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02-18 15:28:2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项目)2、出示课题:小练习(3)——郊游 二、计划决策、解决问题1、时间安排。

  (媒体出示时间图)

  (1)看图说一说时间。

  (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多媒体演示。

  2、安排车辆。

  (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1)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

  (2)渗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

  (4)渗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

  (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行分拆。

  3、春游收费。

  在学校收的费用1、往返车费:4元1角2、入场费:5元8角3、午餐费:?

  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

  (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 )张( )元?

  4、游乐项目。

  (媒体出示游乐园图)(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项目?(介绍项目及单价)(2)如果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 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

  1、参与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能在给定的场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园里利用指南针辨认八个方向

  2、通过辨认书上场景图中各建筑物的方位和在校园中进行实际测定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能解决实际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资源:学生自制方向板,每组带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室内活动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学生面向东方坐)

  提问 : 大家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

  让学生把方向板按实际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问: 你能根据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个方向吗?

  同座互相指、说。

  2、说一说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

  谈话: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请坐在他北面、东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提问东北面的学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别请坐在东南面的,两北面的,西南面的学生说出自已在他的哪个方向。

  任意找一个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关系。

  3、在教材呈现的场景里辨认方向。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已经能正确地辨认方向,你们想不想到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在去校园之前,我们先帮助书上的

  朋友测定他们学校的方向。呈现教材中的场景图。

  提问: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

  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后再

  指名回答)

  讲述: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而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指向图的左上方,这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图中的指南针,你们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动

  l、在校园里测定方向。

  谈话:从刚才我们帮助小朋友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用指南

  针测定学校的方向,不少学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我们学校的方向如何呢?我们现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测定。请大家带上指南针、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和钢笔。为了不

  影响其他班学生上课,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

  走到操场后,谈话:我们每四人一小组,商量一下,你们这组想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也就是选择测量地点,然后分工测量,把表填好。我们看哪一组测得又快又好。测好以后赶快到操场中间集中,老师还有新的任务。大家分头行动吧。

  学生活动。

  汇报测定结果。

  2、相互检查测定情况,

  谈话:下面请第一小组带第二小组的小朋友到你们测定的地

  点,介绍一下你们测得的结果,第二小组看看他们测的对不对;然后两个组再交换。其他的小组也是两两合作,相互检查。检查以后再回到操场集合。

  再次集合后,让各小组汇报被检查的小组测定方向的情况,如有不同意见,全班同学再去共同验证。

  三、活动总结

  谈话:对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看法?你还想不想继续进行测定方向的活动?如果想测定方向,可以几个同学结合,放学后在你们居住的地方测定,可以自己画一个表格,把测定的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或拿给家里人看。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退位减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

  [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跳高和长跑是比赛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项目 合计 跳高 长跑

  只数

  3、除了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

  生:动物的种类。

  动物种类 合计 狗 兔 猴

  只数

  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

  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

  [评: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中,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7、厨师小猪和裁判长小鹿也来了解情况,要求你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小组讨论)

  交流:

  生1:我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因为小猪是个厨师,它应该要了解各类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才能决定买什么菜,什么多买些,什么少买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如果它不知道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它就不知道买什么菜,买回的.菜也不合小动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荐的是统计项目的这张。因为当裁判员就应该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选手参加,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比赛。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8、小结:

  通过刚才的统计,让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具有多样性。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76页1-2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

  2、会选择恰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1、请几位同学 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 88km 重庆——成都340公里 ………………

  2、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 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1、回忆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二) 估计1千米有多长

  1、回忆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2、学生汇报

  3、小结

  1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三) 学习例2

  1、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2、教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 )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 )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 0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我跑100米,用( )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3、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4、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5、学生汇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总的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苹果

  教学目标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给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发展学习有关方向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难点: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策略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中创设了1 路车站台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了1路车的路线图,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起点说出1路车所经过的地点,使学生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以教材中的路线图为例,将往返路线、回家路线这一系列的认识路线和方向的教学活动融于“春游”这一大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大情境中学会知识、认识路线,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一)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昨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你还记得吗?看看这个方向板,你能填出共余七个方向吗?(请生说一说)

  回顾昨天学习内容,思考七个方向的填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北的中间是东北方,西和北的'中间是西北方,西和南的中间是西南方,东和南的方向是东南方。)

  通过复习熟习新认识的四个方向。

  (二)

  今天笑笑和淘气想带大家去动物园春游,他们约定在广场集合。淘气家在这里,广场在这里,他要怎样走才能到广场呢?(出示路线图)指导学生看图旁的指向标并完成四个方向,现在你能说出他的行走路线了吗?

  引导学生明确方向和距离是叙述行走路线的关键。

  让学生仔细观察,回顾旧知,解决去广场的路线问题。

  (请生说出从家到广场的路线)

  用以前学习过的路线图唤起学生记忆,要说清行走路线需要说清两点:方向和距离。

  探索与体验

  1.介绍1路车的乘车路线。

  来到广场,在车站他们找到了1路车的站牌,在站牌上他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一路车的行车路线图。你能看懂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吗?从广场出发汽车怎样行驶可到动物园?

  先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春游结束,他们要从动物园返回广场,汽车从动物园出发怎样行驶可回到广场呢?

  考考你:

  A. 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四站,他可能在哪站下车?

  学生说完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思考方法。

  B. 小红坐了三站在少年宫下车,她是从哪站上车的?

  学生说完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思考方法。

  C.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引导学生看清路线能否用以前学的四个方向说清楚,引出昨天学过的四个新的方向.

