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

时间:2022-04-26 04:53:51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渭南市

  2014年2月17日在渭南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渭南市市长 奚正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渭南市。

  一、五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面对困难稳中求进、陕西东大门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完成1349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14.7亿元,增长 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164元和7565元,增长10.8%和1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7.2亿元,增长15.3%。

  (一)在抢抓机遇中持续扩大投资,发展动力显著增强。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8%,50个项目建成投产,36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澄城烟厂技改、西石化搬迁等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举办了首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37个,到位资金494.5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7.6亿元,增长25.2%。

  (二)在平稳增长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211.2万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28个,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大荔模式”成为全国农资农技双服务的典范,富平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28.5亿元、增加值603.3亿元。高新区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得科技部批准,陕煤70万吨聚烯烃生产线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投资60亿元的陕化节能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50亿元的经开区申华汽车博展园项目开工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户,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0.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924户。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华阴市率先开通旅游免费公交,潼关成为全国第一个景区无门票县市,华山景区网络媒体形象评价在全国5A景区中排名第一,全市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亿元,增长36.3%。新培育发展限上贸易企业95户,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3.4亿元,增长9.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22.4亿元,贷款余额726.02亿元,分别增长13%和16.6%。

  (三)在加快城镇化中推进美丽渭南建设,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实施建设项目163个,完成投资163.8亿元。城市“五纵六横一环”道路网络基本形成,供、排水管网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4%。渭河综合整治堤防工程基本完成,城区段2万亩河滩全面实施退耕还河还湿地,中心城市“一河两岸”发展格局初现雏形。10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7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48万人。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完成投资11.1亿元,2个省级文化古镇和12个市级重点镇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城市社区168个、农村社区971个。16.8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38.13%。坚持将节约的“三公”经费用于环境治理,彻底取缔了富平、蒲城土法石灰窑。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成效明显,完成造林绿化54.8万亩。“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均实现省考目标,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09天。

  (四)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着力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24.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1.5%。新中心医院建成投用,市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市博物馆基本建成;实施韦罗高速、国道108改造等交通项目40个,完成投资30.1亿元;筹资1802万元,为816户失独家庭发放了一次性补助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新增城镇就业7.4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3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40.3万人,4.5万农村孕妇免费住院分娩,34.4万70岁以上老人享受津贴,15万人享受医疗和临时救助,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基本医疗覆盖面均达到99%;建成各类保障房18918套;34万城乡低保人口应保尽保,18.5万人实现脱贫,33.2万人饮水安全得到解决;渭南职教集团组建顺利,合阳县“双高双普”正式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成功承办了2013赛季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等重大赛事,渭南籍运动员武柳希在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摘取金牌;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获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华阴老腔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活动和2014中央新春团拜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6.48%和68.16%,信访“三无”创建和平安渭南建设深入推进,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在解放思想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营改增”试点进展顺利,组建了4个国有企业集团,完成了12户商贸企业改制。韩城计划单列试点进展顺利,简政放权取得阶段性成效,下放县市区经济管理权限127项,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49项。行政事业单位 初见成效,减少财政供养人员553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渭南海关建设进展顺利,与西安市政府签订了《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韩国龟尾市开展了友好合作交流互访,与黄河金三角等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坚持科技引领、人才支撑,与12家高校院所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全市科技研发投入13.23亿元,技术交易额完成6094万元,专利授权量529件。首次从优秀工人农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27人,先后引进博硕士人才132名,柔性引进院士、专家75名。

  (六)在转变作风中加强自身建设,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重大决策群众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有效落实。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报告工作和联系沟通机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

  资料共享平台

  《渭南市 》(https://www.unjs.com)。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扎实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再排查和“当好标杆,向我看齐”、电视问政、“向人民报告”等活动。全市“三公”经费下降10.06%,会议费下降26.29%,有力促进了政府系统作风转变和效能提高。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全面进步,监察、审计、统计、气象、档案、地方志、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在严峻挑战和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好于预期。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位居全省前列;食品药品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环保、地震、体育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家表彰,群众满意度较上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我市入选全国资源成熟型城市序列,并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中心城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蒲城、合阳、潼关和大荔进入国家卫生县城行列,韩城、富平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以反“四风”为重点的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新的动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渭部队指战员、武警的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仍处于欠发达地区行列,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够合理,城镇化水平、经济外向度和居民收入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去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增加;市场主体培育还需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与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群众还不满意,特别是个别负面典型案件的发生,影响了渭南的对外形象,伤害了渭南人民的感情。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2014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攻坚之年。虽然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我市发展仍然面临着扩充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但国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市是人口大市,区位优越,基础资源条件好,城镇化水平低但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努力,各县市区都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条件。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部署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机会,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使渭南发展的更好更快,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综合考虑,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和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8%。

  实现上述目标,一定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好中求快,提质增效,形成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一定要坚持项目带动,强化投资支撑,打造更加突出的发展优势;一定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催生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凝聚更加强大的发展力量,为把渭南打造成面向大中原、融入大西安的关天开放之门、宜居宜业的生态田园新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东西合作高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旅游胜地而不懈努力。

  (一)以抓项目扩投资为抓手,强化经济发展支撑

  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35亿元。

  集中推进重大项目。坚持领导包抓、讲评观摩等措施,全力加快28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完成投资1200亿元。做好环境保障,支持西气东输三线、神渭输煤管线、大西铁路、宁西铁路复线、渭玉高速等中省项目加快建设。确保黄河雨林上延续建工程主汛期前完工,阳山庄钢铁炉料、富平生态水泥上半年投产,陕煤70万吨烯烃、青岛啤酒搬迁一期工程三季度建成,加快蒲白高速等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韦罗高速和连霍高速渭南西出入口改造年内竣工。力促澄城烟厂技改、富平热电联产、禹门口黄河大桥等年内开工建设,西石化搬迁年内完成项目选址及可研阶段任务。

  重视项目策划争取。准确把握国家投资重点和产业导向,紧盯汽车类项目、化工能源加工项目、资源类深加工项目等,精心策划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投资项目,确保年内策划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完善大项目组建班子、小项目确定专人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争取中省政策和资金支持。

  切实加大招商力度。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工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引进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央企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注重以商引商,强化驻外办事机构的招商职能,完善项目跟进和落地服务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560亿元,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把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确保市行政服务中心上半年建成投用。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探索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完善制度体系,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牢固树立“企业家功高、纳税人至上”的理念,下大力气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确保投资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二)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高端化、集约化、效益化为方向,着力推进转型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工业竞争实力。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增材制造(3D打印)培育基地建设,努力将渭南打造成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的中试站、孵化器、聚集地。积极支持拓日新能、LED光电产业等稳产促销,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推动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提档升级。抓住列为全国资源成熟型城市的有利机遇,增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建筑企业,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建筑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培育壮大企业群体。继续落实财政奖励等扶持政策,促进龙钢、金钼、中联重科、黑猫焦化、陕化等重点骨干企业释放产能、提质增效。鼓励引导优势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扶持成长潜力大、发展好的企业做大做强,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落实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积极推进全民创业,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做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公租房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承载能力。落实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加快发展若干意见,开展园区托管模式试点,着力提升县市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强化上下游配套和产品开发,推动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力争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组建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整合相关资金,支持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申报中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使渭南成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力争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以上,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重点人才,不断壮大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创业团队。

  (三)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打造生态田园新城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宜居、规划引领、产业支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切实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