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实习心得

时间:2023-06-28 18:46:0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杂志社实习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杂志社实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杂志社实习心得

杂志社实习心得1

  终于在最后一个暑假的最后半个月,去了心仪已久的文新集团旗下的一个杂志社实习。

  深深感谢老主编对我的厚爱,神交了六年,只见过两次面,却可以这样为我尽心,除了感激,还能说什么《新读写》,03年起办,当年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做过校对和策划。这次去,正遇上他们三年大总结,05年的发行量是16万的高位,这是上级的措辞。但据我所知,《萌芽》已有50万左右的发行量。只能说,有些效应是无法估量的。

  编辑部一共四人。主任编辑是女的,精明能干,时髦而不风尘。她曾经做过十一年的幼儿园老师,之后应聘去了《解放日报》,辗转已是主编。另外两位男编辑都是退休以后杂志社又反聘的老作家,刘老师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朱老师是作协的会员。第四位是个只比我大两岁的女孩candies,复旦中文系毕业,单纯,爱幻想,做事容易走神,字很漂亮,六月份刚来这里,现在是正式的编制人员了。

  我帮忙做了九月份杂志的.三校审读,主任说很厉害,发现了老编辑没有发现的错误。只能说,找错别字一向是我的强项,汗之后就一直是很琐碎的事情,给来稿的学生回信,看稿改稿,送校……大事件是,为了发行量而举办的上海百所中学课堂作文比赛,光忙个数据我就头大了。可是看主任头更大,领导就是事情多,编辑么看书写稿改稿就好了,而办公室那些行政工作还真是要命的。

  主任说,你做一期主持人吧,也算实习的一个书面回报。又被感动了,教育报社的果然还是比较像老师,还拿实习生当自己的学生看待,能多给次机会就不会浪费。我说,好好,十一月份我会好好做的。

  新闻发布会,在气派不小的文新集团的大楼,第一次去,感觉很干净,很惬意。虽然忙了个半死,开心的是居然还碰上了母校高中的老师。更欣喜的是,她还记得我,对我说,你是我们校报的小记者吧,以前头发很长很长的那个女孩。其实这个老师并没有教过我一次课,但是却记得那么清楚,只能说……我真是个好小孩哈哈结束后,candies和我逛了下淮海路,她请我喝了星巴克的咖啡,又请我吃了coco的日式咖喱。和她聊了很多,我们有不少的共同语言,至少在文学上是可以聊得起来的人。但其他,毕竟还是相处不久的陌生人。她说,如果她是男生,一定会娶我。我笑笑,当作了笑话而已。很多事,并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最后那天,主任上午就把实习证明写好敲好章给我,拿那张纸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片飘忽的羽毛,没有重量。 我知道,其实并没有结束。

  她说,我们还是做朋友吧,虽然并不是她所想的。我觉得很烦,很累,也没必要。于是,还是漠然地走开了。不是我狠心,只是已经习惯了。

  在这个丑陋的世界里,这种爱情是不存在的。 我不断告诉自己,快乐都是暂时的,那就很好了。 这样清醒到疼的凌晨,我还能有什么奢望?真想放肆一次,就算没有后路。

杂志社实习心得2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的事,每位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杂志社实习心得3

  8月14号,我和同伴在一茶座见到了林总编,她是个热情健谈的人,她跟我们粗略介绍了一下这个新创的杂志社:它是邵阳市副市长周符波清点邵阳市房产局主办的一份面向房市内部的杂志。她也和我们交谈了一些她曾为记者的亲身经营历。愉快交谈后,正试宣布我们成为这个杂志 社的一份子。心中满布的是兴奋,也暗暗下定决心——好好干。

  第二天,我们便前往房产交易中心,编辑部设在704,爬完楼梯真有缺氧的感觉。当天开会,心中却是一紧,发现一个大大的洞。这个杂志社挺松散,没一个全职,关系不怎么融洽。开会时等人就等了老半天,使一个没太多内容的会,开了3个多小时,前一天的兴奋没了带来的是无尽的惆怅——我们走错地方了吗?更要命的是工作人员以业务员为主,我们总共四个实习生是没有人带的,是要自己跑的,来学本领的人们要打起气了,因为我们要自己摸索。

  我们的采访对象是楼盘,这是有挑战性的7月16号,我和搭档在浅水湾的售楼部门口徘徊了良久,鼓足了勇气才进去,还好一切顺利 从开始的礼貌开场到中段的问答到后面的盘底.我们希望售楼小姐把我们当成顾客给我介绍浅水湾,效果不错。让我们比较整体的了解了这一楼盘。这次是一个尝试,回家途中我们边走边总结:

  1、采访太单一,忘了向售楼部要几个顾客的电话号码

  2、对房地产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提问幼稚或中途卡壳

  3、忘了拿相关资料

  一次自认为还可以的采访,冷静下来才发现那么多漏洞,开始的自我感觉良好主要来自售楼小姐的配合。我们把它成是一次练兵,又重振士气,向我们下一个目标进发。

  接下来的采访,都满是文章。只是不是能下杂志的`文章。我们依次采访了福星御景园、凯轩花园和宝庆星都。从中我们尽力改善上述不足,但有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像到福星,一开始预约时讲得和和气气的,但一见面漂亮的售楼姐姐的脸色就变了,她们几个都露出嘲笑的笑。开口便说:“你们有没有16岁啊?”也因她们极不配合,我们的采访跌入死潭。对我们的问题她们草草带过,却一直用厌恶来应付,出了门我们都沉默,在思索:外表的不成熟会给人一信任的感觉,那我们对此有什么样办法弥补呢?

