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论》第2章教法学习心得

时间:2021-12-16 20:49:0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佛法概论》第2章教法学习心得

《佛法概论》第2章教法学习心得作者:慧岩居士第2章教法

第一节能诠的教法

《佛法概论》第2章教法学习心得

思考点:

如何理解"三宝综贯的佛教,实等于释尊三业大用的流行"?

如何理解"释尊教化的流行,构成缘起和合的人间佛教。缘起的佛教,是相应相成的、综合融贯的,是整体的。"?

释尊教法的能诠和所诠分别指什么?

如何理解佛弟子和后代僧团在佛法缘起中的意义?

如何理解"不了解缘起依存的诠表,难怪有偏于有情的色法,或偏于意识与境界了。"?

诠表大致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教典略说

思考点:

如何理解"圣典的编集"?

如何理解佛教部派的分裂?

大乘经和小乘论的区别?

大乘佛法的主要发展方向?

如何理解"教典语文"的多样性?

要点和个人体会:

佛教是一场真实的缘起。世尊在其人间真实的修行缘起中,体悟了"法性法尔"的缘起法则。而后世尊在45年的弘法生涯中,应理应机的以其"言教"和"身教"向弟子和有缘众生表诠了这一"缘起无我"的真理。世尊的"言教"和"身教"构成了佛教最初的教法,即佛法的"能诠"。此时的能诠(除掉每半月一颂的波罗提木叉)是随机的、变化多样的、究竟和世间交杂的围绕着解脱的主题展开,而且多是没有形成文字的。

释尊教化的流行,构成缘起和合的人间佛教。缘起的佛教,是相应相成的、综合融贯的,是整体的。但为了所诠事相的种种性,能诠佛法也就流为不碍和合两类:教授类,重于事理的说明,即后来结集的"经";教戒类,重于行事的规范,即后来结集的"律"。教法的所诠--"经"和"律"要在相互的融会贯通中才可以得到正确的理解。

佛教的缘起,"相似相续,辗转相依",从印度到他国,从2500年前直到今天。这其中是通过世代相继的佛弟子和僧团才得以实现。人间的佛陀入灭后,佛陀的化身也得已转化和延伸。佛陀的教法,由历代的佛弟子和僧团承担,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有了新的因缘适应与和合,也不断有了新的教法结集。这是佛陀语业的流传。同时,按照戒律运作的僧团则是佛陀身业的流传。这流传的身业和语业,同时在表诠着佛陀的意业--缘起无我的四圣谛和通向解脱的八正道。

能诠表的教法,即佛与弟子的"言教"和"身教",本身是真实人间的缘起法。说法者的音声和行为,听法者的听闻、思维和而后有的如法修行,都是真实根尘识的缘起和合和转变。离开缘起,片面执着形象、音声、文字或抽象的真理都不能得到佛法教法带来的真实法益。

佛陀入灭后,佛弟子们因为不想佛陀教法的流失和被误解等种种因缘,对教法进行了第一次结集。100年后因为对戒律的分歧因缘,又有了第二次结集。此后部派分裂后,又分别有了不断的结集。结集的形式也不断发生了改变。

经典的.结集,不是教法的原始记录,而是教法的分类归纳和总结,代表了当时全部或部分佛弟子的共同知见。因为佛弟子的知见最初源流自佛陀、不离佛陀揭示的实相和本怀,故说所有经典都是"佛说"。教法与结集都是真实的应理应机的缘起,故并非所有教法和经典都代表了佛陀在世的教法。还原佛法发展的真实历史,正确理解经典结集的过程和意义,可以免除许多事相上的无谓诤论。

佛法的真实缘起,经历了原始佛教、大乘初期、大乘后期和大乘密教的几个大的阶段。原始佛教是重个人解脱和理智型的。大乘初期的中观和唯识已经具足菩萨道的精神,但还是以理智为主的。大乘后期的真常唯心论则是以情感为特点的菩萨圆融道。大乘密教则完全转向以情感为中心的偶像崇拜了。

佛法在人类历史的真实缘起中产生,在历史真实的演变中随因缘和合和变化,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在某些地区,佛法因为真实的因缘而最后消失。这一切都证实佛法本身的发展中,并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意志和我。佛法的发展本身也同时证实了缘起无我、无常的永恒规则。

佛陀在世佛法的教法就随机使用不同语言。之后的结集,特别是各部派内部的结集,也使用不同的语言。"巴利语"或"雅语"只是其中某个时期,某个部派使用的语言。

在不同语言的圣典中,汉语佛教经典是相对比较全面的。因此需要特别的重视汉语佛典。

(中国大学网)

【《佛法概论》第2章教法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小乘佛法 -资料01-01

关于《佛法》作文10-06

企业管理概论学习心得01-01

浅谈生活与佛法作文09-02

建筑概论学习心得范文3篇07-06

土木工程概论学习心得范文09-11

体育概论01-06

素质 能力 教法01-20

社戏 教材教法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