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3-10-19 11:00:16 偲颖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精选11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精选11篇)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1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他的儿子稽绍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十分突出。晋惠帝时,稽绍任侍中,时值“八王之乱”,朝廷北征,嵇绍因天子流亡在外,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朝廷军队在荡阴战败,惠帝负伤,百官及众侍卫溃逃,只有嵇绍正冠扶带,挺身保卫惠帝。后稽绍被叛军杀害,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稽绍的忠义得到了后世历代君主的肯定,杜甫、文天祥等人亦在诗作中赞扬稽绍的忠烈。当年稽绍初到洛阳时,有人对王戎说道:“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2

  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清高自负,放荡不羁,观古战场,感慨万端,发广武之叹,认为秦末没有真正的.英雄豪杰,于是像刘邦那样的人,也竟得势成名。后世对此叹争论颇多,苏东坡认为,“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时过境迁,一晃千年,阮籍的这句话到底是说楚汉相争时期“无英雄”还是作者身处的时代“竖子成名”,今人已无从考证了,恐怕只有阮籍本人知道了。现以“竖子成名”形容庸人得志,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3

  嵇康与吕安是莫逆之交,“每一相思,千里命驾”。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嵇康之兄嵇喜出来接待,姿态甚恭。吕安不进门,只是在大门上题“凤”字后离去。嵇喜不甚理解,心想凤乃鸟王,意喻吉祥,以为吕安在恭维自己,甚是高兴。嵇康回来看到此字说:“‘凤’字凡鸟也。”吕安本意是说嵇喜与其弟嵇康相比是个“俗”人,讽刺嵇喜不过是只平庸的凡鸟。题凤在门有表面赞扬、暗地里讥讽之意。顺便一提,嵇喜被称为“有当世才”,晋时历任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扬州刺史、太仆、宗正,也堪称一代人物,但过于注重官场,不为清流所重。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4

  嵇康,字叔业,身长七尺八寸,风姿杰出,文学、玄学、音乐无不博通。嵇康游洛阳时,一夜在华阳亭弹琴,忽有高士来访,二人谈论音律,甚是投机,这位客人向嵇康借琴弹奏一曲,曲音浑厚坚实,声调绝妙不凡,是为《广陵散》。嵇康向这位客人求谱,客人说,传谱不难,但要求嵇康不将曲谱传与他人,嵇康应允。传罢,这位高士飘然而去。嵇康为人岩岩如松,介然不群,蔑视权贵,为伪士所不容。嵇康与吕巽(字长悌)、吕安(字仲悌)两兄弟交好,后因吕巽强占弟媳徐氏,吕氏兄弟相交恶。吕巽诬告吕安“挝母”不孝,嵇康愤愤然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为友辩护,以司马昭为首的权贵伪士以此为借口,将嵇康与吕安一同迫害入狱。嵇康被捕,全城哗然,洛阳三千太学生为嵇康请命,愿以嵇康为师,以救嵇康,朝廷不允。嵇康临刑前,托孤于山涛,神气不变,索琴弹曲《广陵散》,曲毕,感慨《广陵散》即将从此湮灭,场面悲壮,举国大恸。“广陵散绝”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5

  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早孤居贫,少有气量。“竹林七贤”多以做官为耻,但山涛旷达致远,追循“君子和而不同”。在曹魏时期,山涛目睹政权内部的残酷斗争,拒不出仕;司马昭掌握政权后,山涛年至不惑,才开始为官。他虽身在官场,但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令人钦佩。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嵇康代其原职,嵇康拒绝山涛引荐并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深知嵇康为人,毫不介意。后嵇康受诬入狱,临刑前托孤于山涛,山涛毅然接受,将嵇康的'一对儿女抚养成人,后还推荐嵇康之子嵇绍为官。山涛于乱世为官,能坚持独立人格、坚守为人底线,实属不易,王戎盛赞:“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璞玉”是未经人工雕琢的玉,“浑金”是没有冶炼过的金子,人们往往追求金石华丽的外表,却看不到璞玉浑金的内在高贵。“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多形容人品质朴质纯良。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6

  曹魏时期,山涛任吏部选曹郎,西晋政权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任他为礼部尚书。十多年来,山涛在此位上选贤举能。每有官缺,山涛就启奏若干名人选,得到晋武帝授意后,再对晋武帝青睐的人才予以安排。因此,在群臣看来,不少新入职的'官员并非是众臣所荐举的,而大家又不知武帝的真实意图,遂多以为是山涛自意安排的。所以,有些大臣就在皇帝面前说山涛的坏话,晋武帝也不明真相,给山涛写了一封手令:“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山涛对此不以解释,仍一如既往。一年以后,绯议即止。山涛对所荐之人都加以点评,将人才的出身、简历、分类、考核情况等写成“启事”供皇帝参考,时人称之“山公启事”,以示山涛会做官、办事认真。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7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起饮酒。

  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8

  曹魏和西晋,都在洛阳建都。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刘伶、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贤”名扬天下,却基本上隐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违背封建礼教的事。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赤膊打铁,弄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这是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另类的群体,他们个个经历奇特,人人耐人寻味。首篇先说阮籍,他的个性非常鲜明。

  阮籍的故事,很出奇。譬如他不经常用嘴说话,而是用眼睛“说话”。他“说话”的时候,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你说怪不怪?

