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时间:2022-12-21 10:02:05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1

  博望区丹阳镇人民政府美丽办主任,中共党员。有人说他是农村环境的“美容师”,有人称他是改水改厕的“小能手”,有人夸他是废物利用的“活智囊”。他叫小周,是丹阳镇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基层带头人。今年是他扎根在基层的第4个年头,90年出生的他凭着一股韧劲和执着,将人生最亮丽的青春时光奉献在美丽的农村大地上,用自己的汗水绘就出一幅宜居宜业、群众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

  精准施策,驱动乡村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为打破僵局,小周同志协同各村通过不断召开村民小组会、入户走访、文化宣传、“美丽庭院”评比等方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模式,采用多种激励办法,鼓励并吸引志愿者参与,将人居环境整治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为进一步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小周提出让每个行政村申报两个自然村作为示范村,进行为期20天的专项提升,结束后,由镇里进行现场验收。对于整治到位的自然村,镇里承诺可按照村民要求补足缺少的基础设施。这一模式立即得到示范村村民的支持,大家纷纷提意见、出点子,一改往日“政府干、百姓看”的被动局面。为加大创新力度,小周同志组织村干部,将废旧轮胎、石块、竹子等物品进行统一回收,集中清洗,并涂上各种颜色的颜料,或加工成时尚工艺品悬挂在树上,或搭建成花盆种上花花草草,形成农村特色景观节点,既实用又美观。20xx年以来,丹阳镇完成192个自然村的“五清一改”和“四杂八乱”专项整治工作,打造提升了104个“1.0”版本的自然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筑共建”的'乡村环境治理提升新路子。

  改水改厕,畅通乡村文明之路:为让文明之风逐渐吹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小周同志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结合每户实际需求,做好无害化卫生厕所选址、实行“一户一方案”,确保信息登记精准无误,大力引导农村户用厕所从室外改到室内、旱厕改成水冲式、非标改为达标,实现改厕一户、满意一户。为做好改造后厕所的管护工作,确保户厕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小周探索成立农村户厕后期管护“1站12点”,设立以村劳务公司为主体的户厕维修点,镇负责经费保障,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确保农村户厕后期管护工作常态化,全镇改造户厕问题即发现即维修,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常态长效,绘就乡村美丽画卷:为把环境卫生整治与网格化社会治理进行有效结合,小周同志积极探索“村中心——网格小组——组网格”三级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站长,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党小组长,每个网格配备一名村干任专职网格员,村民组长担任组网格长,全体村民户和保洁员为网格成员,建立“网格长、专职网格员、村民组长、保洁员”四级包保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保持整治攻势。并成立人居环境后期管护小组,由各村书记为组长,各网格网格员和村民组长为组员,分片到人,负责常态化巡查,宣传发动群众主动搞好自家及周边卫生,参与村庄环境管护,让农村成为无数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如今的丹阳镇条条都是文明街,家家都是文明户,先后荣获乡村振兴示范镇、市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镇等荣誉,拥有1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市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抬头就是蓝天白云,房前就是洁美田园,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生活在这里,老百姓感到知足、舒心、踏实、安全。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2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3

  小芳,20xx年担任xx村妇女主任计生管理员,20xx年至今担任xx村党支部书记。

  xx村是一个3100余人的大村,是全省知名的金刚石产业集聚地。全村从事金刚石产业的人员超过1000人,外出务工经商的遍布全国各省市。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之后,经认真摸排,全村摸排重点返乡人员21户42人。重点疫区省市返乡人员12户26人,仅武汉返乡人员就有9户23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更是责任。

  面对xx村疫情防控形式严峻、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压力巨大的现状,村党支部书记小芳全然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多次化疗免疫殆尽病毒面前一触既染的病体弱身,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勇敢冲锋,积极行动,科学施策,决战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彰显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当代巾帼的`时代风采。

  同时村民们对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在疫情防控战中对小芳的牺牲精神感动万分,纷纷捐款捐物。有老党员老干部、有普通群众贫困户,就连少先队员孙义博也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200元,仅2月5日一天就收到捐款1万余元以及数百个口罩、食品、饮料等物资,40余名党员干部及村民不计报酬自愿冲在战“疫”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4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小刘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小刘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小刘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小刘是否来镀金。但小刘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小刘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小刘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小刘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小刘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5

