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后感

时间:2024-03-14 08:25:03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圆明园观后感[集合]

  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明园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明园观后感[集合]

  圆明园观后感 篇1

  相信所有人看过《圆明园》之后都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震惊感,悲痛感。同样,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以前,我听说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师赞叹它的奢华、雄伟,有多少画家欣赏它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诗词文人不惜笔墨抒写它所表达的神韵一切都那么让我神往,我使劲儿的在头脑中构想,那究竟就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难道真的就是人间天堂?

  耳听不如一见,确实,在我对圆明园有过见识之后,圆明园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让我震惊!当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的时候,在影片中一个英国这样评价过他眼前的所见:法国所有的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园中到处都就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就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就是一种幻境;就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务必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就就是这样一座幻境般的旷世园林,英法联军为了要留下他们胜利的证据,用了三天三夜的时光将圆明园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园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士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品的秘密仓库,令他们惊讶的就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却从未设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装备!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一个问题,那就就是为什么拥有先进设备却还就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闭关锁国。确实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政策带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确实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确实就是闭关锁国让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圆明园,一个包容世界之宝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样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捶胸顿足,暗然神伤?

  有人说,从圆明园的奢华来看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只明白享受荣华富贵,滥用权力,这致使了整个封建统治的衰败。我的看法并不就是这样,因为在《圆明园》中,我们能够看到三代满清帝王为了国家而呕心沥血、日理万机。皇室之人都就是勤勤恳恳,刻苦不终!以康熙为第一任总设计师开始建造圆明园,他将自我天文、数学上的深厚造诣,融入到这座旷世园林的中,亲自指挥,能够看到,作为统治者的康熙他始终没有让自我终止努力。雍正继位后,将我国几千年的园林艺术精髓集于圆明园的完善中,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体现他所念念不忘的国家之太平。雍正每一天要批阅3000名高级官吏呈上的奏折,每一份奏折都留下了他的意见和评语,每一天的睡眠时光竟然不超过4个小时(我感叹他们的毅力,感叹他们的学识)。圆明园并非就是一件奢侈品,它就是国力强大繁荣的体现,也就是统治者唯一寄托的精神家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咸丰皇帝继位。种种原因内部朝政事务荒废,外部英国大肆向中国倾销,一个泱泱大国就这样沉沦。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感叹道: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就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就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确实应了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闭关锁国,让我们人民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过去终究已经过去,我们不能只沉思与一种悲愤中,我们要记住这一次惨重的教训,开拓创新,奋勇向前!圆明园的雄伟已经消逝,而它被焚烧后的遗址依在,它会让我们中华儿女奋进拼搏!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不能够不能忘却,我们开拓未来的步伐更加不能停止,这也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圆明园观后感 篇2

  相信所有人看过《圆明园》之后都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震惊感,悲痛感。同样,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以前,我听说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师赞叹它的奢华、雄伟,有多少画家欣赏它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诗词文人不惜笔墨抒写它所表达的神韵一切都那么让我神往,我使劲儿的在头脑中构想,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难道真的是人间天堂?

  耳听不如一见,确实,在我对圆明园有过见识之后,圆明园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让我震惊!当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的时候,在影片中一个英国军官这样评价过他眼前的所见:法国所有的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园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务必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就是这样一座幻境般的旷世园林,英法联军为了要留下他们胜利的证据,用了三天三夜的时光将圆明园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园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士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品的秘密仓库,令他们惊讶的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却从未设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装备!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拥有先进设备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闭关锁国。确实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政策带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确实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确实是闭关锁国让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圆明园,一个包容世界之宝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样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捶胸顿足,暗然神伤?

  有人说,从圆明园的.奢华来看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只明白享受荣华富贵,滥用权力,这致使了整个封建统治的衰败。(ok。)我的看法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圆明园》中,我们能够看到三代满清帝王为了国家而呕心沥血、日理万机。皇室之人都是勤勤恳恳,刻苦不终!以康熙为第一任总设计师开始建造圆明园,他将自我天文、数学上的深厚造诣,融入到这座旷世园林的中,亲自指挥,能够看到,作为统治者的康熙他始终没有让自我终止努力。雍正继位后,将我国几千年的园林艺术精髓集于圆明园的完善中,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体现他所念念不忘的国家之太平。雍正每一天要批阅3000名高级官吏呈上的奏折,每一份奏折都留下了他的意见和评语,每一天的睡眠时光竟然不超过4个小时(我感叹他们的毅力,感叹他们的学识)。圆明园并非是一件奢侈品,它是国力强大繁荣的体现,也是统治者唯一寄托的精神家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咸丰皇帝继位。种种原因内部朝政事务荒废,外部英国大肆向中国倾销,一个泱泱大国就这样沉沦。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感叹道: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确实应了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闭关锁国,让我们人民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过去终究已经过去,我们不能只沉思与一种悲愤中,我们要记住这一次惨重的教训,开拓创新,奋勇向前!圆明园的雄伟已经消逝,而它被焚烧后的遗址依在,它会让我们中华儿女奋进拼搏!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不能够不能忘却,我们开拓未来的步伐更加不能停止,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圆明园观后感 篇3

