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读后感

时间:2023-03-13 18:43:5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等待戈多》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等待戈多》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1

  没有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读完了这本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整个剧情用上面那句话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之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贝克特通过他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人们自己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状态本身,只是将它荒诞化了,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缩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让我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偶尔传来毫无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绪的等待,知道天黑离去,口中还念念不忘,明天,戈多会来的。

  戈多是谁呢?有人说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说戈多代表着希望,也有人说戈多是你梦想却得不到的东西。不论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会来么?两个老流浪汉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么?

  戏剧结尾的时候

  埃斯特拉冈说:“嗯,咱们走不走?”

  弗拉基米尔说:“好,咱们走吧。”

  他们坐着不动。

  我清楚的记得,戏剧中,他们有好几次说他们要走了,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等待戈多,永远只有等待,等来的是一个奴隶主和他的奴隶,等来的是戈多说明天再来的通知。其实他们都知道也许明天戈

  多也不会来,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们所剩无多的生命。就好像我们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么。

  戈多也许就是我们的理想,人们期盼着自己的理想,却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理想能够来到我们面前。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满激情,我会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拥抱幸福的明天。

  与君共勉!

《等待戈多》读后感2

  该剧描述了两个人在等待戈多进行各种有趣的动作来消磨无聊的时间的过程中,时间流逝,直到剧结束,他们不得不等待戈多也没有来。 那么谁是戈多? 为什么要等他? 起初这部出色的戏剧并没有受到好评。 但是后来人们意识到,这部奇怪而又不可理解的戏剧的主题之一是对司空见惯的苦涩讽刺。

  初读此文时,我甚至怀疑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们是不是一个个脑袋发热,不开窍所至的呢!渐渐地,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没有明确地披露戈多的身份恰巧是贝克特的高明之处!可是一直都有人在探寻着戈多究竟是谁…为此,贝克特给了一个解释:“我们如果知道戈多是谁,那早就在剧本中写出来了。”

  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读懂了《等待戈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但在阅读之前内心迟迟不知道“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实,现在我也不知道“戈多”具体代表着什么,只是模糊的认为那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休止的等待不知道等待何物的等待)当我怀着N个“?”读完这个剧本后,我感到沉闷、寂寥、无奈、彷徨。等待是亢奋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们无疑是坚定的。我们要用心中的信仰,来实现一个艰辛的过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

  在两个流浪汉无助的等待和无聊的对话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无聊,虽然这孤寂与无聊出自戏剧本身,可同时又与我们心中不可鸣状的情感相撞击。

  在此其间我们寻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点,希望从牢笼中冲破出去,也许会遍体鳞伤,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们就会顽强地站起来,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而努力,而且让我体味到人生中的甘与苦。

《等待戈多》读后感3

  我已不是一个诗人

  妈妈说,你是一个冷血动物

  我否认

  北京的地铁站里,我发现大家都是一个螺丝钉,就像人群里的矮子,譬如我。拼命跳腾也不碍人流的前进,自以为个性的人们都是一样匆匆向前。

  人是要给自己找活的,就像没有工作就会觉得虚无,其实工作依旧虚无,只是没有时间体味虚无。人并不是害怕虚无,而是能够体味到虚无。无聊是常态,不是偶尔。人在等待的,只是死亡的一天。

  有一天,我发现我和别人长得其实一样。

  我没有敏感的.神经,即使生活虚无,我也不知道,得意自己的乐观,没有敏感的心来体验痛苦。人生的理想,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所有的躲避无聊的事情找一个思路。说什么享受每一天的生活,自我欺骗着自己,存在如何有价。

  比起有没有价值,还不是考虑需不需要存在,人们最害怕承认的是自己其实没有必要存在。

  如果世上存在灵魂,但是不可感知,灵魂只能看,不能说,不能摸,却可以思考,这一定世界上最大的酷刑。

  我依旧会努力,因为我惧怕死亡,同时也惧怕体味无聊。

  无奈之间我也不明白,我始终思考不了戈多是谁,如果不等他该如何做。

  我没有敏感的神经,姑且把它当作一种幸事吧。至少,在不愿意死亡的时候可以去enjoy生活。

  这段时间似乎终于开始承认自己是个理科生,写不出漂亮的文字,体味不到情感的变化。看着别人的blog,一阵觊觎。偶只能分析,看不下去的散文……

  傻乎乎的只知道超前看,拥有大条的神经。

  一周的出租车,终于看完《等待戈多》,有了以上的东东,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因为好多事情,我也没有思考出答案。

《等待戈多》读后感4

  一群人,或是同事,或是朋友,外出旅游。归途中,他们渐渐发觉队伍里头好像少了个人,有谁被落下了似的。然而这种怀疑是那般的模糊不清,一如那个所有人苦苦思索却全然无法忆起的失踪者的面目。他们不能对之加以肯定,更无力去否定,只是隐隐觉得他们中仿似有一个同伴神秘地消失了,由此而来的整体缺陷与古怪至极的不协调感激起了他们的恐慌和不安。而他们就此事的讨论越是深入,对这一怀疑的真实性越是无法把握。与此同时,愈发趋于细节化的.追问甚而使得他们每个人都不再能够确定自身以及相关者的存在真实性。内心深处的恐慌和不安不断加剧,在到达临界点之前的那一刻,讨论嘎然而止。他们最终决然否定了失踪者的存在,继续他们的归程。

