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时间:2023-04-20 12:34:15 雪桃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通用23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通用23篇)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有许多家长很少能够把更多的时间抽出来用在多关注孩子兴趣、道德、心理等成长上。而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数。如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为孩子狂报补习班……

  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好的效应:作为家长,非但没能帮助到孩子,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孩子也是被逼得不堪重负,没有放松的时间,缺乏幸福感。

  有这么一所中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启发引导,注重社会实践。一批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们开展精彩的分组讨论课堂生活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力求上进,健康的学习心态;丰富的课后服务,注重培养特长的先进教育手段,使得不同层次、不同理想学生的发展各得其所,这所学校就是朔城区五中。

  在感恩五中、庆幸自己孩子成为五中学生之余,更感觉到作为家长,自己的责任重大,需在品德、人格和生活方面给孩子立好榜样,真切地做好“家校共育”。给孩子指引到正确的方向,迈向幸福人生。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2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学时,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紧张,每一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一次小测验,我们比孩子还要焦虑,总想让孩子的学习在起初打好一个基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才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关键。从对家长的依赖学习到独立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老师,单纯地让老师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师的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更听老师的话,送到学校万事大吉,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相处,很多的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进入高年级,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在家庭里反映出来的问题,我都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毕竟孩子还没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有不好的习惯,我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共同引导一下,疏导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班主任老师,说实话很多方面老师比我们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我选择完全信任,我相信学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们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行。

  四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学校老师的努力,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顺势而养,顺势而育,我们需要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3

  老师们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表现非常好。父母更应该调整心态,信任孩子,欣赏孩子。通过孩子的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相信她会越来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们的孩子刚刚开始系统学习,自信心还在建立过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励,尽量不去批评,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家长去创造条件来表扬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学校与家庭是教育的“两手抓”,缺了哪一个,教育就一定会落伍。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在《管子·权修》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人;终身之计,莫若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树也,一树百获者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一年作好,种上一棵庄稼最好;把十年作好,种上一棵树最好;把一生作好,培养出人才最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两个体会。

  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建立成长的桥梁。

  一、家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父母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情绪状态,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广陵小学家校互动的举措很多,比如家长会、各种节日活动、官方微信等等,此外,教师还在微信上建立了班级联络群,每天都会公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让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孩子的学习任务;老师们也经常通过微信发布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让我们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另一边,全面了解孩子;更难得的是,教师还经常与我们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从中我看到了教师的高素质、高责任心,最重要的是对教育的热爱。

  从这里,我学会了“传递正能量”,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朝着阳光方向成长;懂得了读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明确了“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位”,努力创造条件抓紧时间让孩子多与父亲在一起;得到了对我所提出问题的解答。在阅读了组织思维所写下的美丽的诗歌后,我也看到了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数学的理性,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们一丝不苟地、仔细地理解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除了我们这些家长,我知道在学校里,有一颗热情、真诚的心在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举一动中,她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地等待,用一朵花儿的时间,等孩子每天长大一点。

  如此诚挚、高效的家校沟通方式,不仅直接帮助我,还帮助孩子快速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环境,快乐成长。

  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

  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她在学校的生活,鼓励、安慰、引导都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态。

  我试了好长一段时间,想要孩子们回家后高兴地与我分享学校的事情。自幼稚园开始,我每天都会问她,为什么要把小小的爱带回家,老师奖励她,慢慢养成了「欣欣说,我们听」的习惯,不仅是听,我们还会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沟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继续保持着在上小学以后说什么话都要说的好习惯,不仅老师称赞这些好事,有时还跟同学们玩闹,她所做的小坏事都开始与我们分享。不管怎样,我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肯定了她的情感反应,也对她说了我们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回忆起自己或她父亲如何处理童年时遇到的类似困难。这种分享使欣欣心平气和,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帮助她找到处理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三、儿童与教师的良好沟通。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看到老师们都能及时关注孩子的`动态,但我更希望欣欣本人能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接触,与老师沟通。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羡慕有些孩子能主动关心老师,与老师交谈。幼儿与教师的直接交流有助于幼儿在情感上信赖教师,在将来的学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够自信、积极。但直到现在,尽管她很喜欢并崇拜自己的老师,却不敢与老师进行落落大方的交流与互动,总是显示出一种害羞的一面。这个方面,我们在培养上做的还不够。这是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为小的时候怕生病、怕麻烦,我对她太照顾了,集体活动少,外出旅游少,与人交往也少,导致她在人际关系上不够主动。下一步,我们将与她一起参与拓展、旅游等活动,拓展她的视野,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相信问题会得到改善。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4