  公元1644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满族落户紫禁城。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的开始,也昭示着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

  圆明园从雍正登基起,几经扩建达至其最鼎盛的规模。如此浩大的规模,不仅仅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也是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饱含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圆明园的设计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不仅仅模仿了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再现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的完美融合。它不仅仅体现了雍正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更处处铭刻着雍正的理想和意志。这个渴望权利的帝王将自己的理想,深深地烙在了圆明园上,使得圆明园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政治象征的帝国缩影。

  据史料记载,18世纪中期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1/3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的1/3。然而正是这样的盛世,将乾隆笼罩在一种空前的自豪感中,藐视科学、盲目自大、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切使得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也注定了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

  当乾隆还在圆明园中大兴土木时,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礼貌却蒸蒸日上;当东方的大清帝国依旧按照20xx年前的模式运转时,剧烈的变革在西方正发生着:美国独立、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英国开拓全球殖民地……变革接踵而至,然而圆明园中的乾隆却并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

  从秦始皇到乾隆,中国走过了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保守和自大正在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然而仅仅距乾隆逝世40年后,英国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堂而皇之的倾销。从此,西方列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入侵,大清帝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不得不说,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予了大清帝国一次深刻的觉醒,并且从长远而言,着实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然而这样的觉醒与进步,却是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当然,圆明园也未能幸免于难。当我们叹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当我们目睹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时,当我们再次凝望身后无法形容的瓦砾与焦土时,我们却更加可悲地看到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也许你的脑海中很难浮现出一大群各种肤色的和士兵,蜂拥而上,在这一座充满了珍宝的城市里为所欲为的场景: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留下,拿不走的,就毫不留情地毁掉,并且脸上还洋溢着一种欢乐的神情。我们还能清楚的听到,爵士说:毁灭似乎是唯一的方法。格兰特将军也说:在撤退之前,我们期望用一些方法来证明,联军已经征服了北京,我们务必留下胜利的证据,以杜绝将来的疑问。正是这样扭曲的行径,更加让我们为圆明园的消失而痛心。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信中这样写到:在地球上某个地方,以前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礼貌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礼貌的倩影。你能够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齐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昔日圆明园的辉煌难以再现,而今的圆明园也只剩遗址供后人缅怀和想象。

  圆明园观后感 篇4

  这是一个闭塞国家最终的结局……

  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是一个园林,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

  影片以一种平实的读白跟清晰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与灭亡,也在展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与灭亡。

  当看到西方以中式为时尚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我以我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无比的气愤却也无助。要是我能早生一个世纪,我也可以上战场一定会多杀几个敌人。

  封闭则代表着落后的到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所以,最后圆明园的灭亡并非偶然,圆明园终于被灭了,只不过它不是像阿房宫一样是毁在中国自己人手里而以,对于是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这件事我不想去说什么?你没有别人强大你就无话可说,这不也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可是人们为什么要毁坏它呢?难道这真的是人们的天性!我不敢想象!然而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前,容我们更加理性的面对这一切。

  圆明园集中了清帝国一百年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像田字形与万字形的建筑,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闭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跟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们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政府灭亡的包袱。

  圆明圆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圆明园更像是一个宝库,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等,圆明园还是一座万圆之圆,有著名贵花末数百万株。可现在已是一片废墟,只剩残壁了。可以体会到,一座皇家园林被外来者侵辱的种种人性场面。面对辉煌的东西,我们总难免有股破坏欲,这个欲望,被侵入者很好的表现出来。

  圆明园作为一种向征东方近代文明硕果的成果被破坏掉,我感到气愤跟怀念。可以想像,当时中国文明所达到的世界之峰有多么伟大。我甚至去假想,若没有外力因素,当时的清国经济发展,仍在处在那个时候不错的时期。较为有趣的是,在中国各个朝代都有非凡的艺术杰作产生,而在今天,我们的艺术成果却很少。

