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英雄事迹

时间:2023-11-29 11:58:41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烈士英雄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烈士英雄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烈士英雄事迹1

  又一阵秋雨潇潇地下着,润绿了竹;又一阵凄风飕飕地舞着,染黄了菊。一位英勇的将军,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手握青剑,独倚栏杆,但见潇潇雨歇。抬头望眼,仰天长笑,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秋雨初歇,北方的天空微露镶金的晨曦。岳飞出帐了望,将士们操纵的号角震天动地,猎猎的岳家军大旗在空中飘扬。角声中,岳鹏举跨骏马、提银枪,似一尊雕塑矗立在晨风中。

  想当年,汤阴县的英勇少年,精擅各种兵器,枪术未逢敌手;从军前,母亲殷切训诲,含泪刺下精忠报国四字;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敌军阵前,身先士卒,屡立殊勋。靖康之耻犹难忘,守襄阳,克商州,战业阳,胜颖昌,捣黄龙。奈何十二道,金牌声声催,人生至此意难颓。 犹记得,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怎能忘,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铮铮忠骨,浩然正气,感天动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兀术金兵百万,九犯南下十难如愿,败走黄天荡,退居黑龙潭,闻岳家军望风北逃;更牢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风波亭下八字绝笔中,武穆痛忆跃马显英豪,一枪震退来敌,帅字九霄飘散,浩然正气,天地一肩挑。

  风再起,又是凉夜如水,寒风拂过,黄菊犹傲枝头;薄云遮月,冷光犹照朱栏;一杯浓酒,酝酿千古豪情;一曲琴声,氤氲万缕愁绪。胡尘里,遗民泪尽,北望王师又一年。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真渡黄河岸,鼎鼎清秋,志壮骥伏枥,心怀狐首丘。

  寂静了八百年的思索,长空里好像还回响着金戈铁马的`啸杀声,旷野里仿佛还回荡着烽火焰焰的劈啪声。那是高奏在龙首边一支豪壮激越的进军曲,那是高悬在边塞中的一汪皎洁醉人的满月。试问忠魂息何处,须将帘月换风霜,君不见,西子湖畔梅花盛,神州到处争唱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青山有辛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昭日月,碧血丹心。翠柏葱葱,杨柳青青,清明季节颂忠魂,梅开季节唱永恒。

烈士英雄事迹2

  学生办“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手抄报。学生通过手抄报设计,网上搜索英雄人物事迹,办出了一张纸优秀的手抄报。通过办手抄报学生了解了大量的革命先烈事迹,并能绘声绘色的讲述给同伴听。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明白了奋发向上的意义。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也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展开。学生积极选取优秀的红色经典篇章,逐字逐句进行思想情感的揣摩。通过这次诵读学生明白清明节不仅仅是对死去的先人感恩,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感恩。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学生积极选取优秀的红色经典篇章,逐字逐句进行思想情感的`揣摩。通过这次诵读学生明白清明节不仅仅是对死去的先人感恩,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感恩。所以在清明节,让师生更多的感恩身边人,感恩父母给与我们的幸福生活,感恩老师良好的教育,感恩朋友给与的无私的帮助等。

烈士英雄事迹3

  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担任茨榆坨村儿童团长。谢荣策的童年是在苦水里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难,使荣策幼小心灵上萌发了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力量。 1947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开始战略性反攻。尤其是东北各线进军更是神速,打得国民党部队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村里地主老财纷纷逃往沈阳。乡亲们如久旱盼甘露一样的心情,盼望着共产、解放军的到来。12月18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开进了茨榆坨村,谢荣策在小伙伴们的推选下当上了村儿童团长。

  1948年春天,驻辽中一带的我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陆续开往前线。龟缩在沈阳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妄图打通沈辽要道,命令一个骑兵团,乘机对辽中东部四方台、茨榆坨一带进行骚扰。在这严峻时刻,刚满16岁的谢荣策经过斗争的锻炼,更加成熟起来。他不顾疲劳,日夜坚守战斗岗位,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