  看了家校共育平台里面的专家讲座,感触颇多,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跟我一样,平时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不要说家务劳动,就连孩子自己的个人卫生都基本是父母包办了,很多家长都有“学习至上,生活习惯培养无所谓”的观点,看了讲座才知道,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割裂开来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一个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学习上很难不马虎;一个生活懒散的人,学习上也不会勤奋。

  现在孩子们的劳动习惯,的确让人汗颜,生活环境舒适,家长对家务活大包大揽,就连最基本的扫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主动去做,有时候还要在家长的“利诱”下才象征性的去做这些基本的劳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娇气、懒惰的不良习惯。家长总会习惯的认为现在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觉得孩子大了就会自觉帮忙,到最后才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而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的方式,在家务劳动中才能让孩子对劳动尊敬和热爱,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自己的感受,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

  俗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孩子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而不纯粹是学习的机器,这也是锻炼孩子的一个方面。

  那么,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要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要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他们常常喜欢爸爸妈妈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鼓励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对,高兴的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2、要经常对孩子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老师应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要学会吃饭、漱口等一些基本动作。

  3、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示范,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卫生。

  看了讲座以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劳动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培养他们自食其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亲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父母、社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生活,是社会、父母对他们成长的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深深的爱。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5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我们班的刘奕君同学吃饭很少吃菜,经常感冒,耽误课,并且她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她爸爸也这样不吃菜,在与她爸爸沟通后,让孩子家长做出榜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后来,孩子有了很大改变。

  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们班的苗宇航同学学习拖拉,在家里不讲卫生。在与家长沟通后,让他给妹妹做榜样,有一个哥哥的'样子,慢慢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能自己叠被子了,学习有了进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机了,能跟他谈谈学习,说说心里话。

  班里还有一个男孩,家庭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经常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动,与班里的其他孩子不合群,老打架,不完成作业,老师与家长沟通后,他的妈妈回来看他了,孩子也变得开朗了,与很多同学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6

  作为家长普遍都认为自己最关心自己的孩子,都会说:只要孩子将来能幸福,我们愿意付出一切!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梦想的延续。但是我却无意间察觉,家长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参与孩子的成长,你专业吗?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做到?我们不是专家,这是肯定的。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已经很优秀了,而且一直在努力,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助力、需要正能量的助力!

  既然我们缺少专业知识,能力不够,必然要学习。对于“家长驻校”,本来我也不觉得参与其中会起什么大的作用,甚至我的初衷仅仅是想帮老师凑个数,如果知道班里有别的家长能去,我还不一定会参加这个活动。但是就在踏进校园一刹那,我猛然察觉,来就对了。这里是属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他们将要在这里走过四年的摇篮,这里将会为我的孩子你的孩子修枝剪叶,为他们成为栋梁之材输送供给无限的正能量,虽然这所学校是农村的、不太大。

  学校不太大,却足以孩子们上课学习文化知识,开阔心胸;课后奔跑呐喊,放飞自我。学校不太大,但干净利落,窗明几净,绿植丰富。

  学校不太大,但教室内外地面净亮,教学设施合理摆放。多处设置了厕所够方便,厕所无味够卫生,够洁净。

  学校不太大,但餐厅内食物丰富,营养刚刚好。操场是塑胶的,安全环保档次高。精神文化、物质基础都较全面。

  学校不太大,但所有任课老师积极教学的态度我看在眼里。班主任、级部主任一门心思为我们的孩子跑前忙后不遗余力。今天,王校长也在百忙中与驻校家长互动。为大家补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王校长讲的两个主题至今犹在脑海里思悟:

  第一、学生的竞争不是智商的竞争而是家庭环境与家长教育理念的竞争。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确实是我们农村家长需要恶补的一堂课。

  第二、不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让孩子不要站错跑道。一定要让孩子站在他有特长的那条跑道上。

