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的依据

2010高考 时间:2010-06-24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2010高考】
高考录取的依据

高考录取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考生的档案信息、考试分数及报考志愿。录取的过程大致是:先利用考试分数决定大的录取批次,如重点、一般等;然后根据志愿进行投档,即投到考试志愿填报的高校;最后根据档案等综合信息进行录取。对不能被一次录取的考生,还要反复投档,其依据仍然是志愿和考试分数,由此可见志愿对录取工作的重要性。填报志愿的一般程序1、全面了解当年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原则,以及有关招生院校、专业的基本情况和特殊要求,想想哪些要求可能会限制你报考某种专业,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能享受照顾政策。比如是否为少数民族、是否在重大竞赛活动中获奖等。同时,再次明确自身实力和相对位置。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失误。2、根据自己水平,确定重点报考的院校层次。如果自己的成绩很好,那么就把重点放在第一批次(重点本科)和第二批次(一般本科)。相反,则应注意填好第三批(专科)和中专录取批次。有的考生在确定一两个批次为重点对象后,其它批次就不填,或随便应付一下了事,这样做是不妥的,因为你的估测不一定就很客观,而且有些意外情况难以预料。3、按照自已的兴趣和志向,针对专业、地域、院校三者,根据自已对这三个因素的重视程度依次选择确定。4、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和考虑,作出选择,填写考生志愿表。填报志愿的三个步骤一、正视自己一般来说,高考前3次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可以看作考生的基本实力,以此估计自己在班上、在学校的排列名次。考虑本校近3年的录取率各多少,取3年之平均数,再考虑本届考生的教学质量与上届相比有无明显的波动,通过比较就可以知道自己可能处于哪一个录取分数段上。例如,某同学的近3次学校进行的模拟考试平均成绩在全校200名考生中排名第40位。本校近3年的平均录取率为一类本科10%(即近三年本校平均10%的学生考上一类本科,下同),二类本科30%,专科40%。一类本科+二类本科=40%,即有40%的考生考上二类以上的本科。一类本科+二类本科+专科=80%,即有80%的考生考上专科以上学校。此同学排名第40位,即(40 200)×100%=20%,说明王明同学考上一类本科的可能性(N)不大(10%N 20%),而考上二类本科的竞争力很强(20%N 40%)。以上的数字测算基于外界因素不变,事实上还需要考虑变化的外界因素有:当年当地招生数与往年的招生数相比如何,临场发挥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如何,本校本届考生的教学质量与往届考生相比如何。根据实情,适当放大或缩小数据;同时,需要考虑高校在当地当年的招生数与往年招生数的变化,以确定放大或缩小的系数。二、"算计"别人填志愿只考虑自己的成绩和意愿还不行,还需考虑其他考生的分数和想法,以免造成"塞车",即使你的考分上了你所报院校录取分数线,也有可能落选。例如,某校在某地招生30人,而填了该校志愿且分数超过该校分数线的考生有40人,则有10人落选是无疑的。正确估计别人,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某校在该地区去年的录取分数偏高的话,今年就会有所回落。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历年的录取分数呈锯齿形,所以,某校在当地招生形势会与该校前两年在当地的招生形势相似,而不是与上年的形势相似。(2)社会上认为"热门"的专业和学校,其报考人数会比较多,在报考这种热门的学校和专业时应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保守一点为好。(3)大城市的学校其录取分数线会高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录取分数线。(4)招生人数特少的学校和专业,报考的人数会少,一般在某省或某地区招3人以下的学校和专业,不太会有人报考,估算得好的话,可能会出奇制胜。(5)某校在当地的招生人数特多的话,报考的人也会更多,不妨和别的同学交流一下,以便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