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

时间:2022-08-10 09:31:39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通用9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通用9篇)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1

  为向“当代愚公”黄大发认真学习、对标看齐,不断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日,天然气能投公司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收看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近百余人通过自行收看、集中观看、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学习黄大发老支书的先进事迹。

  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老支书为原型,讲述他36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成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约9400米的生命渠,改变草王坝村落后面貌,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第三党支部书记王有坤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将从黄大发老支书的事迹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学习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实干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工作动力,积极投入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安全生产事业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手勤脚快,磨砺心志、恪尽职守,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和社会角色上发挥作用。”青年党员刘胜难从年轻一代党员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身的观后感。

  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老支书的光荣事迹为榜样,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坚持解放思想的理论品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久久为功的价值追求、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全方位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2

  36年来,黄大发老支书忠实践行“就算拿命换,也要修通水渠”的誓言,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挖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天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拔掉了村子的“穷根”。在修筑水渠时虽然物资紧缺、技术落后,但他从未放弃,而是多方寻求资源和学习技术。在修期间,他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忍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这位“当代愚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了一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赞歌。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将以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愚公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险阻的创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3

  “愚公移山得延续,大发精神修渠成。”近日,以“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我们贵州遵义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台播出。该剧讲述了黄大发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带领全村人用时36年,经历时代的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在绝壁上开凿一条长达9400米,地跨3个村子的水渠,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用水困境,最终引领草王坝村民致富过上幸福日子的故事。黄老支书一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真实写照是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青年干部要有“瞄准目标,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决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七八十年代的草王坝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水比娘还亲,没水又缺田”足以形容当时村子的困境,剧中台词“宁把闺女推山崖,不让嫁到草王坝”更是体现了草王坝村因缺水问题,但大部分村民们或不想“挪窝”,或者“挪不了窝”,于是穷就一直延续着的困境。青年黄大发多次进入大山实地勘察,发现在距离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叫螺丝河的水域,于是谋生修渠梦想,打算用双手凿出天渠,引“天河”之水解草王坝饮水之困。黄大发敢想敢干,勤汇报,找政策,筹资金,历时36年初心不改,以百折不挠的韧性造就清渠功业,解决了村里百姓生活和耕种缺水的困难。

  青年干部要有“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不然贫困老是改变不了。”这是当上村干部后的黄大发为草王坝村民的承诺,为修渠大计多方奔走,千方百计找出路。为解决村民不愿修渠思想问题,通过干苦力活,做采石工筹集“电影费”让全村村民第一次看上电影,主动学习宣传党中央毛主席对水利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放弃优先考虑自己怀孕妻子的营养补充,利用乡里对自己抓特务的奖励为村里老人买药等细节,体现黄大发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修渠成功后,黄大发继续千方百计村里的发展谋出路,修梯田、造公路、通水通电建学校,风雨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未改变,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青年干部要有“多谋善断、处事不惊”的魄力。一道万米水渠,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越三道险崖。黄大发修渠并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多次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缺技术、缺资金而退缩,反而越战越勇。54岁高龄进水利班进修学修渠技术,向乡里争取帮扶资金,面对村民质疑发出“修不好水渠我把名字倒过来写。为了水渠,我愿意拿命来换”的有力承诺。以及在剧中因修渠工具迟迟不能到位、带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举措做法,体现了黄大发活到老学到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升决策判断能力,多谋善断、处事不惊,主动积极处理村里难题矛盾,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践行党员干部“有事我先来”的责任担当,高山清渠就是大发精神最好的见证,大发精神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延续愚公移山精神最好学习榜样。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4

  通过观看《高山清渠》,让我更加明白: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5

  遵义市草王坝村支书黄大发,36年漫长坚守,36年初心不改,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向“当代愚公”黄大发看齐,深刻感悟黄大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情,汲取其身上“一根筋”的坚守与执着,不断激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激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劲头,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学习感悟黄大发“风雨如磐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烈火丹心铸忠诚”的担当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6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黄大发对自己、对巧玲、对大家说的话。但是大多村民是不相信的,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旨意。以贵州遵义黄大发为原型的电视剧《高山清渠》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愚公移山”精神再显荧屏。通过电视剧,再一次了解到黄大发的伟大事迹。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 是“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是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是“时代楷模”和“最美奋斗者”;是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所有种种荣誉,是在他没有想过会拥有后才选择奋斗的,他当时只知道他要为村民找到水源。他本是可以离开草王坝的,但是他没有。

  英雄来自人民,平凡铸就伟大。最初了解到黄大发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位花甲老人,电视剧开播时,黄大发还是个蹦蹦跳跳的小伙子,在绝壁上凿出生命之泉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黄大发的'一生。36年如一日的磨砺,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生命之泉,划出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奇迹。从年轻小伙到花甲老年,他象征的是一种攻坚克难、厚积薄发的和奉献一生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同志学习的榜样。

  现实版的“愚公”比神话更令人震撼,他更没有神仙来帮助,靠的是自己的一双手。老支书黄大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和为民谋利终不悔的品质,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自愧不如,没有技术、没有先进工具、没有经济支撑、没有足够人手,没有专业规划……在我们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老支书黄大发他做到了,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安居乐业。黄大发身上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去专研学习。

