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实习总结

时间:2021-12-12 12:48:44 实习总结 我要投稿

这两天的实习总结

这次的总结主要从两个角度看。

其一,从工作人员的角度看。

这两天的实习总结

来到车间实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感悟出工作的基本原则:全神贯注,熟能生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还没有到车间实习之前,我总以为那是个工作很辛苦,薪水又很低的地方。那里,都是没有学历的人待的地方。然后,当我真正到车间去做那些工人平常做的事情时,我发现,其实体力活不大,而且操作很简单,唯一要克服的是反复不变的工作带来的枯燥无聊的情绪。

毕竟,我也没有在车间工作多久,而且没有什么工作压力,所以感觉比较轻松吧。偶尔甚至会想,常常坐在书桌前埋头做题,费神的很的时候,是不是来到车间做一些简单的活会比较好玩呢?

刚来到车间,我才发现什么都不会。以前曾经听说过以为很简单的活儿,如果能够掌握一些技巧,会变得更加简单。有人说,有没有干过活,一看就知道。那时,我还不懂为什么,以为工作就像说那么简单,不就是包装,贴标签,数数,不就是字面理解的那样简单吗?进去车间以后我才发现,里面的工人每个都是能工巧手。怎么说,他们都有自己一套经验,怎么做会比较快捷,怎么做会比较漂亮,怎么做才叫有效率。这些,不干过活的人真的不可能知道。

往往这些经验不是像做学问那样,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像公式一样反复推算就可以得出的。那些经验获得有两种方式。一,别人教会;二,自己习得。这似乎与平时的学习方法略有相似,其实大为不同。

首先说说别人教会的经验吧。做学问上我们颇为诟病中式教育的"手把手"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只有那些知识自己能够学会,那些公式能够自己推理得到才能真正记得牢,才叫真正掌握了。事实也的确如此。然而在车间,这种手把手的经验传授模式却尤为重要。为什么呢?

来看看我的亲身经历作为例证吧。初次来到车间,我什么都不会做,原以为简单的手工活儿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非常费劲。看看身边熟练的工人,为什么他们都可以干的那么快,而且还那么好?仅仅是因为熟练的关系吗?显然不止是熟练的关系,更多的是他们掌握了工作的经验和技巧。比如说折盒和数数这两个工作。

折盒要想有速度,就跟纸皮摆放的方位有关。听似简单,干这活的时候一般人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尽管觉得自己的方法很麻烦。然而,此时,那些熟练的工人就会来告诉你应该怎么摆放才可以折叠的快,要怎么折叠,盒子才会漂亮,牢固。而这些技巧并不会因为是别人教会你的,你就不会记得,因为我之前也强调过,车间的工作是反复的,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讲到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反复地熟练别人教会你的技巧,就算不是自己得出的经验也可以简单记住。

数数,这听起来连小学生都会的工作,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证明别人教会技巧的重要性呢?其实,内有大学问。一叠叠的砂纸放在一起,要数50个一栋,100个也就是2栋装一盒,几百个砂纸叠在一起让你数,如果一个一个数,真是数到天亮都没数完。这时,旁边的工人告诉我,5个5个的数,数十次就好。说起来简单。这还不是一般的难。这又跟我之前说过的车间工作基本原则相吻合了。开始的时候,你的思想一点小差都不能开,否则你只好重新数。这么说可能比较难明白。我让你听听我那时怎么数的,"1、2、3、4、5,(1);1、2、3、4、5,(2)…1、2、3、4、5,(10)"如果是这样数的话,很容易忘记括号里的数,如果你稍微开小差的话。这就要求你高度的注意力,就是要做到"全神贯注"了。不然这样数,还不如从1数到100来的快。但当你熟练了以后,你可以不必数那1、2、3、4、5,可以直接一目5个,从1数到10就可以了。这也是在我数了一个下午以后才慢慢习惯的比较有效率的方式。然后再经过一个上午,我发现就算一边在脑海里总结经验,像现在这样,也可以一边数数了。这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原则之二,熟能生巧。