  含山县陶厂镇司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本科学历。2002年入伍参军,由于表现优秀,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荣获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2020年11月调任司徒村党总支书记。

  退伍不褪色,政治素质过硬。小蔡始终保持一个革命军人的本色、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质,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部队,也献给农村。白天工作,夜间看电视新闻,熟悉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同时报考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专业,利用电大平台提高自己的政治、政法和文化水平。

  胸中有谋划,发展本领过硬。他始终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个目标,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向这个目标奋进,取得了显著业绩:被评为马鞍山市扶贫先进个人,也多次被陶厂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2021年被马鞍山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根据司徒贫困村已出列这个实情,他带领司徒村两委班子一起,制定出“长短结合”发展规划。长即在村原有集体175亩油茶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大145亩,形成320亩栽植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短即种植吊瓜子60亩,2020底收获瓜子1万斤,销售额达到20多万。2021年扩大规模再种植40亩吊瓜子,达到吊瓜子面积100亩。大力发展电商平台,带动农户农产品销售。2020年司徒电商全年销售额43万余元,纯收入4万余元,2021年电商销售额突破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收入突破100万元。

  融合法理情,治理能力过硬。他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报考电大,拿到法学本科文凭。2022年4月合芜高速扩建工程,需拆除司徒村唯一桥梁。此次拆桥导致司徒行政村19个自然村交通不能正常开展。为反对拆桥,很多村民集聚桥上,有人搭帐篷过夜,有老人带着孩子久坐不走的。他深知不可耽误国家工程进度,同时也要妥善解决村民出行安全等问题。他多方面调节,耐心与群众说明重大意义,打消顾虑,并要求工程方保证人行便道和车行道的落实以及安全问题。大桥如期拆除。之后不断有村民打来电话反映道路积水、淤泥打滑、施工车辆占道导致交通堵塞等问题,他及时与施工方联系解决或亲自去现场解决。今年受有效降水偏少、气温持续偏高等影响,司徒行政村内部自然村组不同程度出现了生产用水困难。其中水稻受灾情况严重,为保民生他启动抗旱应急机制,科学调度现有水资源,实施节水保水措施,全力做好抗旱保民生各项工作。为打赢抗旱救急这场硬仗,科学统筹、精准施策,保民生促发展。

  求真务实干,工作业绩过硬。经受过军队的洗礼、基层的锻炼、组织的培养,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驾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处置能力日益凸现。他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强管理,使之前工作的南峰社区一直走在全镇前列。2020年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两场战斗中的表现也受到大家的.肯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多次到武汉返乡村民家中做工作。事后人们问他怕不怕,他想他曾当过兵,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唯有冲锋在前,没有其它选择。2020年7月特大汛情期间,接到陶厂镇党委、政府指令,要他火速带100名人员驰援运漕杨柳圩。到运漕后,他率领百名人员在杨柳圩羊尾巴出险地段整整苦战一夜,终于化险为夷,完成了这项特殊的任务。

  勿以小不为,品行作风过硬。作为一名村官,勿以官小而不为,当好村官有作为。有作为,必须守规矩、讲公道、道德品行好;有作为,必须作风民主、处事公正、诚实守信、甘于奉献。他自担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起,严于律己,做到既勤政更廉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敬业爱岗,这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军人,在关键时刻更要承担起的责任。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6

  马鞍山市花子家庭农场农场主,中共党员,花子家庭农场党支部书记。她辞去在城里的工作,回乡创业,她是安徽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安徽省省级百名农村产业女性带头人、马鞍山市产业发展巾帼带头人。

  2015年,小周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租赁了近200余亩耕地及山林,成立了花子家庭农场。她先利用自家房子经营起农家乐,开展“立体”种养殖,苗木地里进行林下养殖,家禽散养,粪便肥土用来种植蔬菜,利用当家塘,进行水产养殖。

  她着力提升农家乐内部环境,铺设沥青路,安装路灯,修建停车场,增设健身器材和休闲凉亭,四季鲜花不败,不仅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增加了他们的体验好感,附近的村民也乐享其中。花子农场在她的经营下,被评为省四星级农家乐、市级旅游示范点、市级家庭农场,省旅游诚信品质星级农家乐、市十佳休闲农业园。

