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时间:2022-12-20 16:41:28 方宇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通用1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通用12篇)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1

  她,穿街走巷,楼上楼下,门里门外,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风寒料峭的冬季,从2007年起至今不曾停过,心系百姓健康这个社区梦。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心系着这片土地,细致入微地在这片土地上撒播健康的种子。时常,你可以看到她时而俯身倾听着老年人喃喃道来娓娓自语、娓娓道来,然后感同身受地为她们擦去泪滴;时而严肃慎微,心细得跟针式地为社区居民患者望闻问切、排疾解痛。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向社区居民公示了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社区居民的健康咨询和问诊,成为辖区居民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这不,恰巧一次团队业余拓展训练活动期间,她的电话如同往常一样又一次响起,家住排尾新村的一名70多岁、行动不便的依姆头痛又患了,家属希望能上门帮忙看看。她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放下手头业余拓展活动课程便匆忙赶往依姆家。而这,对她来说这已是一个寻常得再平凡不过的.例子,但是对居民来说这也许是一道生命线。这恰恰体现了她非常人地坚守着居民这一道生命线,时刻守护在居民身边。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守护这这片土地快接近10年了,这么多年来她没有一句怨言,反倒更学会了坚守、更懂得了呵护。记得有一次,跟她走在去入户随访的小巷,我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么累,枯燥无味的健康档案,你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她笑了笑,指着旁边一位正在跟她打招呼的大妈说:你看,我们虽累,但能看到他们健康快乐,能看到他们如同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式在跟我们打招呼,再累再苦也值、也得坚持,这就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岗位的骄傲和自豪。所以,这里的社区居民都很喜欢找她,我们常常能从社区居民中听到赞美她的话,“责任心强”、“把我们都当亲人了”、“贴心呵护着我们”、“细致”等等。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精于勤,成于思。于勤,她勤于学习,学习专业技能,通过了全科医师岗位及骨干岗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和提升技能操作水平,成为一名全科主治医师。于思,她专于在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发现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新需求;善于寻找,寻找服务群众的新方式;善于思考,思考如何更好地担当居民健康守护人,成为一名群众满意和信得过的好医生。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恪守医德医风,干干净净地服务百姓健康;勤于助人,积极“社区居民微心愿服务”活动,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总能在点滴中找到她的影子;勤于爱护自己的同事,成为一名居民群众喜爱的家庭医生。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榜样,树立了作为一个社区居民健康守护人的榜样,凝聚了一颗追梦的心。

  她就是我们中心职工小陈同志,一名全科业务骨干,一名默默甘当社区健康守护人的白衣天使,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2

  小田,男,39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系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方家岭村人。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服务四个行政村,共服务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3

  小彭,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98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08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小彭医生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4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周围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精彩。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贫寒的家境,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也许是命不当绝,上天虽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耐劳而又自强不息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呵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可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不到半年我就认识一千多字。之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按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o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当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许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身带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头,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吗?那么小小的我就要为了自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日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勤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功课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赶上。日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难。但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仍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黎明。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讶又很是赞赏。惊讶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赏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05—06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着瘫痪的双腿,以一个跟班生的身份,圆满完成了医学大专课程的学习,留给老师和同学的是身残志坚的感动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留给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长的故土。

  记得我刚回来就赶上夏秋季节时的腹泻流行,这种病几乎每年都会流行。原因就是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的不良。乡亲们知道我回来了,有的人试着来找我看病。望着乡亲们那种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怜悯又是同情。他们太需要懂得医学知识的医生为他们服务了。我把带回的药品无偿的分发给了已发病的人们,然后向健康人群宣讲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腹泻流行期间应注意的起居饮食。人们很乐于接受我的宣讲。同往年比较,这一年的腹泻发病率明显的下降。