  面对困境,我们要敢于攻坚克难,跨越雄伟高山,不畏艰险,打破困境。黄大发的寻水之路一开始也不是平坦无阻的,村民们的不理解,世世代代在这个缺水的村子里都找不到水源,大家早就放弃了。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神身上,为了获得水,村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拜神求雨,认为能不能活下去都是神的旨意,无法违抗。黄大发并不这么认为,在他听完徐主任的话以后,他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能找到水源的时候,黄大发独自一人踏上了寻水之路,这一踏,就是36年。在面对纷扰繁杂的世界时,需要日省吾身,相信路在脚下,事在人为,不为环境易色,不为风雨易容。坚持自己,做一个执着美丽的追梦者。

  面对自己,我们要鉴定信念,不忘初心。黄大发在娶巧玲时,可以离开这里,在二伯劝诫时,可以去更好的地方,但是他都没有。遇见事情,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不逃避,不退缩。天河之水不会自己流进草王坝,黄大发便让它流进来。耗时36年,完成了一条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长七千二百米,支渠长两千两百米的长渠,带着村民发家致富。坚持不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面对人民,我们要无私奉献,再铸蜿蜒清渠。通达之路绝非坦荡,黄大发同志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不忘初心,尽显公仆本色。青山无言,绝壁无言,却鸣响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当为人民服务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常态和价值追求时,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美好。

  《高山清渠》再现黄大发老支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要向黄大发老支书学习,于平凡、微小处做起,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7

  通过观看近期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高山清渠》,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从六十年代开始,历时36年,带领全村群众,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过三重大山,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94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千百年来该村“滴水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

  奇迹的创造,怎叫一个“历尽艰辛”了得,历时36年,期间第一次天渠凿成之后,由于技术等原因,未能实现通水,结果黄大发老支书被撤了职,但他依然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自带盘缠去向专家学习,学成之后,主动请缨,重获百姓和组织认可;他初心不改、使命依旧、一如既往,心里装着全村百姓,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以“草王坝村不通水誓不罢休”的精神继续带领全村百姓凿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甘甜之水经过9400米的“高山清渠”流淌到了草王坝村,为草王坝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通过《高山清渠》的观看,我认为草王坝村的成功主要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发挥好了战斗堡垒作用;有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善于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的带头人黄大发;有团结一心跟党走的草王坝村百姓。作为统计调查一线的我、一名中共党员,要在党的领导下,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跟党走,不断推进统计调查事业发展。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8

  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凭借用心的制作、精彩的故事、丰富的细节和传神的人物塑造赢得全网关注,备受观众好评,其中黄大发修渠引水的故事更是真实感人,引人入胜。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要从《高山清渠》“一生只为修一渠”的传奇故事中,汲取“断、舍、离”的榜样力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担当作为。

  “断”心浮气躁,常怀敬畏之心

  老支书黄大发36年如一日,从青丝到白发,最终在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坝村贫穷落后的“标签”,摆脱了长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后他紧锣密鼓张罗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想方设法为村民脱贫致富找出路,始终秉持“村子里缺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广大基层干部要以榜样为“旗”,汲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发扬苦干、实干、加油干的硬作风,克服简单的事情不想干、复杂的事情不能干、艰难的事情不敢干的懒散思想,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时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态、好思维、好方法在基层的大舞台上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舍”麻痹大意,绷紧纪律之弦

  黄大发总是把修渠的水泥当作“宝贝”,每次卸完货都要亲自打扫,车厢里洒落一丁点儿“残羹”,他都要一遍又一遍清扫入库。家里的水泥像“小山丘”一样,老伴想舀一碗补灶台,反被一顿严厉呵斥“这是公家的,坚决不允许”。老支书一心为公,从不掺杂半点私心杂念,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广大基层干部要舍弃麻痹大意的思想,要时刻紧绷纪律之弦,守好纪律“高压线”,时刻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情怀,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不忘初心、奋毅前行。

  “离”狂妄自大,永葆感激之情

  “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党来了,分给我土地,让我不再受饿挨冻。”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发誓,一定要为草王坝做点事情,报答父老乡亲。深知水对于草王坝来说就是救命的“东西”,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村民“引水”,靠着这股劲一干便是一辈子。在“刷屏走红”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时刻惦记着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当家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草王坝有着独特的感激之情。广大基层干部不能有高人一等、优人一级的优越感,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忧群众之所盼,在困难面前不自暴自弃,在作出成绩后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怀着感激之情,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不骄不躁、勤勤恳恳做好基层工作。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9

  《高山清渠》剧中曾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面对困难所付出的一切,都会成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即使失败了,也会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剧中的村支书黄大发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克服一切困难,耗时三十余年,以简单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近万米的“生命渠”。解决了水的问题后,黄大发继续带领全村人在幸福之路上奋斗前行,种水稻、坡改梯、盖学校、拉电线、修公路。共产党员黄大发用其一生的勇于担当、持续不息的奋斗践行着当年入党时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认真学习黄大发老支书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敢拼,在乡村振兴一线砥砺初心使命,书写新时代青年人的奋斗篇章。

【高山清渠观后感大学生】相关文章:

高山清渠的观后感(精选6篇)08-06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5篇)08-06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13篇)08-10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20篇)08-10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12篇)08-10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8篇)08-10

《高山清渠》的观后感(精选6篇)08-06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5篇)08-10

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11篇)08-10

高山清渠的观后感(通用8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