  一天,谢荣策和武装队长肖洪义正在农会屋里擦枪,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不一会儿,有人向农会报告说,从沈阳城窜出来的那股骑兵已经到了四方台,正沿着公路向茨榆坨村扑来。荣策和肖洪义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农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和儿童团员安全撤出农会后,俩人才分头走出。与荣策同时离开农会大院的还有他的叔伯哥哥谢荣环,哥俩直奔谢家坟走去。当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岗时,被国民党骑兵发现,敌人追上后,枪口对准他们凶狠地叫嚷:“你们是不是儿童团?快说!不说实话就崩了你们!”荣策不谎不忙地说:“我们是学生。”一个国民党骑兵不耐烦地说:“学生?管他妈干什么的,带走。”于是,荣策和荣环被敌人捆绑着拴在马缰上,带到村子里。

  地主宋四环,听说国民党军队进村的消息后,穿上长袍,得意洋洋地走出了家门。当他看见荣策被匪军捆绑着时,幸灾乐祸地走了过去,提高嗓门对院子里的匪兵说:“唉呀?这不是我们茨榆坨村大名鼎鼎的儿童团长谢荣策吗?”宋四环的`一句话,惊动了那些正在院子里、屋子里抢东西的匪兵,一个个象恶狼似的向荣策扑来。一个敌军官疯狂地叫嚷:“把这小子带进来,给我打!”几个匪兵把荣策推进屋,抽一阵皮鞭。荣策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大骂敌人。当天下午,这伙骑兵押着荣策回到团部驻地四方台村。

  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以为荣策年纪小,只要稍用严刑就可以从荣策口中得到我军情报,酷刑一招接一招,“你们的部队上哪去了?你们那帮穷人头子都跑到哪去了?”敌副官恶狠狠地追问。荣策瞪着愤怒的眼睛:“不知道!不知道!”敌人咆哮着:“来人,夹他手指头!”敌人用竹筷子狠狠地夹住荣策的十指,荣策用尽全力反抗着。一会儿工夫,荣策的脸变得苍白,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宁死不屈。敌副官一遍又一遍吼叫:“谢荣策,你到底是说还是不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接着又是一阵皮鞭落在荣策身上。残暴的'国民党骑兵团长见荣策不怯硬,便耍起软招。当天晚上,狡诈的副官假惺惺地装出一副笑脸,拍着荣策的肩膀说:“受苦了吧?小小的年纪应该放聪明点,干嘛要跟共产党跑呢?”荣策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是共产党救了我,我就要永远跟着共产党,死也不向你们投降。”

  3月12日早晨,敌副官假惺惺地要请荣策吃饭,被荣策严词拒绝了。但敌人没有死心,晚上,他们把荣策带到团部,荣策虽遍体鳞伤、疼痛难忍,但他仍坚强地挺着腰板走。一进屋,那个副官假献殷勤,对荣策说:“请坐!请坐!”荣策理也不理,怒目环视四周。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来到荣策面前,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这个小孩长得确实不错啊,这样吧,我看你年纪小,又聪明能干,以后就给我当个勤务兵吧。”荣策满腔怒火,他猛地闯到尚其悦跟前说:“呸!我是共产党儿童团长,死也不给国民党干事。你这个团长当不多久了!等我们大部队回来抓到你,我还要审讯你呢!”尚其悦的脸刷地变了,凶相毕露地尖叫着:“好厉害的小兔崽子!你不想活了吗?”荣策正言厉色地回答:“为什么不想活?是你们不让我活!”尚其悦气急败坏,歇斯底里地对士兵下令道:“把这个穷人头拉出去,枪毙!”

  3月13日早晨,荣策见到了荣环哥说:“我不回去了,你回去告诉我妈妈,不要难过,革命是胜利的。” 1948年3月13日,天空突变,乌云压顶,北风怒吼,古老的四方台大庙前变得杀气腾腾。人们立刻意识到刽子手要行凶了。敌人押着荣策和肖洪义,谢荣策和肖洪义昂起头,神色自若,步履坚定地登上广场中的一个小土台上。尚其悦骑着马来到荣策面前说:“怎么样,谢团长,你不怕死吗?”荣策慷慨激昂地说:“怕死就不参加儿童团!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打回来,共产党一定会给我报仇!”敌人无计可施,凶残地下了毒手,罪恶的子弹打响了,年仅16岁的谢荣策和肖洪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员会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谢荣策小烈士千古!” 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月13日,谢荣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题写的“少年英雄谢荣策”七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和哀思!