  又譬如他到东平做官,离开洛阳的时候,只骑了一头小毛驴,两手空空,连一张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没有,但到那里没几天,他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绩。他搞的改革,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拆墙办公”,他做得可真绝!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9

  话说当年曹操的身边,有一个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叫阮王禹。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第一个把他往政坛上引的人,是曹爽。阮籍推辞道:我身体不好,还是隐居乡间为好。一年后,曹爽倒台,他重用的几个文人跟着倒霉,而阮籍没受到牵连,逃过一劫。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但每次来,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联姻的事儿也就搁浅了。

  一次,阮籍无意中说:我曾去过山东的东平,那里的风土人情很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司马昭就让阮籍去东平做官。阮籍想:反正东平那地方好玩,去就去,骑着驴就去了。到了东平之后,他发现官衙办公是一人一屋,官员们商量公务时,还得到对方的办公室寒暄半天,很不方便,也影响办公效率。

  他立即“现场办公”,下令把墙壁都拆掉。框架结构的房屋,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这样一拆,房屋之间一下子就通透了,敞亮得很,既便于大家沟通,又便于相互监督,官员们不得不认真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这是了不起的改革,采用这种高度透明的办公方式,哪个官员想接受别人的贿赂,已经不太可能了。

  最令人叫绝的是,阮籍办完这件事后,觉得好玩的已经玩过了,不屑于邀功请赏,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就骑着驴回洛阳了。前后算起来,他这次当官,仅仅10天时间。

  潇洒,真潇洒!唐代大诗人李白提起阮籍当官的举动,钦佩至极,写了一首诗:“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风。”李白是何等潇洒之人,竟还佩服阮籍的潇洒,可见阮籍是真潇洒了。

  有了前面的政绩,朝廷又要阮籍做官,允许他在一定范围内任选一职。阮籍歪头一想,说:我就担任北军的步兵校尉吧。

  行!就让你当个步兵校尉。于是,阮籍就有了“阮步兵”的称谓了。大家都以为他还会像上次那样有所作为,再创辉煌,谁料,阮籍来到这个地方后,终日饮酒,不理政事。

  原来,他是冲着酒来的!他打听到这个兵营里有一个厨师特别会酿酒,库里还保存着300斛酒!哈哈!有酒喝,他就来了!

  除了喝酒,阮籍一件公务也没管过。历史上,像他这样因酒而做官的人,实在太少了,实在太出奇了。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10

  阮籍醉酒后,爱躺在一个美女脚边呼呼大睡,他的这种举动,曾引起许多人的非议。

  按当时的礼教,男女之间防范很严,叔嫂之间不可以说话;男子对于邻里女子,也不能直视。

  于是,所谓的君子都标榜自己不近女色。而阮籍我行我素,从来不把这些规矩当回事。一次,嫂子回娘家,阮籍大大方方地和她说话,与她告别,完全不理会叔嫂之间不能对话的规矩。

  阮籍家隔壁有一酒坊,酒坊里有个小媳妇,长得漂亮,阮籍就经常过去喝酒,喝醉了,就在人家的脚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小媳妇的丈夫也不起疑心。

  这样看来,阮籍完全是性情中人,干什么都自自然然的,不做作。他听说有个女孩出身于军人家庭,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可是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与这家人根本不认识,更没见过这个女孩,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急急忙忙赶去吊唁,在灵堂上大哭一场,对女孩的'夭折,悲伤同情;对生命的脆弱,深感惋惜。

  他哀悼完了,倾诉完了,觉得心里畅快了,就旁若无人地走了。他的眼泪,不是为了亲情,不是为了爱情,只是为了悼念一个美好的生命。这看起来似乎很荒唐,但崇高与纯洁,也就深藏其中了。一个男人能这样哭,确实是心底无私了。

  魏晋时期最讲究“孝”,统治阶级常常利用“孝顺不孝顺”为标准,给人定罪甚至杀人。尽孝的方式非常繁琐,父母死后,做儿子的要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欲。更有甚者,还得在父母的墓旁搭个茅棚,守墓三年。

  这种礼教对“孝子”是一种折磨和摧残。阮籍对此很反感。他母亲去世时,他正在下围棋。噩耗传来,对手不下了,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才从别人手中夺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

  他,在大悲大痛之前,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就是继续下棋。这个停顿,等于把封建孝道,冷冷地搁在那儿了!他是故意这样做的。但他的内心是很孝顺的,以至于在母亲下葬后,他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了。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11

  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经他这么一折腾,也就慢慢地有了“青睐”、“垂青”这样的词汇。

  细究一下,这里的青色,是指黑色。因为瞳仁是黑的,正眼瞧人的时候,瞳仁在眼睛中间,看起来黑得多,就叫青眼;斜眼看人的时候,眼白多,就是白眼了。我们现在常说的“遭人白眼”,就是这个意思。其实,阮籍这样做,是表明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显示一种立场罢了。

  你会说:表明态度,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就得了!看官有所不知,阮籍生活的'时代,祸从口出的案例很多,不少人因此被判了死刑,所以阮籍也就懒得说话了,只拿眼睛来表达感情,有时竟像鲁迅说的那样: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

  他的母亲下葬前,有不少名士前来吊唁。其中一人名叫嵇喜,此人的官位和名气都不小,但阮籍不喜欢人家,就拿白眼看嵇喜。嵇喜在灵堂哭拜的时候,按理说阮籍应该陪着哭,但他却披散着头发坐着,不站起来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阮籍完全不守礼法,完全不委屈自己的心态。他讨厌的人,即使是来向自己表示友好的,也给白眼,不搭理人家。但若是自己喜欢的人,就给青眼,很欢迎。嵇喜的弟弟嵇康来吊唁时,阮籍就很欢迎,马上迎了上去,“青眼相看”,因为嵇康和他一样,也是不拘礼法之人。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探骊得珠04-26

小学经典成语故事精选04-25

【成语故事】鞍前马后08-14

拔帜易帜成语故事04-26

关于名落孙山的成语故事04-26

负隅顽抗的成语故事11-12

历史成语故事:偷梁换柱12-23

儿童成语故事:讳疾忌医12-21

儿童成语故事乐极生悲04-25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荐读】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