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

时间:2023-02-04 09:43:35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5篇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

  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我班将于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抒发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以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x日至6月x日

  三、活动内容

  1、开展节庆民俗文化活动。结合端午节的特点和内涵,组织开展“粽叶飘香”包粽子比赛、观看龙舟比赛、端午歌谣传唱、织香袋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端午文化的独特魅力;依托“道德讲堂”组织端午节民俗讲座,开展以爱国名著、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用心体会端午节蕴涵的意义,激发爱国爱乡情怀。

  端午节期间,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开展村居清洁、节日慰问、助残爱幼等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贫困生、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等送去慰问金、粽子等,陪他们共度端午佳节。

  3、开展校园洒扫活动。从科学角度分析悬艾草、挂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端午传统习俗,普及日常卫生保健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大扫除,整理个人卫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4、制作节日小报。积极组织学生将端午节的'内涵、民俗及参与端午节活动的感悟制作成节日小报,并开展节日小报评比和展示活动。

  四、活动要求

  充分挖掘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端午节主题活动与“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的活动项目,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体现人文关怀,倡导文明新风;全部活动过程确保安全、有序开展。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2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快要到了,每逢过节,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喜气洋洋,在节日当中也会有许多有趣、难忘、热闹的事情发生,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就随之而来,例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当地有哪些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等等,针对学生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围绕“学校课程屈原文化探究”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借阅图书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

  二、活动具体目标

  1、用收看电视、查阅书报、走访社会、问爸爸妈妈等多种途径获得资料,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会介绍端午节的知识;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会制作粽子,并学会制作一些具有端午气息的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了解“挂香艾”、“划龙舟”“吃粽子”的缘由

  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5、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6、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7、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8、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四、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相机、电脑、纸张、彩色笔、日记本、文件夹、文件袋等工具。

  学生向家庭成员初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通过阅读书籍查找相关端午节资料。

  2、老师准备:

  搜集跟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图片。

  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8人,每组确认一名组长和一名材料员。

  计划和材料的相关表册。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小组及内容分工

  (1)、教师提供个案(“端午节活动——采访小组活动记录表”和“端午节活动——调查小组调查表”)

  (2)、小组共同设计,完成各自活动记录表或调查表。

  (3)、小组长上台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二)制定活动计划

  (1)、教师提出:在我们开展活动前需要有一个计划,确定每个组员所承担的任务,确定活动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

  (2)、小组讨论,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3)、小组长上台交流各组计划,教师予以指导:分工明确,任务到人(如:组长,负责整个小组工作的协调和安排;记录员,记录每次讨论的纪要以及每次活动组员出席情况,组长负责小组活动和成果的.汇报。)

  (4)、全班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谁能帮助出个金点子?谁能帮助提点建议?

  (三)、围绕制定的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分别给予方法指导。(在四天假期中完成)

  (四)、小组分别回报实施情况

  (1)、第一组,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端午节由来已久。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对每年的午节期间的喜庆场面皆有描述:“岁五六月间斗龙船。”端午节当天还会吃粽子和龙舟饼,龙舟饼: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饼,是传统的手制饼之一,喻意为富贵团圆、幸福年年,端午节这天人们还在大门的两旁插上香艾,吃饭时还喝雄黄酒。

  (2)、第二小组,划龙舟的缘由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一项传统民间体育活动,有这样一首诗可以概括:

  竞渡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第三小组,挂香艾和喝雄黄酒的缘由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第四小组,吃粽子的缘由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5)、第五小组,学习粽子的制作方法

  粽子的种类很多,有:鲜果粽子、八宝粽子、百果粽子、裹蒸粽、枧水粽、咸肉粽等。我们小组基本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6)、第六小组,龙舟的图片(画或者摄均可)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我们小组都会画龙舟图。

  六、活动总结

  学生在活动中的认识不断提高,知识不断丰富,在活动得到了发展,伴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结束,学生也学会了在活动中进行反思。写下了此次综实践合活动的心得。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七、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懂得了小集体的力量,也真正感受到在这个大集体中自己的能量和作用,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统计、讨论等,不仅了解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传统文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这个主题,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活动目标可归纳为:端午节习俗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写绘能力。

  三、活动时间:

  6月19日——6月23日

  四、参加人员:

  一年级学生

  五、活动内容:

