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书心得

时间:2021-06-06 19:34: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伤逝读书心得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心得了。可是读书心得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伤逝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逝读书心得

  伤逝读书心得1

  我一贯认为,阅读一部作品,赏析一部小说,既要有总的把握,也要有细的分析,既要有置于当时年代的解读,也要有新的探寻。鲁迅先生的作品历来都是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因此总有些过度解读的意味。有句话说得好:作品诞生的时候起,作者就已经死了。先生如今去世已有八十余年,现在我对先生的作品做一次粗浅的赏析,难免要有别样的想法。若有过度解读的成分,实在不是我的本意,不过是自己最初的一些见解而已。

  《伤逝》由其主题来讲并不难把握。男女主角怀抱着对未来的遐想出走,却被现实残酷的压迫最终走向败路;女主为爱出走,最终因为无爱而离开,而死亡。小说中,子君说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直白的表露,着实像是为当时女性的一种呐喊;而联系起女主的结局,却要使得我们思考,这种呐喊到底是叫人死,还是叫人自在的活?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先生于一九二三年所作的一篇演讲稿《娜拉走后怎样》。

  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稿中谈到娜拉出走后的结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不为路的路,即饿死。这与《伤逝》中,男女主在面临残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最终的惨淡结局倒有相照应的一面。先生在稿中还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都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这又似乎呼应了《伤逝》多次提及的“虚伪的重担”。小说里还谈及:“我和她闲谈,故意地引起了我们的往事,提到文艺,于是涉及外国的文人,文人的作品:《诺拉》,《海的女人》。”这里的《诺拉》和《海的女人》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表示男女主在不同时间与地点谈及同样话题,女主不同表现。但另一方面也能作为一个佐证。为我的观点做一个作证,即《伤逝》是《娜拉走后怎样?》的继续与思考。

  从小说结构较为细致的一面讲,小说开篇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说道“如果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这里一方面设置一个悬念,尔后层层剥开,另一方面与结尾“向着新的生路跨过去,那第一步——却不过是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相互呼应,在悔恨与悲哀的同时,朝着新的生路前行。若于当时的实际而言,实在也算得上是一种进步,是一种人性的自然体现。小说多次谈到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也随着女主的到来有了新生以及再次的悲凉,这是明显不过的暗喻了。这与女主眼中“稚气的好奇的光泽”的变化,是同样的一种暗合。只是在小说结尾时,女主眼中再次发出“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象征着的,与其他处明显是不同的,是已经发生变化了的。

  小说结构中,最为值得一提的,便是对于女主的死的留白。先生并没有谈及女主到底是为何死的。只是通过一个次要人物道出了女主死的事实,与小说前头“我想到她的死”确有呼应。那么女主的死究竟是怎样的?又是为何死呢?先生最终也没有片言的解释。只能由着读者自行遐想了。这又让人想起上述演讲稿中娜拉的结局,但显然女主的死与娜拉的结局是不符的,这或许是先生所想出的另一条路也说不定,毕竟女主临走前,眼中再次有了莫名的“稚气的闪闪的光泽”。

  小说中一些其他意象,描写,是大多研究者历来所重视了,在此就不详细讨论了。而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要注意到男女主角的名字,即史涓生与子君。我不知先生在设计男女主名字是否另有用意,因时间缘故也没有去查询过相关的资料。因此由这人名的所解读出来的或许就是我的过度解读了。“涓”字有选择之意。史涓生似乎是在说明这男主在经历了这次的磨难后选择了新生,由死中,选择的新生。小说结尾“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这便是一种新生,有着对未来的期盼。而女主取为“子君”,有“你”的意思,像是要人们思考着,假如“你”是子君,你又会怎么做呢?同时子君离开后,“你”又为何要死去呢?

  伤逝读书心得2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以青年人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悲情小说。鲁迅先生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忆了涓生从恋爱到失恋的过程,抒发了涓生的悲痛和懊悔。

  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革命的时代,涓生的爱情而注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爱情的悲剧是必定要归罪于社会的,最起码也是和社会有关系的。那时的爱情不像现在这样自由,正因如此,涓生的爱情会受到社会的“迫害”。

  生活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一样,琐碎、繁杂,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于是子君开始为几只小油鸡不快活,开始为阿随烦心,开始日夜的操劳。生活的工整化也出现了,涓生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从家到局,再由局到家,子君每天就是生白炉子、煮饭、蒸馒头,饲阿随,饲油鸡。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安宁而幸福。但是晴天霹雳也有预兆的到来了,涓生丢了工作,这唯一的生活来源也没有了。涓生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如果吃饭成了问题,那紧接着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就统统出现了。如何挣钱,如何节约家里的开支,而这时,在涓生看来,“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涓生开始抱怨,为工作、为生活。在他看来,子君除了有些凄然外,依旧如故。油鸡被吃了,阿随终是没有被吃掉,但是却也养不起了,只好牵出去丢掉。子君在涓生的眼里开始变了,“颓废、凄苦、无聊”到最后随着阿随的离去,而变成了“凄惨”甚至是“冰冷”的表情。其实,这个时候,子君的变化对一个女人来说,在那种环境下,是正常的。油鸡、阿随都是他们刚开始生活的时候就陪伴着他们的,现在一个一个都失去了,对于子君来说,她感到一种危机,就像是一种预兆,而这种预兆很明显,他们的生活永远不能再像以前了。此时的涓生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的很。现在忍受着这样的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至于连这一点也想不到。”在我看来,也许子君正是想到了所以才这么做的。涓生受不了子君的冰冷的神情以及家里的冷清,开始躲着子君。

