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

时间:2022-11-28 16:02:38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攀登者观后感【推荐】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攀登者观后感【推荐】

攀登者观后感1

  今天,我的妈妈带我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攀登者》。

  这个故事讲的是中国登山队员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且他们是从地势最为险要的北面进行的攀登。可是要证明成功登上珠峰峰顶,必须有二个条件,一是要在峰顶上留下证物,二是要拍下360度的`照片。第一次,中国登山队员登顶留下了证物,可是他们在途中为了救人把摄像机丢掉了,因此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登山队员没有从北面登上过珠峰。过了几年,为了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中国登山队员又一次出发了,他们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的最高峰,而且他们成功拍下了360度的照片,还将五星红旗高高的升上了峰顶,并且测量出了珠峰的高度。

  从中国登山队员身上,我学到了做一件事情,要有头有尾,不能半途而废,为了自己的梦想,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实现。

攀登者观后感2

  今天放学后,我和弟弟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电影院看电影。开始我们是想要看我和我的祖国,但是我们来的有些晚了,没有买到票,所以我们就看了攀登者。说真的,一开始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当我看完以后,非常的感动。

  电影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登山队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1960年5月25日凌晨四时二十分,我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峰顶,但是可惜的是因为失误,登山队员唯独缺少了登顶后的影像记录,所以一直被国外登山界质疑和否定。直至1975年,我国登山队终于再次成功登顶,在峰顶竖起了一个三米高,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字样的金属测量建标,并成功测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这不仅仅代表珠峰的高度,更是我们中国的高度。登顶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攀登的过程中,我国登山队员们在面临严峻的'气候条件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有人因此牺牲,也有人因此终身残疾。但是为了我们的疆土完整,为了我们国家的利益和荣誉,他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最终取得胜利!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我也很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3

  1960年我国登山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但是,在爬珠穆朗玛峰的半路中,一位登山队员的相机掉进了悬崖。很遗憾没有记录到到达顶峰的那一刻,导致无法证明中国人到达过珠峰的峰顶。

  中国为了证明中国人到达过珠峰的峰顶,然后又举行了一次,登珠峰的任务。接着,中国青年们,自告奋勇的'要参加这次登珠峰任务。在15年的努力里中国成功拍下珠峰三百六十度景象,然后还插上了国旗,那是一九七五年五月十四日十四时三十分,有九人登珠峰成功。

  用15年的时间,再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九位英雄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伟大,同时也捍卫了中国的尊严,我感受到了这九位英雄的伟大和祖国的富强,我为祖国和这九位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4

  很感人的一部影片,有很多令人紧张的时刻,伴随影片的起伏观众情不自禁的发出叹息、欢呼、抽泣、笑声。张译扮演的角色很有张力,他除了在影片开头跟随队伍一起攀登珠峰之外,其余出镜的情节都是在指挥的后方,但其实他的内心活动应该是最波澜的,情感丰富溢于言表,有悔恨、怨恨、懊悔、不舍、坚定、疼爱、释怀,这个角色演得很好,吴京和子怡的感情戏也为影片增添了美好的.爱情元素,可歌可泣。井柏然这次演的也是很好,他很适合这类感文艺的角色,最后和藏族姑娘的合照,令人泪目。我喜欢那个时代那种朴实真挚的情感,照片、信件是最珍贵的追忆,他们靠双手双脚勤劳创造出了幸福和胜利,太珍贵了。很感谢这部影片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第一次登顶珠峰的那些英雄,真的向他们致敬![威武]他们太棒了。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去登珠峰。

攀登者观后感5

  今天我看了电影《攀登者》,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这部电影讲了中国登山队两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事。第一次是在1960年,由于在登顶前救队友丢了照相机,没有留下映像资料,不被国际认可,中国登山队员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误解,受尽了委屈和磨难。直到1973年登山队员再次成功登上珠峰,插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并留下影像资料,终于实现了队员们的`心愿:中国人自己的山,一定要自己登上去!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气象专家,他们预测的天气非常的准确,特别是最后冲顶的时候,对冲顶“窗口期”的预测更加精确,竟然精确到“分”,“行百里者半九十”,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北坳的天气异常恶劣,每个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努力工作,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传给前方的登山队员。

  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要努力地去干好每一件事,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完美,抓住“窗口期”,做到争分夺秒,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攀登者观后感6