  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再引导学生看清再说明路线时从出发点到目的的,其间要说清方向、距离,还要说清经过的拐弯地点。这样才更清楚。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正迁移,认识汽车行驶路线图,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应用

  练一练:

  1、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

  学生结合图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再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练习,巩固对路线图的认识,让学生能独立解决路线问题。

  2.完成书上第2题。并指导学生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3、小结:方向和距离是说清路线两个重要条件。请你课后描出你上学的路线图下次课进行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设计说明

  在人类的智慧生长期,有5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即动作表征、表象表征、符号性表征、口头语言表征和现实情境表征。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就要灵活地实现5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并结合动作,用语言说清楚,从而加深理解。

  1.在操作中体会和感悟。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一边分一边说,反复强调“每2个一份”,体会这种分法与前面所学的分法的不同,同时理解不管分的结果是几份,每份一定是同样多的,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2.重视动作表征或符号性表征到口头语言表征的转化。

  在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一填、说一说,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为学习除法的含义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旧知迁移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昨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复习平均分的方法:二(1)班的小朋友要去科技馆参观,买了好多食品,昨天我们帮他们分了一些,现在还有8个果冻,要平均分给4名同学,各小组帮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每名同学分了几个果冻。

  3.学生以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果冻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

  4.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把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现在老师要把这道题改一改,请同学们动脑思考,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出示教材10页例3文字部分)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以继续参观科技馆为线索,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然后把学生熟悉的问题进行改编,提出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探求新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经历包含分的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2)学生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2.探究包含分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3分果冻的直观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不动手分,你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结果吗?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方法。

  方法一:刚才把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要是每2个一份,一定是分成4份。

  方法二:8个果冻,每2个一份,8能分成4个2,就是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这位同学能动脑思考,把这个问题想成8里面有几个2,真棒!这道题实际上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成4份。

  3.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卡,探究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一份,8个能分成这样的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一、 除法

  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过程与方法: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长方形框架、七巧板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教师演示:出示长方形框架

  这是什么图形,然后拉动,变成新形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动手操作,做一做。

  (3)认识平行四边形

  A、认识平行四边形实物(观察新图形)

  B、认识平行四边形平面图

  2、想一想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对边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直角。

  3、说一说

  说一说平时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4、画一画

  5、拼一拼(用七巧板)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用什么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

  (作业设计;在现实中寻找平行四边形

  作业设计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对边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直角。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动手制作、画,认识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能找出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动手制作、画,认识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 欣赏上海建筑(大剧院、卢浦大桥……)

  (1)比较它们的左边与右边。

  (2)揭题:像这样,左边与右边都对称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 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吗?

  3. 判断(探究题2)

  二、认识对称轴

  1. 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蝴蝶),验证其特征。

  (1)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2)两个翅膀叠合在一起,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①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会重合。

  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

  2. 指轴对称图形(蝴蝶)的对称轴。

  3. 找对称轴。

  找出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的对称轴。

  4. 画对称轴

  找一找、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

  5. 判断(题5)

  图中哪些红线是对称轴?

  三、探究、画轴对称图形

  画出它们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题4)

  (1)独立完成。

  (2)演示核对。

  四、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

  动手制作松树、红心、星星……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平均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

  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活动操作,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形成认真

  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是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光头强、熊大、熊二,光头强现在不砍树木了,他和熊大、熊二成了好朋友。光头强好多天没见到熊大、熊二了,怪想他们,于是就买了些糖果,打电话邀请熊大、熊二来吃糖。可是只有6块糖,怎么分呢?

  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帮他们分一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1:把6块糖分成3份,分一分。

  1、自由分糖果。

  (1)、仔细观察,明确要求。(把6块糖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2)、各小组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3)、各小组汇报情况。

  分法一:第一份和第二份都是1块,第三份是4块。

  分法二:第一份是1块,第二份是2块,第三份是3块。

  分法三:三份都是2块。

  2、理解平均分。

  (1)、仔细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分法的`多样化。

  (2)、引导学生对比这三种分法,明确哪一种更公平,并说明理由。

  (第三种分法更公平。因为第三种分法每份都同样多,不会出现争议。)

  (3)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

  (4)、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预设第一种分法和第四种分法是平均分,因为第一种分法的每份都是3块,第四种分法的每份都是4块,所以是平均分。其他的分法不是每份都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8页2题,然后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结果的。

  预设一共有16片枫叶,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

  (5)、说说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出示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

  1、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组织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18根小棒代替橘子,动手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2)、汇报分法。

  分法一:先每份分1个棒,然后每份再分1根,直到把18根小棒分完,每份分了3根。

  分法二:每份先分2根,然后每份再分1根,正好分完,每份分了3根。

  分法三:每份分3根,正好一次就平均分成了6份。

  (3)、学习表述平均分。

  出示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分的,再看看图中是怎样表述分的结果的,然后引导学生按“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的形式说一说分的结果。

  (4)、反馈尝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巩固平均分的方法,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分法的多样化,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有效结合,加深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三、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呢?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

  3、师生一起小结。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对称

  把一个图形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作业设计:

  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拿一张纸,对折以后,在对折的这边画出你想要画的图形的一半然后把它剪下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再写上祝福语,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欣赏到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同时还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 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 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 ,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 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 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 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3-02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11

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06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2-07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二年级09-29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2-0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案02-01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11-0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3-03