  离开学校,深刻的话语的始终在耳边。

  希望所有家长参与到“家长驻校”活动中来!来了你才能体会执教者们的初心,来了你才能体验学校为孩子们学习安排的细致入微:包括忙而不乱的早自习,课堂上教师们体贴入微的循循善诱,课间操还在背单词,午饭后讲讲卫生,10分钟练练字这一切的一切。

  学校不太大,安排合理紧凑就等你来提建议。

  学校不太大,在讲台显眼位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班级综合安排也是细微到有表可查,各位家长都有机会来点赞。

  学校不太大,我想呈现在您面前!非常荣幸参加“家长驻校”活动!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7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家庭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培训,认真聆听许xx、王xx老师等讲座,受益颇丰。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家校共育的方向,理清了思路,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进一步坚定了今后改革的决心。提到教育二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老师;这两者在孩子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认为家庭教育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父母则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父母会把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潜移默化的折射到孩子身上,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是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尤为重要。下面就我的近期培训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树立家校共育理念。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正确把握家校共育的基本目标、基本方向,正确领悟家校共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家庭教育的文件,领悟国家的方针政策精神,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健全人格、有可持续发展力的未来接班人。

  二、积极探索家校共育实施的方式和途径。

  要认真组织学习家庭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努力更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逐步建立起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家校共育体系,充分发挥对学生家庭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常常给我懂事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倾听是父母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上,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一起学习。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定力,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转移注意力,因此,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家长尽可能的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哪怕是在孩子身边安静的看书也好,切记不能孩子在学习,家长在看电视、看手机甚至玩游戏。也就是说,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积极实践

  勇于创新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聊城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要大胆地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积累新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家校共育的引路人、带头人。创造性地开展家庭教育,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兼班主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探索、总结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干别人不想干的事,吃别人不想吃的苦,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乐在其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当好未来人才的奠基石。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做为老师,我们应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与家长携手、与学校共同合作,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8

  我与许许多多的家长一样,很关心自己孩子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并能健康成长。虽然我觉得孩子比较乖巧懂事,但他也有不足之处。

  谈到家校共育心得,我看了许多其他家长的文章,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各项工作。及时的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应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让他们独立去完成。多多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用的,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心急,要有耐心对孩子少责怪批评。多鼓励引导,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应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家长应理解和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对不好的习惯要加以改正。从而发现自己的个性。

  家乡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的看待孩子所受的委屈,比如孩子受了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地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正说明老师关注他。如果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的同时,不要一味的关注成绩。要注重孩子的综合素养,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培养。

  家长应让孩子经历挫折,之后再给孩子分析原因,讲明道理,让孩子承受委屈挫折的同时,能勇敢的站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斗志。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能一蹴而来就,学习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作为家长,希望学校能够搭建起家校沟通的平台。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已深深的体会到做家长就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艺术,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多方面对他能正确的引导,耐心的教育。不能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来完成。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9

  此刻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小孩难教,其实假如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量的话,就会发明问题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而不是小孩子身上。下面转一位教师的经验,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1、蹲下去

  这不仅指身体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态上的蹲下去。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爱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爱,为什么?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明: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假如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2、走过去

  小孩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什么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这些成人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呈现,不愿做他们做朋友。试想你整天摆出一幅长者的脸孔,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责备。他怎么会听你的话呢?我开家长会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大家关上手机,认真的听两个小时;假如你连两个小时都坚持不下来,你有什么资格来责备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天天在教室里要坐上x小时,不说学习,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们有哪位家长能体会小孩的苦处呢?