  电影真实再现了1960、1975年中国登山队勇登珠峰的壮举,电影才开始10分钟就让人泪目,算是第一个小高潮。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又是在祖国70周年华诞上映的献礼片,这部电影的表现可以算是很不错了,就像在映后交流时两位老师说的那样,这部影片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稍有不足的.地方个人感觉有两点,一个是配音和演员口型有时候会对不上,有时会让人有些出戏。

  另外一个是感觉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在有限的时间(120多分钟其实不短了)和影片的剪辑上会让人觉得有些用力过猛。

  很敬佩主创团队们为这部电影做出的努力,在珠穆朗玛3个多月的实地拍摄也为影片加分不少。总体说来,还是很看好这部电影在国庆档的成绩,毕竟演员实力放在哪儿,内容表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期待一下。

攀登者观后感7

  国庆档期马上就要到了,这次国庆非同寻常应为这是祖国70周年的日子,为此电影界有献礼的影片要播放,第一个部就是《我和我的祖国》第二部《攀登者》

  这两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中的主演都有吴京的影子,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班底十分强大,目前预售票已经超过了《攀登者》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就问吴京,说《攀登者》没有上映就恶评连连,还有本片有抄袭的嫌疑,假如票房落空这个事情怎么看待

  对此吴京非常的坦然,面对这样那样的评价那是外人的权利,自己能做的就是尝试不同的类型影片来更加丰富我们自己的电影文化和市场。

  就拿之前的'《流浪地球》比喻,最开始的时候吴京受托是过去客串角色,后来客串变成了主演,再后来自己垫资拍摄,有人问他出资这么多拍烂了怎们办,吴京回应也是简单,烂了也比没有强,7000人的制作团队将来都是咱们自己科幻电影的种子。

攀登者观后感8

  国庆节的时候,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

  1960年,中国登山队由150个队员组成,准备从北坡登顶珠峰。他们经历了暴风雪、冰裂缝、雪崩等重重难关,终于登上了珠峰的“第二台阶”。而此时,登山队只剩下三个人。终于,在第二天的凌晨2点16分,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虽然他们登上了珠峰,但是,因为没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体的'认同。

  1975年,中国登山队又带领了200余人,准备再次登顶珠峰,并打算测量出珠峰的准确高度。在大量的练习和几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创下了人类首次连续18小时,不携带氧气瓶登顶珠峰的奇迹!他们还测量出了珠峰的准确高度——8844。43米。

  我们要学习登山队员们顽强的斗争精神。电影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却不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

  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中国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攀登者观后感9

  挑战不可能,看夏老先生登珠峰43年终于在69岁戴双假肢登顶成功有感。

  执着、真心真的是“可怕”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它们的威力有多大可以激发你多大的潜能,“夏老说,这毕竟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著名的登山者乔治·马洛里曾在别人问他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登山时也说过因为山就在那儿。人总要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献身一次才不白走这一趟(这是我家朱一龙老师说的)。

  43年来,夏老遭遇了截肢、癌症,风暴、地震,可这些都不及他的决心。夏老用自强不息,一撇一捺写好了一个人字,那么我们呢?你热爱的是什么?你又有什么目标?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人总要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献身一次才不白走这一趟。所以你还等什么,别说明天要怎么怎么样就做好今天吧!

攀登者观后感10

  在国庆假期里,我和表哥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是一部十分震撼人心的电影,让我感悟很多。

  这部电影讲的是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可世界并没有认同,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珠穆朗玛峰在中国没有人能爬的上去,美国苏联登山队想要攀越这座山,于是中国也建立了中国登山队,可是当时登山队已经千山万水爬上了珠穆朗玛峰,因为摄像机的.丢失而无法证明,令人实在惋惜。

  十年后,国家国家决定重建登山队,还是忘不了老队长说的话:我们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中国登山队不负众望,中国登山队终于登上峰顶,并留下证据。

  我树立了一个信念:不管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无论事大事小,我都会尽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攀登者观后感11

  今天和家人一起去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着实被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我们在1960年已经登上珠穆朗玛峰了,但是由于摄影机丢了的缘故而没有拍到珠峰顶。这使的我们虽然登了顶,但是没有被国际上承认,这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遗憾。于是在1975年,国家又一次组织登山活动,这一次大家充满信心,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民知道中国人的决心。于是在这一年我们中国人又一次成功的登上顶峰。在这期间,攀登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大风暴,遇到强气流,遇到雪崩,但是中国队员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最终又一次成功登顶,使得观众们热泪盈眶,为中国人感到自豪。

