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新二本解读

2010高考 时间:2010-06-28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2010高考】
西京学院新二本解读

西京学院同质时代大突围

--西京"新二本"解读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在大大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同时,许多高校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高校学科专业上追求"大而全",人才培养上,培养模式同质化,结果导致"千人一面"。"这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教授指出,"当前,在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同时,大量社会、企业适用的人才短缺。解决这个矛盾,从高校的角度讲,应从改变定位同质化做起"。思路决定出路!正是这样的真知灼见,任万钧带领西京学院从竞争激烈的"红海"中全身而退,从适应人才市场新需求出发,坚持"走差异化发展路线",成功实施"同质化突围"。就此,日前,我们走访了西京学院。

朴素愿望:办工科为了好就业

西京学院走规模化发展"工科兴校"路子,是从2003年以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一批工科专业开始的。任万钧说,"走'工科为主'的路子一是全国民办高校大多都是文科学校,办工科的为数极少,我们办工科就是在学科上'差异化定位'。二一个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工科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工科专业学生好就业。三呢工科是研究机械、建筑、汽车等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我个人大学期间是学工科的对此情有独钟。""办工科不是简单的设置几个工科专业的问题"任万钧说,"按照教育成本来讲,工科专业学生培养费用很高。"据了解,西京学院在陆续建成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中心、汽车工程中心、现代物流技术中心等大型校内实训场所和180多个实验室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建成了校外大型实习基地。截至目前,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就超过了1个亿,除了大型实训中心外还有机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180多个。

适应需求:兴办应用性本科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学术型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更要培养懂技术、动手能力强,能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性人才。西京学院的"新二本"走的就是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路径。办学秘籍:脑子要活质量要高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说,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办好民办高校关键就是"脑子要活质量要高"。脑子活就是要有开拓精神不断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质量要高就是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具体而言,办学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专业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性专业人才,以形成"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发展。培养目标:一、二、三、四随着民办高教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逐步由对上大学机会的需求,转变为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差异化教育培养的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私立教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西京学院确立了'一、二、三、四'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求学生拥有一项专长,掌握外语、计算机两项基本技能,练好书法、写作、表达能力三项基本功,具备'诚、健、博、能'四项基本品质"。具体来讲,西京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体现是"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人际协调能力。"西京学院教学副校长门向生教授说,"应用性本科比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知识面宽,知识基础要好,从而实现毕业生就业有'出路'升学有'门路'"。培养模式:知识能力素质并进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别于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西京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相结合。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社会贡献率、群众满意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其鲜明特色在于使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既降低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风险,又追踪了企业对口录用的实际需求。宁波市鄞州区人事局局长张培民在西京考察时说,"我最看好的是西京学院学生比较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实用技术"。

学术科研:引领未来发展莎士比亚告诉过我们:"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技术教育,我们讲的服务市场、适应需求,也不是简单的低水平的'模仿适应'"任万钧说,"作为本科学校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最前沿的应用研究,把最新的成果、技术理论,甚至'技术理想'教给我们的学生"。科研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支撑条件,是构筑产学研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京学院每年投入近千万元,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服务。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带动学生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带领与企业所需技术的相关专业的高年级的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加强与地方企业联系的紧密度,进一步拓宽服务地方经济的渠道和方式,让学生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实践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科研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

大学氛围:坚守精神和使命

温总理一直在提,大学教育要"仰望星空",其实是要求我们关注未来。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大学承担着承载和发展文化以及吸收先进文化的使命。未来的西京大学也必须要坚守这个使命。办一所本科大学也要有氛围,一种活泼、纯洁、高尚的氛围。西京学院能给你的不仅是让你走出"就业的困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是学院的重要培养方式之一。学院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考,培育并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院组建有数学建模协会、文化创意设计协会、红楼梦研究协会、机器人研究会、led生产实践组等近百个社团,号称"百团大战",积极繁荣校园文化,推行"学以至真、工以至善、工学结合"的实践活动,鼓励师生参与校内外各项科技和学术服务活动,以造就有服务社会胸怀和奉献精神的人。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