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梁捷:学生缺少一种课程素养

时间:2021-12-10 19:27:09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梁捷:学生缺少一种课程素养

  教师节过去了,在回味节日的快乐之时也要懂得更加完善自己。教师节期间,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东城区学科带头人、北京五中语文教师梁捷接受了搜狐网的独家专访,梁捷老师在采访中详细的介绍了语文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技巧。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梁捷:学生缺少一种课程素养

  搜狐网:做为一名优秀的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您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那么在这里可不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梁老师您是如何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习,并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呢?

  梁捷:在这里我根据老师在教学中的定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提出两点:一是做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我把自己定位成“我是我所教班里的中等生”。因为语文学科的全面素养内涵是丰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积累的差异是较大的,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是十分明显的,影响语文学习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四个阶段的学习体验。鉴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指导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必须尊重主体需要,着眼教学过程。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我需要——我爱学——我也行——我理解”这样四个阶段的学习体验。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而指导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必须让学生明确“我需要学习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要引导学生体验语文知识与能力是“习得”的,是个积累、激活、重组与释放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可能。所以说要能够认识和理解教材、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自己与同学等方面的内容、特征以及关系。

  搜狐网:现在很多学生往往重视“中高考考什么”、“这道题在考什么”、“为什么要考”、“我自己还缺少什么”等问题,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梁捷: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一种课程素养,所以说教师必须从中高考题的具体分析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本质问题。对于我所讲授的语文课来说,语文素养的五个要素包括:知识、思维、文化、情志与个性。

  搜狐网:梁老师可不可以把语文素养的这五个要素详细的阐述一下?

  梁捷:嗯,先说一下第一个,知识:除了明确的、静止不变的知识之外,更应该关注第二类知识,正如朱小曼教授所说:“知识有明确的知识,知识也有缄默的知识;有静止的知识,也有以不断编码活化的知识,是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的知识。它只能在做事的过程中去学习,还有很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知识,还有很多是智慧型的知识。

  那些知识并不是在老师既定的传授过程中就能够学会的,它需要做事,它需要回到生活,它需要丰富的感受,才能去把握那些知识。尤其是那种智慧性的知识,它更需要回到生活,它需要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才可能掌握,才可能获得那些变成属于自己所有的知识,即个人化的知识,具有智慧性质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每节课都给学生以语言实践的机会。

  第二个是思维,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说到底是思维教学。学生必须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它包括了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如阅读科学类文章,必须借以掌握和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要注意掌握和提升形象思维的方法。

  第三个就简单了,文化,语文学习离不开文化的积累、传承与发展。既要尊重传统、继承优秀传统,又要关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至于情志呢,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与发展,引导学生具有丰富、健康的情感和文雅、高品味的追求。

  最后是个性,它贯穿于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部内容。中学语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发展、发挥自己的个性。

  总之,语文学习的提高,光靠听讲是不行的,必须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必须得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结合。

  

  >>>相关链接

  梁捷,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北京五中语文教师,人教学习网特聘教师。东城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市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理事,首师大教育硕士班导师。梁捷老师从教40余年,致力于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从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多种思维品质,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力求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梁捷老师参加“七五”、“八五”等多项国家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有多项课题成果已通过教育部鉴定。撰写教学电视片、电影片脚本三十多集;参与北师大与美国阳百翰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制作“海瑞斯多媒体教学”软件、参与北京东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人教学习网)《特级教师辅导》、《高考好帮手》等系列教学录像的录制,《北京五中作文教学与思维品质发展》多媒体教学软件,参加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和新课标教材的编写。

  曾获北京市第三届“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所著论文获全国语文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东城区“九五”教科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东城区“八五”重点科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种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