  开办诊所,对于一个靠手摇三轮车才能出行的残疾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办各种手续的周折,特别是开始资金仅有500块钱,所进的药品数量少,品种单一,每周都得往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跑一趟进药,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这里的土路并不平坦,斜坡坑洼随处可见。路上每逢斜坡坑洼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摇着车努力向前冲,因为只有靠这一点点的冲劲儿惯性才可能冲上斜坡,穿过坑洼,滑下来了还得再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浑身是汗,好多次赶上手摇车坏了,不管寒冷、暴雨还是狂风,就只能在路边等,等着路过的好心人来帮忙推一推,或者给家里报个信儿……命运是不公的,生活是无比的艰难,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流泪。当手摇车坏了,有人路过时我还是以微笑来邀请帮忙,决不把痛苦与无奈表露在外,因为我不愿意在人们的同情中活着。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5

  小李,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小李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小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小李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小李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小李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小李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小李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小李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小李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6

  小刘,男,40岁,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赤城县中医院副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是赤城中医院骨科学术带头人。

  勤于学习,医术日精

  1996年本科五年毕业,当其他同学都选择留在大城市时,他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赤城。那时,赤城中医院骨科是空白,1999年5月—2000年5月在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骨科进修1年。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在进修期间能汲取最大量的知识,他每天晚上骑车十多里地到天津医院复位室学习骨折脱位的手法闭合复位,一个夜班之后,早晨再骑车去中医学院一附院上白班,虽然很辛苦,但每晚十多例骨折整复的学习机会,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从头到脚人体每一处骨折的整复手法一一记在心里。学习结束回到本院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运用小夹板治疗四肢闭合骨折,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术后功能恢复好。并逐渐总结出一套治疗治疗骨科常见病的综合疗法。该法包括推拿、牵引、烤电、小针刀、中药外敷内服,为我县许多多年的腰椎病、颈椎病、膝关节患者解除了痛苦,在当地和周边地区群众中建立起很高的信誉。为了全方位运用各种手段为患者治疗,又师从于我国骨科前辈王家鼎教授一年半,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骨科深造半年,使他的骨科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技术大幅提高,逐渐成长为赤城县一名优秀的骨科医师,中医院骨科学术带头人。联合张家口第二医院骨科为中医院带出了一批骨科技术人员,使骨科成为中医院重点学科,开展四肢创伤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完成赤城县第一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09年该科被确立为河北省农村中医骨伤科专科重点建设科室。

  深入科研,敢于创新

  他在诊疗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创造,在继承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自己摸索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刘氏指针疗法。指针疗法在我国流传已久,但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诊断、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临床治疗越来越单纯依赖药物与手术,学术界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逐渐边缘化。这样,患者就诊费用越来越高,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事件越来越多。同时还有些患者恐惧手术、穿刺等各种有创治疗,使一些临床大夫束手无策。颈椎病、腰椎病、急性腰扭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部位软组织损伤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几乎占骨科门诊量的80%,其中绝大部分都具备非手术治疗指征,但治疗起来病程长,保守治疗需要多元化的治疗手段。针灸与推拿手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然而一些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和儿童)素来惧针,不敢接受针灸治疗。他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各种疾病多配合指针疗法,有些单纯使用指针,均取得满意疗效。为进一步系统、规范的研究指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规范,2008年申请科研课题“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规范”,2009年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批为指导性科研计划项目。在他的主持下,课题组成员客服了条件与经验的不足,使课题研究按期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发表相关论文三篇。经专家组鉴定,认定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具有同领域领先水平,2012年6月,获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他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归纳,撰写学术论文6篇,其中5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勤修医德、无私奉献