  我与自己的小孩是的朋友。我从不责备他,当然有问题的时候,我只是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与小孩的关系很好,他也很乐意向我讲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恼,和我探讨一些他这个年龄不懂的问题。这样做当然不够。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总是要抽出一两个晚上的时间与他一起活动活动。比如,打球,散步,读书,看电视什么的。所以要想小孩与你交流,作为家长,必须学会与他成为朋友。

  3、放开手

  此刻的小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还不是我们大人们的原因。在家里,你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练自已的能力?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相互促进性。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养表此刻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这样对小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4、多激励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总是离不开激励的。我想这一点家长们都知道。要害是如何激励,以什么方式激励,在什么时候激励。这些家长们未必都十分清晰。这里有几个误区:第一,一味地强调物质激励。小孩考好了,他提什么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了。第二,不适当的激励。有些家长机械地认为,提倡激励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么样,都是一样的激励。到最后,可能你的激励对你自己而言都没有什么公吸引力。第三,从来不激励。认为严肃可以让小孩更好的成长。

  5、给自由

  一般地说,自由的空间更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发挥。戴着镣铐跳舞对小孩来说未免太过于严格了。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孩,由于生理心理年龄的逐步成熟,他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尤其是13—18岁的中学生)更多的个人自主权。因此,家长除了不能一一代劳他的日常事务之外,更要学会尊重他的自我空间,给他一定的自由选择自由安排的时间和权力。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偷听小孩的电话,盘问与小孩交往同学的情况,操纵他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比如晚上小孩学习时时不时地过去看他做什么)等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小孩隐私的干涉是对他的不尊重,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假如严重的话,可能会伤害小孩的自尊,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到这时,再来挽救恐怕就很麻烦了。

  6、作学生

  好为人师是人的共同特点。不仅大人有,小孩也有。过去我们总是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好为人师,其实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在我们对小孩的教育中,假如较好的运用人的这种好为人师的思想,教育效果可能连我们都想不到。要提高小孩学习的积极性,方法是很多的。有时候降低一下我们家长的身份,做自己小孩的一名学生,其乐真是无穷呀!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0

  该生是个聪明、可爱、性格开朗的孩子,关心集体,兴趣广泛,善于与同学交往,人缘好;尊敬师长;上课能专心听讲,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学习成绩优异。

  我家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了,眨眼功夫孩子就长大了,对孩子来说我是一位高龄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的体会简单分享一二。

  (一)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正所谓“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小学是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过渡期、适应期。刚入学要告诉孩子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不再是小朋友了,要养成每天读书、学习的好习惯。魏梓旭每天坚持读书学习,作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认认真真完成。尤其是书写方面一定要干净、工整、清晰。对于这方面,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作业独立完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不磨蹭。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一生受用。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就,到现在孩子成绩一直很优秀。

  (二)享受快乐,感知自然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快乐是来自不同的。

  魏梓旭活泼开朗,喜欢运动旅游。从幼儿园我就经常带孩子出去玩,“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学识体现,出去走走开阔视野,领略大自然的风采。经常去动植物园,孩子认知了许多动植物,好多动植物的习性孩子现在都十分了解。暑假去海边,领略海的风采,亲眼目睹大海的辽阔,无边无际、潮起潮落。品尝海水的咸涩,倾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走在软软的沙滩上感觉是舒爽的,晚上照着手电筒捉鱼、虾、蟹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三)尊重孩子爱好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报形形色色的辅导班——美术、音乐、书法。尊重孩子的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门作为生活的一种乐趣去学习。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学校有社团课软笔学习。孩子非常喜欢,放学回家告诉我说想写毛笔字,想学习那就学呗。现在已经能写春联和作品了,并且还获得了许多奖。魏梓旭在学习方面很积极自觉,她不想去辅导班,到现在我们没报一个学科辅导班。有一现代教育学者说:教育是什么?就是改变,改变孩子,改变自己。孩子在学习时,我也是看看书、写写字、背背单词,和孩子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有困难与否,学习有阻碍与否,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教会孩子要勇敢、坚强、善良、乐于助人、敏思好学。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健康优秀成长。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靠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虽然常有家长述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但家长的一句话抵教师的十句话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也深深感觉到,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各项有关决策、措施的制定请家长参与,既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家校合作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成为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那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另外,我们要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例如:

  1、传送喜报。班主任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级中,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实现家校的沟通和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要牢记的。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2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3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一、爱心是所有教育艺术的源泉。

  杨老师对学生是深深爱着的,要不然他不会对班里两位同学的心理理解那么透彻。杨老师对学生的爱,换回来的也是学生对他深深的信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就有了基础。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是爱心。

  二、别出心裁有方法。

  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开学制作一份档案,还是写好一封书信,都是杨老师在工作中精心设计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包容、感恩,引导家长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家校共育是源于同一颗爱孩子的心。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学生、多学习理论,需要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养,继续寻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4