  小周在创业初期,得到了周边村民的有力支持和帮助。饮水思源,除了自身的发展、提高外,她怀揣着浓厚的家乡情结,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花子农场所在的村,青壮劳动力偏向城市就业,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生产活动基本停滞。农场从村民手中租赁土地,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基础水利道路设施,美化环境,组织生产,最大效率地利用这些土地,创造财富。她及时支付土地租赁金,保障村民应有的`收益。花子家庭农场建立统一的线下和线上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优先考虑村民自种自养产品,价格优于市场,不拖延不赊欠给村民的付款,让村民满意。农场雇佣本村村民每年超过5000人次,分长期工和临时工,长期工每年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临时用工的村民每年也可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农场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农场也积极参加各项慈善帮扶,承担起社会责任,反哺社会。每年的重阳节,小周自己亲自上门,把村里的老人请到农场来,陪他们聊天、散步,请他们吃饭,发放礼物等;每年春节对本村的老弱病残等困难户送去慰问金及礼品;对重病患及孤儿也不忘送去温暖;遇到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如大雪封路、疫情防控等方面,她都会主动在第一时间出钱出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小周和她的花子家庭农场,不断的致力于增加村民实际收入的工作中,不断为村民生活的改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断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每当提起小周,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7

  小英,1984年到xxx村委工作,从村妇女主任、计划生育助理员、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紧跟党走,努力工作,为民办事,赢得了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是大家眼中的好党员,好干部,群众的口碑是农村干部的.最高荣誉。如今,在xxx村,只要一提到小英,人们都称赞她“敬岗爱业,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村里的妇女们都夸她是大家“贴心好姐妹”。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小英作为村主干,第一责任人,在工作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农村工作,特别是妇女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支村班子上来了,作为女干部,她用真心和宽容,耐心和细致去深入调节工作,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道防线,她在工作中,调处婚姻、邻里土地赔偿等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帮助转化邪教迷信人员10余人。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xxx村本是财政迟字村,在她和村委一班人的多方共同努力下,于20xx年为村增加年经济收入达5万元,搞活了村经济,带动了村发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始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谐家园。一是投资60余万元重点提升村主街道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和上下水工程;二是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干部集中整治和专人清理相结合的模式,对全村进行全面长效整治;三是积极筹划村十四五建设,建成集实用、休闲、娱乐、美化为一体的多功能群众娱乐场所和现代化村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续工程,做大做强养殖产业,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中,努力绘就农民有钱挣、干部有事做、村庄大变样,奔向现代化的美好画卷。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8

  当涂县太白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他37年扎根农村,锲而不舍,传播先进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用波澜不惊的平淡为百姓耕耘着一方精神家园,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草根明星”。

  小吴多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在基层文化岗位上一蹲就是37年。小吴从小就热爱文艺,演小品、讲故事、做主持、写书法,样样在行。他1985年到文化站工作,是全市同一批文化站站长里唯一到现在还没有改行的一位。

  从1985年初到文化站,小吴就表现出对文艺的热爱。当时,乡镇的文化活动相当贫乏。他心里清楚,要让村民们参加文化活动不易,必须得下足功夫,赚足噱头才行。有一次,为了编排一台节目,他跑了好几个村,请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平时喜欢文艺的骨干,才凑齐了20多演出人员。小吴倍加珍惜,一板一眼耐心地给他们编排动作,辅导演出。为了让节目更加有影响力,小吴还把大家拉着,在附近的几个村子巡回演出,渐渐地镇上的文化活动浓起来了,参加活动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如火如荼的文体活动,也佐证了小吴的“离不开”。从头十年自导自演乡村春晚,到第二个十年开始的农民文化体育节,小吴担当的都是总导演的角色,每一届都有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像什么“农民诗歌吟诵”、“整扁担”、“负重赛跑”、“民俗表演”等,农味十足,魅力无穷,群众积极参与。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经常性的文体活动成为群众的需求,小吴就更忙了。一年一届群众广场舞比赛,两年一届少儿文艺汇演,三年一届文化体育节。他都是当仁不让的总导演。还有,声乐、器乐、舞蹈、健身、书法、表演等6个专业培训班轮流着几乎天天开课,他既当老师,又当协调人。