其次说说自己习得的经验。这种经验也跟平常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在车间干活不像做学问,自己在书桌前死算,就可以得出结论,就像有些工作的技巧,不是工程师什么的能够设计出一套动作,提高效率一样,有些经验还是得亲手做过,然后在慢慢熟练的过程中自己领悟得到的。能够自己习得一些经验固然是件值得开心的事,但有一些经验,你以为是正确的,或者说以为可以提高效率的,实际上它却减慢了你的效率,甚至会导致频频的出错,而往往你会把那个错误当作是尚未熟练而导致的,这时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这样做是不行的。

就拿我贴标签的经历来做个小例子吧。贴标签,在我真正接触这个工作之前,它就真如我想象那么简单,但当我亲手做过了,才发现原来要贴的好也不简单。然后别人教我要一张一张的两只手一起平贴上去才好看,果然可以很好看,只是我认为效率太低,速度太慢了。怎么办,我发现单手贴标签比双手要快得多,虽然有些时候会贴的歪歪扭扭的,但我仍以为那是我还不够熟练而已,或许等我熟练了,这个经验还能广泛推广呢。但后来我发现是我自己太天真了。记起之前那些工人教给我的经验,哪个不是一教就能学会的呢?车间里的经验需要的不是慢慢熟练,而是易上手。而我的那种方法,想想要把贴歪了的标签重新撕下来再贴好,实际是导致效率损失严重的错误经验。妄想做两三天就能够得出什么新的心得和经验尚且为时过早,不是不可能,只是不太可能罢了。

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技巧,也许在车间里非常普遍,而我也并非班门弄斧,只是浅薄地在此引证一下自己的观点,仅此而已。

在车间工作的这些事情,似乎很琐碎,也真的非常琐碎。但是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还没有我们一直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简单的,复杂的,想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

今天在车间数数时,突然发现比起昨天的蜗牛速度,确实领会到熟能生巧的道理。昨日的全神贯注,今日的熟能生巧就是车间里铁一般的法则。

咚咚咚的机器声,反复沉重地震撼着我的心。那才是工人的声音。那才是我想要了解的。那里的人或许不知道我是谁,我也没跟他们说过几句话,但是我发现像这样静静地认真地工作,做着这些不用煞费太多精神的活,有时也未免不是件好事。就像我那丧失已久的写作灵感,不知道为什么如泉般喷涌,就在我这短短的两天车间实践的时间里,它们又神奇的出现了。才明白,劳动不止创造了价值,还创造了人和文化。

其二,从管理者的角度看。

我始终在探讨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提高员工的效率呢?

1.适量的"猜疑"。怎么说,就算你明知道员工非常努力工作,你也要对他有适度的猜疑。故意让他听到你对他工作质量的质疑,无疑是很好的激将法。显然,度的把握要很准,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让他感觉自己不被信任。

2.激励制度无疑非常重要。但是这个激励的标准要怎么定却向来是个问题。

我在这里实习的车间实行的是固定工资,不定产量的方式。

开始时,我不得不质疑,为什么这里的管理者要这样做呢?这样做他不怕员工偷懒吗?如果说信任的话,如果导致生产的延期,产量的低下,这已经超出了信任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了吧?

然而结果是,这套管理方案实施那么久,从来只有超额完成,而没有不完成的。

是员工太多了?是生产的任务太少了?

这具体的情况还得进一步具体分析。这套激励方案的可取之处有待进一步分析。但我还在想,到底有没有什么类似以日算薪酬,日产做标准的激励方案可以更加有效率呢?显然,这里有个前提是知道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也就是平均的生产率才可以试行这套方案,而我暂时不知道这家企业是否已掌握这一重要的数据信息。如果没有,我将从现在开始统计。

【这两天的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这两天的实习总结12-13

全友家私促销这两天实习总结12-13

初一开学这两天作文01-11

悲喜交加这两天作文900字09-08

高度敏感 高考这两天,家长该不该问成绩?12-23

向LG汇报一下这两天的工作生活情况12-18

《实习总结》 -实习学习总结01-01

实习总结。 -实习学习总结01-01

实习总结! -实习学习总结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