  自2005年8月起担任赤城县业务副院长,一贯以身作则、高度负责、任劳任怨、敢于承担责任。坚持每个工作日出门诊,手术、查房等临床工作不放松。2003年“非典”来袭,北京、广州大量病例病重死亡,全民设防。医院自然是第一道防线,每天接触大量患者并负责发热筛查。虽然医院自制了防护服,但是作为医生我们知道这种所谓“防护服”,其实根本起不到隔离病毒的作用,当面对感染或死亡的危险时一线医生其实是用生命去博弈。县里成立抗击非典抢救小组,报名时他曾经犹豫过,对自己到最前沿最危险的地方去他从不犹豫,因为他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就注定要做人民生命的守护者,哪怕有再多的危险。但是当时他的女儿才刚刚出生1个月,他怕把病毒带回家,传染给没有任何免疫力的女儿,所以他犹豫了。但最后他坚决的报了名,并担任中医院第一梯队队员。他的选择是:放弃回家见女儿,直到抗击非典胜利,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危险。2007年6月的一天,一辆装满液态氯的大罐车在我县境内炭窑沟梁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卡车倾覆,罐内氯气泄漏,司机及一名跟车人员生死不明。中医院接到急诊电话后,他作为急救小组组长,立刻组织人员随救护车抵达现场。距离现场还有4、5百米时就闻到刺鼻的氯气味,消防人员已经将周围人员疏散,在距离现场大约1百米的地方几乎就无法呼吸,戴着防毒面罩仍然被呛得鼻涕眼泪直流。当得知还有1人在事故现场未被救出生死不明,需要马上抢救时,边上有人说:“下面毒气太浓,下去弄不好就得熏死,给多少钱也不能去”。他说:“只要有需要,我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最后,他带领另一位急救人员冲进高浓度毒气里面将伤者抬了出来。每次有类似这样的场面,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他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奉献。做一名好医生,要做到德才兼备而且是以德为先。在治疗过程中,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以至于乞丐,他都一视同仁,根据病情需要诊治。因为许多骨科疾病都和生活习惯有关,而最后恢复的情况也和功能锻炼有很大关系,所以治疗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护理要点。他经常对学生们说,我们治疗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独的器官。因此我们不仅要接好患者的骨头,更要让患者拥有好的功能,如果功能不行,骨头长得再好也是失败的。所以治疗前确定治疗方案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治疗后的功能锻炼他始终贯穿这一思想。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一般他都会尽量少做设备检查,多做亲手查体。一位患者说“我的膝关节炎疼痛,在北京、张家口大小医院花了7、8千也没看出什么病,还一天比一天重,没想到在中医院花了2百来块钱就看好了。”还有患者说“在刘大夫这里看病,看完了清清楚楚,不像在别处,没和大夫说两句话呢就看完了,花了好多钱也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病该怎么治。”就这样通过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良好的口碑在患者中树立起来。现在,在县城及周围乡镇的百姓中许多人都知道在赤城中医院有一位年轻的骨科大夫看病看得准而且态度好。在中医院小刘同志也成为年轻医生的楷模。2010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赤城县十大杰出青年”。06至12年度连续七年专业技术考核为优秀。

  面对发展中的赤城县中医院,他深刻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无止境的追求中,最大的乐趣在“救死扶伤”中,最大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他坚信他所选择的路子是正确的,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说,今后,他将更加虚心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以开创性的工作回报党,回报人民,努力为赤城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7

  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播出了最美乡村医生的事迹,他们都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为边远山区的广大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乡村医生是小李和小居。

  横县大浪村扁担村医小李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药箱,一头拴着干粮,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喝点山泉,身子虚弱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大浪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间来回不停地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扁担医生小李身患尿毒症身体羸弱的他却在大山深处的乡村诊所坚守10年,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小居1992年7月毕业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包扎墩牧区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包扎墩是特克斯县三个乡镇、两个牧场以及尼勒克县一个牧场的牧民过冬的冬牧场,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户4000余人。进包扎墩冬牧场路途十分艰险,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路是由牧民凿出来的',所以仅能容一匹马或一只羊通过。每年冬季牧民赶着牛羊转场,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马就会坠崖,连尸首都无法找回。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婴儿骑着马转场时,马失蹄,结果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母女和马都没能找回来。所以,包扎墩也被当地的人成为“天堑之地”。小居在这样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脏病,不能在高原山区工作,随时有生命危险。加之他妻子动了5次手术,3个孩子还年幼。当地卫生局领导签于他的实际情况,准备把他调至农业村,但是他婉言谢绝。

  还有很多很多的乡村医生奋斗在帮助边远地区居民远离病痛折磨的第一线上,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结合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最美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8

  我叫xx国,男,38岁,在职大专学习,xx市桑镇苟家坡村乡村医生。自1999年至今担任乡医10余年,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倾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守护着本村农民的健康,凭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高尚的医德。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我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室面向的是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村卫生室我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疗费,甚至免费,一时带钱不足,患者可先取药,先治病,下次来诊时将药费补齐,尤其对一些脑血管病,治疗时间较长的病人,减免药费达30%以上,每年减免费用几千元以上,因此,群众对卫生室赞扬说:“卫生室暖人心,医德高尚为病人,服务热情又周到,有病无钱可治疗”。