  通过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学一学等方式,走进端午节,感受端午文化。

  班级开展端午节主题班会,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节日。

  布置端午节假期作业:通过读写绘形式记录端午节。

  六、活动要求:

  6月23日上交作业,由班主任推荐12张优秀的作业上交大队部进行评选。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二、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三、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地点:教室、自己家里

  五、活动内容: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活动二:艾草

  观察艾草,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活动三: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6月15日前,大队部负责)

  活动四:粽子、香袋

  1、向自己的奶奶、妈妈学包粽子、品粽子,体验父母持家的辛

  劳。(学生与家长的自主活动)

  2、与自己的好朋友、友谊班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包的粽子,增进朋友间的感情。(学生间的自主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在整个活动期间,每班至少上传相关活动消息一条,字数不少于100字。

  2、各班可以在《学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

  二0一二年六月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5

  一、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纪念秋瑾。借端午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操,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3、端午节也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体验亲情的魅力。

  二、举行一次有关端午节的主题班会。

  (1)同学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进行古诗文的交流或赏析。

  (3)讲解有关屈原的故事和诗歌,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4)为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

  (5)在家里向长辈学习粽子的各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感受粽子的香甜。

  三、和家长共同动手制做香囊,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1)同学们将制作好的香囊送给家人,表达对家人的爱,让孩子学会感恩,感谢他们平日为同学们的辛劳。

  (2)同学们将自己包好的粽子带到学校来与朋友、同学、老师一起分享,培养孩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

  (3)能够背诵有关端午的诗词名句,或介绍屈原的故事。

  四、班主任认真组织,查找相关资料,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作好记录。

  1、各班也可自行设计活动内容。做好资料收集。

  2、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扎实开展,切实做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决定在全校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日小报评比活动。

  以回顾端午渊源为契机,以突出传统习俗为特征,以增强民俗体验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始终,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广大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了解端午、认同端午、喜爱端午、过好端午,在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充分挖掘端午节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6

  一、指导思想:

  XX市百花洲小学是以传统文化作为特色教育的学校,为使传统文化教育深入人心,我们以传统节日为教育切入口,找结合点、渗透点,因校制宜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读书活动。

  二、参赛对象

  全校在校中小学生

  三、具体要求

  切实开展“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比赛”。

  (一)关于征文比赛(由省级有关部门集中组织)

  1.征文要求。征集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参赛作品要求内容健康、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每位参赛者限交1篇参赛作品,要求中文原创,字数不限,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2.征文时间。自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3.投稿方式。征文作品须用a4纸打印后上交政教处。

  4.评选办法。征文阶段结束后,所有征文作品将组织有关老师,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5.有关说明。所有作者要求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并请注明详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来稿要求原创,对抄袭他人作品的,将取消参赛资格。

  (二)关于手抄报比赛

  1.竞赛时间。自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2.竞赛方式。作品须用4开纸制作后上交政教处。

  3.评奖方式。征集阶段结束后,所有作品将组织有关老师,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4.有关说明。所有参赛选手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在截至时间上交。主办单位保留大赛有关具体事宜最终解释权。

  (三)关于经典诵读比赛

  (1) 经典诵读比赛内容:以端午节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为素材,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从中了解榜样的事迹,感受榜样的正能量。通过学榜样,话成长,激发少先队员心中的梦想,从而引导他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2)参赛人员:各班推荐的优秀选手。

  (3)比赛办法:比赛分小学低年级(一、二、三年级)、小学高年级(四、五、六年级)进行。参赛队员分组抽签,依号进行。时间限制在6分钟内。

  (4)奖项设置: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7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的体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此次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创建和谐校园为指导思想。

  弘扬民族文化,共度和谐端午。

  组长:姚自瑞

  副组长:李林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一)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通过活动,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一)上好一节班会课

  各班在6月7日组织学生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通过活泼、多样、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的精神。分管各年级的学校领导随机听课。各班主任于6月10日前将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上交到政教处。

  (二)制作一份手抄报

  三至六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过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资料,每个学生制作一份手抄报。各班在6月9日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展评,各班评选出3份优质手抄报于6月10日前上交少先大队。

  (三)体验一项端午风俗

  倡导学生进行体验端午风俗活动(学做粽子或卷糕、缝制香包、插杨柳等),各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动员、指导工作,在体验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教育中,要注重对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传统中华文化教育。