  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东西是世界举世无双的。我不愿过多的回忆过去,只是偶同今感,想想当初的问题,今天是否也遇上了,只不过,今天的情况比过去更复杂,要探研事物的本来面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如我们国家以后到底怎样才能发展最好,又有谁能真正看清呢?一般看中国古代题材的纪录片,会唤起一种民族的自信心,相信我们有一颗非常神奇的脑袋。在世界文明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自己有时也能感觉到,中华传统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它的极易适应,这正反映了,民族感情由何而来的源由。这说明,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有着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表现在我们的艺术品,建筑,雅,俗,智,技,当中。如今西方先进物质发展对我们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我感觉在欣赏的同时,却实有些东西,是只有自己才有的。比如我看中国人玩外国人一些很时尚的东西,老觉得有些别扭,像根本找不着调,似像非像,四不像。但我看公园里的老头们打打太极拳,还是有点味道的,它们也喜欢,而且上手也容易,那种对太极的心性理解,只因“太极”二字便可见一面。老外打太极拳,始终从一个悟字上面去学习理解,而且它们缺少东方人小巧柔情的一面,刘翔跑步的成功,更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素质,并不以追求力量为第一要务。我们更能集中体现对整体与局部,对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转换之中。所以说,中国特色,不是指红色,而是黄色。不是让人震悍,而是让人信服。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保卫好我们的祖国,“落后就会被挨打”,如果你强,就不会怕别人欺侮你,如果你弱,就会被别人踩在脚底。只要我们国家科学发达了,就不会受别的国家的侵越。然而这一切将是我们肩负的历史性使命。

  圆明园观后感 篇5

  这是一个闭塞国家最终的结局……

  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是一个园林,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

  影片以一种平实的读白和清晰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与灭亡,也在展示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与灭亡。

  当看到西方以中式为时尚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我以我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无比的气愤却也无助。要是我能早生一个世纪,我也可以上战场一定会多杀几个敌人。

  封闭则代表落后的到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所以,最后圆明园的灭亡并非偶然,圆明园终于被灭了,只不过它不是像阿房宫一样是毁在中国自己人手里而以,对于是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这件事我不想去说什么?你没有别人强大你就无话可说,这不也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可是人们为什么要毁坏它呢?难道这真的是人们的天性!我不敢想象!然而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前,容我们更加理性的面对这一切。

  圆明园集中了清帝国一百年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像田字形与万字形的建筑,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闭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们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政府灭亡的包袱

  圆明圆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圆明园更像是一个宝库,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等,圆明园还是一座万圆之圆,有名贵花末数百万株。可现在已是一片废墟,只剩残壁了。可以体会到,一座皇家园林被外来者侵辱的种种人性场面。面对辉煌的东西,我们总难免有股破坏欲,这个欲望,被侵入者很好的表现出来。

  圆明园作为一种向征东方近代文明硕果的成果被破坏掉,我感到气愤和怀念。可以想像,当时中国文明所达到的世界之峰有多么伟大。我甚至去假想,若没有外力因素,当时的清国经济发展,仍在处在那个时候不错的时期。较为有趣的是,在中国各个朝代都有非凡的艺术杰作产生,而在今天,我们的艺术成果却很少。

  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东西是世界举世无双的。我不愿过多的回忆过去,只是偶同今感,想想当初的问题,今天是否也遇上了,只不过,今天的情况比过去更复杂,要探研事物的本来面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如我们国家以后到底怎样才能发展最好,又有谁能真正看清呢?一般看中国古代题材的纪录片,会唤起一种民族的自信心,相信我们有一颗非常神奇的脑袋。在世界文明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自己有时也能感觉到,中华传统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它的极易适应,这正反映了,民族感情由何而来的`源由。这说明,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有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表现在我们的艺术品,建筑,雅,俗,智,技,当中。如今西方先进物质发展对我们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我感觉在欣赏的同时,却实有些东西,是只有自己才有的。比如我看中国人玩外国人一些很时尚的东西,老觉得有些别扭,像根本找不调,似像非像,四不像。但我看公园里的老头们打打太极拳,还是有点味道的,它们也喜欢,而且上手也容易,那种对太极的心性理解,只因“太极”二字便可见一面。老外打太极拳,始终从一个悟字上面去学习理解,而且它们缺少东方人小巧柔情的一面,刘翔跑步的成功,更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素质,并不以追求力量为第一要务。我们更能集中体现对整体与局部,对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转换之中。所以说,中国特色,不是指红色,而是黄色。不是让人震悍,而是让人信服。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保卫好我们的祖国,“落后就会被挨打”,如果你强,就不会怕别人欺侮你,如果你弱,就会被别人踩在脚底。只要我们国家科学发达了,就不会受别的国家的侵越。然而这一切将是我们肩负的历史性使命。

【圆明园观后感】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作文02-03

圆明园作文12-12

圆明园游记03-09

圆明园之旅03-09

圆明园作文12-12

《圆明园》观后感11-06

圆明园观后感11-09

圆明园观后感02-12

圆明园个人观后感11-15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