  几年前,一次,朋友问我有没有什么好题材给他们剧团排戏。

  《等待戈多》那样的行不行?我笑笑。

  成。他是没意见的。

  第二天,我就把上面那个故事写下来给了他,当然,篇幅比这长,加了角色进去,不过也仅包含故事的轮廓跟各角色设定而已。

  朋友剧团的成员看了我的构想之后基本上认同了剧本的可行性,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将之扩展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当朋友把最终稿给我看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极为古怪的:一个脱胎于自己但是经由他人之手完成的故事。是相当好的,他们写得。在文字的感觉上,我是断然达不到他们那样的水准。

  再后来,却听说这出戏被取消了,在他们已排练得渐入佳境的情况下被取消了——为什么?我记得朋友事后曾将缘由告诉过我。他是说过的。我怎会忘了。恁是记不起了。——失望之余却也有几分的庆幸,心里一直有着恐惧感。怕他们的表演传达不出我所希望的意境,更怕观众的不认可。

  其实,整个故事都是我的梦。那时候似乎正在看欧美的一些后现代派作品,结果居然做了那么个荒诞的梦。应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话。

  是喜欢这个故事的。我认为它多多少少表达出了工业时代中的人类所处的某种困境。

《等待戈多》读后感5

  无尽地等待一个未知。在其过程中,做着毫无意义的事情,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见证各种各样的变故,欺凌压迫,溜须拍马,模仿扮演,争吵辩解,爱慕崇拜,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这便是人生。

  他们说,等待戈多写的是战争时期人们的心境。哪里。战不战争,人心都是乱的.。有了欲望便有了等待,即使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也会执着地等待。

  剧中人物的思想始终混沌着,不知道时间,不知道彼此。我们呢?我们做计划写安排恨不得日程本能精细到秒,但实际上,没有人知道时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知道别人是谁吗?根本不。以为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的过去就是知道了,那,就错了。

  他们所言所行荒诞不经。事实上,你我又何尝不是?我们看似秩序井然、目的明确的行为与生活,置于广袤的宇宙中,同样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嘲笑他们的时候,忘了自己根本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认为这部剧的重点并不在文字本身。毋庸置疑,这部剧的每行台词和每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些都需要更细致的阅读和思考。之所以说台词不是重点,也只是从一个宏观理解的角度看——本来就只是两个茫然的人在茫然地等待中所说的一些茫然的话。比起台词来说,更能引人深思的是它所营造的那种氛围,和其展现的生活状态——一直在等待,然而却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状态,每个人都曾等待,等待着自己的未来能带来一个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连作者都不知道。但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戈多有可能是所谓成功,所谓幸福,所谓梦想,所谓完满,一切的一切,大到人生意义小到晚饭菜单,你说戈多是什么,戈多就是什么。

  等等等,到底等来了什么呢?不过一片荒芜,而已。

《等待戈多》读后感6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长了读者和观者对"等待"这一抽象事物的感觉,这种"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却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自身与生活本身。

  "没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①,整个剧情用剧中的这句台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至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大凡经典,必有其典经之处。也只有经典才能被人反复剖析并不断解读却始终不会过期。某种程度上看,经典之为经典更在乎其中蕴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价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那么,回到《等待戈多》,它的价值批判和人文反思体现在哪里呢?换句话说,它凭借什么而立于经典之林呢?

  时间无法减淡这部作品的价值,相反,时间增加了它的.价值重量和批判力度。等待,当人们说出这个词并用它指代一个具体事件的时候,好像并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出离时间。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这一点上对传统的"等待"给与了批判并提出了挑战。在这里,我想对"等待"做一个个人的理解和区分。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内,正是时间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等待;也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外,这种出离并非绝对超脱我们所在的时空之纬,它依然在我们所在的时空之内发生,却早已抵达另一个终极意义。是的,我想说《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终极意义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质的困惑,因而它也越发能凸显出我们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满了遥不可及的距离。有一些距离是本质上的距离,与时间与空间都无多大关联。

《等待戈多》读后感7

  没有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

  怀着一颗猎奇的心,我读完了这本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整个剧情用下面那句话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反复和无聊之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贝克特经过他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人们本人亲自经历着的生活形状自身,只是将它荒诞化了,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延长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让咱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偶尔传来毫有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路的等待,知道天亮离去,口中还念念不忘,明天,戈多会来的。戈多是谁呢?有人说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说戈多代表着宿愿,也有人说戈多是你梦想却得不到的东西。不论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会来么?两个老流浪汉只需不断等就可以了么?戏剧结尾的时候

  埃斯特拉冈说:“嗯,我们走不走?”弗拉基米尔说:“好,我们走吧。”他们坐着不动。

  我清楚的记得,戏剧中,他们有好几次说他们要走了,但他们依然坐着不动。等待戈多,永远只要等待,等来的是一个奴隶主和他的奴隶,等来的是戈多阐明天再来的告诉。其实他们都知道兴许明天戈多也不会来,文秘网,兴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们所剩无多的生命。就如同咱们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枯燥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好像《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么。

  戈多兴许就是咱们的现实,人们期盼着本人的现实,却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现实能够来到咱们面前。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满激情,我会付出我的致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拥抱幸福的明天。与君共勉!

【《等待戈多》读后感】相关文章:

等待戈多10-27

等待戈多09-29

等待戈多的教案11-19

《等待戈多》简介11-20

等待戈多(节选)09-29

语文教案-等待戈多(节选)09-29

等待戈多(论坛精华帖)09-29

等待戈多读后感04-30

等待戈多读后感02-05

《等待戈多》读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