  思考了几天,我们觉得我们得更自信些,想想吧:两个大一生就不要人带,单枪匹马上阵多不简单啊,同时也要给她们明确一下,她们公司的稿子正是由我俩代笔的,她们不配合我们这两个黄毛丫头,吃亏的可不止我俩。好听的说法就是我们要争取合作罗。采访凯轩是最成功的一次,开始售楼部主管很抵触,说他们根本一需要,要也要先向广告部请示。我们也因他们的直接拒绝变得坚决和斗志昂扬。极力向他们辩解,我们的采访是对他们百利而一害的,在几番争辩中了解到他们的顾虑是我们写出的稿子在不合他们心意便见著报端,我便以此向他们经理保证,我们的稿子出来后决对会先送过来让贵公司审批的。经理也便无话可说,便叫来一位售楼先生,让他带我们到楼内进行现场讲解。他讲得详实,我们也问得仔细到位。问题有如交谈,自如而轻松并从中学到许多有关的知识。

  然而最后一次采访宝庆星都却是败笔之作,“操之过急,疏于时机”采访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当然除了两张可怜的宣传纸。

  中间还有预约一位老总,连约三次,次次被爽,心里是真正体味到了什么叫等级,同时,因为没顾虑急急去了他的办公室,结果是扑个空,费时费钱还被打 击不小。为鼓鼓劲我和搭档便在心里念咒:要是我是《南方周末》的记者,看你不给我飞奔过来。

  用整个大二来思考

  上面便是我这46天来的采访,值得我思考的是我们并没有一次比一次优秀。而是时好时坏,这是为什么?我们成功除了努力还有走运,难道我们就不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最后一次采访最失败,是让我这个完美主义者很难接受的,但我却没有对这种结局做出点实际的事,我们受不了打击,我们太容易放弃,一次成功确实让我欢心鼓舞,但一次失败却会让我们一蹶不振。

  除了采访还有写作,我们还没写消息,平时作文也才800字,论文也就20xx字,现在一篇便5000字。心里那个退堂鼓打了半天,憋了两天终于给憋了出来了,写出来后是一种收获果实的快乐和知足。不过,作为一个要拿笔杆的人,这次的练笔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平时疏于炼习。以后要更加把劲了,46天“成果”不多,就和搭档合作了两篇5000字的文章,但第一期杂志只发表一篇。

  有收获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我们辜负了这46天。我们是失败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心态一直没有转变。

  一个大一的学生,一身不成熟的打扮,不高的个子,单枪匹马,这成为我们无法伸展拳脚的很大的原因。加上我们采访的是楼市,那么也算是高档次点的地方。在我的心里老是想像我去采访时该有的情境:穿着制服,走向厅中,自我介绍时伸出手礼貌一握一点头,说明来意,语气庄重自信,便开始用专业的提问采访,但实际中我们是有点畏缩的,别提握手,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们就打消了这个设计.一直也没有太全心投入,专业一直是半桶水.我们的心态还在学生上啊.职业女性,自己都认为那还很遥远,这又让别人怎么信任我们呢?

  第二,我们没有全身心的投入

  我想过我们寥寥的采访,是我们怕热怕累和后来心里慢慢形成的抵触造成的。

  真的投入,便已把邵阳的楼盘采访完了。

  真的投入,便会来个体验式采访。在售楼部呆上一天,用诚意和毅力打动人。同时不可以直接接触客户,通过多个面了解楼盘。

  真的投入,就会让自己成为房产方面的“专家”,才能提出有水准的问题。

  但我们精力太分散,有书要看,有家教要做,就这么拖拖拖......

  我错把实习当成了兼职。唉!

  第三,我们没有适当求助

  像遇到遭轻视时,我们没有向林总、曾叔咨询,让这个对我们打击不小事一直没有解决。它还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后面 的工作。后来再跟林总说时,她指出外表、年龄都阻挡不了气质和口才,你气质好、口才佳就会让人一听一见便心生敬意。还建议我们可以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给那些趾高气扬的人一个鱼雷,让他们明白该礼貌地对侍记者。真后悔我太晚的求助,不过,我会记着,以后一定会受用的。

  把自己的不足一吐为快后,才感到轻松多了。终于可以平静的看看自己的收获了。这次实践让我亲密接触这房产这一块,对邵阳的大小楼盘也耳熟能详了。还有一次次的鼓足勇气还真炼了胆量。并且每次采访都有总结经验,于下一次的采访中改正,这样便能感到自己在提升。5000字的稿子,是克服心里障碍才得出的,也为战胜自己而高兴。况且还能登出来呢,多美的事啊!

  《邵阳楼市》是创刊之初,我俩也算元老吧,哈哈!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找门找道的,那种始创之感是骄傲的。

  实践就是这样

  说到此,心情还是不能很明朗,觉得自己愧对杂志社,我做的太少了。除去自身,像我一开始发觉它的不足之处,及后来的些许不满,我都没有说,也没有想办法解决:杂志社机构松散,开会目的不明,没有时间观念等等。我只做了个旁观者,而没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就算一些前辈不是很愿意与我们合作,但我认为这时的我们应更主动的,更巧妙的促进我们的关系友好化。而不是他们闭口,我们便封口。

  不知不觉,不长不短的46天过去了。

  梦想总与现实太远,但努力过后,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理论不扎实+实践中懒惰+采访时准备不充分=底气不足,从而导致不平等关系的出现。是我们自己让出了那个平等的机会。

  采访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充分,自信满满。自信不是空口号,是专业扎实下自然形成的,我缺的是可以补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我很庆幸。

【杂志社实习心得】相关文章:

杂志社实习报告08-14

杂志社的实习报告参考07-05

杂志社记者实习总结07-05

杂志社实习鉴定报告范文10-11

杂志社实习毕业报告07-05

杂志社记者的实习报告例文07-05

杂志社的实习毕业报告范文10-08

金山杂志社12-30

家教世界杂志社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