  “扎根乡野,是为了绿透乡野。”小吴解释说,“绿透”的寓意就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才是“文化草根”的功能和作用所在。37年来,小吴先后创作、改编、指导了100多首小品、表演唱、快板、三句半、诗朗诵等农村题材的文艺节目。挖掘、整理了30多项民间故事、传统文化、民俗文艺、非遗项目,撰写文字材料10万多字。他编排的农村文艺题材的节目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整理、撰写的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文学、文艺、民俗、非遗作品多次被主流媒体刊登、转发。

  20xx年9月,由他牵头组织的“太白镇乡村文化大舞台+”志愿服务项目,结合法律咨询、科技普及、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农村政策解答等主题先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31场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3600人次,累计服务群众11万多人次,是太白镇志愿服务活动人气最旺、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一项志愿服务项目。20xx年2月,该项目入选20xx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在他的带领下,太白镇综合文化站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文化站”。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舞台已经展开,“文化草根”小吴放飞乡野的梦想将更加广阔。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9

  当涂县绿梅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绿梅农场从无到有,从最初的流转承包土地,到创建农场,再到走生态产业发展之路,他一路探索,牢牢把握农业发展时代脉搏不断进取。

  小程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安置在一家粮站工作,粮站倒闭后成了下岗职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没有被生活打倒,没有“等靠要”,而是凭借着不服输的韧劲,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2009年,他克服资金、成本、技术等一系列的困难,流转承包了300余亩土地,开始了水稻种植。他看出传统耕种模式中,长期使用农药化学肥料会对土壤成分造成破坏,污染环境,导致产品品质下降。于是,他大胆地改变本地传统的种植模式,把用药用肥量大的“稻-麦”模式,改为较为环保的“饲用玉米-小麦”模式。2014年他成立了当涂县绿梅水稻种植家庭农场。

  小程积极参加行业的'各项技能培训,不断用新理念充实自己、武装自我,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他树立起现代大农业的理念,坚定走绿色产业发展致富之路。在他的带领下,农场发展跨越了两大步,一是按照“农区变成景区、田园建成公园、产品变成商品”的理念,实现“一田多用”的总体规划,对农场的生产基地进行分期分批建设;二是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探索出生态产业增产增收新模式:“两减”“两节”及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技术,针对传统的施肥用药的浪费和污染,采取试验新型肥料和有机肥替代,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肥、药利用率提高3%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8%左右,利用率提高、用量减少、人工减低,生产效益提升10%以上;秸秆的处理新技术是改变废弃传统秸秆焚烧等处理方法,开展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械播种(整田、施肥、封闭一体机使用);航空植保和精准施药技术,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使用农药助剂、飞防药剂试验,减少农药用量30-50%,减少空气污染。

  小程先后与安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中油所、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引进与集成示范,为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农场的绿色生态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果。2016-2020年已连续四个年度实施全国油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2018-2020年连续两个年度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2019年,农场生产的“稻鸭米”,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9-2020年度实施长江流域油菜“三化”集成技术示范项目,落实“三推、三节”技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与服务。2022年农场将在国家油菜产业绿色革命科技行动与“三品一标”基地的基础上建设油菜高新技术田园综合体,该项目已列入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筹备成立油菜研发中心与油菜产业科技特派团,引进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科研成果—7D健康菜籽油生产线及加工技术,扩大7D高品质健康“当涂菜籽油”产能,全面提升油菜种植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小程将项目集科研、教学、科普、休闲、示范推广功能于一体,与各类专家团队合作,共同建设油菜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教学科普基地,引进高新科技人才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探索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转型升级,创建农业高新技术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应用绿色生产技术,走共同致富之路。通过雇工等方式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一些农民也效仿,规模种植土地,当起了种粮大户,小程耐心地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领他们共同创业,脱贫致富,促进带头作用。每年承担国家、部、省、市、县各类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5次以上,接待各类专家、技术人员、培训农民上千人次。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10

  马鞍山“十月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共党员。2007年和弟弟创办了马鞍山“十月丰”食品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2014年,小王加入党组织;2016年公司成立党支部,他担任党支部书记。

