一、新医疗制度下卫生院统计工作的不足

  1.统计队伍不完整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卫生院的工作人员都比较少,没有专职的统计工作人员,卫生院的统计工作一般由会计、审计、出纳以及文书等兼做。由于这些统计工作者身兼数职,不能够集中精神做好统计工作,导致统计数据产生偏差甚至错误,从而不能正常、高效地完成统计工作。同时,卫生院统计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不高,专业知识不够,基本素质也不高,在开展统计工作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再次,卫生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连续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开展,但卫生院有部分高龄统计人员已到了退休的年龄,而新的工作人员又难以快速适应、融入统计工作,从而导致统计工作产生衔接性、技术性的差错。

  2.统计手段滞后

  乡镇卫生院领导不够重视统计工作,现代化技术应用不足,即使配备了计算机等设备,其利用程度也不高,很多统计工作人员只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做一些简单的数据计算和报表自动生成。由于卫生院所需统计的卫生数据非常多,单纯的手动操作并不能够保证卫生院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并且数据统计效率较低。

  3.统计工作利用率不高

  很多卫生院统计工作人员仅仅是将功夫下在整理、汇总、录入统计数据等方面,并没有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不能够高效利用统计所得的数据。实际上,乡镇卫生院的领导所做的每个重要决定,都离不开卫生院统计数据的支持。统计工作人员对数据后续分析的不重视,往往会降低统计数据对领导决策的辅助作用。

  4.统计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普遍施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乡镇卫生院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统计工作制度,使得现阶段乡镇卫生统计工作不够完善,影响了卫生院其他工作的开展,甚至阻碍了新医疗制度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化。

  二、新医疗制度下卫生院统计工作的完善策略

  1.强化统计意识

  只有提高乡镇卫生院领导、统计工作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统计意识,使其明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卫生统计工作。首先,乡镇卫生院领导要加强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解决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其次,提高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并且使各部门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卫生医院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规范地为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工作提供各种原始资料,进而促进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做好统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岗后进修

  统计人员工作素质的高低、专业水平的高低以及职业道德的好坏,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统计数据的科学性、时效性、规范性等。因此,卫生院要不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岗后进修,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卫生统计队伍。

  3.深入分析统计秩序

  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统计人员在开展统计工作时多是侧重对数据的汇总与录入,没有对统计数据做深入的处理、分析与总结。鉴于此,统计人员要加大研究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力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①统计人员应仔细进行数据的汇总与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核对原始记录的填报、病人病的归档等原始数据资料时,应认真核算,确保数据的录入没有问题,做好每一个统计工作流程。

  ②在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卫生院统计人员还要结合统计所得数据和卫生院发展理念,进行适当的分析并做出一系列发展与改善建议,为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关键资料,从而促进卫生院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4.加快实现统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这一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统计工作要实现信息化发展,要以信息化为重点,提高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统计人员形成信息化统计思想。此外,卫生院的管理工作者可以为统计人员提供计算机培训,使统计人员不仅习得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更好的开展卫生院统计工作。同时,卫生院信息统计人员应乐于、勤于学习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技能,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运用计算机实践技能高效的做好卫生院统计工作。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 6

  1、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影响

  1.1测绘地理信息准确度

  ①空间精度:空间精度主要指的是数据库中空间特征的精度,对空间特征的度量依赖于空间维度。空间精度度量作为衡量数据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点状实体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线状以及面状实体,还需要发展处更为广泛使用的度量衡标准。

  ②时间精度:时间的精准度评估主要依赖的是借助于标准的时间坐标系统来进行时间的客观度量。但是这些标准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时间精度测量的另一个困难还会使得地理空间数据库中的时间因素变得不够明确,对于一些随时间变化频率高的要素也需要进行充分注意。

  ③专题性精度:专题性精度的度量方法要随着测量尺度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对于一些定量属性,还要求度量方法跟点属性之中的空间精度比较类似。

  1.2测绘地理信息精确度

  精准度一般又直接分为细度或者分辨率,主要指的是在数量上能够辨别的详细程度,可以说分辨率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数据库对于某一个具体应用的适用程度,因此其分辨率必须能够充分满足相应数据细节的要求。

