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

时间:2022-03-11 14:24:1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

  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 篇1

  孩子考上了外总推荐生,要去外总上学了,一般的家长,会像我当年一样,充满兴奋和希望,但飞飞(化名,为保护人家的隐私)妈妈却充满担忧和焦虑,看到郑州中招状元晓凡妈妈的教子分享后,给凡妈写了一篇近2万字的文章,回顾了12年来孩子的成长经历,跟凡妈交流自己的看法,后来,又因为看了我的《状元是怎样炼成的》,把这篇文章又发给了我。我看了之后,才明白,飞飞是隔代教育,由祖父母从小带大,什么事都由祖父母说了算,飞飞爸妈虽然与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却成了孩子成长的旁观者,由于祖父母的溺爱,飞飞很顽皮,在学校经常惹事,5年级升6年级之时,为全力备战小升初,飞飞妈妈痛定思痛,冒着与老人翻脸的风险,把孩子教养权收回自己手中,本来只想孩子能考上个民办名校就行了,没想到,飞飞却因为优秀的英语成绩,提前在外总推荐考试中胜出。但飞飞妈妈却忧心忡忡,怕孩子到了外总,由于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成绩会垫底,会让他的自信心受打击,孩子刚刚扭转的良好表现会因为成绩一落千丈而功亏一篑;想让孩子住校,却又怕刚刚培育的尚不牢固的父子、母子之情,因为住宿而无法扎下深根……这些担忧,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思考再三,我给飞飞妈妈,写了一封信。本来,这是一封比较隐私的通信,似乎不太应该发在博客,但是,我知道,现在有很多隔代教养的孩子。飞飞的成长中的偏差,会不会在这些孩子身上重演?飞飞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妈妈,而别的孩子不一定有,一些年轻的父母乐得自在,认为孩子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管,自己何不再潇洒几年?考虑良久,我在修改了一些涉及隐私的内容后,把这封信发在了这里,希望隔代教养的祖父母、父母能从中得到一点有用的东西。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只是基于一位热心的普通母亲的看法,缺乏专业知识支持,仅供参考:

  1、借孩子考上外总之机,租房离家,给孩子一个全新的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跟你和他爸在一起,以便你们继续矫正孩子的一些偏差行为。我觉得,尽量不要让孩子住校,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定要租房陪读。即使不允许,创造条件也要租房。我觉得,金钱上付出,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比,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用几万元的付出,换来三年美好的亲子时光,是值得的,更何况,飞飞与一般孩子相比,更需要你们用更多的陪伴来弥补孩子前面缺失的父爱母爱,这样看来,租房更值得。我觉得,初中的孩子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经常关注,如果孩子住校,则达不到这一要求。如果你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你会认识到,在每个人的心灵中,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内在的小孩”,当初的事实是祖父母从你们手中夺取了孩子的教养权,但在飞飞“内在的小孩”那儿,可能会是父母无能为力而抛弃了他,这种被抛弃感所造成的心灵创伤,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与时机来进行疗愈,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解开心结,而现在,孩子正值青春期,更是需要陪伴与关爱的时候,如果住校,那个“内在的小孩”会认为你们再一次把他抛弃了,当初是抛弃给祖父母,现在是抛弃给学校。所以,我觉得,住校并不可取,更何况,外总本身的各方面条件,并不是一个适合住宿的学校。我儿子的班上,当时有一些孩子报名住校,后来家长都在老师的劝说下租房陪读。老师们不建议住校的原因,也与我的看法基本一致,主要就是两点,一是初中的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经常的陪伴与关注,二是外总是一所公办走读学校,食宿条件不能和民办的全寄宿制学校相比,如果家长坚持让孩子住校,老师也只能做到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方便,却无法做到各方面都达到最好。因此,你们想让飞飞住校的想法,还需斟酌。

  2、继续前面恰当的教子方法,让孩子能得到连续不断的关爱。我看到你所写的从备战小升初至今,你和他爸的一些认识和做法,我认为对孩子很及时,方法也很得当。除此之外,你和他爸的心里,还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就像晓凡妈妈说的那样“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孩子过往的行为偏差,一部分是由于祖父母不当的溺爱造成的,另一部分则是父母爱的缺失造成的。从祖父母那一方面来说,要想他们改变看来是不可能了,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只有从自己这边做最大的改变,才能给予孩子最想要的东西,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变孩子的偏差行为。青春期的孩子最想要什么?无非就是足够的爱、理解和尊重,爱他、理解他、尊重他,为他的每一点进步而喝彩,当然也要允许他犯错,只要后来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改正就行。

  3、学习上,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如果孩子进入初中之后,学习不吃力还好,如果感到吃力的话,你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最起码要做到,每天晚上回家,及时和孩子沟通,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自己同时也读书或看报,等孩子完成作业,看看孩子做完没有,让孩子自己检查下,有无错误,错误的能当时改正最好,如果不能,叮嘱孩子一定要问老师,搞清楚,弄明白。检查孩子作业是否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的惰性。(你可以不看他做的对错,但一定要看看孩子做完作业没有,一般老师第二天会对答案,如果孩子错了,他会去思考为什么错,如果他根本没做,那老师对答案时他可能就会照答案一抄,达不到纠错和提高的目的)。我觉得,初中时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尚有可为之处,而到了高中,家长即便有天大的本事,在学习上也帮不上孩子什么忙了。抓住这关键的三年,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另外,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对班主任讲一下孩子的成长过程,或者把那篇给我和凡妈看过的文章给班主任看看也未尝不可,让班主任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不至于当孩子犯错了,班主任对孩子进行批评,会浇灭孩子的热情,导致孩子逆反心理而产生更多的对抗行为。及早恳请老师对孩子的宽容和谅解,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空间,对孩子的未来,也很重要!