  学无止境——在技术革新上不断更新

  创业中,小王坚信,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上下求索,激流勇进,要不断创新、打造品牌,利用科技创新让产品迸发出市场竞争力。2016年,公司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同年和安徽省农产品加工协会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专家服务站。2020年10月,“十月丰”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上下求索——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创新

  创业十多年来,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在“食品安全”上求生存,在“品牌效益”上求发展,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在“舌尖美味”上求声誉。2020年6月,“十月丰”被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认定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回报社会——致力乡村振兴

  作为企业支部书记,小王历来对企业党建工作尤其重视。要求全体党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三会一课”,按时交纳党费,强调要求企业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平时,他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帮扶慰问贫困残疾人士和关心困难职工生活。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勇担社会责任。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尤其帮助贫困残疾人士脱贫,与善厚集社区9户困难户签订了扶贫协议,2018年每户当年分红3080元。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资助皂角贫困村生产资料,积极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疫情防控期间,慰问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抗洪抢险的.时候,慰问在善厚镇的人民子弟兵,资助困难优秀学子,为“和州红”公益项目捐赠款项,慰问困难残疾人士等,近年来共捐赠各类款项、赠送慰问品,达十万余元。

  小王带领公司在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投资600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20000平米。今年将收购订单辣椒400万斤,带动2000种植户,就业人员150人增收。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11

  她,虽是一名90后女孩,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担当;她,虽从小生活在市里,却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情怀;她,虽有拿高薪做白领的机会,却毅然放弃选择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xx街道xx村乡村振兴专员孙晓丹。她入职以来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成为xx村的一名得力干将。

  身体力行,做好党员的带头示范员

  作为xx庄村党委第一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党委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冲锋在前,为第一党支部其他35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积极下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和学习任务,对于支部内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及时将学习材料送达老同志手中,不让第一党支部内的一名党员掉队。

  疫情期间,她作为分网格长,积极调配网格内的党员团员防控志愿者分片分段,进行人员排查盯控、村内大集劝离、宣传防控知识、下达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员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了村党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她带头上交了壹仟元“特殊党费”,支部36名党员全部上交并积极捐赠,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在安置房分房现场,她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担任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保障分房现场有序进行,保障村民按时按规进行抽签选房。

  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政策讲解员

  作为xx村第1、2、3村民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她积极做好政策的讲解员,让村民真正听懂弄通相关政策,尤其在处理十村整合分房问题过程中,为了协助村两委积极稳定村民情绪,化解存在的矛盾,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吾乡xx”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使区委、区政府的政策、答复意见和声音及时贯彻到全村,点击阅读量每次都能达到三四千,几乎覆盖了xx村全体人员并通过各种微信群向外扩散,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实情,及时有力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政策意见上来,使矛盾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姑娘户土地收益分配问题上,她配合管区、村积极参与到调解中,整理归类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为顺利调解提供依据,避免了矛盾升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敢于突破,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策划员

  服务党建,融入党建,开展活动是关键。她积极协助村党委开展好传统学习课堂的同时,改变和创新学习方式,协助策划组织开展了“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宣讲报告会、庆七一“爱诚仁孝虞麓下,乔迁新居颂党恩”朗诵活动暨“中国梦 新时代 话小康”系列宣讲活动,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直观生动的宣讲,身边的党员讲述身边的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纯粹的理论转化变成党员的身边实践,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切实激发带动其他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头做实事,主动担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让实地课堂用起来。在党员教育中,她协助配合村党委运用观摩、体验、讲授、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采取主动学、走出去、学回来等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协助策划组织党员赴长清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xx街道甄家村等地学习教育用实地实情实景教育党员、感化党员、激励党员,进一步了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习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的积极性,以及对标进行党性自检,汲取精神营养的自觉性。

  发挥科技优势,改变教育模式,让网络课堂联起来。在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接触,她协助村党委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学习强国APP中的强国视频会议,协助开展多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学习不断档。每次视频会议后,积极听取党员意见,群策群力,不断优化学习流程,努力让老龄党员也加入到网络学习中,更努力满足年轻党员自主便捷的学习需求,延伸学习研讨时间空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网络课堂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党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履职尽责,做好党建工作的总结宣传员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村改居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管理区崔书记的指导下,她总结归纳出《xx庄村党委“321+6”党建工作法》,是xx庄村党委党建工作的再延续,更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