  ①空间分辨率:借助于空间分辨率的概念能够对地面上可以辨别最小物体尺寸,对于矢量型数据,其最小分辨率特征还经常通过地图比例确定的最小单位的大小来进行定义。

  ②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的是事件能够被直接辨识的最小持续时间,并且会直接受到间隔记录间持续时间以及事件变化速率的交互影响。

  ③专题分辨率:专题属性的分辨率含义跟测量尺度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对于定量数据而言,要求其分辨率由测量设备的精度进行决定。

  1.3测绘地理信息的逻辑一致性

  数据的一致性主要指的是数据库未存在有明显的矛盾,对于地理空间数据而言,其规则也会随着空间维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比如说某一个数据层的面状实体之间没有缝隙等等。应用GIS应用处理之前,还需要对这些拓扑逻辑上的不一致性进行有效的消除。

  1.4测绘地理信息的完整性

  完整性主要指的是数据库中记录对象以及对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影响到数据完整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主要包含有创建数据库的选择标准、定义以及其他规则等,其也是用来评估独立应用的数据质量。

  2、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的几种常见问题

  2.1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

  在现阶段的测绘地理信息统计过程之中,其主要审核上报数据是否真实明显不否,并可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漏报与瞒报情况。对于统计指标还存在有理解不够准确以及数据汇总、计算有误等诸多问题,并会直接影响到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2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体现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填报单位的完整性不足,根据《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报表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填报单位之中需要包含有各个级别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但是在实际报表之中依旧存在有部分项目缺乏的问题。

  ②报表完整性:各个测绘单位在进行测绘数据的上传过程之中,还需要保障所有的报表都能够处于已上报的状态,但是实际上传过程之中部分报表还存在有数据不全的问题。

  2.3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对于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而言,其不一致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省级数据跟各个下属单位的汇总数据还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异性,某些下述单位在修改完成数据之后,各个省级部门也未曾对这些数据进行重新的汇总与分析。

  ②财务数据跟服务总值数据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财务数据修改完成之后,其服务总值未得到重新计算。

  ③相同统计指标的口径缺乏一致性:现阶段还存在有更换统计人员的频率过快等诸多问题,而不同的登记人员对于指标口径的理解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

  ④因为提供给不同部门的数据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其数据的一致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2.4数据的延伸性问题

  数据的延伸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内统计数据在大小关系上的不合理性,比如说现阶段报表中的数据较之于上一季度报表中对应的数据要大,或者年度报表之中的数据要大于该年四个季度中报表对应的数据等等。

  3、提升国情监测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措施

  3.1加强国情监测工作的定位以及试点探索工作

  为了使得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提升,还需要应用发展以及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并需要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之中对其思路以及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①统一思想,并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国情研究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然后做好其工作定位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现阶段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适当的指导意见,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②规范选取具备有代表性的地区以及领域,因地制宜的进行试点的开展,还需将试点的`实验、探索以及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使得政府以及公众部门对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所开展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认知度以及参与协同度得到提升,并将其及时的转变为一系列的政策制度。

  3.2加强职能法制化建设

  为了保障地理国情检测的权威性,还需要进行其职责职能的法定化处理。

  ①适当将地理国情监测列入到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行政职责之中,并需要将其写入《基础测绘条例》以及配套的法律条例之中,从而确定其法律地位。

  ②构建合理的地理国情监测计划管理模式,然后就各级政府在地里国情监测过程中的事权划分、规划编制与实施等有关事项进行评估处理,并需要保障其常态化以及业务化的发展。

  3.3进行核心业务内容的科学设置

  内容的合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决定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在核心业务内容的设置过程之中,还需要充分体现到国情监测的核心内容以及时代特征。

  ①构建一个科学的监测选取标准,对于监测内容的衔接性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合理确定地理国庆监测指标,并需要充分注重监测对象的层次性,此在还需要把握住投资产出关系以及各种资源的支撑力度。

  3.4进行核心业务工作内容的规范处理

  规范化作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能够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这也就要求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对现有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不断的规范以及优化。