  通过阅读吕校长的《强化课后服务,落实全面育人》与杨东平教授关于《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关于现代教育的一些内容,现代教育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拥有健康的人格、准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学习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充实的精神生活等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有效落实全面发展新理念,更加贴近现代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五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它的主要形式有:补漏提升活动和个性兴趣活动。通过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充分开发了同学们的潜能,培养了同学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虽然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协调与配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各项工作,还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与举止,若稍有偏差,应立即进行矫正。其次,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有计划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创造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尽可能让他独立完成,以培养孩子以后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家校共育不但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良好沟通的渠道,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孩子高度负责的精神,感谢学校为每位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所做的努力。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5

  周四我参加了吴敏老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首先她从幼儿健康的概念入手,逐步引申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说实话,我们平时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常常以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的。因为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听了吴老师的讲解,我为自己以前的无知而汗颜。接着吴老师从幼儿健康教育的方式、目标以及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我们进行了剖析,老师边讲边分析,并举例拓展、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及教育知识,又告诉我们很多教学中的心理及教育的'方法,通过讲授专业知识,教学中对幼儿的观察与交流,情绪发泄,画图分析,安静训练等各种教学方法,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她以我女儿画的一张画为例,从画的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让我知道女儿的心理还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与会家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许多幼儿心理与教育的专业知识及运用方法。

  我也明白了很多应对幼儿活动及心理情绪等方面的方法,我要纠正以往一些错误的做法,把所学的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和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有一个身心都健康快乐的童年。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6

  通过看今天的家庭教育公开课,我明白了父母要通过孩子的情绪、行为、语言来读懂孩子的表达,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理解和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爱他们。

  关心孩子要有分寸感和边界感,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会用好的`方式去沟通,探究孩子情绪、行为、语言表达的真正含义,给孩子爱与安全感。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冷静下来,看见孩子真实的渴望和需要,家长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看得到孩子的情感表达,要理性应对。

  父母应当从情绪、行为、语言上适当积极情绪,引导孩子正向能量。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7

  我们初为父母时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了,已经可以通过搜索找到相关的知识去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但是看的多了,感觉那都是说别人家的孩子,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时候好像不太管用,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性,不能照着教科书去教,只能去发掘他的特性。这么多年关于教育孩子也多少有点自己的小小体会:

  关于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学习,按时睡觉。

  其实从一年级开始,我们给孩子的规定就是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以后想干嘛就干嘛。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从没拖沓过。哪怕是寒暑假也是有计划的每天做一些作业,然后再玩。

  完成作业他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玩玩具,看书,但是到睡觉的时间一定要按时的睡觉。不会让他拖得很晚。我们从来不限制他去做什么,但是会告诉他凡事有度,你遵守了家长的`约定,那家长也会遵守与你的约定。

  关于读书:

  孩子从小喜欢读书,什么书都看,从看带拼音带插图的童话漫画书,到后来比砖头还厚的史书,都能看的津津有味。他看书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旁边一起,都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家长以身作则了,孩子也会跟着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里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还是就会问更多的问题,我们也会跟他一起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单纯的一句不知道就敷衍过去。

  其实,孩子成长过程中,我更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来跟他相处,什么事情都会征求他的意见,也鼓励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他提出的问题也是很认真去考虑回答。尽量多去鼓励尊重孩子,给他灌输自信的理念。

  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信息多,思想也比较活跃,我们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去关心,理解孩子,有的时候陪伴比其他都重要。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8

  教育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作为家长的我们,观看了教育部的公开课,觉得自愧不如,确实我们的家庭面临着教育的难题。该如何培养一名健全人格的孩子?

