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1-11-04 13:07:36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剖析目前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新课改的特点和中国教育改革实际,设计一类新的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高等院校科学地认识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估状态、客观评价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对高校进行科学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评价、完善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99-02

由于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极为复杂的活动,国内外对如何测度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从总体上看,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评价,忽略了专业素养的评价;二是过分注重结果的评价,忽略了教育实习过程评价;三是过分注重教师评价,忽略了其他评价主体对师范实习生的评价。

一、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1.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本质内涵。从教师教育的角度看,教育实习是联结学术课程和教学实践的桥梁,通过创造性地提供超越传统的和中小学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育学和学科内容的教程,为师范生提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情境。

2.现行的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国际上对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研究中,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这一概念很少提及,仅有的研究也多数是从影响因素及改进的角度进行,对教育实习评价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义。由于教育实习内容丰富,包括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实习,决定了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教育实习内容多样,要求同一实习生便具有多位指导教师,而各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标准难以均衡统一,因此,对如何测度教育实习效果至今仍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从总体上看,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仍存在以下不足:(1)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评价。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将已获得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各科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于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以形成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和锻炼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1]。也是师范生根据师范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参加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能力的过程[2]。因此,教育实习是对实习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进行检验的过程,这就要求实习评价标准不仅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且要关注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同时要不断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3]。当前,高师院校在进行教育实习评价时,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评价,忽视了专业素养的评价,有关教师的思想道德、职业修养、信息素养、个性品质、创新能力的考察极为有限,制约了评价指挥棒功能的发挥,不仅不能很好地反映教育实习成效,而且会给实习生带来片面的认识和误导。(2)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结果评价。现行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中主要关注教育实习结果评价,而忽略了教育实习过程评价,导致评价的信度、效度低,可比性差。教育实习活动是师范生能力的动态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实习评价不仅反映师范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评价,而且也反映了教育实习活动的管理水平,代表师范生能力在提高。好的教育实习成效必然是由优秀的教育实习管理过程保证的,客观的教育实习实效性评价还应该对教育实习过程的实效进行评价作为补充,以反映师范生长期发展潜能和潜在能力提高。赵传江提出中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教育实习过程指标与实习成果指标在内,但他没有进一步设计衡量教育实习过程成效的具体指标[4]。(3)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教师评价。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教师评价,而忽略了实习生、原任课指导教师、原班主任指导老师、实习学校领导、带队老师、毕业学校领导等对学生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因而评价主体单一。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很容易受到评价主体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难以实现实习的根本成效。同时,单一评价具有片面性,评价反馈不够全面、准确,很难作出完全客观的评价。阻碍实习目标的实现。

二、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计

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本质内涵、特点、教育实习过程特征和教育实习改革实际,本着科学性、完备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本文设计出如下表所示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表中各指标的权重是结合实际调研和访谈结果确定的。

各指标的具体解释如下。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否有详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级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学习管理、生活纪律、班团建设等。

组织班会:是否定期招开班会,形式多样,关心学生。

班团建设:班风,学风建设,学习气氛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后进生进步大。

偶发事件处理:对出现的偶然事件要沉着冷静、果断、谨慎、态度公正,掌握分寸。

备课:分不同类型的课进行备课;与教学计划安排同步分节备课;教案中应包括:授课时间、授课节次、课题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堂小结、课后作业(部分学科可免)、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上课:目标是否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重难点取舍是否得当,能否因材施教;教师行为评价,包括能否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手段;能否准确表达知识点:板书是否合理;学生行为评价,能否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教学特色评价,是否有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

作业批改:涉及批改的目的、批改用时、批改方式等。批改作业的功能有反馈、监督、评价;批改作业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批改方式。完成作业批改活动和达到完成作业批改结果的程度。通过作业批改及反馈,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程度。

课外辅导:通过课外辅导,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程度。

反思能力:考察、了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实习生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状况、教育能力、人际合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在全面审视自己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

领导能力:组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及个别教育等工作环节的能力;组织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教师家长协会的活动,甚至参加在职训练活动。

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加工、提炼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的工作思维。

实习纪律:出勤情况,守纪情况以及工作表现。

职业道德:具备一个教师的思想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实习教学日记:有完整的教学日记。

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角色转变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进行教学调查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总结优秀教师对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和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至少一项研究课题,并形成科研项目、报告与论文。

参考文献:

[1] 翟宝清.教育实习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朱永新,杨树兵.英美师范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启示[J].常熟高专学报,1999,(6):1-3.

[3] 云莉.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1-43.

[4] 赵传江.中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01-104.

[责任编辑 陈 鹤]

【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相关文章:

高等院校营养健康教育模式体系初探10-05

学科馆员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07-12

实训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10-10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09-07

护生护理礼仪教学与实习评价体系研究10-10

阳光体育评价体系研究论文05-17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1-20

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0-06

矿山作业场所安全评价体系研究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