  (四)出好一期宣传专栏

  由少先大队负责出好宣传专栏,利用宣传橱窗向学生宣传“走进端午民俗”的卫生健康知识,从科学的角度介绍悬白艾、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等端午传统,促进学生“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8

  一、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纪念秋瑾。借端午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操,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3.端午节也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体验亲情的魅力。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安排:

  1.举行一次有关端午节的主题班会。

  (1)同学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进行古诗文的交流或赏析。

  (3)讲解有关屈原的故事和诗歌,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4)为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

  2.“我向长辈学一技”主题活动

  (1)在家里向长辈学习粽子的各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感受粽子的香甜。

  (2)和家长共同动手制做香囊,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3.体验端午情怀

  (1)同学们将制作好的香囊送给家人,表达对家人的爱,让孩子学会感恩,感谢他们平日为同学们的辛劳。

  (2)同学们将自己包好的粽子带到学校来与朋友、同学、老师一起分享,培养孩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

  (3)能够背诵有关端午的诗词名句,或介绍屈原的故事。

  四、活动要求

  1.班主任认真组织,查找相关资料,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作好记录。

  2.各班也可自行设计活动内容。做好资料收集。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扎实开展,切实做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决定在全校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日小报评比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回顾端午渊源为契机,以突出传统习俗为特征,以增强民俗体验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始终,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广大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了解端午、认同端午、喜爱端午、过好端午,在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充分挖掘端午节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三、作品要求:

  1.“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日小报创作作品以端午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主题。

  2.内容精炼、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合理、作品有创意、报头新颖、贴切。小学低年级以绘画展现为主;小学高年级以文字采集为主;

  3.手抄报和电子报(打印成纸质)均可。

  四、报送数量、规格要求与收件截止时间

  1.报送数量:每个班级报送优秀作品5-10幅。

  2.报送要求:每件作品尺寸为4开,单面创作,作品背面左下角请用正楷字体注明:学校、作者姓名(不得超过1名)、组别、作品种类、作品名称、指导教师(不得超过1名)。

  3.收件截止时间:

  五、评选表彰。

  分低年级组和高年级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六、活动要求

  各班级要根据“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方案,结合学生特点布置创编节日小报,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上报。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9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常态建设,学校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端午知多少"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又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二、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三、活动地点:xx

  四、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五、活动内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4)、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为什么要插艾叶、包粽子?

  2、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可以让学生办一期手抄报及图画粘贴,每班上交五份材料。

  3、高年级学生可利用端午节活动时间进行端午知多少征文活动。

  小学生端午节活动方案(四)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的目标

  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这个主题,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活动目标可归纳为: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的内容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再畅想一下"我想怎样过端午节?"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行端午诗歌朗诵比赛。

  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端午节"?

  四、活动安排活动一: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班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比赛时间:x月x日下午第二、三节课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奖项设置:

  低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1名 三等奖2名中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2名高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活动二: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在临近端午节期间,各班主任布置学生在家与妈妈共同包粽子,并写一篇日记,在班会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0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日期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活动地点

  教室。

  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思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内容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其实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诗歌朗读: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读表演。

  第一:xx同学朗读。

  第二:小组朗读。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读。

  第五:家长和学生齐诵。

  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贺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凋射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包容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方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班主任讲话: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1

  一、 活动宗旨。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子飘香,古风流长,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镇安小学在端午来临之际,开展“寻根溯源

  粽叶飘香”端午特别活动,旨在提高队员们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队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活动时间:20xx年6月2日或3日各班调换安排一节班队课的时间。

  三、活动内容(各班可根据本班特色挑选两——三个活动参加)。

  1、五月五 品粽味

  各班在教室开展“寻根溯源

  粽叶飘香”——端午品粽会。同学们可以介绍自己带来的粽子,了解粽子有许多种类:从外形上,粽子有枕头粽、三角粽等;从内容上,粽子有红枣粽、肉粽、蛋黄粽、红豆粽等;老师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活动;大家一起品尝了香喷喷的粽子,教室里充满快乐端午的节日气氛。

  2、五月五 唱歌谣

  中国的端午节有着20xx多年的悠久历史,期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产生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民谣。例:“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等。

  3、五月五 是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是端午》知识抢答板块,知识题:

  A、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除了端午节之外还有那些?(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B、你知道近20xx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吗?