  运营“吾乡xx”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宣传xx庄村党委党建工作、村委会村务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她积极协助编写村两委各类汇报材料,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等。仔细认真梳理xx庄村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相关档案,规范早期档案,提升创建水平,将村两委各类工作切实展现出来,做好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档案整理员。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将继续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xx的乡村振兴贡献“她”力量。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12

  当涂县均庆河蟹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的一名90后大学生,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xx年,他放弃大城市的高薪职位,辞职回乡创业,成立了安徽一对活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用“电商企业+线下门店+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注册品牌商标“一对活宝”,以全新业态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能人回乡创业,线上卖蟹新业态:小徐回乡创业前是在某电商平台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凭借对互联网电商运营的研究和接受专业的农村电商知识培训,回乡创业第一年,他就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网购平台开设旗舰店,进行农产品网络销售。“他们想通过电商这种年轻化渠道,把这里的螃蟹推广出去。‘一对活宝’这个品牌具有年轻、活力并且俏皮的特点,符合他们产品线上发展的定位,然后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了一些旗舰店。因为有自己的养殖基地,真正实现产地直销,且在品质方面把控得较好。”小徐说。

  “一对活宝”先后获得“安徽省百佳好网货”、“安徽省农村电商重点企业”、“中国十大名蟹”、“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等荣誉。在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产品电商销售,均庆村20xx年成为首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湖阳镇20xx年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

  三产带动一产,科技养蟹新业态:农业产业发展是基石,农产品质量才是销售的致胜法宝。为了提升产品品质和口感,小徐通过合作社建立了近6000亩一对活宝养殖基地,基地全部采取“种草、投螺、稀放、控水、混养”的生态养殖模式,为了提升养殖技术,合作社寻求当地农业部门帮助,先后与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海洋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企业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制定企业标准9项,申报中发明专利6项,参与养殖技术项目20xx年获得“中国范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通过几年建设,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A级认证,养殖基地目前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20xx年均庆合作社在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中排名第181位。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如今的“一对活宝”依托“三科”(科研创新、科技助农、科普基地),结合物联网、智慧渔业等现代农业管理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流程、创新养殖模式、探索养殖工艺。合作社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养殖基地、安徽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工作站,目前正向高新技术企业方向发展。“企业将持续进行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做到养殖技术化、技术数字化、数字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对此小徐信心十足。20xx年合作社入选了第三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带领乡亲发展,集体致富新业态: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另一方面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小徐依托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采购协议,创新订单养殖模式,将它们发展成为了“一对活宝”的线下货源,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5-20元每斤收购农户的优质螃蟹,根据协议来采购,养殖户根据协议订单来养殖,通过这套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00多户每年户均增收约4000元。20xx年均庆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乡村振兴就要以产业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小徐说,“一个企业不仅自己发展起来,更要带动村集体和村民都富起来。”为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事业,20xx年合作社积极主动改革创新,通过持股16.5%,联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其他养殖大户、村民等共同投资成立当涂县均庆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小徐出任公司法人。村控股企业依托1万多亩河蟹产业基地,建设大型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在苗种引进、农资供应、生产技术、电商销售等方面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参与和全方面服务。

  经过2年发展,目前均庆公司已累计给村集体分红了12万元。同时随着村控股企业的发展壮大,小徐再次承诺首先减少一对活宝公司所占股份,让出股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进来,带领大家共同发展致富。

  数字农业和农村电商的兴起及蓬勃发展,为年轻创业者打开了一片全新的蓝海市场,作为“后浪”的90后一代,小徐满怀感恩、无所畏惧、奔涌前行,力争在大时代中有所作为,这是他对乡村振兴的躬身实践,也是对现代农业美好明天的强烈表达。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13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习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近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近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平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14

  含山县华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小潘,中共党员。他抓住国家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给农业生产带来无限活力和发展空间的机遇,从承包100亩流转土地开始,到20xx年合作成立华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率先推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他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插秧机、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建起了一座标准化育秧工厂,水稻生产全部实行机插、机耕、机收,并专门盖起了一座日烘干60吨稻谷的现代化烘干房,为社员和周边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做到一、二产高度配合。