  子君看出了涓生的冷漠,她为了要挽回这段感情,做了很大的努力。“笑着和我谈到还在会馆时候的情形”“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这在涓生看来,更增加了他的痛苦。因为“我的话一出口,却即刻变为空虚,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到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涓生很想明确的把心里的想法,可是没有勇气。因为不能将真实的'想法告诉她,还必须要装着很温存的样子,觉得自己特别的虚伪,并觉得很痛苦,甚至认为已经阻碍到自己去开辟新的生路了。“她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也还是一个空虚,而对于这空虚却并未自觉。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这里涓生有做过努力吗?有,可是他只是在刻意的去重复过去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刻意的去寻找遗失的美好。因为这种“重复”和“刻意”而使得那些努力变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最终,涓生放弃了他们的爱情。而子君也在一个昏黑的晚上被父亲接了回去。

  子君的死对于涓生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死寂。可是鲁迅总是能看到希望,不管是《故乡》里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或是《药》里瑜儿坟上平添了一圈红白的花。这里,鲁迅也给了涓生希望——阿随——子君钟爱的阿随回来了。这就预示着新的生路就在眼前。

  伤逝读书心得3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作者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历,用涓生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和爱情破灭后深切的悲痛与悔恨。

  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那个黑暗社会里,有知识的青年刚刚接触到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观念,他们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但是在那个年代他们自由的恋爱和婚姻注定了破灭,感情的破灭似乎还可以归罪于社会解放的过程。但是那样的爱情,冲动的结合,缺少交流的生活真的可以幸福吗?即使是在现在,21世纪的爱情就可以这样随便的结合吗?21世纪的爱情,创造在一个更进步更自由的时代,他们不会再经历涓生的社会迫害,不必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苦恼,也无需为求生而象涓生那样“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注”的决择。但是,我们今天的爱情绝对不是像他们一样可以冲动的结合的,他们爱情的破灭在今天的我看来就似乎是一种对冲动的惩罚,由冲动的爱开始再由理智的现实来结束,如此看来,在今天这个社会似乎也无可厚非呢?

  他们相爱了,彼此努力了,最终走到了一起,组建了家庭,可是他们彼此却又生疏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安静了,沉默了,最后自然而然的破灭了,消失了,分开了。这不是梦,他们真的为了这份爱努力过,可是他们既然相爱,那么努力得到的爱情为什么又要放弃呢?是他们没有努力吗?我看不是,他们有过炽烈的爱恋,他们有过寂寞的等待。“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权利干涉我的权利。”说尽了她的坚持和毅力,我想他们一定是努力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是分开了呢?“不过三个星期,我们似乎与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的了解,而现在看来确实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生活让爱情变淡了,还是金钱对身体以至精神的折磨摧残了这段爱情?在那个年代我们理解为社会摧残了爱情,生活所迫压跨了爱情。他们感情的破碎归罪与社会的黑暗。

  可是这样的爱情放在今天就能长久吗?我想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爱情就算在今天也不过是三个星期的同居而已。他们的爱是真挚,他们都是互相倾慕对方的,但是他们冲动的结合就是破灭的开始,爱情是需要时间去好好经营,好好呵护的,没有经历恋爱的爱情注定走不到婚姻,或许婚姻可以不需要恋爱,但是没有恋爱的爱情,只是冲动的结合那就注定了破灭。他们冲动的结合,对彼此对不甚了解,他们没有恋爱,不知道该怎么彼此交流,不能很好交流的夫妻怎么过的幸福,怎么共同进退,怎么互相扶持共度难过,正因为他们缺少交流,只是在互相猜想着对方的内心世界,那样的爱情放在什么年代都是要注定破灭。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对待爱情,既不能象子君那样爱得失去了自我个性,也不能象涓生那样轻率地开始,更不能像他们一样不去互相交流,而是盲目的猜测对方的心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既然两人决定了相爱,就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进退。那样即使生活有再大的苦难也打不到相爱的人。

【伤逝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伤逝》读书心得11-04

伤逝读书心得范文11-11

阅读伤逝收获读书心得07-03

《伤逝》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7篇)06-02

《伤逝》读书笔记03-19

伤逝(,伤逝(韦应物,伤逝(的意思,伤逝(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伤逝》读书笔记1000字08-21

鲁迅伤逝读书笔记(精选8篇)06-14

伤逝作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