  C、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D、端午节的由来?(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E、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们交流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如:吃粽子、喝雄黄、挂艾草、菖蒲、悬钟馗像 、赛龙舟竞赛等。

  4、五月五 忆屈原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为流传,老百姓把端午节吃粽子与屈原联系在一起。队员们讲述屈原的`故事。

  5、五月五 佩香袋

  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袋形状不同,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队员动手做一做香袋,看谁做的香袋最漂亮。

  寻根溯源,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端午节主题活动是我校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又一次实践体验。请各班积极落实,每班形成一篇通讯报道,可投稿校园网、晚报、商报等。

  镇安小学德育处

  20xx年5月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2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的目标

  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这个主题,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活动目标可归纳为: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的内容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再畅想一下"我想怎样过端午节?"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行端午诗歌朗诵比赛。

  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端午节"?

  四、活动安排

  端午节活动主题一:

  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一些端午节知识趣味竞赛来增加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活动一:旱龙舟比赛

  赛龙舟是端午重要习俗之一,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可组织旱龙舟比赛。比赛形式有两种。

  1、长条板凳式。准备长条板凳若干条,以两到三人为一组,跨板凳奔跑。板凳两头可挂上简易龙头修饰。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3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我校将结合今年的端午节,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在家庭、学校中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是广泛的,我校的学生以城市子女居多,对过传统节日的风俗了解不多,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今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教育活动从学校和家庭两个面延伸。通过在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各地的习俗、香囊的制作等;通过在家庭开展亲子间长辈带孩子悬白艾、挂菖蒲、包粽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让队员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进一步增强爱国爱乡情感,提高科学文明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8日——30日

  四、活动内容:

  1、大队部以“倡议书”的形式,把活动的意义、主题、时间、内容、形式等告知全体队员和辅导员,让队员及其家长明确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端午节的活动。

  2、开展端午节校园“六个一”:全班一起诵读端午民俗诗歌、屈原诗辞和历代爱国主义诗篇;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各地的习俗、香囊的制作等;一次以家政课为主的香囊的制作并组织评比;一期主题黑板报;一次主题班队会;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3、开展端午节家庭“四个一”活动:即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带孩子一起去买过端午节的材料,开展一次“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指导孩子做一份端午节手抄报或电子小报。

  3、活动延伸。节日之后,上交心得体会、主题班队会方案、活动照片,也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交流活动所获,从而使节日活动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4

  一、相关资料: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2、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让队员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爱国进取的精神。

  3、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等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明端午历史”端午节知识竞赛(5月8日——xx日)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其独特的由来传说和习俗活动,因此了解端午节蕴含的相关知识,这是端午节主题活动的首要内容。全体队员要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去认识和了解端午节,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传说故事、习俗活动都能了如指掌,争取更多的队员成为端午节知识的“小专家”。

  具体安排: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5月8日——5月15日)

  各中队有效利用这一段时间之内的晨会课、班队课,通过有效的形式组织队员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习俗活动等相关知识,同时认真部署好本中队开展现场知识竞赛准备工作。

  第二步:三到六年级开展各年级段端午节知识竞赛活动(每个中队由2名队员参加比赛)

  时间安排:5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

  奖项设置:

  中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高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二)活动二: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5月8日-5月25日)

  各中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中队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比赛时间:5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

  比赛地点:四楼多媒体教室

  奖项设置:

  低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中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高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活动三: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

  在临近端午节期间,各辅导员布置学生在家与妈妈共同包粽子,并写一篇日记,在班队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5

  一、指导思想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二、活动日期

  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三、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地点

  教室、自己家里。

  五、活动内容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艾草

  观察艾草,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活动三: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x月xx日前,大队部负责)

  活动四:粽子、香袋。

  1、向自己的奶奶、妈妈学包粽子、品粽子,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学生与家长的自主活动)

  2、与自己的好朋友、友谊班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包的粽子,增进朋友间的感情。(学生间的自主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在整个活动期间,每班至少上传相关活动消息一条,字数不少于100字。

  2、各班可以在《学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11-29

小学端午节的活动方案12-19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策划精选04-14

小学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03-31

小学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12-22

小学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02-20

小学端午节班会活动方案03-31

端午节活动小学方案(精选11篇)05-24

小学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3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