  4、开学之前,给孩子讲讲初中的生活,让孩子做好吃苦的准备。初中的作业量,是小学的数倍,孩子用来做作业的时间也很长,初一大概九点半才能写完,初二要到十点以后,初三十一点钟才行,这只是一个平均的水平,有的孩子,一上初中,半夜写不完作业的大有人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只会叫苦连天,意志力不强的孩子,难以坚持。对作业的厌烦,直接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与成绩。引导孩子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难”的精神很有必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三年来,我分析了我儿子成绩起伏的过程,但凡他能仔细完成作业,并认真复习的,一般考试时都会考出好成绩,反之,则退步,这是经验,也是教训。我觉得,孩子们的智力,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成绩出现差别的原因,大多在于有的努力,有的不努力而已。跟上老师的步伐,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取得优秀的成绩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很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外总高手云集,用功的孩子居多,有很多孩子在完成作业之后,还上着培训班,提前学习或深入学习学校的功课,孩子们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吃点苦还真不行。从你的文中我可以看出,飞飞是个聪明的孩子(能考取外总推荐生就说明他在英语学习方面具备特别的优势),如果再加点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行动,优秀的成绩并非不可期,以前他的学习成绩不突出,只是因为他的学习潜能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而已。另外,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长远的我将来做什么?中期的三年后考上哪所高中,六年后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短期的每次考试在班上取得什么样的名次?有目标的孩子才有前进的动力,有目标的孩子才能促使自己内力的觉醒,行动上才更加有力。

  5、继续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虽然孩子成长的偏差与祖父母有很大的关系,但我相信祖父母本身也不想孩子这样,只是他们落后的观念、有限的视野导致对孩子爱的方式不恰当。如果,孩子用敌视的态度来对待祖父母,那才真是害了孩子和你自己呢。不管过去如何,孩子都应该感激和孝敬祖父母,毕竟,除了你和他爸,祖父母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这是我们为人子女的,应该教给自己孩子的。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 篇2

  说起隔代教育,我有很深的体会。自从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孩子就由父母照看,这也没办法的事情。我和孩子的妈妈工作都很忙,没法照顾。我相信,大多家长也是这种情况。

  孩子在送幼儿园之前,由他爷爷、奶奶照看。我们也是利用周六、周日回去一趟,看看孩子。在送他到幼儿园之后,我们就接他到身边。慢慢的就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坏毛病。

  一 爱哭 动不动就哭。我觉的这不是因为他只是个小孩。他的眼泪就是现成的,不满意就哭。我还就是见不得他哭。你说一个男孩子那么爱哭,真受不了。他一哭,我就没好气,冲他发过脾气,也揍过他,但没什么用。我觉得孩子爱哭,都是给老人惯坏的。小时,只有他一哭,就赶紧抱啊、哄啊的。大一点什么都依着他、顺着他。如果说他不对,他就哭着、闹着要奶奶,要回爷爷家。

  二 吃饭 孩子小时吃饭,都是他奶奶喂他。他从没老老实实的在饭桌前吃过饭,总是一边玩,他奶奶一边喂。有时在外边玩,他奶奶跟着他,从这条街撵到那条街的喂。一顿饭是热了凉,凉了热,要吃上半天。有时还不按时吃,别人都吃饭了,他不吃。什么时候他想吃了,他奶奶赶紧下厨房给做。现在他都五岁了,在家吃饭还是那样。“在学校自己吃,在家喂着吃”这就是他说的话。

  三 管教 他爷爷、奶奶待他多好,可他一不满意就叫“臭爷爷,臭奶奶”。我说不能这样,他不听。有次我急了,要揍他。这起码是尊重老人的问题,他都大了,该让他改一改了。他爷爷拦着我,护着孙子,替孩子说话:这么小的孩子,他知道什么。他知道的多着呢!他知道在爷爷家,我不能把他怎么样。往往一回去,他就娇气的不得了。反正,教训孩子就不能当着老人的`面。

  这次学习《隔代教育》,也使我反思了很多,让我认真对待隔代教育。其实,孩子还有很多毛病,是我们做父母的给惯坏的,是我们自己没教育好。自己父辈们在很多方面都做的很好,比如:他们有带孩子的经验,细心,周到等等。就像我们带孩子,三天两头的病,一会拉肚子,一会感冒了,弄的我们焦头烂额。可老人带孩子,孩子就很少生病。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爷爷、奶奶带孩子有什么不好,不能否定了隔代教育。当然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我们去和父母沟通。毕竟这份亲情是割不断的,孩子也需要这份亲情。

  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 篇3

  人们习惯把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称为“隔代亲”。

  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老人们认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很可怜,舍不得教育,同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

  老人的种种爱的行为,常常会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到后来就是管不住。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不能与其他小孩子和睦相处。

  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

  扬长避短是良方,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刘翔,从小父母为忙于生计早出晚归,他一直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不仅和老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且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它孩子。

  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首先是不要过度溺爱,对孩子也要讲原则,不能事事都依着孩子,另一方面是管理孩子的标准要一致,不要一个在教育一个在护短,否则会导致孩子难管,甚至不服管教。再者就是照顾孩子生活只是爱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养成生活、学习、卫生等方面的好习惯,最后是能接受好的建议和意见,不要认为老师或者其他人指出孩子的不足是为了给你难堪,只是希望家园结合,能改掉坏毛病和不足,从而养成好习惯。

【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相关文章:

隔代教育09-05

怎样看待隔代教育12-03

如何平衡双亲教育隔代教育 -备考资料01-01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论文06-07

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的弊端的教育理论论文06-28

宝宝打针之痛怎样缓解?07-28

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08-06

中班保育员教养心得02-24

高校就业指导师资之痛05-12

小班教养总结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