  作为母亲的我,是该好好学习做一位合格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急不躁,有条有理。观看视频,我感悟很深。

  1.儿童阶段的品格教育是道德启蒙、人格塑造以及社会能力的.重点培养;

  2.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日常当中,家长的态度要一致,休息,学习时间要有规定落实好,从小养成自律的习;

  3.共情教育,家长通过引导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认识到的错误,从这个过程当中让孩子在情感上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真正认识自己错在哪里?要在行为上做为补救和纠正;

  4.尊重对方,平等对话,平时对话和生活当中,语气不能压制孩子,要让孩子有发言的空间,我知道很难做到,毕竟一个大人与一个幼小的孩子。但是面对以后,关于孩子的成长,做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气;

  5.对儿童的培养,首先了解自身孩子的天性,兴趣,愿望、积极性和孩子当前的心理成熟状况为前提,不符合天性的,强迫的。填鸭式的、揠功助长的教学不会有好的结果,反正适得其反。

  通过《儿童品格培养与心理健康》这节课,让我们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很多时候都不到表率,孩子很多的时候感受都被忽视,不能做到平等对话,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应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长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助孩子拥有快乐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19

  今天观看了家庭公开课,令我受益匪浅。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作为育人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每个父母都有共同的希望就是“望子成龙”。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学习好家庭教育,其实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

  第一、自我成长,做好职场和家庭角色

  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一定要利用服务平台,经典的阅读,学习如何做好一个父母的家庭角色。和孩子建立好一起成长,体验生活的共同进步。

  第二、家长为孩子做的是不是孩子期待的?

  孩子和父母都是独立的生命体,不是父母的另一个自己。父母为孩子规划好的人生,是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必须长大是科学家,孩子愿不愿意做科学家。我们应该观察孩子的优点,尊重孩子的本能,激发他的优点,挖掘孩子的优势,支持他,引导他,鼓励他,培育他。

  第三、混合教育(隔辈教育)

  有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孩子由爷爷奶奶带,隔辈教育是很多90后父母头疼的.问题。课堂上专家分享了几点提高隔辈教育的方法:

  1.共同讨论抚养孩子的方法。

  2.抓大放小,循序渐进。

  3.年轻父母对长辈带孩子应该心怀感恩。

  4.长辈带孩子应该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与时共进。

  第四、父亲给孩子真正的陪伴

  父亲在忙的时候可以量化指标的陪伴孩子,比如每天一小时的陪伴。建立好美好的亲子关系。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要和孩子多沟通,要以稳定的情绪、态度、价值观来影响孩子,要给孩子提供有价值、有温度、有意义的现实生活,朝着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向发展。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20

  今晚我有幸收看了由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和CETV共同推出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二讲,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本期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有李宁老师和刘慧教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最为头疼的和基本的问题就是无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表达关心之情。刘慧教授在节目中提到:亲子间真正的关心是建立良性的应答关系。我们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语言、行为动作等向我们传递的信息,从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缓和自己与孩子之前的矛盾,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做一个孩子的好朋友。孩子的表达分为:情绪表达,行为表达,语言表达,我们家长应该细致的捕捉孩子的表达,由于孩子学识有限,所以情绪情感是孩子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孩子平时哭闹,我们要了解背后的原因,孩子哭闹就代表有需要没有满足,李宁老师提到“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带着情绪做事,既做不好事情,也没办法融入团体。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及时调节孩子的心情,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和爱,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给孩子一个好的心理环境。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既承载上一辈的期望,又负担着对下一辈的教育。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长对于自身教育,对家长自身教育的.不断优化和心灵的净化,家长要不断吸取自身教育的经验,同时也要不断汲取他人教育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活到老,学到老,家庭教育既是对孩子发展的引导,也是对家长自身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的自我革新。既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也要发现自身教育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进步,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21

  通过视频的观看学习,教育专家讲得非常好,重点说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怎么正确的影响教育孩子,建立孩子的良性健康心理。我有以下的思考和感悟!首先,在孩子的成长教育方面,家长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培育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教育的思路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我们家长有了这样的思路,教育孩子方面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侧重点,不至于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也不至于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棵树的话: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树冠,这是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操心的事儿,不是我们家长无时无刻关心的领域;孩子的`身体是树干,一般说受基因的影响,孩子的高矮胖瘦取决于先天条件,这应该说是上帝的领域。家长只需让孩子营养均衡即可,营养过剩反而不健康;孩子的精神人格是树根,树根好了,树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我们家长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培育孩子的精神人格,也就是一个人生命之根的培养。一个人精神人格的培养,综合来说在这六大方面:

  1、自尊心。精神人的脊梁,这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

  2、自信心。一个人把事情做好,走向成功的必然因素;