  他联合当地6家农业企业,流转承包土地1万多亩,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并承担了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省级粮食生产发展项目、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水稻新品种展示、“含山大米”品牌创建等各类农业试验示范项目。多次承担省、市、县现场观摩会,他的'专业合作社每年纯收入80多万元,还每年为到社工作的农民支付工资70多万元,先后获得安徽省省级示范农场、市级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区称号,被命名为“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小潘始终不忘“示范带动”作用,自觉地把“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化”当作自己的追求。开展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集成模式示范。从20xx年开始,小潘的华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承担含山县乃至马鞍山市首家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集成模式示范项目,实现节本增效、一种双收,每亩可在原水稻生产单产的基础上增加纯收入500元。

  他成为含山县现代农业生产的领军人物,含山县响当当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15

  她,虽是一名90后女孩,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担当;她,虽从小生活在市里,却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情怀;她,虽有拿高薪做白领的机会,却毅然放弃选择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董家街道董家村乡村振兴专员孙晓丹。她入职以来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成为董家村的一名得力干将。

  做好党员的带头示范员

  作为董家庄村党委第一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党委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冲锋在前,为第一党支部其他35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积极下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和学习任务,对于支部内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及时将学习材料送达老同志手中,不让第一党支部内的一名党员掉队。

  疫情期间,她作为分网格长,积极调配网格内的党员团员防控志愿者分片分段,进行人员排查盯控、村内大集劝离、宣传防控知识、下达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员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了村党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她带头上交了壹仟元“特殊党费”,支部36名党员全部上交并积极捐赠,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在安置房分房现场,她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担任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保障分房现场有序进行,保障村民按时按规进行抽签选房。

  做好群众的政策讲解员

  作为董家村第1、2、3村民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她积极做好政策的讲解员,让村民真正听懂弄通相关政策,尤其在处理十村整合分房问题过程中,为了协助村两委积极稳定村民情绪,化解存在的矛盾,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吾乡董家”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使区委、区政府的政策、答复意见和声音及时贯彻到全村,点击阅读量每次都能达到三四千,几乎覆盖了董家村全体人员并通过各种微信群向外扩散,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实情,及时有力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政策意见上来,使矛盾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姑娘户土地收益分配问题上,她配合管区、村积极参与到调解中,整理归类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为顺利调解提供依据,避免了矛盾升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策划员

  服务党建,融入党建,开展活动是关键。她积极协助村党委开展好传统学习课堂的同时,改变和创新学习方式,协助策划组织开展了“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宣讲报告会、庆七一“爱诚仁孝虞麓下,乔迁新居颂党恩”朗诵活动暨“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系列宣讲活动,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直观生动的宣讲,身边的党员讲述身边的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纯粹的理论转化变成党员的身边实践,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切实激发带动其他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头做实事,主动担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让实地课堂用起来。在党员教育中,她协助配合村党委运用观摩、体验、讲授、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采取主动学、走出去、学回来等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协助策划组织党员赴长清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董家街道甄家村等地学习教育用实地实情实景教育党员、感化党员、激励党员,进一步了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习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的积极性,以及对标进行党性自检,汲取精神营养的自觉性。

  发挥科技优势,改变教育模式,让网络课堂联起来。在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接触,她协助村党委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学习强国APP中的强国视频会议,协助开展多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学习不断档。每次视频会议后,积极听取党员意见,群策群力,不断优化学习流程,努力让老龄党员也加入到网络学习中,更努力满足年轻党员自主便捷的学习需求,延伸学习研讨时间空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网络课堂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党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做好党建工作的总结宣传员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村改居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管理区崔书记的指导下,她总结归纳出《董家庄村党委“321+6”党建工作法》,是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的再延续,更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

  运营“吾乡董家”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宣传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村委会村务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她积极协助编写村两委各类汇报材料,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等。仔细认真梳理董家庄村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相关档案,规范早期档案,提升创建水平,将村两委各类工作切实展现出来,做好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档案整理员。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将继续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董家的乡村振兴贡献“她”力量!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典型事迹11-29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11-04

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材料11-22

乡村振兴典型事迹材料11-29

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事迹12-26

乡村振兴专干事迹材料12-04

关于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材料11-29

乡村振兴典型事迹材料15篇12-03

乡村振兴典型事迹材料(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