烈士英雄事迹4

  安吉天荒坪北路281号,是吕挺再熟悉不过的安吉县消防中队的营区。中队食堂阿姨孙美萍得知吕挺牺牲的消息后,一直在默默流眼泪,不敢相信这个腼腆的大男孩就这么走了。

  安吉消防中队营区的车库后排,队员们的抢险救援服整齐地摆放着,唯独“二车指挥员吕挺”的位置,是空着的。

  他的主人再也回不来了。

  “有我在!”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中午时分,烈日炙烤着大地。一位戴着墨镜的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安吉消防中队营区门口,手里拿着一束鲜花。

  女士姓曹,家就在消防中队附近,从新闻上知道吕挺牺牲的消息后,她中午去花店订了一束花,带着儿子来到中队,来表达敬意。在队执勤的消防员接过了花,曹女士和儿子给他们深深鞠了一躬,抹着眼泪离开了。

  这两天,像曹女士一样自发来吊唁吕挺的市民有很多很多。

  营区一片沉默,没有人愿意打破这份宁静。年轻的消防员章振勇,想起和吕队的过往,坐在台阶上失声痛哭起来。

  瘦瘦高高的消防员余书辉,是淳安人,刚满20岁,加入消防队伍一年半。8月14日营救那对被困父子时,他和吕挺第一时间下水救援。中队水性最好的他,一下去就呛了好几口水,好一会儿才缓过来。站在齐肩深的急流里,身高一米八的余书辉双脚根本无法使力。他和吕挺两人数十次尝试靠近小孩,都被急流冲开,过大的水势让余书辉根本看不清吕挺的位置,只知道他在自己身旁。

  “下面的水把我打上来,上面的水把我压下去”,“滚水坝”的激流,让余书辉接连吃了几口水,“感觉体能耗完了,无法呼吸,我喊‘队长’”,吕挺游过去,抱着他胳膊,“有我在!”

  这是水中他俩唯一的对话,也是吕挺说的最后一句话。

  后来,余书辉也因体力透支昏厥过去,被立刻送往医院。醒来时,得知队长失联的消息。

  “我20xx年9月入队,在队里有几次身体不舒服,都是吕队长送我去的医院,有一次半夜我肚子疼,他陪我在医院直到凌晨三四点。”余书辉说。

  “灾情救援总是冲在最前线,私人事务却永远置之脑后”,这是大队长厉海荣口中耿直淳朴的吕挺的最佳写照。

  对老家父母,吕挺常说“没事没事”,是不愿让父母牵挂担忧;对中队队友,吕挺敢喊“向我看齐”,救灾训练永远冲锋在前。安吉消防大队大队长厉海荣无不痛心地向记者回忆起了吕挺烈士的点点滴滴。

  来消防队伍之前,吕挺是长安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之后,在湖州当地有份稳定工作,但他却义无反顾投身消防队伍。“是因为他从小就有的军人情结。”厉海荣说。

  凭借着他工作刻苦、专业能力强、担当队伍骨干的优秀表现,吕挺通过考核,获得了单位和战友的认可,在两年半内就当上了中队长。

  即使身为中队长,吕挺也从不缺席队内的每次训练,亲力亲为,让队员们跟着他学。而且每次出警,都奋勇当先。

  业务上的事情,厉海荣从不为弟子操心,但是个人的问题他一直惦记着。

  “我跟他谈过很多次心,让他多去接触,吕挺也就是笑笑,说自己还是看缘分。”厉海荣大队长多次为吕挺的`情感生活操心。

  吕挺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报喜不报忧也是家常便饭。不久前的“利奇马”救援中,几个小时都没有消息,后来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跟家里报了个平安,“没事的”。

  对于水域救援的这块,厉海荣说吕挺是队里的“专家”,“吕挺是全队唯一参加过去年八月份全省水域救援培训的队员,对于安吉当地复杂的水情,他也会经常在周边水域进行训练。”

  厉海荣还透露,这段时间,队里准备采购一些新装备,比如水域救援等符合安吉本地救援的类型,所有器材装备的性能参数几乎都是吕挺提供的。

  洪水的破坏力是可怕的,在漩涡正在吞噬生命的紧要关头,是救还是不救,是冲上前还是避一避,分毫之间,是对勇气与决心的莫大考验。吕挺和他的战友们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他们是百姓心中的英雄。

  在每一次自然灾害面前,其实还有很多这样“挺身而出”的英雄。正是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无私无畏的抉择,保护着我们一次次远离危险,再一次向他们致敬!