  我村位于桑镇以西,全村801户,总人口3893人。自从我建卫生室以来,不断巩固和发展卫生事业,现在,我村卫生室占地100平方米,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医生值班室。现卫生室有中西药品600余种,各种医疗器械及设备超过甲级卫生室标准,通过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并达到公共卫生室标准。

  在医疗工作中,我做到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收费有标准。卫生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积极搞好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工作。对“传染病”和“地方病”做到接诊有登记,转诊有记录。对“肺结核”病人督促按时复查,对于不具备每次服药,在我的面视下服药的病人,负责对其家属督导,实施督导化疗的执导培训,在用药上,为了保证病人用药安全,保证医疗质量,一贯坚持按《药品管理法》办事,对过期、失效、变质、淘汰药品坚决不用,对个体药贩的药品一律不用。按时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和培训,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xx目标,造福人类”,我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积极负责,并且在搞好治疗的同时,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做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每年定期用会议、广播、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向群众进行卫生知识宣传,让群众自觉养成讲卫生,减少疾病的好习惯。由于健康教育抓得好,本村的食物中毒、肠炎以及传染病比过去大大减少,在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方面,积极建立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因些我村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未曾发生。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在走过的十几年春夏秋冬中,对工作尽职尽责,不管农忙、农闲、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严寒、酷暑,病人随叫,随到,随诊,诊断病人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我将用一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实践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生。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9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小谢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05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02年,小谢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小谢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小谢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小谢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小谢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小谢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小谢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小谢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小谢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小谢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小谢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小谢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小谢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6月9日20时左右,小谢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洪湖下雨了,这会儿正在关窗户呢。她说,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还不高,船还是划不起来,那也得出诊呀。打电话时,她刚出完诊回家不久……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10

  我是一位乡村医生。为四周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侧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出色。

  19xx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得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清贫的家境,苦闷、旁皇、无助乃至失看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或许是命不当尽,上天固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刻苦而又发奋图强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庇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宝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渐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遭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xx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往读。不到半年我就熟悉一千多字。以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依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固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凡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进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很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巨,但是他们没有由于身带残疾就失往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回避现实,而是英勇地直面人生,昂开端,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震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固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克服困难的气力吗?那末小小的我就要为了本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天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劳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很多困难,作业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遇上。平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一个健全人来讲是举手之劳,可是对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巨。但我没有在困难眼前畏缩,依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拂晓。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奇又很是赞美。惊奇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美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xx,xx年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与优秀学生的荣誉。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11

  2018年11月15日,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收看《榜样3》专题节目,同为一名全科医生,我对乡村医生——小贺的事迹印象特别深刻,感悟特别多。节目组镜头带我们走进贫困的中国乡村,那里的村民生活艰难、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就医困难,但是却有一位白衣天使守护在乡村百姓的身边。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小贺医生感人至深的行医故事,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对大山百姓的热爱和回报,用纯朴的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

  小贺--一位年轻的“80后”医生,留守农村,行医多年背烂17个“限量版”单肩背包,骑坏了数辆摩托车……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大爱大美,让我为之动容、落泪。他为了父老乡亲而错过了致富的机会,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却给一方百姓带来了健康和安乐,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小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首先想到的是为“大家”,而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我们所有党员学习的榜样。强大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他变得不平凡,给予我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小贺医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老乡亲纯真的感情,他用纯净的'心灵引领我们,用崇高的品质感染我们,教会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去改变环境,完成使命。

  我也是一名党员医生,当务之急要以小贺为榜样,反思自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他至高无尚、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医生,要以他为榜样,变感动和激动为行动。

  我们每位医生,在自己岗位上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任务,工作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爱岗敬业的重要性,所以我要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重获健康。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12

  小盛,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小盛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乡村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乡村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1-12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11-24

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06-20

乡村医生模范事迹材料(精选7篇)08-11

最美乡村医生的事迹材料(通用6篇)08-16

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通用11篇)08-12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05-25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通用11篇)09-11

最美乡村医生主要事迹材料(精选7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