  3、责任心。管住自己的心锁,一个人驱使自己去兑现自己所做承诺的心理状态。有责任才有成长;

  4、进取心。人生的动力源,一个人人生舞台能做多大,人生成就的山峰能攀登多高的主要动力源泉;

  5、同情心。同情心也即爱心,善良之心。好人的标志;

  6、良好习惯。

  当我们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这六大精神之根的人时,孩子的教育才能初步落实。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让我们共同学习,努力成长。有两句话说的好“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与爱孩子重教育的家长共勉!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22

  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对于教育孩子,我也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多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维护孩子积极向上的上进心。

  一是注重多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在孩子开始写话训练和写简单的小作文时,他感觉是个难点。于是我结合老师布置的作业,分人物描写、参观游玩等不同题材,逐步引导孩子第一段要写清时间、人物、地点,中间一段写过程,最后一段写启迪和感想。这样孩子慢慢地不断练习,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这对她每门功课也起到很好的帮助。

  二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我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养成好的'习惯就好比往银行里存钱,你一辈子都会享用它的利息;而坏的习惯犹如从人生的银行里贷款,一辈子都要为之还债。刚开始孩子对写作业不是很认真,总是不积极完成作业,我就会陪在孩子旁边和她一起看书学习,给她做榜样,慢慢让她养成学习的兴趣,养成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是维护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我常常告诉孩子,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没有成功也无怨无悔。在学习上,要向成绩优秀的同学看齐,不断进步,人人都知道世界上峰是珠穆朗玛峰,而知道世界上第二高峰的人寥寥无几,屈居第二就等于默默无闻。孩子心中一个学习有追赶的目标,不管结果怎样,但心里是坦然的,因为自己努力了。

  有人说:中国父母是不经过培训就可以上岗的职业,所以,我们中国人在对教育子女问题上,一定要多学习、勤反思、常改进。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也会收获到过程中的充实和快乐!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 23

  在当今中国社会,父母应怎样教育子女呢?依我看:在世界冠军的家庭教育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严教不出格,人性动真情,这是历来父母所追求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著名世界长跑冠军王军霞在他十一二岁之时,上学离家路程有四公里远,她的父亲王有馥对他说:“你既然那么喜欢跑步,那就每天跑着上学!”于是幼小的王军霞便背着书包不论严寒酷暑,坚持终日跑来跑去,小时锻炼为他日后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1992年9月,她终于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万米长跑冠军。

  王有馥的家庭教育看似残酷,其实她的父亲却未超过其“承载力”,巧用条件让她在生活中得到锻炼,跟现实生活中“暴风雨式”的教育形成强烈反差,这就是严教不出格。

  著名黑人足球王贝利的家庭教育也对我们处理“父母与子女”关系极有借鉴意义。在贝利十三四岁之时,他与朋友在路边学抽烟,被职业足球员的'父亲发现,他怯怯的回到家中,等着父亲的严斥,但他父亲却用朋友式交谈与其谈心,问他吸过几次烟,感觉如何等,小贝利也一一回答,父亲晓之以理,只是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了一句:“你虽有几份踢球天份,但如果沉迷于吸烟喝酒,你在比赛的九十分钟里是不能踢出最好的水平的。”小贝利极其惭愧,日后便洁身自爱,终于也成为“黑人足球王”,可见,父亲教诲对他作用之大,他也曾经说过:“如果当日父亲是打骂我,可能会引起我的反抗,我可能成为恶习难改的烟鬼。”如果真如这样,今日足球王会是贝利吗?世界足球桂冠会落在他身上吗?

  “严教不出格,人性动真情”,这是两位世界冠军的家教,我劝仍在现实中探寻“父母与子女关系应如何”的父母,希望这两句话能给你们以启示,真正对子女教育做到——严教不出格,人性动真情。

【家校共建共育未来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校共建共育工作实施方案11-16

家校携手共育未来心得11-03

家校共建共育实施方案(精选15篇)05-12

家校共建共育总结范文(通用25篇)11-18

家校共育的方案04-11

家校共育方案11-16

家校共育心得03-12

家校共育的方案通用11-04

家校社共育总结11-17

家校共育措施方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