烈士英雄事迹5

  1948年5月25日凌晨,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突然,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出现了暗堡,我军总攻受阻。此时董存瑞挺身而出请战,“让我去炸,保证完成任务!”随后挟着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董存瑞的腿部受伤,他强忍疼痛,拖着腿、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然而这桥离地面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也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支架……这时,我军发起了冲锋,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底,镇定地用右手拉开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年仅19岁的董存瑞生命化为永恒……

  董存瑞拉响炸药包后,战友们只能看到一堆破碎的水泥、砖石,他们徒手扒了很久很久,都没有找到董存瑞的遗体,哪怕是一块零碎的骨肉、衣服残片……英雄虽然尸骨无存,但精神风范永驻人间。

  1954年,隆化县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烈士墓中埋葬的是一块楠木牌,在北郊的苍松翠柏间,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纪念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这个陵园后来几次扩建,现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成为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英雄事迹6

  吕挺,20xx年12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从一名普通消防战士,迅速成长为中队的指挥官,拥有三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省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赵金锋曾和吕挺在安吉共事5年,在他的印象中,吕挺憨厚善良,和队员关系都很好。“他不抽烟、不打游戏,最喜欢打篮球,打赢了会像个孩子一样开心老半天。”在他眼里,吕挺就像一位邻家大哥,守护着中队每一位队员。赵金锋记得,20xx年冬天,有驴友在安吉龙王山遇险,吕挺带着5名消防员一起救援。“那天雪下得很大,他们花了8个小时才把人救出。下山路上,一位身高1.9米的队员多次摔跤,吕队8月16日9时9分,消防救援人员在距落水点下游约1.8公里处的递铺街道六庄村长潭自然村西苕溪河道中搜寻到吕挺。14时40分,另一名落水群众遗体也被打捞上岸,搜救行动结束。

  吕挺,金华东阳人,199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20xx年12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历任湖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战士,省消防救援总队学员,湖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安吉中队排长、副中队长。现任湖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安吉中队中队长,三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20xx吕挺事迹体会小编曾经多希望吕挺能活着回来,曾发文带着无数的期盼,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本来不想写关于吕挺送别,小编犹豫了很久,因为真心不愿看到这样的现实,真心想要看见一个活着的英雄,可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即使吕挺牺牲了。8月19日上午,各界群众自发前往吊唁,送这位英雄最后一程,战友们现场泪目,群众们也是泣不成声,一向调侃的小编没有了什么新词,因为我只想发文祭奠他。

烈士英雄事迹7

  8月14日傍晚,浙江湖州安吉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称,一对父子在辖区鹤鹿溪村西苕溪河道落水遇险。中队长吕挺遂带领15名队员赶往事发水域,迅速展开救援。19时56分,落水的15岁少年被成功营救上岸,来不及喘口气,吕挺又再次入水,准备营救落水的父亲。不料一个浪打过来,两人都消失在急流中。

  16日上午9时,搜救人员在下游1.8公里处发现吕挺,确认遇难。噩耗传来,家人、战友乃至无数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无不为年轻生命的离世悲痛不已。

  为救落水父子消防员被水冲走

  战友杜一星介绍说,14日傍晚17时许,中队接到出警任务,说是有两个人在安吉县鹤鹿溪村西苕溪水域落水遇险。很快,中队长吕挺带着其他15名队员出发,“出发前大家就有心理准备,这次救援可能会比较困难,一是因为水上搜救本来难度就大,二是事发地点比较偏僻,水域情况比较复杂”。

  当天18时30分许,第一批出发的16名队员就赶到了现场,中队长吕挺和另外一名队员率先下水,在架设好横渡绳索、做好安全防护后开始展开救援。不久,当地一支民间救援队也赶来加入救援。

