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书读后感

时间:2023-01-25 19:21:5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课外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课外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课外书读后感

学生课外书读后感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说到这首词,就不能不提起《三国演义》。今年寒假,我读了这本名著,像是走进了万花筒世界,不禁绝为之震憾,为之拍案叫绝。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战争故事,还有一些让人感动的人物。

  我最敬佩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比如: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摆八阵图,七擒孟获,大唱空城计,六出祁山,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让人遗憾的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能表现义气的'是关羽,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找刘备,他过五关斩六将,义盖云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勇冠三军;麦城被俘,他坚贞不屈,誓死捍卫了他对刘备的忠心。

  读了《三国演义》,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要学习诸葛亮面对街亭失守时的冷静。我做事大大咧咧,急性,好发脾气。有时,做作业,遇到难题,做了好久,还是想不出,气得我骂老师为何要布置这种题目,直叫爸妈帮我做。如今我再也不能那样了,你看诸葛亮,他遇到问题,不是回避,不是推卸,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那样沉着冷静,胸有成竹,把问题处理得比较得体。

  当然,我更要从小努力学习知识,广泛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也要学会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更要像诸葛亮和关羽那样,对自己的国家要热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重担还等着我们去挑,我们应该热爱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美丽的一山一水,绝对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们的内政,绝对不容许敌人侵犯我们神圣的领土。

  古人也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今后,我还要不时地多读读《三国演义》,多与“君”谈谈。

学生课外书读后感2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起初我对他的影响也不是很好,觉得他是个小角色,野心却不小。但从后来的读书学习中我渐渐读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他的有勇有谋。曹操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让我渐渐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正人君子。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赤壁之战,孙刘两军联合将曹操的百万大军全部歼灭,考靠的还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能机智的草船借箭令周瑜哑口无言。曹操兵败赤壁无奈败走华容道,但又遭到重重埋伏,最好不得不得请关羽看在当初的面子饶了自己一命。

  周瑜一心想要杀掉诸葛亮,对诸葛亮耿耿于怀,最后却死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蜀汉王刘备了,作为汉室的.后代,有着皇族的血统,自然免不了是气宇轩昂的,“身当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真是一表人才。虽然他出身高贵,但处事谦恭、冷静,为能求得贤才,他三顾茅庐,可谓“伯乐”。

  抚今追昔,当今很多领导者在这一点上不及刘备,如果,这些领导者都能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真做人民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那么,我想这些人才必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袁绍自恃有十万多大军,并不把曹操那几万精兵放在眼里,结果反被曹操反扑,痛失爱将。后来曹操军队缺粮,谋士许攸劝他偷袭许都,他不肯。最终许攸投靠曹操,袁绍的一万车粮食被曹操一下子烧光。不出三天,袁绍不战自败。《三国演义》讲解的不仅是一系列战火硝烟,它更教会的我们一系列道理。

  古人云“满招损,谦得益”,在学习中也如此。有些同学,在考试中获得了一次成功后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便开始骄傲起来。便变得不懂装懂,不可一世,最终在最后的考验中露了马脚,不仅受到了老师、家长的批评,自己也得不到好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有什么好的呢?还不如脚踏实地得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

学生课外书读后感3

  作品《绿山墙的安妮》带给我一次次的思考。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身世凄凉的小女孩:安妮。安妮出生不久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好心的邻居把她养到6岁,她开始到一户人家看孩子,后来又被送到了孤儿院。11岁的时候,住在绿山墙岛上的马修和玛莉收养了她。她天性活泼乐观,因为天真和爱幻想闹了不少笑话,又因为善良和直率赢得了友谊和真正的爱。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却为了照顾生病的玛莉拉,留在了家乡当了小学老师。故事中的很多描写都很有趣,很感人。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故事中,安妮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生病的玛莉拉,却放弃了学业。在她心中,亲情铁定是最珍贵的。而我呢?想起那件事,我不禁自愧不如。

  那是一个冬日,天气很冷。妈妈有事要出门,就让我帮她洗碗。我端起碗,走进厨房打了一盘水,准备开始动工。可当我的手碰到那冰冷的水时,不禁打了一个冷颤。“这天气真冷,洗碗多累呀。不如让妹妹帮我洗呢!”我突然有了主意,身不由己地往妹妹的`房间走去。“妹妹,和你商量个事。”“嗯,什么事?”“帮我洗碗好不?”妹妹放下手中的书:“可以。”说着,他蹦蹦跳跳地走进厨房。“妹妹在看什么呢?”带着疑问,我拿起那本书。翻开第一页,一行黑色的大字出现在我眼前:生死之托。“生死之托?”不容得我细细思考,我的好奇心就促使我看了下去,当看到故事中的姐妹兰妮与贝莉以生命相托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贝莉的那句“你是我姐,我相信你”仿佛在我耳边升高了20分贝。我感觉脸上红辣辣的,丢下书冲进了厨房,我要让那刻骨铭心的亲情在我内心深处扎根。(.)

  世界上,亲情是最珍贵的。多少人把它带到人间。有点母亲,在大地震中咬破自己的手指给儿子吮吸;有的女儿,放弃学业照顾身患重病的爸爸;有的兄弟,捐出自己的肝给家人。有的爸爸,在被刺穿心脏的情况下将女儿平安送到美国。

  ……

  为爱,为情。我们享受亲情,也从中送出一份亲情吧。

学生课外书读后感4

  坐在书桌前,一缕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上,刚好洒在了一本名为《鲁滨逊漂流记》的名著上。一阵阵书香沁人心脾,夹杂着阳光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叫做鲁滨逊,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他人生中经历了无数磨难,通过自我努力克服了困难。他的坚强无人知晓,他的绝望更没有几人体验过!他正是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迪,才渐渐的乐观起来。这正是我要学习的。

  鲁滨逊的坚强不仅让我佩服,他的乐观精神也很让我佩服。

  初到荒岛,鲁滨逊因为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努力和时间。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但他从不灰心失望,而是了失败的经验再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总换来令人欣慰的回报,而乐观的精神更是他奋斗的源泉。

  28年,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间啊!在这28年内,他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坚强的毅力完成了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不但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还有着种种令人敬佩的精神。他面对重重困难时,毫不畏惧,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东西,积极改善生活环境,将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美好家园。

  我曾试想,在这样一个人物下,作者的经历是否和他如出一辙呢?

  丹尼尔·笛福,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他早年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广泛游历,进行经商。

  32岁时,他的生意失败了,负债累累的笛福,同时还要养家糊口。由于对政治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写政论来谋生。但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结果,笛福数次入狱。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

  虽然小说颇有名气,但债主总是跟着他追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们也对他撒手不管。于是,71岁时,去世了。

  笛福的.坎坷成就了这么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更塑造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形象。

  我曾闭目想象:如果鲁宾逊没有离开家,那么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钱,他也就不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东西,去扞卫自己的家园。他勇于向世俗挑战;他勇于和大自然斗争;他勇于行动;他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战和磨练。

  看着那本被阳光沐浴的书,我的心沉甸甸的,我不禁轻轻抚摸着它,在心中告诉自己:我,长大了!

【学生课外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学生读课外书的心得03-30

小学生课外书读后感02-13

学生课外书籍阅读调查报告12-06

课外书作文03-07

课外书作文03-07

课外书籍推荐11-08

“课外书”大战11-05

学生课外书读后感(通用37篇)06-28

小学生课外书读书心得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