  ①对现有地理国情监测试点的工作内容、业务流程以及产品结构进行全面的总结,然后对现有的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组织体系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从而形成一种常态化、业务化的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力。

  ②构建先重要后次要、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借助于普查以及综合性监测等相结合的模式,来结合我国省市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层次分明、上下联动的地理国情监测核心业务体系。

  3.5健全发现机制

  发现机制的建立也是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与前提。

  ①增强公众对于政府舆论的监督力度,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地理国情的实际监测需求。借助于动态监测以及定期巡查机制的应用,还能够及时提高以及预防与地理国情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并能够确保整个信息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积极构建一个与政府部门的多层次沟通协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日常信息通报沟通以及高层联席会议交流这两个对话平台,只有这样才会朝着实质性的联合调研以及联合监测进行转变,并能够对现有的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起到一定程度的健全效果。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 7

  一、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管理观念过于传统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来看,其往往还存在着统计管理观念过于传统的问题。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统计管理中,经常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使得企业对于统计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远未成为企业的共识。此外,由于目前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层次不齐,导致统计管理的观念也不能够实现有效的发展与创新。

  (二)统计管理培训力度不够

  当前,用人企业招聘人才采用的统一模式为:

  一是,高学历;

  二是,实际经验。

  招聘具有实际经验的人才,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一是,使其尽快的进入工作角色;

  二是,减少企业培训的时间和费用。

  但这种方式也给用人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一是,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人才;

  二是,引起企业员工的情绪波动。特别是招聘外部统计管理人才,将大大挫伤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员工队伍的不稳定。

  (三)统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现阶段,我国企业大多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统计管理制度,企业人事统计管理部门是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的“保管地”,是单位领导、上级机关的“传话筒”。企业的人事部门难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也难以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诱导、协调和控制,因此,不能人尽其才,事得其人,最终也无法圆满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管理问题的优化措施

  (一)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的统计管理

  一般来说,在管理相对规范的企业当中,其往往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的预算工作。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难点在于人力资源管理预算能否真实反映企业与团队的实际需求,如果预算过多会带来资源浪费,而如果预算过少,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主要是因为实际工作中缺乏准确的参考指标。要想获得真实的数据,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预算,就要通过统计调查进行分析。例如,我们可以借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率指标,来计算人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再结合企业人数变动的实际情况,合理预测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经费,从而做出合理预算。倘若企业对这个指标要求相对严格,还能够借助回归方程的算法,来分析各个因素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率的影响和相关系数,这样能更为准确的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费所需情况。

  (二)进行优化的知识统计管理

  对企业来说,知识统计管理不是控制企业信息,而是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统计管理。知识统计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同时也使综合性统计管理问题的体现。新时期要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就要充分获取知识,并能应用知识。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充分进行知识统计管理,其实知识统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知识创新。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员工共享机制,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创新企业文化。并且企业应结合实际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结合员工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充分整合和应用内部的知识资源进。将员工的自身优势与企业整体优势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集体智慧,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统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才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人才受到了重视,会大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并不断充实自身,追求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这就对企业提出了高要求,将人力资源统计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发挥员工在企业统计经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结合。要想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统计管理创新工作,企业就要重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水平,使之更好地满足工作需要。此外,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合力推动,而每个员工都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才能形成最大合力,所以企业应尊重员工,重视员工的合理化诉求,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为企业发展打下基础与保障。

  (四)进行充分的业绩统计管理工作

  业绩统计管理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员工工作进行控制统计管理,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力。企业业绩统计管理工作汇总应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中。为了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业绩统计管理计划,及时考核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就要求各大企业必须努力完善考核与评估体系,促使其内部的考核制度能够不断地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公平的奖惩机制,并在业绩统计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并使企业处在良性循环状态中。

【加强统计工作具体措施】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工作具体措施09-22

控辍保学具体措施方案10-23

加强合作的句子04-28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案(精选15篇)12-28

控辍保学具体措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09-27

加强门卫管理规定01-06

加强体育锻炼的口号10-25

如何加强与客户的情感沟通03-10

统计工作总结02-23

统计工作总结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