  19时56分,大家成功营救出落水的15岁少年。据了解,当天落水的两人系一对父子,两人在乘坐皮划艇玩水期间,不慎被河水冲到下游一个漩涡处,导致皮划艇侧翻,两人也因此落水。得知这一情况后,刚刚救出孩子的吕挺来不及休息,就再次入水,准备去营救另一落水者。

  很快,朦胧夜色中吕挺的身影与落水父亲的'影子越来越重合,岸上队员便开始往回拉绳子。遗憾的是,绳子拉回来却只剩下一件救生衣。一个水浪打过来后,两人都消失在急流中。

  搜救37小时后确认遇难

  据介绍,吕挺两人落水处河水宽达57米,水流流速约1米/秒,水域环境十分复杂,给后续搜救带来很多困难。

  杜一星说,得知战友被水冲走后,自己和其他负责“看家”的队员也立即赶往事发水域。此后,其他中队、各民间救援队也携带装备前往支援。人数最多时,共有三四百人参与搜救。

  彼时大家都还期待,吕挺能够平安归来。

  16日上午9时许,在经过37个小时的艰难搜救后,救援人员最终在距离吕挺落水大约1.8公里外的河道旁,找到了吕挺,并确认其已遇难。

  下午14时许,另外一名落水者也被确认遇难。

  战友回忆

  成熟直爽大哥哥

  负责日常训练

  杜一星回忆,14日当天接到报警前,吕挺正在清点装备,还和自己说要添置一些新设备。“想到这个任务会很危险,但没想到会真的出现意外。”

  他介绍,中队队员普遍都是90后,相比之下,1990年出生的中队长吕挺已经算是年龄比较大的了。平常队员们有心事,都愿意和这位成熟的大哥哥聊一聊,“他不是那种走温柔路线的,非常直爽,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

  据他介绍,吕挺是在20xx年加入中队,日常大家的训练计划都由其负责,专业又认真。闲暇时间,吕挺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活力十足。

  杜一星说,由于日常训练、出警救援的任务较重,战友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腰、腿部位的损伤,吕挺也不例外。“他的脚踝部位有习惯性扭伤,打开他的柜子,一柜子全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药。”他回应说,吕挺第一次受伤就是因为一起火灾救援,在拖动设备时不慎扭伤,此后就一直没有彻底好。据他介绍,救援经验丰富的吕挺每次出任务都冲在最前面,此前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安吉县境内也出现道路被淹等灾情,也是吕挺带队,及时将卫星电话和电工送往受灾村庄,成功避免受灾村庄与外界失联。

烈士英雄事迹8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在这里我想感谢那些革命先烈们,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可能今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了解了革命先烈许世友和黄克诚的故事,来和大家分享。

  许世友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一位名叫林子金的少林寺弟子去到了许世友的老家,河南新县许家洼一带。许世友看到林子金的武功,心里十分仰慕,便拜林子金为师。三年之后许世友出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且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关于他最著名的故事就是1958年,许世友去到驻浙江宁波海防前线当一名普通的上等兵。刚开始大家还把他当首长看待,但许世友不仅没有以首长身份自居,反而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如亲兄弟一样,更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黄克诚这位将军同样让人非常敬佩。有一次手下的人帮他放马,他的马咬破了一块树皮。也许在我们看来,红军当时解救了那么多百姓,一块树皮又算什么?但黄克诚却不这么认为,他及时地给了老乡补偿。这体现出他为人真诚正直,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搞特殊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奉献自我的精神,争取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烈士英雄事迹9

  铭记!昆仑之巅的“高光时刻”

  最近,有一句话很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仅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铮铮誓言。巍巍喀喇昆仑,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就在这样的生命禁区,一茬茬年轻的官兵战斗在卫国戍边一线,用生命践行中国之领土,一寸都不能让。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中国用行动证明,祖国不会忘记英雄,人民不会忘记英雄。

  鲜血和生命珍贵,虽九死其犹未悔。春节刚过,万物复苏,新疆的喀喇昆仑仍旧是白雪皑皑,严寒刺骨。一代代边防士兵就是在这样极度恶劣的条件下巡逻、放哨,他们说,他们就是界碑。当外军违反国际协定,越线搭桥、修建道路,单方面进行恶意挑衅时,团长祁发宝同志,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到对方暴力攻击,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守卫了国家的尊严,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用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军人的使命,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铁血英雄。