  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有许多想法。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为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不仅如此,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无比强大,为了祖国而争光,为了祖国而奋斗。我们中国人不怕任何困难,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努力奋斗,拼搏,这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攀登者观后感12

  先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点映后,再看得《攀登者》,这两个片子的差距真的太大了,《攀登者》前二十分钟的摄影剪辑还能制造紧张感,画面中的大风大雪还是有震撼力的,但越到后面剪辑就开始混乱了,切得镜头也很生硬,音乐更是奇怪,一登雪山就开始加大音量刻意制造气氛,但貌似观众都很无感,一到爱情戏部分,音乐就开始煽情渐弱,两种音乐直接互切…

  再说一下剧情,影片为什么给了很大部分的爱情戏,井柏然和黑牡丹的爱情线的.意义是什么呢,黑牡丹的原型只是中国第一个爬上珠峰的女登山者,但片子里把她塑造得略显傻白甜。章子怡和吴京的爱情说得过去,但影片最后吴京登上珠峰,画面是吴京在珠峰埋化石和回忆与章子怡在图书馆的场景互切,最后画面定格在他们在图书馆隔着桌子两手相牵,影片的基调好像一下子定义成爱情片了槽点实在太多说不完啦,但演员还是很努力,只是导演编剧不太行吧!

攀登者观后感13

  1960年5月25日4点20分,登山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但是由于登山过程中相机因为救人而丢了,所以国际上不承认。

  1975年登山队又开始了第二次攀登,故事主要就是讲的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我的写故事的`能力差了一点,还是写观后感吧。

  徐缨因为爱情,去陪了方五洲,但最终肺气肿走了,虽然做了主任,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了,虽然为了爱情,但世间的故事再也与她无关。为何这么幸苦疲惫呢。

  与好久不见的人可以拥抱,可以握手,拥抱是革命友情,握手要差一点,但也还好。

  做领导要有魄力,要有曲松林教练的魄力。说话中气要足,要有男人味。领导的精髓是个人魅力、专业、义气。这样才是一个好的合格的领导。

攀登者观后感14

  由吴京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将在9月30号上映,距离上映已经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了,那么预售票你买了吗?你会在国庆当天去电影院看《攀登者》吗?我要说我会去!

  《攀登者》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从开拍以来就倍受关注,而三个月前的预告片也是燃爆网络,播放量数十亿次,观看者无不热血澎湃,热泪盈眶,而该片一直在传播就是将语文课本中《攀登第一高峰》搬上了大荧幕,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先烈的'英雄事迹!

  而该片的主演吴京也是备受观众瞩目的演员,导演,他的战狼系列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也让他从一个功夫小子顺利转型导演,可谓是如今国内含金量的一个演员,而今年贺岁片中的成功逆袭的《流浪地球》,也再一次证明作为演员和投资人的吴京的眼光!

  而《攀登者》这部电影作为新中国70周年的献礼,演员阵容自然是群星闪耀,除了吴京还有被誉为拥有教科书般演技的演员张译,国际女星章子怡,实力派男演员胡歌,以及华语功夫巨星成龙。

攀登者观后感15

  这个星期六,妈妈带我去看电影,这部电影叫作《攀登者》,这一部电影非常好看,请听我细细道来。

  这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叫王富贵的人,为了攀登珠峰。第一次,他们攀登珠峰的窗口期过去了,是因为天气预报员预测错了,他们火速撤离;第二次,他们躲过了十二级大风,登上了珠峰的'故事。

  看了这一部电影,他们在逆境之中,永不放弃,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前几天,我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脚被扭去了,不能踢足球,我就这样休息了一天、两天、三天……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我终于忍无可忍。这一天早上,我就去踢足球了,可脚没有痊愈,我就带痛上场。在半途,我的脚感觉有一种剧痛,我本想打退堂鼓的,但是我又想起了《攀登者》中的人物,他们在逆境中攀上了珠峰,我怎么不能在逆境中克服自己呢?于是,我又振作起来,向前方踢过去,过人,传球,到守门员的面前,我用出九牛二虎之力把球踢了进去,最后,我们胜利了。

  遇到困难,我们要敢于抗争,不要缩手缩脚,只要勇于努力,你肯定会把这个困难给解决。

【攀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攀登者观后感 有关攀登者的观后感11-17

《攀登者》观后感08-16

攀登者的观后感11-18

攀登者观后感06-13

《攀登者》观后感03-09

攀登者观后感06-13

《攀登者》观后感12-19

《攀登者》观后感11-16

《攀登者》观后感12-17

《攀登者》观后感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