  团圆和领土宝贵,青春热血仍无畏。这个春节,我们感受着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之中,是他们用身躯挡住了寒风凌冽,是他们用生命守住了暖暖春光,是他们用小家的分离换得了大家的团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刚入伍的“00后”新兵陈祥榕执笔写下八字战斗口号,用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守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渴望爱情的年龄,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誓言再难实现;23岁的王焯冉和战友们连夜渡河增援一线,一只脚被卡在水下巨石缝中,危急时刻,他将战友猛地推向岸边。他们都是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选择参军入伍,选择戍守边疆,用生命彰显了青春无畏,他们的精神永远矗立在喀喇昆仑之巅。

  高原和青春相汇,山河寸土不后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守护,中华文化倡导“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的价值取向,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从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就像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所说,面对20xx年印军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出交涉人员,造成双方人员伤亡,责任全在印方。历史不容篡改,英雄不能遗忘,广大人民有权利知道事实的真相,看清其中的是非曲直。爱好和平不等于软弱可欺,中华民族不会侵略别的国家,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觊觎他国利益,但也决不允许其他国家损害我们自己的利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这是高原边防官兵最喜爱的一首歌,更是千千万万高原战士为之奋斗、不惜献出生命的初心和使命。

烈士英雄事迹10

  英雄,是历史巨人,更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北京密云县,有一位英雄母亲。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婚后,她和丈夫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个儿子。

  好日子还没有熬到,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在邓玉芬的家门口,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挽救国家、拯救自己。

  当年6月,10团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谁知丈夫走后没几天,竟传来噩耗:丈夫、四儿子和五儿子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

  坚强的邓玉芬没有屈服。亲友们劝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留下的镐头,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

  国难当头,人命如蝼蚁,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这位母亲身上。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同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了家里。三儿子也下落不明。

  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沉重的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春种秋收,做鞋做袜,照料伤员,她从不得闲。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干部战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战士们就是她的亲儿子!邓玉芬为了让伤员能多吃点儿,自己节衣缩食。家里养的几只老母鸡,鸡蛋却一个也舍不得给亲儿子吃,统统送给了伤病员。战士们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个邓妈妈。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一连折腾了7天7夜。小六儿跑丢了,她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她为了掩护藏在附近的乡亲和干部们,眼睁睁地看着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怀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咱们胜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惟一的儿子小六儿也被妈妈送去当兵。1948年在攻打黄坨子据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了保卫家国,邓玉芬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这是抗战时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烈士英雄事迹11

  在北宋末年,金国大举进犯中原,就在这个紧急关头,一位抗击金兵的英雄腾空出世,他就是岳飞。 关于岳飞的故事有许多,书也不少,如《说岳全传》、《岳飞传》其中,我最爱看《岳飞传》。 《岳飞传》这本书主要讲了岳飞和众将一起抗击金兵,把金兵打得连连败退。可就在即将扫除残余金兵,能将金人逐出中原时,秦桧假借皇帝的名义,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飞入京,又用阴谋,使岳云和张宪回京,三人最终死在风波亭。 我读了《岳飞传》,知道了岳飞骁勇善战,率领岳家军,打击金人,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故在金人之间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而且岳飞品行高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他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也深受人们钦佩。

  从另一个方面讲,岳飞之所以被召回京城,导致功亏一篑,是因为朝廷中有秦桧这些奸诈小人在背后暗中使坏。故可以这样说,有这些奸佞之辈在朝为官,而且还是做大官,岳飞的失败是必定的。

  现在宋王朝是内忧外患,外患是金兵进犯中原,内忧不仅是各地的起义军,还有朝中的奸臣。正所谓计狠莫过于绝粮,这粮草就犹如是自己的后背而岳飞的后背就是朝廷,朝中的奸臣秦桧等人打压、排挤忠良,使忠良之士无法施展理想,还要给在外抗击金兵的岳飞使坏,使外患更严峻。这令我知道了,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别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为后背有时候是顾及不到的。比如说岳飞,他多么骁勇善战,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奸人手上。俗话说:一颗老鼠屎能坏了一锅粥,何况朝廷有这么多颗呢? 假如肯定要形容那时的状况,我想用一首诗来形容:万古共称秦桧恶,千年难没岳飞忠。因将武穆终身恨,一假牛皋奏大功。力图社稷逞豪雄,辛苦当年百战中。奸佞立朝千古恨,元戎谁与立奇功。

  《岳飞传》这本书讲解并描述了历史英雄岳飞的诞生到陨落,也讲了朝中小人之奸诈。忠孝节义在书中呈现得淋漓尽致,很经典很好看。历史带动文字,文字书写历史。

烈士英雄事迹12

  小宣传员——石宝芹

  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再次占领陈家港后,严密封锁,大镇区内生活资料严重匮乏。石宝芹为谋生计,经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头甲一带去换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饥度日,在频繁的往来中。她们与南河区民主政府逐渐取得了联系。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

  农历腊月末的一天拂晓前,在新民街巷内挨户地把传单塞进门。天亮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发现了共产党的传单,立即进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当天晚上,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在牢中,敌人威逼利诱,但她们众口一词;“不晓得”,“不知道什么传单、小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们坚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个姑娘被国民党军队押往南潮河闸堤内,反动军官对她们说:“还有最后机会,谁交待了谁就可以回家。”而四个姑娘齐声说说“你们要杀就动手吧,没有什么可讲的。”最后国民党军队残忍地将她们四人全部杀害。石宝芹英勇就义年仅16岁。

烈士英雄事迹13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是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在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的团长,牺牲时年仅14岁。王朴出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在其中,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必须明白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明白!就是明白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应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我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应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我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烈士英雄事迹14

  家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话题,也是近几年世界性热门话题。家园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温馨的,也有惨淡的;有让人欣慰的,也有让人无奈的……关注物质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关注精神家园引导考生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环境。家园这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热点,又呼唤人文精神,对引导考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因为呵护家园,就是在呵护人类的'明天。

  关键词:最美。

  生逢这个时代,我们常被感动包围。别光为最美喝彩,感动之后呢?孔子早就把答案告诉我们了——见贤思齐!白岩松曾说:“一个人好久没有被感动,就像花儿好久没浇水似的。”有一则寓言:一群人匆匆忙忙赶着路,有个人却停了下来。众人纳闷:“怎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得等等它。”是的,灵魂不落在后面,才最美。

  关键词:攀登。

  旅游登山,发现两处名胜的碑刻颇具匠心。一处是山东泰山起点石坊前的“登高必自”;一处是福建泉州清源山半山腰的“更向上去”。细细品味,感到攀登这件事对做事与治学深有启示。

  “登高必自”语出《礼记·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意指向高处走要从低处始,向远处行要从近处起。驻足再出发,挑战亦如约而至。面对壁立千仞是半途而废,还是继续攀登?清源山“更向上去”的石刻无疑给登山者带来勇气。更向上去,美不胜收的万千气象才会尽收眼底,才能领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和“一览众山小”的磅礴。然而,更向上去仅靠毅力和勇气还不够,更需方法。盲目攀登,不但会迷路,还可能坠崖,因此既需一往无前的信念,也需如履薄冰的谨慎。登山如此,工作亦如此。

  关键词:吃亏。

  《感动中国》中,乡村女教师支月英的事迹令人动容。她离亲别友坚守在大山深处的讲台30多年,撑起了两代人求知的天空。栏目组给她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有人说她吃亏了,有人说她是傻子,但她觉得“山里需要这样的傻子”。朴实的语言里,彰显的是一名人民教师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吃亏观”。你有怎样的“吃亏观”。

  关键词:工匠精神。

  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德国人造的锅说要用100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你看别人造的锅,10年20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听听很有道理,“菲仕乐”似乎有点笨。这位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却这样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烈士英雄事迹15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部队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烈士英雄事迹】相关文章: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04-07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作文11-26

英雄事迹作文06-15

抗日英雄事迹06-12

雷锋英雄事迹10-09

英雄事迹的感想07-20

作文英雄事迹09-04

英雄事迹作文11-23

雷锋的英雄事迹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